第38章
寧王最後決定放棄讨論他和蘇明若到底誰比較吓人的問題。
建武帝已經順手翻完了奏折, 然後在寧王期待的眼神裏慢吞吞的說道:“朕知道了。”
寧王:“……”
啥知道了?
建武帝的反應太平淡寧王完全無法理解啊!
而且……
“父皇, 執法嚴格确實是一件好事, 但過于嚴格, 甚至稱得上嚴苛,絲毫不近人情, 這未免就太過了,中都尉的職責是維持中都的穩定,可如今中都人人自危, 這如何算是穩定?”
寧王這話讓建武帝點點頭:“這麽說也有道理。”
他知道寧王的意思。
蘇明若在法不容情四個字上做的太好, 她這段時間處置了不少人,但有寧王府在前, 大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蘇明若得罪的可不是一個寧王,而是中都的一群權貴。
寧王見建武帝動搖立刻加把勁道:“父皇, 兒臣并非指責蘇縣主,只是在其位謀其政,蘇縣主做中都尉是相當不合格的。”
說到這裏,寧王看了眼蘇明若:“蘇縣主是女子,女子為官比之旁人更加好強倒也可以理解,但這世上很多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 蘇縣主, 得饒人處且饒人, 凡事留人一線,這樣才是長久之道。”
他說這話仿佛是真心的勸誡蘇明若,但實際上他知道這是警告。
他之前知道自己一個人是無法對付蘇家的, 蘇明若也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否則以蘇明若的行事風格她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所以他壓下了鄭世才,他要等着。
Advertisement
果然,當蘇明若解決了鄭碩的事情之後,并沒有因為已經起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而有所收斂,反而行事依舊如初。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對她忍讓幾分,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官場上也都默認不去招惹新上任的,但蘇明若這樣可就不行了。
權貴們忍她一次是忍了,忍她兩次也還可以,但三次四次,蘇明若次次不饒人,這就很得罪人了。
如今看蘇明若不順眼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寧王心裏想着,牆倒衆人推,蟻多咬死象,蘇明若這麽折騰,他根本不需要刻意針對,甚至不需要挖坑給她跳,只需要在适當的時候順手推一把就足夠了。
蘇家确實厲害,但這不代表蘇家就能與所有人為敵。
這種事不要說是蘇家,就是皇帝也是不能做的。
寧王對建武帝說道:“父皇,此事還是應當今早處置,這也是為了蘇縣主好,今日這些人不過是通過禦史送了份折子,這奏折又是兒臣轉交,這也算是留有餘地,若是下回他們直接在朝上鬧出這事可就不好辦了。”
他這話說的倒是真的很為蘇明若考慮的樣子,道理也是沒錯。
當然,對于寧王來說,他也确實沒打算弄死蘇明若。
他知道這事不管怎麽鬧最後蘇明若都不會真的有事,畢竟蘇穆現在還在前線,大澤和萬勝關兩地的數十萬大軍全都由蘇穆掌控,以建武帝對蘇穆的信任,他是不會越過蘇穆插手前線事務的,畢竟前線的情況自然是第一線的将領最了解,皇帝處于後方,若是時不時就照着心中所想越級指揮,那麽這仗也就沒法打了。
這些年晉國接連的勝利似乎也确實說明了建武帝這樣的做法是正确的。
而現在,蘇穆手握數十萬裝備精良的軍隊,又剛剛打下燕國十餘城,在這種時候想要對付蘇明若是很難的。
所以寧王的想法是,讓蘇明若丢官就行了。
沒了官職,蘇明若不過就是個有封號的普通女子罷了,到時候要對付起來就容易得多。
何況他也明白中都尉對蘇明若的意義,這次她若是做不好,日後恐怕都不會有機會了。
因此這時候他是很樂意多為蘇明若考慮,好好的‘保護’她一下的。
果然,建武帝聽到這話也是點頭:“老四有心了,這确實是朕之前考慮不周。”
寧王連忙道:“父皇言重了。”
建武帝點點頭:“行了,若是沒其他事你先退下吧,這事朕再想想。”
等寧王走了,建武帝才對蘇明若問道:“如今有人找朕告你的狀,你有什麽想說的?”
