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沒幾日,到了陽歷年,現在大家都講究一個新,提倡不過舊歷年了,過陽歷年,學校裏面都放假了。
到了年關底下了,總要熱鬧一兩個月了,各大梨園的角兒都很是積極的參加義演,義演來的錢都用來給貧苦人家發米買棉花的。
而且是義務戲,老少皆宜,來的人什麽都有,雖說是一分錢不拿,但是沒有人不當回事兒的,都是極為盡心盡力的唱,不偷一點兒的懶,而且好多角兒是等着的,等着在臺上一鳴驚人,因此絲毫不敢馬虎。
正是由于聽衆廣泛,人山人海的,更要拿出來十二分的精神來,不敢懈怠。
那祯禧恰好有假期,老爺子別的愛好沒有,也不出門了,只是愛聽戲,尤其是年底的義務戲,他是必定要到場的,是個沒有錢的票友。
年輕的時候還想着下海去,去當個有錢的票友,可是到底是年紀大了。
到了天兒還是黑着的時候,那祯禧穿戴好了,脖子上系着一條紅圍巾,四太太趁着空兒做的,穿着一身粉色的棉袍,下面配着鹿皮絨的靴子,極為俏麗。
上海那地兒暖和,因此郵寄過來的衣服,是不夠保暖的,還是北地裏的衣服保暖。
“帶着傘,要是下雪了,就雇車回來,別省錢。”
四太太隔着窗戶喊,她在那裏煮肉餃子,想着給吃兩口走。
那祯禧笑嘻嘻的,“奶奶跟我一起去才好,不然一年到頭出不了幾次門。”
“我們雇傭的是小驢車,您就是不去,也是這麽些錢,一點兒也不省錢。”
四太太笑了笑,端着碗出來,“我不去愛那個熱鬧,你們自己去,吵的人頭疼。”
那祯禧端着碗,香的很,白菜肉餡兒的,冬天吃不膩的,要轉身,瞧着三姨娘在裏面坐着,火光一閃一閃的照在臉上,頭發也帶着白絲兒了。
她是特意早起來幫着捏餃子的,怕四太太忙不過來,冬日裏不忙,劉媽回老家去了,她丈夫來接回去,要住一段日子了。
不由得問了一句,“姨娘跟我們一起去吧,平日裏見您愛哼曲兒。”
三姨娘沒想到問自己,她連忙站起來,說實話,城裏這麽多年,沒有出去逛過。
當人家妾的,又是後宅的,沒有那個自由,她也不想着出去,家裏有吃有喝的就滿足了。
義務戲想着是很精彩,跟以前鄉下的戲不一樣,可是要她去,她又怕自己出去什麽也不知道,讓人笑話了,又是跟着老爺子跟那祯禧出去的,怕不自在。
那祯禧多明白,“姨娘不用拘束,到時候我們到了地頭上,找個位置坐下不用動就是了。”
“要是想去看看,只管跟着我們去,再沒有什麽其他的事兒的。”
三姨娘又去看四太太,四太太索性摘下來圍裙,知道她拘束,“走,我索性一起去,多年沒出門兒了,今兒我們就讓這孩子帶着,好好兒的去逛逛。”
三姨娘感激的看了一眼四太太,這許多年,四太太跟她,朝夕相處的,說句難聽的話兒,就是個狗兒貓兒的都有感情了,更何況是這麽大一個人,平日裏幫着操持家裏面,任勞任怨的。
人多了,那祯禧先一步出去,等着她們換衣服去,給驢車師傅多幾個錢,“您收着,問起來就說是一個價兒的。”
師傅笑了笑,放到褡裢裏面,“姐兒孝順。”
雖然是走的早,但是到的時候不算早,開了園子等着進去,人已經不少了。
這樣的大集會,上面的吃的多了去了,那祯禧自己有錢,掏了腰包,先從包裏面掏出來瓜子跟花生,對着四太太笑,“想着到這邊不能缺嘴,特特的從家裏帶來的。”
四太太笑這對三姨娘說,“這孩子,打小兒沒缺着,倒是會過日子的很。”
那祯禧就當沒聽見,都是小事兒,有賣各種小食糕點的,要了幾碟子,“要是有想吃的,盡管叫來,今兒保管不讓大家花一分錢。”
這話說的,就連老爺子都笑了,“你這丫頭,看起來荷包裏面有點兒。”
她聽得昏昏沉沉的,不愛看文的,耳邊一陣陣的叫好聲,她眯着眼睛,太陽打在臉上,倒是暖洋洋的。
再有一陣喝彩聲,突然來了個說相聲的,青布大褂,一雙黑色千層底兒,這是正兒八經規矩的樣子,說相聲的,永遠是這一身兒。
鼓掌的人稀稀拉拉,看起來就是名氣不大,但是一開口,逗得人冷笑,她瞬間打起來精神,擡着眼一看,一下子就愣住了,竟然是小方。
只見他跟以前一樣,只是見沉着持重了許多,但是還是早先的樣兒。
她問老爺子,“您還認識他嗎?”
老爺子沒說話,良久才比劃了一下,“不是走了。”
指了指城外的方向,小方時候走了啊,到了城外去了,怎麽就又回來了呢?
那祯禧就此不開口,她左右躲閃的,買了一捧花,到了後臺上等着小方下來。
她長了個心眼,“喜歡您的相聲,您收着。”
只見小方坐在那裏,一臉的和氣,“謝謝您擡舉了,您要是喜歡,我給您說一段兒《戰太平》如何?”
《戰太平》說的是元朝末年,大将軍花雲鎮守太平城,在戰鬥中被陳友諒俘虜後寧死不屈,壯烈犧牲的故事。
那祯禧仔細打量他的神色,就明白了,“不必了,您今日辛苦,不勞煩您了,幾時有場子了,我自然就去了。”
“不巧,今日就是最後一場了,往後,再不會有。”
那祯禧一愣,她知道《戰太平》的意思,孤軍奮戰,只是這句話她瞪大了眼睛,回眸去看她,對着自己點點頭。
那祯禧眼睛裏面就起了淚花兒,再看小方一眼,只見他坐在鏡子前,對鏡梳妝,再不肯看她一眼。
那祯禧就明白了,他是今兒要幹大事兒的人。
出去了,便是魂不守舍,只看着人群,今日必定是有大事兒的。
果真,大家在一起聽戲,竟然一陣轟動,喧嚣着進來了幾個日本人,身邊跟着許多人,有日本人,也有中國人的狗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