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當夜下起了雪,到翌日清晨還沒停。
趙荞心裏亂,加上通夜輾轉沒睡實,不用照鏡子都知臉色定然憔悴,暫時不适合出門。
吃過早飯,她躲進涵雲殿西邊的暖閣發呆。
沒多會兒她的三弟趙渭就過來了。
趙渭除了鞋進到暖閣,撩開木玉珠簾一擡眼,就見趙荞橫身坐在暖閣窗邊的地墊上。
沒精打采靠着窗棂,望着院中的雪景怔忪出神。
暖閣裏的矮桌上擺着精巧小紅爐,爐上那壺果茶在細火煨煮下飄出淡淡果香。
侍女銀瓶正跽坐在旁小心顧着茶火。
“三公子安好。”
“你退下,我找二姐有事。”
銀瓶看看趙荞,見她颔首,便依言退出。
趙荞離開窗邊,過去與趙渭隔桌而坐。
“找我什麽事?”她看着為自己斟茶的三弟,唇角扯出個無力笑弧。
“笑不出來就別勉強,”趙渭将茶盞遞給她,“我又不是需要應酬的客人。”
這下趙荞真笑了。
她這三弟打小就不懂嘴甜寬慰人,卻是個實在性子。
“什麽事,說吧。”
趙渭單手握着茶盞:“大哥天不亮就領聖谕出京,許是要一兩月才能回。他說你昨夜回來得遲,就沒讓人吵醒你。朝廷要在開春後才會宣布對我的任命,這幾個月我都在府中,你若忙不過來,家中瑣事吩咐我就行。”
都知趙荞歸音堂一大攤子事,如今再加上賀淵那頭,也夠她煩心了。
好在趙渭已成年,遇事能幫着兄姐分擔。
“大哥去哪兒要這麽久?出什麽事了?”趙荞緊張起來。
“奉聖谕同賀大将軍去利州,”雖是在自家,趙渭還是謹慎回頭看了看珠簾外的兩名侍女,壓低嗓音,“我猜和冬神祭典上刺客的事有關。大哥叮囑咱們別亂打聽議論,待查實後朝廷自會公布。”
利州遠在西南國境,是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在那裏主政六年的利州都督是嘉陽公主趙萦,昭寧帝的異母妹妹。
“你的意思是,嘉陽公主……”
趙荞以目光攫着他。
嘉陽公主趙萦是武德帝的四女兒,論起來也是趙荞、趙渭的堂姐,小時在欽州還會帶着他們玩。雖已多年不見,但趙荞印象中的嘉陽堂姐是個開朗随和、不争不搶的人。
人長大了,會變這麽多嗎?
趙渭搖頭:“不好說,這事疑點很多。金雲內衛最擅近身搏殺,區區五十名刺客能在他們手裏占那麽大便宜,你不覺得奇怪?”
“我當然覺得奇怪,可是……”
趙渭眼睫輕揚,與二姐四目相對:“我只能說這麽多了啊。陛下回京前就下令禁止讨論,違者……咔嚓。”
“那你還跟我提個什麽勁?”趙荞呿了一聲,不想理他了。
“我若一點風都不透給你,你早晚會派手下四處打探,”趙渭一針見血,“你是我姐姐,總得攔着免你往刀口上撞。”
既聖谕嚴令私下探讨此事,姐弟倆就很有分寸地到此為止。
趙荞長長吐出一口濁氣:“大哥叫咱倆分擔府中事,莫不是大嫂也一同去了?”
說來慚愧,這幾日她都在往賀淵那邊跑,對家中事到底疏忽了。
“大嫂哪有那閑工夫?之前到鄰水出席冬神祭典耽擱一個多月,都禦史府堆了許多事,她忙得焦頭爛額,吃住都在官舍将就了。”
信王妃徐靜書在都禦史府供職。
那地方官專司管轄勳貴與京官風紀、複審三法司審議後仍存疑的要案,還時常參與律法細則增補修訂。
總之,這位王妃殿下是個公務繁忙的人。
趙荞“哦”了一聲。
趙渭關切道:“聽說賀家七哥昨日醒了,卻不知為何又驚動了太醫院首醫?”
