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番外一:論無論多遠
歡迎進入前情回顧環節, 補訂可以解鎖新章節哦! 陸宛祯對那日因無法反抗而不得不被樂寧抓着尾巴查看的感覺産生了強烈的心理陰影,之後的一年她都單方面同樂寧絕交, 有事只通過自己身邊的影衛獲得消息。
她聽見樂寧所制的醬油于蘇杭海鮮廚子中大放異彩的消息,又過了半個多月,宮中不知從哪個廚子開始,在調味時加了醬油, 正巧用于佐配一道蝦,得了周後的誇獎。
漸漸的, 望安城裏的鄒公食肆也開始售賣起了醬油, 許多洛陽的行商都慕名而來, 兩座大城互通有無,京城裏的公子小姐們宴會上逐漸出現了花茶,而洛陽的餐桌上也慢慢見到了用醬油調味的美味佳肴。
樂四郎的民間稱號繼“豆腐童子”之後, 又多了“牡丹郎”、“醬子”等奇怪的稱呼,也算是另一種程度的名噪一時。
鄒德全對這倆不論走到哪兒都極給他長臉的徒弟很是滿意, 在蘇含章和樂寧每每寄去書信時, 不忘再叮囑兩人在外注意保全自身, 畢竟這大徒弟和小徒弟皆是他最為得意的弟子, 以後就指着這兩個徒弟繼承他的衣缽了。
然而對樂寧的出名……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
居仁坊,樂家小戶。
“我早已打聽過了, 那樂四郎如今可是鄒師傅手下最得力的徒兒,莫論先前的豆腐,便是最近那甚麽貴人們喝的花茶、食物蒸煮用的醬油, 可都是他折騰出的玩意兒……你看那食肆生意如此興隆,哪怕只是從那小子手頭漏那麽點兒呢……”
“我可看那後院兩口子每旬都出一次門,回來時桌上擺着的大魚大肉吃的比我們都好,大郎,你莫要犯糊塗,先前南方發大水,他們是沒了房子來投奔你我,你念着兄弟情收留他們一家,分文不取——”
“但你看看他們一家又是如何回饋你的?便是口肉,都沒給你留過,大郎,如今他們已靠着兒子發達,再這樣賴在我們家中吃喝,如此下去,我和貴兒是沒法過了呀!”
婦人絮絮叨叨的聲音末了加上幾分哭腔,讓牆頭啃着蒸餅路過的男人捏着手頭熱乎的蒸餅站了半天,面上神情頗有些複雜。
他的眼底一片陰沉。
好哇,原來二娘如此出息,他們這做爺娘的居然還被瞞在鼓裏。
沒法子,當初讓二娘去鄒府時,為了不讓自家拿女子充兒郎的事情敗露,他們便讓二娘随意編排自己的身份,以至後來食肆中諸多新鮮玩意兒出于那‘四郎’之手,他也未多想,只以為是巧合。
在這樂有才的觀念裏,那女兒又是憊懶,又有反骨,莫說是名動望安,不被鄒德全日日壓着教訓已是極好。
誰能想到——
原來那小子每月拿着幾百文錢給他們,是在打發乞兒?!
想到這裏,男人手中力氣緊了緊,将手中的蒸餅捏得格外難看,裏頭的肉醬醬汁兒流出,沾了他一手掌,他卻只是将蒸餅望牆角一擲,頭也不回地走了。
先前樂寧離開,是同他們打了招呼說受師傅所托見大黎風情,故而這幾次的銀錢都是鄒府的下人交予他的,樂有才彼時不是沒有懷疑二娘是為了擺脫他們。
但聯想到小女往日的逆來順受,他只當是自己的錯覺。
如今看來……倒是他看岔了。
……
樂寧并不曉得自己已被老父親惦記上了。
她與蘇含章在蘇杭待了兩年有餘,蘇含章所做的魚片糕得了江南人的喜愛,兩人在江南用河鮮皆做了些新鮮玩意兒,樂寧試着做出了生抽、老抽等更為細化的醬油自己用,相繼做出了紅燒肉、龍井蝦仁等新鮮菜,敲開了江南廚子們的交流圈。
原本樂寧還有打算嘗試做酒,如此一來勢必又要在江南停留更長的時日,然而某日蘇含章卻笑眯眯地同她說起一饴糖——
“不似中原糖,比往日我們所見更易化于水,甜味更甚,似是出于外邦,我已打聽過那邊兒的制糖法子,結果卻令我大吃一驚。”
“四郎,我有意前往一探。”
蘇含章說着從布包裏摸出了一把顏色偏深的棕紅色糖沙,樂寧看了之後忍不住微微睜大眼睛:
這是……紅糖?