蘇明若道:“方才寧王殿下一直稱呼我為蘇縣主呢,明明一開始是叫我蘇尉啊。”
建武帝聽到這話頓時笑出來:“你心裏明白就好了。”
五皇子看看蘇明若再看看建武帝,終于還是沒忍住開口:“父皇,雖然四哥說的也有點道理,但你不會真的處罰明若吧?她又沒做錯什麽。”
建武帝看着自家傻兒子抽了抽嘴角。
某種程度來說,他覺得老四不太聰明,但這回這事做的還算有點手段,不像之前那麽蠢了,因此他也懶得計較老四的那點小心思。
這年頭不怕有啥小心思,最怕的是沒本事。
至于說老五……建武帝在心裏嘆了口氣,老五還真是個傻兒子啊。
不過雖說是個傻兒子,看着單純了點,但在戶部辦事還算不錯,只是不能對他日後做繼承人抱有什麽期待了而已。
是的,雖說現在有太子,但并不是當了太子就穩當了。
建武帝深刻的明白這一點,誰讓他自己當年就不是太子呢?
事實上在這種事情上各國都一樣。
一個随随便便就能被弟弟們幹掉的太子還是不要上位比較好,做太子他只坑自己,做了皇帝可是要坑整個國家的。
因此建武帝從來不在乎培養其他兒子,也不在意其他兒子的野心,甚至如果太子真的令他失望,他自己也會毫不猶豫的将太子作為試刀石來考察其他兒子,從中選出一個合适的繼承人。
這并非是毫無父子之情的冷血,只是建武帝清楚的知道他在這事上不是選兒子,不是選父子之情,而是為晉國選皇帝,這選出來的可是未來幾十年晉國的國運!
這麽想着建武帝對五皇子擺擺手:“你行了吧,朕難道還能欺負她?再說了,與其擔心明若被欺負,不如擔心你自己。”
五皇子頓時不滿:“兒臣怎麽啦!誰敢欺負兒臣!”
建武帝沒說話,蘇明若默默的舉起手:“我就揍過你不止一次啊……”
五皇子:“……”
還能不能好好做隊友了!
虧他剛才還幫着蘇明若說話!
建武帝就搖搖頭:“朕早就跟淑妃說不能太寵着你,瞧瞧,讓朕說準了吧?”
五皇子覺得自己委屈極了,他可憐兮兮的說道:“父皇,兒臣是來說正事的。”
如今蘇穆那裏與燕國僵持在萬勝關,萬勝關乃是燕國險關,攻打不易,前線不管是糧草還是軍械的耗費都直線上升。
“兒臣找工部和兵部的人核算了一下,花費要比之前高出三到四成,這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另外東西多了運送也是個問題,這裏頭運送的人工費用也需要增加。”
這麽說着,五皇子給建武帝遞了份奏折:“如今這裏有兩個方案,父皇看看。”
建武帝擡手翻了翻,最後很幹脆的給批了銀子,又說:“運輸的前半截就走龍望江水路,這能節約不少錢,到了後面再走陸路送到萬勝關。”
五皇子點頭,又問:“運輸的事情還是戶部來辦嗎?”
見建武帝看過來,五皇子連忙道:“是這樣,之前李尚書說走水路讓戶部來辦就不太合适,畢竟走龍望江的話,戶部力有不及。”
這倒是個問題。
龍望江一線已經到了晉國與梁國的交界處了,這與在靠近國內的地方運輸完全是兩回事。
建武帝想了想說道:“這事你不必管了,交給太子來辦吧。”
也是時候多讓太子接觸前線的事情了。
建武帝想着,目前來看太子沒打算親自上戰場賺什麽軍功,可這年頭想要上位,軍事力量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倒不是說太子目前這樣做不好。
建武帝當年一個勁的往戰場上湊那是因為他不是太子,他只能拿性命去拼出自己上位的資本來,現在的太子不同,他本身已經是太子,自然不必去拼命,相反,在這種時候以身犯險才是傻乎乎的決定。
但太子也并不能因為不上戰場就疏遠了與武将的關系,因此建武帝想了想就從後勤方面入手好了。
對于軍隊來說,糧草物資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事關性命,且太子若是做這個,少不得要多于将領們接觸商讨,畢竟物資往哪裏送,走那條路,怎麽配合正面戰場,需要送多少,在什麽時機送上去,其中種種都是有講究的,這樣的話,多接觸總能培養出感情來吧?
