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全本精校】《大宋之風流才子》作者:午後方晴
內容簡介:
他自幼就帶着神奇的光環,偉大的詞家,理學家,文壇大師,還是農學家?工家?
當他推着他祖母的輪椅踏入京城時,無數個深閨少女翹首以待,看這個風度翩翩少年風彩。
他的出現,讓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為之傾倒。
在他的幫助下,将會出現一個無比輝煌的大宋天朝。
只是他偶爾和他的嬌妻們說過一句讓她們莫明其妙的話:“屁,我什麽也不是,要說我只有算是一個最成功的穿越者。穿越,你們懂不懂?哈哈哈。”
【作品相關】我對宋朝的看法:
首先肯定一點宋朝經濟繁榮富裕,是中國歷代第一。由于宋朝着重文治,宋朝生活安定,人民生活也比歷代要好,內部也沒有爆發大的矛盾,因此自始至終宋朝并沒有象漢張角和唐黃巢明李自成那樣的大亂。當然大大要說了,有,水泊梁山,其實水浒傳裏英雄好漢,在歷史是三十六大盜,很快就被宋朝撲滅,有的起義軍還參加了剿滅方臘的戰争,只是一場鬧劇,喜歡水浒傳的大大不要扁我。還有李小波、方臘、楊幺,都沒有成多大的氣候,注重說明一下,楊幺就是岳飛剿滅的。在宋朝對待士大夫也優柔,雖然商人地位還是低下,但比前世都好得多,這才造就宋朝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根本原因。宋朝經濟最頂盛的時候占世界經濟總量百分之八十!這是何等的數據!老大們比一下美國,夠富的吧,可它占現GDP多少?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宋史》載,“東京居民有20萬戶。”按每戶8人計算當時沒有計劃生育,人均壽命較高,中等戶一般都有子女10人左右,大戶可達30—40人,大約有人口150萬左右。再加上數十萬禁軍(水浒中稱“80萬禁軍”),幾萬皇親國戚、政府官員及其家眷、傭仆,流動商販、游民和外國僑民,東京人口應當不下200萬!這一數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長安、洛陽,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特大城市。而11世紀時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過萬人,到13世紀(南宋後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僅有10萬人口(今天聽到人們稱蘇州為“東方的威尼斯”我就覺得別扭,宋朝的蘇州不知比威尼斯富庶繁華多少倍)。不只是東京,宋代10萬戶以上的城市還由唐代的十多個增加到40多個,汴京和臨安繼長安、洛陽、南京之後,世界上第4、第5個人口超越百萬的大城市。北宋時,東京(開封府)、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人口均在百萬以上。有人說鄭和下西方洋到了東非,其實早在宋朝就有商人足跡踏入東非,還有固定航運,唯一不同的是一個自發,一個是國家安派。又有大大說,岳飛是怎麽死的。他必死無疑!再次不要扁我。岳家軍是中國歷史五支強大的軍隊之一,(秦軍、漢武帝時軍、唐初軍、元軍)金人真的不是他對手。小弟估計只要再給岳飛幾年時間,說不定真能光複中原。當時朱仙鎮大捷時金人就有了準備撤退中原的打算。可惜!岳飛想接回二帝,高宗何以處之!!!???于謙故事大大都知道。所以他死于秦桧之手是假,死于高宗默認才是真。應當來說北宋初期還好些,幾個皇帝雖比不上李世民,但也不算太差。不然包拯口水經常往仁宗臉上噴也沒有事,寇準把真宗往前線上推,寇準事後還洋洋得意,真宗在王欽若挑撥下有點氣惱,還是重用他,甚至準備将仁宗都交給他輔助。唯一宋英宗稍差一點。就是宋徽宗的哥哥哲宗也不是太差。到了南宋就不行了。數數只有孝宗還要好一點,可又讓金兵在符離集打敗,只好委求和。但他治理國家也有一手,百姓也算小康,他還追封岳飛為武穆,奪下秦桧相權,可為了給高宗守孝把皇位傳給了無能的兒子,光宗。到了後來他作為讓所有人都看不下去,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後允許,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于太子趙擴,也就寧宗。可韓又讓金人打敗。于是皇後楊氏與史彌遠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敗的機會謀殺了韓并将韓的首級送往金朝作為謝罪。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毒害中國幾百年的理學也就是從他手上開始的。這回大大明白我為什麽反複說小石可以寫紅樓的道理吧。我說簡介裏說小石将成為理學家,但不是這種理學,不要誤會。但寧宗治理國家也不錯。後面幾個皇帝就全部是昏君。但是宋朝太軟弱了,先是引金滅遼丢了中原,再引元滅金丢了整個大宋。恭帝被告鐵木真抓去貶到西藏做和尚,端宗被陸秀夫背着跳海。更不說徽欽二帝。因此有人說漢自宋後無漢。宋朝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孰是孰非,大大們你們來判定,小弟不做品論。