如今的大黎将蔗糖、蜂蜜等帶甜味的或是能當糖用的皆稱作饴糖,但大黎人做的蔗糖多為難溶解的糖塊兒,甜度不高,價格也十分昂貴,絕對比不上這紅砂糖的提煉技術。
樂寧好奇地問了一句:“這是哪兒的?”
“天竺。”蘇含章笑着回答她。
樂寧不由震驚,難以将後世那個一輛單車能搭載五個人的開挂民族與這會兒制糖技術遠遠領先中原的天竺聯系在一起。
說起來,如果她沒記錯,是不是《西游記》的唐僧取經也去的天竺來着?
現在一聽蘇含章說要去天竺,樂寧滿腦子都是“西天取經不容易,一走就是幾萬裏”的歌詞,她晃了晃腦袋,委婉地說道:
“師兄,從大黎去天竺山高路遠,或許幾萬裏,非十載八載難回,師兄可要想好了?”
她很理解蘇含章對發現了這新糖的激動,畢竟沒有哪個專業的糕點師能抵擋對甜味的探尋,但這并不是非要去當地方能解決——
可以尋這個時代的番邦商人“代購”啊,實在不行還可将此糖的作用借鄒德全之手傳達天聽,讓聖人想辦法同天竺易物,或是以官方的角度加大對天竺的沙糖進口,不必非要去受這趟罪。
蘇含章聽了她的勸,半晌後說道:“我知這陸路必然艱辛,四郎言之有理,然我還是想往那離天竺近些的地方走走,碰碰運氣,或能遇着一二天竺商人,細細詢問,左右我們接下來也是要往西去的。”
這倒也是,接下來他們的路線是從東南沿海往西南腹地走,如今的大黎疆域遼闊,西南同天竺接近,中間隔了個南诏。
樂寧左右一想,拍手定論:“那便出發吧。”
反正她如今開啓了神廚系統的小實驗室功能,釀酒也不是非要自己動手試錯,完全可以等以後再開始。
于是,兩人踏上了往西南而去的行程。
……
讓樂寧萬萬沒想到的是——
她和蘇含章本想避開南诏,卻于某次山道休憩間遇上了點兒意外。
樂寧當時帶了些自制的幹米粉上路,這米粉還是她一路走來對着系統裏的配方制作的,用淘洗過的稻米浸泡後以石磨磨漿,而後一蒸一壓成長條粉狀,再蒸後冷卻曬幹,就是為了方便走陸路的時候随身攜帶。
路上,她和蘇含章尋了處溪水邊生柴起火,而後樂寧摸出一個罐子打開。
一股濃郁的肉香味兒就飄了出來。
那是她前些日子在山下借住時,用木耳和肉做的雜醬,微辣口感,木耳泡的極軟,吃進去的口感能讓任何人被它俘獲。
架起的小鍋子裏通白的米粉慢慢吸水泡開,熟透後已是細長的雪色——
蘇含章摸出兩個竹筒做碗,就見樂寧用著将米粉從鍋中撈起,帶着水汽的粉落入竹筒中,而後以木耳肉沫雜醬覆之,待蘇含章接過後,用箸微微攪拌,就将那白米粉上均勻地伴開了肉沫,米粉、肉沫、木耳的顏色層層漸深,被雜醬裏的油光一抹,瞬間喚醒了食客的胃。
就是蘇含章這樣不怎麽碰辣的,都覺得其間微辣的調味用的恰到好處,和着那米粉一同咬下時,辣味同雜醬一同綻開,豐富的口感讓他欲罷不能,何況還有那泡的極開的木耳家在其中,軟糯的粉、細碎的肉-粒、香滑的木耳……
“真香。”
一道聲音從旁邊傳來。
樂寧和蘇含章還未反應過來時,暗處就有樹影無聲晃了晃,影九與影十對視了一眼。
明處的人與暗處的同時轉頭看去,見到兩個穿着十分暴露的女人站在另一邊的樹下,身上都背着竹簍,其中一人脖頸上流轉着翠綠的光芒,樂寧起初以為是什麽玉質好的首飾。
等到光線從婆娑樹影間穿過時,她頸間綠意晃了晃。
樂寧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一條翠綠的……竹葉青。
“姐姐,這兩小子長得清秀,還擅做些吃食,不如将他們倆押回寨中做夫婿,你我二人今夜各挑一個……?”
