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他們家不幹淨咧!“
楊天保思量再三,覺得李绮節到底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小表妹,雖然打過自己一次,但那時她在氣頭上,情有可原,如今事過境遷,應該不會再對自己下狠手,輕手輕腳走到她身旁,悄聲道,“孟四的父母竟然自甘下賤,給胭脂街的花樓幫工,哎,真是……“
李绮節冷聲道:“表哥,我沒記錯的話,你想娶進家門的那只黃鹂鳥,好像就是從胭脂街飛出來的。“
楊天保臉上頓時漲得通紅:“那哪能一樣?鹂兒是迫于無奈,才會被她叔父賣進胭脂街的!我娶她是救她脫離苦海。和孟四的父母不同!“
李绮節撇撇嘴:“孟五叔和孟娘子也是迫于無奈,才在胭脂街幫工。“
李子恒抓抓腦袋:“在胭脂街幫工有什麽大不了的?“
楊天保抖抖袖子:“哎,先生正打算把孟四引薦給學政老爺,偏偏在文會上被人拿這事取笑,鬧得兩邊都不好看。先生那人,素來看重名聲……還有些別的事摻雜其中,說出來你們也不懂。總之,孟四是被他爹娘連累了。“
他面上滿是惋惜,眼神裏卻透着股掩不住的輕快,分明是在竊喜孟雲晖倒黴,果然,文人相輕,即使他們是多年同窗。
李绮節道:“表哥,不管你們那個先生有多迂腐,也不管你有多幸災樂禍,孟四哥這個大舅子,你是認定了。“
李子恒順着李绮節的話點點頭,“孟四已經過繼到孟舉人名下了。“
楊天保張大嘴巴:“……“
愣了半天,他負氣道:“外姓始終就是外姓,他不能代替李家人上場。“
李绮節沒有多說什麽,既然楊天保堅持,那就随他去,反正楊家輸或者贏,都和她沒關系。而且以孟雲晖素日的為人,楊天保去請他,他不一定會答應。
不多時,阿翅送來楊天佑那邊的口信,他已經把李家數人安置在城中的客棧內,只等楊天保去和他們下戰書。
李绮節立刻催促楊天保動身。
楊天保扒在李家門前,猶豫着不肯走:“真要踢球分勝負啊?“
Advertisement
事不宜遲,李绮節懶得多費口舌,随手抽了一條竹竿上晾曬的手巾,狠抽楊天保的手背:“你再拖拉,李家其他人就真打上你家祖宅了!你那先生,之前是怎麽對孟四哥的,明天也會怎麽對你!“
“啪啪“幾聲下去,楊天保疼得哎呦直叫,偷偷地瞪李绮節一眼,乖乖跟着李子恒走了。
瑤江縣城往西二十裏的土路上,遙遙走來一對主仆。
主人年紀大概三十歲上下,端方臉孔,黧黑皮膚,頭戴*巾,穿一身郁藍色絹布春裝,騎着一頭毛驢,邊走邊打量路旁黑黢黢的山坡松林,神情若有所思。
仆人看去略老成些,身量矮小,細眉細眼,穿一身粗布短衫衣裳,肩上背着一只褡裢。
到得一處岔路前,仆人指指松林的方向:“官人,三娘的球場在山裏頭,繞過松林就是。“
花慶福皺眉道:“三娘買這塊地的時候,我就勸過她,這一塊兒山地貧瘠,種什麽都沒出息,她偏要買,買了也罷,田地總是不嫌多的,種些果苗花樹,也能将就掙些錢鈔,她倒好,費了幾百貫錢,一船船磚土送到山裏,修什麽球場……“
不就是踢蹴鞠麽,縣裏的酒樓常常有蹴鞠白打表演,大堂裏随便空出巴掌一塊地方,就能演上一整天,為什麽要特地修球場?