這是大大的回貼,不代表本人的觀點。
我覺得岳飛不是即死于秦桧,也不是死于趙構。
中國歷史上偏安江南的王朝北伐從未成功過。
最早東晉的祖狄(聞雞起舞的那位爺)北伐稍有起色就被人拖後腿,然後被猜忌的郁悶而死。
後來的恒溫打下荊州巴蜀,被猜忌後幹脆來個割據。
梁朝“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則聰明點,被拖後腿而失敗幾次後,的打下洛陽當根據地,但是因為本國的猜忌,最後還是免不了失敗。
他們的對手是誰?我覺得就是南方的封建地主階級。
Advertisement
發表人:蘇粗腿
與北方不同,南方有天險和不利于北方游牧部落生活得高溫濕熱,所以南方的地主階級從不會熱衷于擴張軍隊。所以南方的政權一定是那種皇權比較弱的文治政權。這種政權要想北伐的話有兩個問題:
1,打仗要耗費金錢和人力,必然要加稅和征兵。打下新的土地是都歸軍功階級還是勻點給南方地主?這可說不準。這肯定影響南方地主階級的利益。
2,打勝了戰争,軍隊和皇帝的勢力必然膨脹,說不定還有投誠的新的北方地主階級來瓜分權利。這肯定也影響南方地主階級的利益。
這兩個問題導致偏安南朝北伐必然會因為內部反對而失敗。
結合到岳飛的案子:
首先,岳飛的迎回2帝确實會影響趙構。不過我認為趙構應該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只是末節。
其次,岳飛跋扈。岳家軍實際上是一支朝廷無法控制的私軍,這必然會遭到朝廷忌憚。而且岳飛作為武将,經常上書幹預政事,這在宋朝也是不能被接受的。這就是當時朝廷的南渡官員殺岳飛的主要原因。
最後,南方地主階級的特點上面已經說過了,北伐不符合其利益。而作為主戰派的岳飛則更是他們的眼中釘。
所以,當時朝廷的三大勢力:皇帝,南渡文官和本地封建士大夫都敵視岳飛,而與幾乎整個朝廷為敵的岳飛是啥下場大家都知道咱就不說了。
發表人:蘇粗腿
我覺得北宋的政治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發展形态的巅峰。中國封建社會的幾個問題都解決的近乎完美。皇權和外朝文官的權利平衡也很穩固。
首先皇權過大導致的外戚,宦官問題。因為宋朝加強外朝權利,導致外戚宦官專權幾乎不可能。比如北宋雖然連續垂簾聽政密度最大的朝代,但是因為外朝的權利制衡,外戚勢力始終無法做大,間接導致宋朝出現了劉太後,高太後這樣的“女中堯舜”。
其次,與明朝後期相比,北宋朝的皇權又比較重,不至于到大臣随意攻殲皇帝的地步。
最後,對軍隊的控制更是幾乎完美。現代人攻殲宋朝軍制不過是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過比起唐朝,明末和清末的軍隊私兵化來說,這應該才是比較合理的制度。貌似現代的軍事制度也是這樣的。
【作品相關】關于主角:
小石穿越前——家庭情況比較好,父母是知識分子,這樣小石從小就能接受很好的教育。小石在穿越前,也就是現代也是一個近乎變态的人物,記憶力超群,不然不可能記住那麽多東西,現在叫我來背唐詩宋詞,能背出一百來首就算好的,更不提《紅樓》。小石還擁有三個博士學位,是起點最有才華的穿越者。以後會不會出現擁有四個就不好說了。呵呵。這就使他擁有更多的知識來到宋朝顯擺。小石在穿越前工作了好幾年,還是一個大公司的高級主管,這樣他就會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管理經驗。小石因為被女友背叛還把他害死,所以對塵世看得很開,性格有點淡泊,這一點有點象花無缺。呵呵。小石穿越前長相實在不怎麽的,所以他淡泊的同時,小小心靈有點敏感,所以他性格雖然溫和,但也不可激怒他哦。
小石穿越後——是一個小官僚之後,父親在他五歲之前貫輸了許多知識教導,這些知識同樣也被小石占據這具身體後吸收。這也是為他以後有才華找出理由,當真是無師自通,那不成了妖怪?小石為什麽對老太太這樣好,因為前生他的奶奶就對他好,記憶中原來身體靈魂也很親近老太太,而且老太太人的确很不錯,加上小石也想在這個世界找一個親人。不少大大同情小慧,小慧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可主角對她的感情更象是友情,加上現代的觀念,所以他沒有娶她的打算。可現在大大們???簡直是無語。我雖然讓這本書名字叫風流才子,但我指的是才華風流,不打算寫太多種馬的,現在也逼得向這方面進軍。