太子若能服衆,那也是他的本事了。
蘇明若回去的時候五皇子原本倒是想要和她一起走的,然而目前的戶部是真的忙,他最後也只好可憐巴巴的和蘇明若揮揮手告別。
反倒是蘇明若在半路上遇到了謝容,她有些意外:“禮部最近應該也不清閑吧?”
得忙太子和梁國公主的婚事啊!
謝容笑道:“再怎麽忙來見你一面的時間還是有的。”
不過……
“我倒是聽說四哥今日幫禦史轉交了奏折?”
他看着蘇明若有些擔心的樣子:“怎麽樣,沒有為難你吧?”
蘇明若搖頭:“沒有啦,他雖然有點兇,但我又不怕他的。”
然後他就把寧王的那番話都給謝容說了。
謝容聽完就笑起來:“四哥這回倒是真想做好人呢。”
他對蘇明若眨眨眼:“明若聽他的麽?”
蘇明若果斷搖頭:“才不聽!”
讓她做什麽‘留人一線’什麽‘得饒人處且饒人’蘇明若可做不到。
“我只是按律辦事,再說了,我給他們留一線饒過他們,可那些無辜的百姓又有誰來饒恕呢?”
中都這地方,但凡是衣着光鮮的都不會有人招惹,畢竟這地方權貴多,如果不是真的沒腦子,多數人都會在這方面謹慎一點。
因此最後真正受到傷害的只能是普通百姓,又因為他們無權無勢,因此哪怕是有人來管,最後也不過是息事寧人罷了。
蘇明若的那位前任便是息事寧人的典範,當然,有些時候哪怕他選擇息事寧人,人家也覺得不滿,就像他在鄭碩的事情上,想要讓鄭府出點錢做賠償,鄭碩不必償命,甚至連坐牢都不必,給死者家裏丢點銀子這事就算結束了。
可就算是這樣的小事也會招致不滿,等這樣的不滿積累多了,他自然也就丢掉了官職。
蘇明若不能說她的前任不好,事實上雖然多數時候選擇維護權貴,但在那位趙大人的能力範圍之內,他還是想要為百姓們争取一點好處的。
就像他在鄭碩的事情上想要為死者家屬争取一點賠償一樣。
因此最後被撤官,這對于那位趙大人而言倒是不好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了。
反正中都尉這官職,沒點後臺的來做基本都和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差不多。
謝容聽到這話也點點頭:“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
他說這話倒是讓蘇明若意外了:“我還以為你要勸說我手段圓滑一點更好呢。”
謝容道:“若是旁人我肯定這麽說了,但是你倒是不必,而且,就算真的出事那也還有我呢。”
見蘇明若有些疑惑的樣子,謝容也不解釋,只是說:“你只管照着自己的心意做就好,四哥那邊……不必管他。”
……于是蘇明若真的沒管寧王那一茬。
哪怕之前寧王告了她的狀,也給了她所謂的‘勸誡’,但蘇明若的行事風格絲毫沒有收斂。
她這樣子弄得董若蓮都有些擔心:“我說表妹啊,你可悠着點吧,逸秋說我好幾回了,說中都尉這位置難做,你要是出事了她就找我算賬,就算是為了我,你稍微讓人省點心?”
然而他說這個壓根沒用,就在半個月之後,蘇明若再次把某個侯府世子揍了二十大板。
對于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細皮嫩肉的侯府世子來說,二十大板打完可算是丢了半條命,畢竟這不是鬧着玩的打,而是真正的行刑。
于是再加上之前的林林總總,中都權貴們對于蘇明若的不滿終于爆發了。
這回也沒人留啥面子讓寧王轉交了,而是直接在朝堂上狀告蘇明若,有一就有二,除了目前朝堂上握有實權的,還有不少雖然沒啥實權但家裏有蔭庇在的,都跑出來哭訴。
并且表示他們家先輩為晉國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若說蘇家對晉國有功,但其他人家也都不差啊,怎麽如今他們卻被蘇明若如此對待呢?