事發時他在典儀臺上,并未看清賀淵是如何遭襲的。
回京一路上賀淵都在單獨的馬車裏由太醫官精心照料,他也沒機會探看傷勢。
“傷倒沒大礙,就是忘了點事。”
提到這個,趙荞煩躁又起,端了茶盞仰脖子咕嚕嚕灌下。
活生生将一盞果茶喝出了悶酒的架勢。
耐心聽二姐訴完滿腔苦水後,趙渭摸着下巴啧舌:“偏就忘了去年冬到現在這段?你倆不就是從去年冬才開始熟稔起來的麽?這一年裏你是對他做了什麽,讓他吓得不敢想?”
“信不信我打死你?”趙荞怒了,伸腿踹他。
她确實不是什麽溫柔婉約的姑娘,但互明了情意的心上人面前,怎麽也不至于張牙舞爪吧。
賀淵是待她極好,總讓着慣着,可她也沒恃寵行兇啊。
趙渭做出告饒的手勢:“太醫院怎麽說?”
“回去翻古籍了,讓等消息。”趙荞沮喪垂眸,心煩意亂。
趙渭一臉認真地提議:“我琢磨着他既是頭部遭了重創才忘記的,那,若是再打一下會不會就……”
“滾。”
*****
午飯過後雪停了,趙荞以脂粉遮了憔悴臉色,又去了賀淵那邊。
要說賀淵的底子确實非常人可比。
昏迷半月,醒來休養一夜後就幾乎能行動如常了。
“韓太醫說,只是還不能與人動武交手,旁的沒大礙。”侍者中慶向趙荞解釋。
趙荞點點頭,看向圓桌對面的賀淵。
以往雖總是賀淵去找她的時候多些,但她也是來過賀淵這裏的。
還從未像今日這般被請進待客專用的客堂過。
讓人上的茶都是接待貴客的“一丈春”!
禮數周到得讓趙荞險些将一口銀牙磨成粉。
顯然威武的賀大人身板扛打,腦子卻不扛打。
忘記的那些事還是沒想起來。
中慶退出客堂後,對桌而坐的兩人陷入了沉默。
賀淵的坐姿過分挺拔,目視前方,看似淡漠平靜。
可趙荞哪會不知,這是他拘謹尴尬又不想被人看出來時慣有的模樣。
雖說“沣南賀氏”在前朝就是名門,但随着前朝亡國,賀家族人死的死、散的散,家聲一落千丈。
直到武德元年柱國鷹揚大将軍賀征在賀氏故地沣南重建宗祠、聚攏幸存族人,賀氏才重又回到世家高門之列。
賀淵這位在族中排行第七的名門公子算是生不逢時,人生最初十來年恰是賀家衰頹到險些銷聲匿跡的落魄歲月。
背負着“前朝名門之後”的虛名,經歷着與亂世中大多平民少年一樣的颠沛流離。
後雖有賀征大将軍重振賀家,賀淵也在成年之前過上真正世家公子該有的生活。
可他年少時不是在逃亡途中,就是與家人藏在沣南故地的山林,這種經歷自使他在京中世家子弟裏顯得格格不入。
他不慣花裏胡哨的繁缛禮節,十幾歲剛到京中時,因言行随性、熱情,鬧了些許笑話。
少年人臉皮薄,那之後長了教訓,偃武修文樣樣自律到極點,時時處處謹言慎行,就怕出纰漏給賀家抹黑。
幾年下來,他倒成了京中世家子的樣本。
出類拔萃,端肅剛毅,冷靜自持。
這樣的形象自是讓人只敢遠觀。
後來又進了金雲內衛,更添幾分神秘,外人愈發不敢親近。
所以他就不擅于事故人情。
面對不熟悉的人,尴尬的場面,他不會主動開口去緩頰氣氛,就僵着。
趙荞勾了勾唇,收回目光,垂眼看着杯中茶芽浮浮沉沉。
“當真一點都想不起?”