為什麽選擇這個年齡?——第一因為小,他做出那麽多事,不會受到多大的攻擊,只會讓人感覺神奇。如果太小,又成了妖怪。即使主角刻意的低調,但他畢竟是實際年齡三十多歲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錐子總要破囊而出,他想瞞也瞞不住。第二我還有一個用意,讓他和仁宗差不多大,讓他們成為好友。對歷史比較精通的大大知道,真宗就要死了,以後情節會随着主角和仁宋的關系展開。
現在是第二卷,本書共有多少卷?——本書共分為十卷:小聖人出世、京華煙雲、臨終托孤、大漠孤煙、天涯海角、抱琴唱晚、一怒揮戈、秋雨江湖、中流砥柱、盛世輝煌。
本書種馬程度——如果把家丁比作五星,回明比作四星,本書大概在三星不到,二星偏上。
本書YY程度——五星。因為我再三說過小石是起點到目前最具有才華的穿越者。但也不是無厘頭的YY,至少飛機導彈手機不會出現。因為那需要太多的高科技,不說三博士,就是十博士也不行。這一點比那些科技之複興之類的書要嚴謹吧?科技肯定會出現的,就象有些大大說過的,連物理化學都出來了。但科技最多不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科技,因為那些科技還比較落後,原理很好掌握。就比如蒸汽機、還有簡單的柴油機,我也能畫出草圖,就不要說三博士。這樣一說,不會有大大再質疑了吧?
本書的武功——那真對不起喜歡武俠的大大。真實的武術是有的,那種玄之又玄的武功是沒有的。畢竟是古代,的确有人身手很好,接下将會描寫這樣的一些人物,但他們一人打十個二十人就不得了,那種高來高去、一掌打下去山崩地裂的武功一概沒有。
本書的宗旨——輕松、YY。主題是才華,既然主角為風流才子,沒有才華怎可以?所以注定要YY,如果不喜歡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我刻意求寫出當時的歷史原貌,這也是許多大大說我這本書的弊病,就是有太多的典故穿插在裏面。我也和大大在群裏聊過,說本書我想寫成一本上個新禧年的浮世繪。不但出現宋朝真實面目,還包括歐洲、美洲、亞洲其他國家、非洲的許多真實面目。我和大大說,要麽成功,會成為起點別具一格的作品,要麽會失敗,成為一個什麽也不是的四不象。所以這書以好玩輕松YY為主,以嚴謹為底。當然出現了太多的知識,我能力有限,還希望大大們不斷糾正,使本書更完美。到目前為止,已出現了水粉的失誤。還有朕、正襟危坐、棉花的産量以及筆誤方仲永變成傷仲永,謝謝大大的糾正。不過棉籽油雖然我沒有讓小石叫人民吃,我還是對它持保留看法,雖然它會給人造成生育上的傷害,可不太明顯。上個世紀,中國很多地方都在吃這種油,也沒有見中國人口減少。
本書的去向——這也是我的責編一直問我的問題,他說到現在還沒有看出我下邊到底寫什麽。回明寫權謀、唐好寫生活,方物寫經術,主題明确,所以他們獲得了成功。還要謝謝z大的提醒,我是想好了大綱,可真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當然他們都是神級人物,我不敢和他們比。我想了很久,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麽?其實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功業,在簡介裏我也寫過小石将會是最成功的穿越人士,但沒有z大的提醒,我一直沒有注意到這問題。有大大說這本書寫到這地步,主角已經夠強大的,下邊沒有辦法寫了。我現在可以回答,下邊有很多東西能寫,比如小石不知不覺地得罪了一些人,還有朝中的三大奸臣、丁謂馬上風光幾年也要貶了,王欽若離隔屁也不久了,可還有一個人物夏沒有出來。除了他們還有一個富有争議,宰相做得很好,可心量狹小的呂夷簡。還有正派人物如歐陽修、包拯、韓琦、富弼,想想就流口水。另外一個伏筆,大大都還沒有關注,江芨還沒有回來呢,他環球回來後将帶來多大的沖擊。随着視野的放開,小石和大宋将怎樣看等外面的世界?兩灣大陸是不是真正能占有?好大,這是歷史穿越小說中跨越地域最廣的小說。但寫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只有盡自己最大努力。
抄襲的問題——有大大說抄襲得太多。為什麽不抄,反正也沒有人監督,要是我抄得比小石還要徹底,放心,還有很多東西未抄呢。況且小石慢慢開始幹實事了,這幾年休息不抄難道等他一邊批公文一邊抄小說,不假扯嗎?不過主角還要休息一年多時間,《資治》還沒有寫完。後面抄襲減少,主角沒有時間。
主角的相貌——七星級,不然怎能叫風流?