若是祖宗知道他們為晉國流血犧牲,自己的子孫後輩卻讓人如此欺負,難道不會難過嗎?
建武帝若是放任蘇明若,這不是讓衆多老臣心寒嗎?
還有人大呼家中子弟即便有錯卻‘罪不至此’的。
當然,這其中除了喊冤的當然也有說蘇明若能力不夠的,說她才做了不到半年的中都尉就讓國都一片烏煙瘴氣。
又說她畢竟是個女子,年紀又不大,難免眼界和能力都有限,中都乃是晉國國都,容不得蘇明若如此放肆,要求建武帝盡早換人,至于說蘇明若期間犯下的事情,也要求建武帝嚴懲。
這時候反倒是寧王給蘇明若說了幾句好話,表示大家不要對蘇明若那麽嚴苛,她畢竟才十四歲,又是個女孩子,能力有所不及,或者做事欠缺妥當都是正常的。
這話聽着是給蘇明若解釋,幫她說好話,但實際上能力不足,做事不妥都不是什麽可以當做誇贊的句子,不過是說蘇明若實在是不合格罷了。
五皇子倒是幫着蘇明若争辯了幾句,但他本就不是擅長言辭長于口舌之人,只與寧王說話都有些說不過,何況是再加上其他人了。
尤其是禦史周令之,他家裏兒子女兒都被蘇明若折騰過,心中早就恨極了蘇明若,然而與蘇家比起來,周家實在是不起眼,哪怕是報複都找不到機會也提不起膽子,這回蘇明若犯了衆怒,而周令之又有個好職務,他可是禦史。
禦史本就是言官,這時候更是将蘇明若的種種壞話,以及她的種種‘惡行’都說盡了,他一人就數次讓五皇子無法辯駁。
最後五皇子很幹脆的扯了一把站在他不遠處的謝容:“老七你倒是說句話啊!虧你和明若還是朋友呢,這時候都不敢幫她說句話麽?”
謝容道:“此事父皇自有決斷,又何必我們多說什麽呢。”
這話氣的五皇子差點伸手打他。
然而蘇明若朝上本就沒什麽朋友,唯一願意為她說話的五皇子此事也是雙拳難敵四手,而以蘇明若如今的官職,她又是沒資格參與朝會的,連自己為自己說話都辦不到。
于是在這場單方面的指責過後,建武帝終于開口:“既然如此,那便撤銷蘇明若中都尉之職如何?”
此話一出大家頓時都滿意了。
寧王不由的露出一絲笑意,然後說道:“父皇,中都尉品級不高,但畢竟是緊要官職,不可長久空缺,若是撤了蘇縣主,那麽接替她的人選也當盡早決定。”
建武帝聽到這話也是點點頭:“那麽你覺得何人能夠接替呢?”
四皇子這時候當然不會着急把自己的人推出來,那樣做就太明顯了,因此他只是一臉恭敬道:“兒臣離京也有些日子,最近又忙于前線物資運輸的事情,對京中人選實在是不熟悉,父皇問兒臣,兒臣可答不上來了。”
五皇子頓時翻了個白眼,謝容聽見他小聲的嘀咕了一句類似于‘說的好像自己很老實似的’這種話。
不過新任中都尉的人選到底還是沒有直接定下來,反倒是将蘇明若撤職的旨意在朝會之後就迅速下達了。
于是建武帝準備去南閣處理其他事務的時候就‘巧遇’了董彰,建武帝看着就知道他有話要說。
果然,當建武帝問起來的時候,董彰開口道:“皇上,臣想着,周令之年紀大了,也該會老家修養了,何況,禦史中也容不下這等公報私仇,心胸狹隘之人,只是念着他畢竟也為官數十載,便許他告老,也算是留下些臉面吧。”
他這話說的直接,字面上的意思看着很為周令之考慮,可實際上還是直白的要趕走周令之。
建武帝頓時嘴角一抽:“你是禦史大夫,這事你看着辦吧,到時候給朕上書就是。”
這點事情他是沒有不答應董彰的。
不過……
“剛才在朝上不說話,這會兒開始心疼明若了?”