“昨夜試着想過,零碎有幾個畫面,”賀淵扭頭看向旁側屏風,“只是……”
沒有将話說完,也算他心軟體貼。
還能“只是”什麽呢?
只是那些零碎畫面裏,沒有趙荞這人。
趙荞苦笑不動。
“鄰水遇襲的事能想起麽?”
“想不起。”
“昭寧陛下登基大典呢?”
“武德五年冬神祭典之前的事都記得,那時昭寧陛下還是儲君殿下。”
那時趙荞一年與他打照面的次數單手就能數完,兩人是真不熟。
如此,兩人之間的事就很棘手了。
他不記得與她的種種,面對她都不知該擺出什麽表情,議親之事顯然只能擱置。
太醫院尚沒個說法,也不知他幾時能想起來。
又或者,能不能想起來。
“既連陛下登基都不記得,那不記得我也不算過分,”趙荞自嘲笑笑,“你想不想知道,我們是怎麽熟識的?”
既他的記憶是從那時丢失,或許可以試着将事情從頭捋過來,萬一有所幫助呢?
賀淵總算正眼看她:“據說是武德五年在溯回城熟識的,但我家人不知具體是什麽緣由。”
“全天下都沒幾個人知道是什麽緣由,”趙荞溫柔淺笑,“那時你金雲內衛的兩個夥伴……”
賀淵倏地閉上眼,面色轉青,似在忍耐着什麽。
趙荞心下大驚,趕忙起身走過去:“怎麽了?!”
“頭疼。”
他喉間滾了滾,話音似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刀刮似的。”
說話間,他額上竟有大顆大顆的冷汗涔涔滾下。
趙荞扶住他,趕緊喚中慶請太醫韓靈。
侍者們将賀淵扶回寝房。
韓靈替他把完脈後,若有所思地撓着額角出來,單獨将趙荞請到一旁,詢問賀淵發作頭疼前兩人談了什麽。
“武德五年溯回城冬神祭典,還有他金雲內衛的夥伴。只提了這些。”趙荞不敢大意,認真答了。
韓靈忽地一拍腦門:“首醫大人那破記性!這種症狀的類似先例,根本不在古籍醫案上!”
而在軍醫醫案上。
亡國後與入侵異族抗争的那二十年,戰事頻繁且慘烈。那種場面對人的沖擊之大,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很難想象。
“尤其實戰經驗不多的年輕将領。當麾下士兵一個個在眼前倒下,他們會不自知地将這些算作自己的無能與罪過。只有忘掉這些,他們才不會崩潰。人的腦子很玄妙,有時會自己保護自己。”
此次金雲內衛遭逢建制六年來最慘烈的損失,帶隊主官是此前從無敗績的賀淵。
這種情形,與軍醫醫案上的先例何其相似。
趙荞總算明白,為何恰是在提到溯回城冬神祭典時他就開始頭疼——
當年與他同去溯回的那隊年輕內衛,怕是在鄰水惡戰中殉國了。
趙荞擡眼望着廊下橫梁:“若是突然想起了,會怎麽樣?”
“當年江陽關孤軍守城那一戰,有位幸存的小将軍……”
那時軍醫們對此類自保性的失憶全無了解,只讓人以舊物、舊事幫助他恢複記憶。
小将軍很快想起所有事,然後,拔劍自刎。
“我估摸着,怕不能催着、逼着他去想。他不問的事大家就不提。時間長了,那心結慢慢松動,自己釋懷後想起來,或許就不會痛苦到承受不住。”
至于需要多久?是不是只要久了就真能釋懷?天知道。
“到底醫者仁心,”趙荞淚眼望着梁上雕花,承情笑喃,“只挑所有可能裏最溫柔的一種來說。”
她與賀淵最初的相熟相知繞不開那隊金雲內衛,可又不能逼他去想那些事。
總不能冒着讓他崩潰發瘋的風險。
或許他倆真是別人說的那樣吧?天作不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