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九月,是一個非常舒适的季節。氣候到了一年中的不冷不熱,溫度宜人時。
這一年,景泰七年的九月,在許多的貧苦百姓眼中,卻是一個遭心的季節。
靈安縣城,趙家。
天是晌午時,楊蘭花卻是額頭上冒了冷汗。她和狗蛋娘小心的扶了杜明月進屋內後,說道:“狗蛋娘,你趕緊去請了産婆來家。”
狗蛋娘應了話,急急出門了。
楊蘭花此時,又是喚了年歲大些的馬蓮兒近身邊,道:“蓮兒,你讓狗蛋去巷子胡同尾報信兒,說少夫人要生了。”
“蓮兒,你今個要做的事情,就是請大姐兒照顧好兩位哥兒。還有就你啊,也要在旁邊守好了三個小主子。”
“至于門房,讓狗剩看着,不是狗剩她娘,還有少夫人的親娘,其它人來了,也別給進院子。”
楊蘭花看着躺了榻上,同樣是額頭見汗的杜明月,問道:“少夫人,依着您早些的吩咐,奴婢這麽吩咐,沒錯吧?”
杜明月感覺着小腹處傳來的熟悉感,她知道,她腹中的孩兒今天要出生了。
“蘭花,你安排的很好。”
杜明月點頭,示意楊蘭花的吩咐,還是滿意的。
“那奴婢這去燒熱水。”楊蘭花一邊拿出了早備好的幹淨剪子,一邊回了話道。
杜明月伸手撫了挺起的小腹,一邊安撫着腹中的孩兒,一邊對楊蘭花回道:“去吧。”
依着個人的感覺,杜明月知道,生産的事情,也沒那麽快的。總要點時間蘊釀的。
只是,在這個功夫裏,杜明月還是心頭着急一事,那便是她聽狗蛋娘說的消息來。
Advertisement
“外面的情況究竟如何?”
“封縣城的情況究竟又如何?”
想着那邊的親人,杜明月心急之下,才會動了胎氣。
封縣城不光趙家的一大家子人在,杜家也是還有一大家子人在。杜明月很擔心了封縣城的情況啊。
“別急,別急,乖孩子……”
突然,腹中孩兒的動作,讓杜明月不得不放下那些擔憂。她得安撫了,她腹中的孩兒,讓這孩兒乖乖的平安出生啊。
嘴裏又哄,又是念,杜明月在感受着,那種小孩兒想見到新世界的迫切。
時間,是一點一點過去。
過了多久,杜明月是沒有時間概念的。
總之,杜母是來了,她一進屋,就趕緊坐了杜明月的榻邊,那是叨唠道:“明月,這是第二胎,一會兒就順産了。”
“你啊,安心的給趙家添了大胖孩兒。”
杜母說着這話時,楊蘭花也進屋了,還是送來了熱水。
“産婆還沒到嗎?”
杜母跟楊蘭花問話時,語氣中還有些小小的急促。
“狗蛋娘去請了,應該快到了。”
楊蘭花這話剛落,果不然,狗蛋娘就是領着産婆來了。
而一這日,是九月初九。
在這一天的晌午,杜明月忙着生孩子時。
在京城的唐國公府內,趙子殷這是頭一回,正式的見到了唐國公府的世子爺,以及他表妹米未央給劉三爺劉元德生的長子平安郎。
當然了,抱着這位平安郎的女主人,不是這孩子的生母,而是他的嫡母。
劉妻是鼻眼深陷的異族美女,趙子殷眼中頗是異類,真看不出美來。
總之,劉妻的容貌在趙子殷看來,就是怎麽看,怎麽不順眼。不過嘛,這位是他投靠的劉三爺的嫡妻,趙子殷還是很屬下本份的,給劉妻恭敬拱手一禮。
至于唐國公府的世子爺,趙子殷就是随衆流的,跟衆人一起給唐國公府世子爺拱手一禮。
這是一場宴會,舉辦人是劉元德。
舉辦理由嘛,是喜慶渡過重陽節。
唐國公府的世子爺和劉二爺,是宴到中途時,臨時過來給劉三爺撐一下面子的。
說實話,頭一回見到了唐國公府的世子爺,趙子殷比見着劉元德時,更是吓得利害。因為,他在劉世子的身上,看到了莽龍之命。
莽龍,已經生了二爪的莽龍啊。
要知道,趙子殷的長子趙箓,只是鯉魚之命的潛龍而矣。
劉世子比起劉元德這個堂弟來,面相更是峥嵘,他周身的氣勢是一種堂皇大氣。龍行虎步間,是威儀赫赫。
趙子殷用望氣神通時,能看見劉世子純紫色的本命之氣,以及那一層白色雲霧形成的華蓋之中,生出袖珍的二爪莽龍,在雲霧之海中游來游雲,似覆雨翻雲般自在。
這等天生大貴之命的主兒,趙子殷生平頭一回見到。
頭一回,趙子殷想,他投靠唐國公府的勢力,沒投靠錯啊。
憑着劉世子的命,這唐國公府都是一個注定會興旺發達的所在。
而等着宴要結束時,劉元德的嫡妻抱來了他的長子平安郎。
那會兒,劉世子和劉二爺早離開了。
趙子殷見着這個一表三千裏的表侄兒,真是又驚訝了一回。
心中漬漬暗嘆,趙子殷忍不住想,這唐國公府究竟是什麽樣的風水,養出了這麽多的命貴人物。