董彰搖頭道:“皇上誤會了,明若不做中都尉也好,她那性子做這個确實吃虧,如今趁早退下來也是一件好事,但要讓周令之走卻并非是為了明若而報複他,只是從此事看出此人心胸狹隘,又公私不分罷了。”
建武帝想想也對,從禦史的職務角度來看,蘇明若做事是沒什麽不對的,除了她得罪人以外,其他方面她都做的很好。
周令之這回蹦跶的厲害,多數原因恐怕還是他與蘇明若的私怨。
建武帝這裏說着蘇明若的事情,另一頭的謝容也在說這事。
五皇子就不提了,他下朝後便瞪了謝容一眼,一副‘我看錯你了’的樣子,怒氣沖沖的走掉了。
倒是太子對謝容關心了幾句:“老七啊,我知道你與蘇明若的關系好,剛才就算為她說幾句話也沒什麽,瞧瞧,剛才不說,現在自責了吧?你要是擔心她,我便給你半日的假,去看看吧。”
謝容卻對太子搖頭道:“三哥誤會了,明若那裏倒是沒什麽可擔心的,我擔心的卻是三哥。”
他這話說的太子一愣,謝容緊接着便小聲解釋道:“四哥的志向三哥也是知道的,這回的事情看着是沖着明若去的,但我覺得實際上三哥才是他的目标。”
太子頓時皺眉:“這話怎麽說?”
“三哥想想,四哥當初剛封王就離京,去了寶昌,雖然去年回來了,但到底是與京中疏遠了些日子,可這回他卻借着明若的事情讓京中各大權貴世家都得念着他的好,三哥想想之前在朝上四哥那意氣風發的樣子,仿佛他是那群人的領頭似的,再加上還說什麽運輸物資的事情,這事父皇明明是交給三哥來管的,也是為了讓三哥多接觸軍中事務,可四哥卻仗着他之前在寶昌做過一段時日,對龍望江水路一線熟悉,便要三哥事事仰仗他,反倒是搶了三哥的機會,方才又在朝上那樣說,群臣得怎麽想?父皇得怎麽想?”
謝容說了一大段,而太子聽到這裏臉色已經徹底黑了,他咬牙道:“老四還真是好樣的!”
謝容跟着嘆了口氣:“四哥與我們這些弟弟不同,畢竟是懷抱着大志向呢。”
一個皇子的大志向,除了上頭的那個位子還能是什麽?
謝容看着太子的神色就知道太子很快就得怼上寧王了,他那個四哥恐怕嘚瑟不了多久。
……敢欺負我家明若,坑不死你!
太子很幹脆的轉臉往南閣的方向走。
然後就在蘇明若被撤職的第二天,建武帝又砸下了一道新的旨意。
蘇明若被封做曲尉啦!
當然,伴随而來的還有中都尉的接替人選……董若蓮。
剛高興了一天的寧王,臉色徹底黑了。
寧王的憋屈完全不能影響蘇明若的好心情,她一雙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謝容:“容兒你好厲害!”
初入軍中便做了曲尉,顯然這是十分看重了。
蘇明若不覺得建武帝會那麽快就讓她帶兵,還是手下有千餘人的曲尉,謝容鼓動着太子掐寧王,然後順帶着給蘇明若謀利,最後居然真的給她弄來一個曲尉。
“我原本以為做個屯長就很好了,沒想到居然能做曲尉。”
那可是曲尉啊!手下一千多號人呢!
且曲尉可以說是軍官的分水嶺,從曲尉起,就有獨立的後勤和政務系統了。
謝容笑着問她:“喜不喜歡?”
“喜歡!”蘇明若吧唧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容兒太棒啦!”
她的表達太直接,謝容面色微紅,仿若桃花初綻,一雙眼睛帶着潋滟水光看着她,柔聲道:“你喜歡就好。”
蘇明若:“……你、你不要這樣看我啦!”
怎麽辦!
容兒看起來超美味!
想、想要一口吃掉他!
蘇明若下意識的舔了下唇,只覺得有些口幹舌燥。
作者有話要說: 明若:看我,還在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容兒:臉紅,羞羞!
PS:于是你們前兩章一直擔心的容兒地位不保233333333
怎麽可能嘛,容兒表示他才是正宮!正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