那可是真金白銀,足足幾百貫啊!在縣裏買座幾進宅院,也用不着那麽多銀兩!到底是沒經過事的小娘子,整日只在深閨之中,不懂得錢鈔的來之不易。
仆人笑道:“三娘要是肯老老實實聽官人的話,就不是三娘了。“
花慶福亦笑道:“罷了,三娘雖然不愛聽我唠叨,但從來不會無故任性,咱們去瞧瞧,她到底在鼓搗什麽。“
岔路的小道顯然特意修整過,兩旁的樹木砍伐得整整齊齊,泥土特意夯實過,留出能容四駕馬車通過的寬度,轉彎的地方還立了一塊能指示方向的石碑。
順着石碑雕刻的箭頭,花慶福和仆人拐上小道,走了不多幾步,繞過松林,小路陡然一寬,眼前罩下一道明亮光線,豁然開朗處,屹立着一座三層樓的圓形土樓。
此刻,土樓前一片熙熙攘攘,數十個男男女女圍在黑漆大門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人群中時不時爆發出一陣驚叫,立刻人頭攢動,男女老少都向聲音發出的方向集中,然後很快散開來,聚往另一個方向。
花慶福下了毛驢,奇道:“這是在做什麽?“
一個身穿短打的小童走到花慶福面前,躬身道:“官人也是來看球賽的?“
仆人正欲說話,花慶福搶先道:“不錯,小哥兒,球賽幾時開始?“
小童笑嘻嘻道:“還早着呢,官人來得巧,還有兩個禮包沒發完,恭喜官人。“
說着,遞上兩個紅彤彤的小荷包。
花慶福伸手接過荷包,先沒拆開。
小童看他沒有動作,也沒催,帶着仆人去土樓後面的草棚安置毛驢。
仆人去了半刻,回來時道:“官人,草棚那頭有人看管毛驢,清水和草料都是幹幹淨淨的,不必咱們操心。“
花慶福道:“須得幾個銅板?“
仆人搖搖頭:“那小哥說,不要錢鈔。“從懷中摸出一張號牌,遞到花慶福手上,“這是官人看球賽時的位子。“
花慶福雖然不認字,但家中開着貨棧,為怕賬房暗中動手腳,自己私底下學着看賬本,幾年下來,已經略微能認得幾百字,将號牌拿到眼前端詳了一陣,上面卻沒有文字,而是一串號碼。
仆人道:“我看過這些字,三娘平時記賬用的就是這種歪歪扭扭的字。“
花慶福笑道:“你不懂吧,這些都是天竺數字,我這張牌子上的,是二、二和一。“
花慶福跟着李绮節學過數字,據李绮節說,這種數字是從天竺傳過來的,雖然不能完全替代算籌,缜密性也不夠,但學起來比較簡單易懂,适合平時記小賬目。花慶福當時将信将疑,學了之後,發現果然如李绮節所說,天竺數字書寫簡便,用起來也不複雜,就是容易出錯,而且能輕易塗改,所以不能用在正式的賬冊上。
兩人走入人群當中,立即有人道:“這位大哥,你的禮包裏是什麽?“
原來剛才衆人在拆禮包,難怪時不時便能聽見一陣歡呼。
花慶福哈哈道:“不過兩文錢罷了。“
那人笑道:“大哥的運氣差了點,我的可足足有三錢銀子呢!“
“恭喜老哥了。“
“同喜同喜,下一次說不定大哥就轉運了。“
正彼此讨論着各自的禮包,吱嘎幾聲,大門緩緩開啓。
前面的人揎拳擄袖,預備搶先入場,數名人高馬大的壯實漢子擋在門前,朗聲道:“一個一個排隊進,把號牌交給場裏的小夥計,小夥計為你們安排位子,不許争搶,否則收回禮包!“
聽說可能會被收回禮包,衆人立刻老實了,排成隊伍,慢慢進入場中。
土樓從外面看平平無奇,進到樓中,才發現裏頭另有乾坤。
一樓的土層最厚,樓層越高,土牆厚度逐漸減薄,從底下往上仰望,氣勢恢宏。土樓中央是一塊橢圓形的闊整平地,三面是階梯狀修築起來的高臺,高臺間砌有杉木欄板,另一面是一道拱門,通向土樓背面的一座三進宅院。
衆人從來沒看過土樓內的布局樣式,忍不住左顧右盼,踩踩臺階,摸摸欄板,樓裏的小夥計們并不阻止。
輪到花慶福和仆人,小夥計接過號牌掃了一眼,立刻将二人引到二樓中間第一排的位子,“官人安坐。“
花慶福指指三樓:“樓上是什麽人坐的?“
一樓和二樓只有欄板相接,三樓卻修建成閣樓的樣式,有廂房、回廊,桌椅擺設一應俱全,樣式精美大方,而且還另外建有空闊的廊道和小門,通向主樓外側。
小夥計笑道:“樓上都是包廂,還沒開張哩!“
花慶福站在欄板前,俯瞰樓下,圓場中間鋪有木板、圍障,搭建成簡易戲臺的模樣,沒有安設藻井。
待衆人坐定,铮铮數聲,兩個身穿燕尾青長衫的男人掀開簾子,将一張桌子擡到木臺上。
衆人知道這是要開唱了,耳語聲頓時輕了許多。
仆人悄聲向花慶福道:“戲臺之上沒有藻井,怎麽聽得清聲兒?“
花慶福也在疑惑。一般的戲臺,向來會修建出拱頂形狀的藻井,藻井四面的裝飾非常講究,唯有技藝精巧的匠人知道其中的玄妙。藻井不僅樣式美觀,還能在唱戲時烘托出聲音洪亮的效果,讓戲臺前的人都能聽的清唱詞。土樓當中空曠,橢圓形空地當中空無一物,只有一個孤零零的戲臺,如果開唱,聲音頂多能傳到一樓最接近戲臺的前面幾排,二樓、三樓的人怎麽聽的清?