主角的才華——九星級,(有沒有九星?呵呵)整個世界無人能比。
主角身手——一星級。平常人一個。
主角心機——三星級,那些敵對他的人才華比不過,只有用陰謀詭計對付他。
真宗——有人說他是歷史四大昏君,這種說法有些失誤。他這個性格平淡怕死但有點好幻想(看看他寫的那兩首詩),而且能包容,否則寇準早不得好死。所以他才對小石産生興趣。因為這點死後的谥號為真。至于封禪祥符,這也是他羞于澶洲城下之盟,尋找的心理安慰。其實這次封禪是花了不少錢,但對于當時國家的經濟造成的影響并不大,完全沒有後人所說的那樣嚴重。因為這時宋朝在他的統治下正處于上升時期,國家經濟動轉良好。我還再一次說一下,除了封禪祥符,他并沒有對人民折騰,就象曹随蕭規,這是他最大的優點。
【作品相關】大宋環球航海的可能性:
先給大大們看一段文字:
麥哲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只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他被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于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欠卻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占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産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裏斯本,次年随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啓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裏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裏格處(1裏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裏烏之後,12月13日,船隊到達裏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着饑餓的折磨,借助于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裏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于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于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勳。
麥哲倫這時的條件與大宋那些海商相比差得太遠,船是沒有宋朝海客船好。我已經再三強調過了,也沒有他們人多。有大大會嫌我太羅嗦,愛看不看,不要理他們。但是小弟也沒有辦法,沒有這個航海的可能性,後面的內容就沒有辦法寫了。大家也看到我的大綱,海角天涯,呵呵。多的就不說了,我再說一次,不要祟洋媚外,老毛子在那麽差的條件下都能完成環球任務,咱們老祖宗有了小石的指引,還能小石設計的那種新式帆為什麽不能完成,難道是外國的月亮當真比咱中國的圓?關于新式指南針或者高級的指南車、羅盤,後面一步步出現,一下子小石把事情幹了,後面怎麽寫?
【作品相關】猶太人的歷史和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産生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紀結束前即逐漸發展到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等地,并擴及希臘及意大利。在4世紀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布米蘭敕令宣布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80年時提奧多修一世(TheodosiusI)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并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東部教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年表
紀元前13世紀前半在迦南定居
在埃及被強迫過著奴役生活的以色列民族被摩西救出來,帶領他們前往迦南。
紀元前10世紀前半建立統一王國
紀元前11世紀末,撒母耳被選為先知制定王制,并且協助大衛王建立統一王國。其子所羅門王在位的時候,是以色列王國的全盛時期,在他死後,分裂成南北兩國。(《舊約聖經》的時代)
紀元前6世紀前半成為巴比倫之囚(以色列王國滅亡)
被巴比倫王國滅掉的以色列民族,被強制遷徙到巴比倫定居。約五十年後,才允許其歸還故鄉,而後巴比倫又統治了波斯和希臘諸國。
紀元前63年以色列人被羅馬帝國統治
強大的羅馬勢力開始延伸至地中海沿岸一帶(盼望救世主到來)
紀元前4~7年耶稣誕生
西元30年左右耶稣被釘在十字架受死
經由他的門徒向外傳播基督教,不僅在以色列民族之間傳播,甚至也傳遍羅馬帝國所有的領土。
西元64年遭受羅馬皇帝尼祿的迫害
暴君尼祿将喪失政權以及羅馬城的大火歸咎于基督徒,因此許多基督徒遭到殺害,使徒彼得(伯多祿)與保羅(保祿)也在這次事件中殉教。後來,大部份的羅馬皇帝都以“拒絕參拜皇帝”為理由繼續迫害基督徒。(此時基督教誕生)
西元66年猶太人反動
以奮銳黨為中心武裝起義,他們以暴力對抗羅馬的統治。
西元70年聖城耶路撒冷淪陷
反叛行動遭到鎮壓,以色列民族政府徹底瓦解。(遭受迫害)