蘇含章、樂寧:“……”
暗處。
影九猶豫着對影十使了個眼色:被搶走當壓寨相公算是危險嗎?
影十想了想自己聽過的俗講內容——
太子殿下對這小郎君如此看重,定是對他有意,然二人皆為男兒身,殿下定是礙于世俗眼光不敢追求,自己身為手下自當為殿下解憂,怎能坐視小郎君被擄走!
于是,他對影九比了個手勢:
上啊兄弟!替殿下将這情-敵打走!
樂寧一時不察讓它溜了,看着自己手上的紅痕,面上卻是幸福的微笑。
幾位師兄笑着說這貍奴性子野,讓她小心些,樂寧點了點頭,心中卻有個小人在快樂咆哮:
啊——!好軟的肚肚!
她半點沒想歪,只以為是這小貓還未對自己交付信任,準備過幾日找師父預支些銀錢去買些小銀魚,給它做點兒小魚幹。
院落另一角。
陸宛祯只覺整只貓都仿佛要被蒸熟了似的,熱度從頭頂一直蹿到腳底板,又伴随一股蹿到靈魂深處的酥麻,若不是臉上有軟乎的毛覆着,此刻怕是已露出她通紅的嫩臉了。
大膽刁奴,竟然輕薄孤,待哪日恢複了人身,定要命人将這小刁奴捉來……
捉來……
陸宛祯卡殼了,踱步半天,決定還是先給自己的怒意降降溫,熟門熟路地找到樂寧的房間,去到自己專屬的小水盆前,姿态驕矜地俯身舔了大半盆,這才将熱給降了下去。
至于那奇怪的酥麻酸軟,這會兒也已退卻許多,她決意忽略。
她絕不可能承認被摸到那什麽的時候有一股爽意直沖天靈蓋,絕不!
……
半旬後。
鄒德全允了幾個徒兒在乞巧燈會上的“炙肉”計劃,只如今食油多用葷,一來是植物出油難有合适法子,二來受限于工藝水平,植物的出油率也低。
若是在乞巧等會上大肆售賣這“炙肉”,光是葷油同肉食的成本就很高,若是不能解決用油的問題,燈會上極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或是用葷油炙肉,一串肉的價格高至幾十文,以至無人敢買;或是強壓下價格,自認虧本。
毫無疑問,這兩種情況皆不符合師兄弟幾個的初衷。
樂寧決意要用炙肉豐富大黎百姓的生活,便細細問了鄒德全院兒內還有何新鮮物事,畢竟玉米和辣椒都已經被發現了,萬一花生也帶過來了呢?
樂寧以前讀書時,好在圖書館看一些“雜書”,偶然記得無事翻《齊民要術》時,就見過這“古法壓榨”出油的描寫,當時還特意看了看能出油的作物。
最适合當下的便是芝麻,用合适的壓榨技術後,出油率能達到45%,此外便是花生,出油率或可達50%。
因着現代多是用大豆榨油,豆制品也是人們生活常見之物,加上大豆起源于中土,她當時就有些好奇古人怎不用大豆榨油?
