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古代生産隊(一)
陸家長子卷入命案,被關進大牢,可是陸家的幺女卻不受其擾,起初虛心求教,種桑養蠶各個環節都細細詢問,時時做筆記,仿若初次接觸一般。
但由于陸玖兒态度誠懇,加上又是富商的蠶絲代表,村裏人皆不敢怠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今日那陸家幺女的做派,更是讓村長黃策不舒服,黃策坐在橋頭,遠遠地望着桑田裏忙碌的村民們。
原來現在的村民們都聽陸玖兒的話,這讓黃策這個村長當得十分尴尬,難怪一臉憤慨。
陸玖兒發現每家每戶雖然都種桑養蠶,經驗豐富,但是勤勞的報酬卻參差不齊,原因在于勞動力沒有合理的分配,優勢沒有發揮,甚至受到局限。
譬如喬嫂子家,家中男人是個傻子,雖有一身蠻力,卻用不上,即便讓他耕地,還得讓喬嫂子專門盯着他做,而家中老母更是行動緩慢,一寸土可以松上半宿。
又譬如樊嬸子家女多男少,閨女有七八個,個個心靈手巧,他家養的蠶絲是全村質量最好的,蠶寶寶的存活率也相對最高。
但是樊嬸子家的産量不濟,因為嚴重缺乏幹體力活的男人們,桑樹不夠,桑葉量不足,所以她們除了養蠶還得跟着去開墾和種桑,可是一天下來,她們費時費力卻又不見成果。
陸玖兒學習養蠶知識,為了賺錢,但她意識到一個問題,她就算學會了,學精了,她也只有一雙手,只有一份時間,創造的效益也就小小的一份。
倒不如放眼望去,幹大事,當好一個管理者,幫助大夥兒的效益翻倍,那她陸玖兒創造的效益,自然也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陸玖兒經過幾日觀察,發現洪喬村能幹的人确實很多,但是沒有人意識到問題,所以處處受局限還自不知,無法發揮最大的優勢。
陸玖兒召集大夥兒,開了一個會議,提出一個建議,将村裏的勞動力和資源都合攏到一塊兒,資源合理分配,大夥兒也合理分工,到時候蠶絲一并賣了,大夥兒按付出的勞動力分紅。
陸玖兒将活分為四種:細活,粗活、後勤和專設。
細活是指養蠶和抽絲一類精細的活兒,主要由心靈手巧的女人們完成,不需要風吹日曬,女人們幹得也開心,又是自己擅長的事,做起來也得心應手。
粗活是指種桑和開墾一類,由男人們來負責,看似簡單籠統,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節,需要投入長期體力的勞動,種植幼苗,照顧,除草,除蟲,砍老去的枯樹等等。
後勤是指采桑,打掃儲藏室,收拾蠶房等瑣碎的工作。
Advertisement
不同階段的蠶寶寶對食物的需求和環境的敏感度皆不同。
蠶蟻需要進食嫩葉,并要剪碎,方便它們進食,且小家夥胃口很大,需要定期看着,并且增添桑葉,清理蠶蟻排除的糞便。
桑葉一下子放多了,容易壓傷和悶壞蠶蟻,若不及時清掃,不管是糞便還是桑葉發酵,都容易産生異味,而氣味對蠶寶寶的成長影響很大,有的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後勤的工作,同樣重要,還需配合細活一塊兒做,并不獨立,陸玖兒認為,後勤的工作可由孩子和老人合理分配。
孩子精力充沛,采桑問題不大,跑來跑去,動作又快;
而老人經驗豐富,知道照顧蠶寶寶的苛刻要求,哪怕行動遲緩,影響也不大,依舊可以發揮老人的優勢,并教孩子們做,還能傳授養蠶知識。
最後一個是專設工作,村民們理解陸玖兒前面三個工作的分類和分配,但表示對“專設”不太理解。
陸玖兒穿越來了以後,注意到家中燒鍋的柴火,放在現時代,那都是木材啊!看着就可惜!
不需要的桑樹,有的是枯樹,有的是因為不怎麽長桑葉,而村民們砍了以後都拿去燒鍋,因為每家每戶用不了那麽多家具,所以大夥兒的意識當中,多出來的木材不管好壞,都只能燒鍋。
但是木頭不該只用來燒鍋,也應當細分,發揮其作用。
男人也不是只能用來種樹和開墾荒地,有的男人手工一樣巧,他們只是不喜歡搗鼓針線,卻喜歡弄家具和木質品,無奈平時幹不完的活,便無法作用。
陸玖兒就設立專門的一個工作部門,名為“專設”,将粗活和細活進行穿插,一來避免木材的浪費現象,二來也可以發揮一部分人的優勢,也讓他們的愛好有所體現。
專設包括房屋修葺,儲藏室和蠶房一些公共用房,還有養蠶所需的工具,木架等等,因為大夥兒湊到一塊兒,那工具壞起來,修起來,也是時常發生的事。
經過陸玖兒的詳細解說,陸玖兒的工作分配,得到大夥兒的一致認可。
女人們不需要風吹日曬,連采桑一事也免了,專心致志地養蠶抽絲即可,日後不用再幹粗活,那雙手怕是比富家千金都要細嫩了!
男人們也不會因為家中沒有心思手巧的女人而愁自家的蠶絲産量提不高,他們盡管蠻力地幹活,幫着別家女人們種桑同時,也是在幫自家養蠶。
小孩子不再是被迫幹活,一張張愁着的臉,瞬間有了盼頭,他們一樣被當作一份子,到時候分紅,也能按勞動力得到一份報酬。
孩子們認真幹活的同時,依舊戲鬧,但是一個個的,都把采桑和打掃衛生的活兒當成了自個兒的事,想象着拿到紋銀以後的開心模樣。
最感激陸玖兒的便是那一小撥喜歡做木匠的人,因為大環境的因素,人們從不曾想過其他,在腦海裏,只知道種桑養蠶,除此之外,他們不曉得靠什麽養活自己。
不管男女老少,因為道國的國情,讓人們思想禁锢,甚至很多人退化了思考的能力,除了養蠶以外的活,都被無視,認為沒用。
陸玖兒卻告訴愛做木匠的人,他們可以盡情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完成一個任務即可,那就是兼顧蠶寶寶們的感受。
木匠們假設自己就是蠶寶寶,會喜歡怎樣的“屋子”,怎樣的“床”,經過陸玖兒的提點,他們開始大膽創作,改造原始的木架子和養蠶工具。
以前是平鋪在地上,架子就是一個大平面,占地面積大,導致蠶房不夠用,青天白日還好,就怕陰雨天氣。
後來木匠們打造了鋪架,一共五層,每層還有一定的距離,保證陽光充分曬到。
不需要考慮其他的活兒,專設的木匠們針對蠶寶寶們專門打造适合它們成長的“屋子”,投入的專心,也慢慢讓他們有了收獲。
木匠們發明了專門照顧蠶蟻的架子,底層做了透氣架,保證桑葉不會因為覆蓋而讓蠶蟻窒息。
針對成年蠶,鋪設紗,還能快速收集蠶糞,方便清理,而蠶糞也有一定的醫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