瞧瞧,他這個一表三千裏的表侄兒,劉元德大人的長子,也不簡單啊。
“潛龍啊……”低下頭,趙子殷是嘴裏無聲的念了三字。
比趙子殷的長子趙箓,更要貴重幾分的潛龍之命。
這位劉家的平安郎,是頭頂純青色的本命之氣,本命之氣的周圍同樣繞着雲霧形成的白色華蓋。其中,一條已經長好龍須的袖珍龍鯉,正在組成華蓋的雲霧海中,時隐時現啊。
眸子晦暗不明,趙子殷想着他遇到的潛龍之命者,想着不斷風起雲湧的京都。他更肯定了,大梁朝要完了。
要不然的話,整個天下不會出現這麽身具潛龍之命的人。
要知曉,自古以來,非是天下不寧時,潛龍之命的正常歸宿,是皇家的皇子才對。
雖說,潛龍嘛,沒有龍游大海的機會,也會龍困淺灘的。但是,無論如何觀天下大勢,天眷的潛龍也罷,還是地脈形成的潛龍也罷,總之,這個景泰七年,讓趙子殷在繁華的京都,從未曾的有過一種感覺,群雄争霸的時候,注定是要到來了。
“本官被舉薦,在下月初,為潼關守備。”
潼關守備,正五品。
品一品劉元德的升官路,趙子殷心中暗暗咋舌,果然是……能說不愧是大世族嘛。這升官,就是快啊。
一轉眼,就是從正七品的縣令,升到了正五品的潼關守備了。
潼關,八百裏秦川的重要險關。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及。而且,這可是守衛了雍州的京城長安的重要關卡。
在景泰七年的四州百姓動亂要起,在景泰八年的大皇子弑君父事件要開始時,唐國公府謀求了潼關守備的位置。是未雨綢謀?還是将要有所算計?
趙子殷是心存思量了。
“為大人賀。”
此時,趙子殷心中雖然想法多多,面上卻是同衆人一樣,舉杯為劉元德慶賀。
身為幫閑,在東家有好前程時,自然是要多多講好話的。
待宴散了時,已經是兩個時辰後了。
那個平安郎,被劉妻抱來晃了一圈,算是讓大家夥祝賀一翻後,就是被劉妻又抱回了後宅。倒是宴散了後,劉元德留下了趙子殷說話。
“前往潼關,你便一起吧。”
“諾。”
劉元德似乎想到了什麽,又問:“靈安縣城那邊,可有什麽消息?”
“未曾有。”
趙子殷自然知道,他遞了話回靈安縣城,可奇就奇在,靈安縣城那邊沒回了消息。這讓趙子殷也是心底納悶了。
“大人,最近中原四州不平靜,會不會中間出了什麽問題?”
趙子殷忙是又提醒了一句話道。
劉元德一聽後,沉吟片刻後,回道:“此事,本官知了。”
然後,劉元德自然不留了趙子殷,是讓其告退了。
可以說,不是這一日,應該是從八月的下旬開始,靈安縣城已經是無進無出了。
因為,靈安縣城讓災民給圍了起來。整個靈安縣城裏,人心慌慌才是常态。
這也是為什麽,杜明月在聽說災民攻城後,才會吓了個半死。然後,又聽說,這群流民是從封縣城那邊過來的,就更加擔心封縣城那邊的親人了。
流民過境,真跟蝗蟲沒二樣。
普通的百姓也罷,大戶也罷,要麽被殺,要麽被裹挾,沒有第二種選擇。畢竟,大戶嘛,那也大戶的有限,那塢堡擋一擋平民百姓還成,真是大軍過境,就是烏合之衆,用人堆都能把一個小小的塢堡給砸破了。
靈安縣城的趙家中,杜明月是生了有一個多時辰,總算是在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中,知道她的第三個親生孩兒降世了。
這一天,是景泰七年的重陽節。
榻上的杜明月是滿身汗水,臉色還是微微發白。不過,一雙眼睛卻是帶上了笑容。
她身邊的親娘杜衛氏,仔細給女兒收拾好産後的一切。然後,才是接過了産婆抱着的小小嬰兒,遞與了杜明月跟前,笑道:“好胖的小子啊,明月,瞧瞧,你又給杜家添了一個大胖小子。”
“若夫君在就好了。”杜明月嘴角擒笑,道:“他見了,一定特高興。”
“蘭花,幫我給喜錢。辛苦産婆了。”
楊蘭花聽得這話,自然是給了早備好的紅封。
産婆接了喜錢,是歡喜的道了謝。杜母又是把包裹好的小小嬰兒放了杜明月枕邊,看着不哭了,是兩眼眯眯,似乎甜甜睡着的小外孫兒,她笑道:“明月,先好好歇歇。等你醒來,給你煲上的雞湯,就能熬出味道來了。”
在杜母眼中,坐月子的女人,雞湯是大補啊。
這給女兒做啥吃食,都不能漏掉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