搜索資料後她才發現,大豆內有一油馕,用壓榨法出油率極低,僅有10%左右,大豆更适合“浸出法”出油,此法需配合專門的油脂類化學試劑,非這大黎水平能達到。
系統及時發布了關于古法榨油的任務,樂寧又真在鄒德全院兒裏找到了花生,于是這大半個月來,便在鄒德全一老友的油坊內,憑着回憶裏的內容嘗試古法榨油。
過程說來簡單,不過是将芝麻、花生碾碎後,進行蒸炒,而後用稻草包裹、外箍鐵杆,以石槽壓榨——
但最終卻用了大半月才成功。
出油那天,油坊的管事聽着學徒報上來的答案,手都在抖:
“多、多少?”
他萬萬不敢相信,鄒德全那不過九歲的徒兒,竟然大膽用胡麻來榨油,而且還成功了!
“梁管事,這一石胡麻已得三十九斤油。”
“然這喚‘花生’之物更了不得,一石竟得油四十三斤!”
梁管事一聽,手都在抖,震驚地看向樂寧。
這法子……
這法子若是讓油坊買下,日後何愁生意不好?
他有些念頭閃過,卻在觸及少年那雙通透明淨的眼眸注視下,忽而消了個幹淨。
樂寧對他拱了拱手,算是打了個招呼,等那管事問起此事時,便言此法乃師父相授,若能成,便獻于聖人。
那梁管事一聽,心中即刻就冷靜了下來——
是了,鄒公日日浸淫這食之一道,能想出這法子乃是正常,自己怎會昏了頭,以為是這稚童所出?
他甩了甩腦袋,面上也堆出個笑來,同樂寧道,這邊即刻将成果上報于坊主,過幾日便登門拜訪。
樂寧也跟他你好我好地笑,之後便從油坊離開。
站在油坊外陽光下,她常常呼出一口氣,開始思考怎麽跟鄒德全找理由解釋這法子——
嗯……
不如就說是兒時得一仙人所授吧。
反正如今是古代,人們對鬼神普遍有敬畏之心,這借口鐵定萬無一失。
……
果然,鄒德全聽了之後未有半點懷疑,甚至還撫摸着她的腦袋,笑道:
“怪道我初見你便覺有眼緣,原你竟遭神仙點化過,得徒聰穎至此,鄒某受祖師爺照拂良多,他日必再上一炷香!”
樂寧也跟着他微笑,心中卻冒出了個大大的問號:
廚子的祖師爺是誰?
伊尹?彭祖?易牙?還是竈王爺?
她也不知道,她也不敢問。
在這師徒倆心情都不錯的時候,未見到窗臺上有一灰白團子暗中窺伺。
陸宛祯貓臉深沉地盯着樂寧的背影——先前她竟未看出這小子有仙緣。
既然這小子見過仙人,不知那仙人是否認識鎮南子?
或許可以解除自己身上這仙法也說不定。
陸宛祯實是受夠了當貓的日子,前些天若不是她多喝了些水,腹中不适指不定能要了她的小命。
本來準備向着西南繼續尋找線索的陸宛祯,如今決意死守在這小子身邊,早日找出讓自己恢複人身的法子。
樂寧絲毫不知自己無意間達成了“擁有一只貓”的成就,跟鄒德全商量完将出油法同辣子一同獻入宮的事情之後,她就回到了院子裏。
這幾日,師兄們擔心“炙肉”一法無法實施,正在為“涼菜”這個二方案絞盡腦汁。
樂寧剛過去,還未說出消息,就被幾案上一道菜引去了注意力——
切塊的綠黃瓜躺在盤兒裏,上面淋着辣椒圈和姜蒜蓉,這不就是涼拌黃瓜嗎?
她一時間覺得親切,跟師兄們打了個招呼,上前就拿過自己那雙箸筷,夾起一塊就想送入口中,浸泡在醬深色汁液的黃瓜邊緣染了一圈深色,醋香味先一步鑽入鼻中。
作者有話要說: 嘻嘻!番外還剩兩篇!
重大通知!
明天開新坑啦!
中午十二點!
《前妻修羅場》不見不散!!!!你們會喜歡的!還沒收藏的在等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