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衆運動産生的。相對于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稣救贖的恩典,并認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舊約聖經裏衆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并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稣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借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份子。這就是基督教“因信稱義”的信仰,也是後來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依據。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教會曾實行財産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判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則認為他們只是猶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會,但到尼祿(Nero)皇帝時(A。D。54-68)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六〇年代中期羅馬政府的逼迫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随着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布的米蘭敕令,帝國終于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但這之後,基督教搖身一變而為皇室的新寵,從弱勢族群成了政治權貴,從受逼迫者成了逼迫者。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愛上帝愛人的純真社群,漸漸成了在政治上的角力者和社會中的宰制者。
中世紀的基督教
1054年,基督教分化為公教(在中國稱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梵蒂岡為中心,權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于東羅馬帝國的皇帝。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教為名,展開了8次宗教戰争(十字軍東征)。
16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分化出許多支派。随後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擴張,将基督教傳到了世界各地。
今日的基督教
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億人,是世界上最被廣為接受的宗教(接下來是伊斯蘭教的12億人,印度教的10億人,和無宗教信仰的7億7400萬人)。基督教教徒包含有英國國教會(或稱聖公會)的8400萬人,獨立教會(不隸屬于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億1400萬人,“邊緣”教會(耶和華見證人教會,摩門教會等等)的3170萬人,正教會的2億1600萬人,新教會的3億6700萬人,和天主教會的11億人。(有大大叫我滅掉這鳥教,可想想這麽多教徒就害怕啊,呵呵)這其中有天主教派,東正教派,和新教派中的許多小分支。其它還有宣稱和其他教會有着不同淵源歷史的基督教會,比如耶稣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俗稱的摩門教會)。
雖然基督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是整體上和世界人口成長率比較起來卻是在萎縮當中。當世界人口以大約每年1.25%的成長率增加,基督教卻是每年僅成長1.12%。相較之下,伊斯蘭教是以每年1.76%成長。基督教在特定區域(非洲,亞洲)和特定的教會族群(福音派、靈恩派和“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
基督教與猶太教
猶太人在公元1世紀前就遭到了許多民族的侵略、統治和奴役。在先知耶利米預言猶太人會成為巴比倫囚虜的同時,亦向猶太人傳遞一個信息,指上帝會派遣使者來拯救他們。及至預言實現之後,猶太人确信是因為自己民族遠離上帝,所以被上帝離棄,因此改變了過往遠離上帝而敬拜異族神的習慣,而變得以上帝為獨一真神的思想,并産生了一種思想,期望在他們悔過以後,上帝會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脫離苦海。這些思想,逐漸形成了猶太教。這種救世主的觀念也成為了基督教的一個基本思想來源。
基督教和猶太教不同的地方,在于基督徒相信耶稣就是舊約聖經(或稱希伯來聖經)預言的基督或彌賽亞(默西亞)(即“受膏者”的意思),而猶太教徒則認為彌賽亞到今尚未來臨。借著被釘死于十字架上,耶稣基督成為人給上帝的獻祭,并與上帝訂立救贖的新約。基督徒稱呼這個救贖為“因信稱義”,就是說,只要人心中接受基督是代自己承受了罪的後果,并在口裏承認他為主,人就跟上帝立了約,從而得到赦免及救贖。而這一份跟上帝立的新約,不再只限于猶太人,更包括普世的外邦人。不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的猶太教徒,則繼續遵守古老先知摩西流傳下來的律法。
迫害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皇帝迫害基督教和基督徒的直接動機是政治上的原因。羅馬皇帝标榜羅馬的和平(PaxRomana),強迫人們稱羅馬皇帝為主(Κυριο)。這是因為需要為支配世界、統一世界的政治上的凝聚力,所以初期教會的聖徒們遇到了最大的挑戰,即生死攸關的患難。
他們相信并告白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複活後赦免他們的罪、拯救他們的基督,是他們的生命,即為耶稣而活、為耶稣而工作、為耶稣而事奉、為耶稣而死,換句話說耶稣就是他們生命的主宰和主。
這裏顯露出了教會與國家間微妙的關系、政治與宗教間深刻的矛盾。初期教會的聖徒們忠實的信仰告白被羅馬帝國解釋為他們是政治上的反動分子、革命勢力,甚至被誤認為是食人種--吃耶稣的肉和血,因他們舉行愛餐會(αγαπη),又被認為是暴亂的集團。
最終,他們被押上刑場,為保持信仰他們進入法律治理以外地帶的地下墓穴(Catb)。他們還将把“主耶稣基督是神的兒子”(Ιησου Χρισ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