還在狐疑中,簾子掀開,數名樂者捧着管、弦、鑼、鼓陸續出列,排坐在戲臺兩側。俄而,走出來一個頭戴生紗純陽巾、身穿五行色長袍的老者。老者豎抱漁鼓,手持簡板,面容清癯,氣度不凡,雖是蒼老年紀,但眼神格外銳利有神。只淡淡往臺上一掃,衆人立刻寂然無聲。
花慶福留神聽了幾句,面露訝異之色:他雖遠在二樓,和戲臺隔着老遠,但卻能清清楚楚聽見老者的每一句說唱,比在戲院裏坐在最前排聽得還清晰些,而且觀衆的議論聲像被刻意隔開了,可臺上的管蕭伴奏,他卻聽得分明。
花慶福問仆人:“你聽得見樓下的說話聲嗎?“
仆人正聽得入神,被花慶福一打岔,戀戀不舍地收回流連在戲臺上的眼神,側耳細聽片刻,搖搖頭:“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花慶福不由上下打量樓內類似臺階的各種座位:到底有什麽蹊跷呢?聽說修建宮殿的匠人們有一種祖傳的秘技,他們建造的宮殿廳堂,不僅莊嚴肅穆、氣宇軒昂,往往還暗藏陣法機關。比如一種回聲裝置,即使兩人隔着十幾丈遠,只要借助機關,一人在遠處說話,另一人能聽得一清二楚,哪怕一人只是輕輕地嘆息一聲,另一個人也能感覺到。
據說,皇城裏的萬歲爺爺,就是利用這種巧妙的機關,暗中偷聽大臣們私底下的議論,考驗大臣們的忠心。
花慶福再一次環顧一圈土樓裏的角角落落,暗暗道:三娘從哪裏找來技藝這麽精巧的工匠?攏共費了多少銀兩?
花慶福默默估算着價錢,然而等老者開口唱到精彩處,他的心不由跟着提了起來,一時根本沒法分心,專心致志聽唱詞去了。
等老者唱完一出,衆人紛紛叫好。
簾子輕輕晃動,一個頭紮小髻的小童跳上戲臺,手中捧着一只刻花竹籃子,裏頭盛着雲片糕、甜麻團、芝麻酥餅之類的鹹甜果子。
小童不住朝衆人躬身唱喏,口中念念有聲,說不出的古怪,衆人不由失笑,。
小童跳下戲臺,向觀衆提了個問題,問的是老者剛剛唱的是哪出戲。
被挑中的是個老婦人,老婦人原以為小童是故意扮醜角兒叫賣果子的,樂呵呵答了他的問題。
小童立即道:“嬸子答對了,答對有獎。“
說着,将竹籃遞到老婦人跟前,任她挑選。
老婦人見小童不似玩笑,随手揀了塊芝麻酥糖,另一只手捏着荷包,準備掏錢。
小童卻已經走了。
仆人伸長腦袋,望着樓下的動靜,“這又是什麽講究?“
花慶福笑着搖搖頭,“誰曉得呢?不過剛剛唱的哪出戲叫什麽來着,我怎麽從來沒聽過?“
仆人道:“叫降妖記,說的是一個會遁地的道長雲游時收服妖怪的故事。“
花慶福嘆息道:“可惜一出戲才剛開頭,就不唱了,不知道妖怪到底會不會現形。“
仆人眨眨眼睛:官人,您還記得來土樓的目的是什麽嗎?
球場的漁鼓戲開唱的時候,楊天保運用他苦讀詩書多年念出來的嘴皮子,順利地和李家派出的代表李大郎談妥了以蹴鞠比賽代替全族鬥毆的細節。
這個李大郎,并非李子恒。李大伯和李乙兄弟倆雖然順利攀上嫡支那邊的親族,但嫡支從未把他們二人當回事,子弟們序齒論排行時,壓根沒算上李子恒,所以他們那邊也有李大郎。
李大郎也是個書生,講究儒雅斯文,十分不贊同打上楊家門的魯莽行為,奈何族老們異常堅持,他們做晚輩的,不敢不聽。
楊天佑按着李绮節的吩咐,利用二十畝田地做誘餌,順利說動李家嫡支的五位族老,李家長輩很快分成三派。一派仍然堅持要給楊家好看,一派覺得李绮節的親事和他們完全不相幹,犯不着為了一個外人得罪楊家,剩下一派則只想趁亂撈好處。
李大郎發現事情還有轉機,立刻號召一群不願多事的堂弟,預備和楊家人講和。
李大郎一見楊天保,便笑嘻嘻道:“五郎,咱們好歹都是讀書人,有什麽談不攏的,可以私底下解決,不必鬧得沸沸揚揚的嘛。“
楊天保也是這個想法,立刻點頭如搗蒜。
就在兩人手握着手,眼望着眼,恨不能抱在一起時,楊天佑忽然一頭紮到兩人中間:“既然李家還有人不服,就算你們倆想息事寧人,以後還是免不了口角紛争,不如趁這個機會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李大郎有些警惕地盯着楊天佑看了許久,按理來說,悄悄地解決楊、李兩姓之間的糾葛,對楊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楊家突然态度大變,從提防變成主動出擊了?他怎麽總覺得這個楊九肚子裏藏了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楊天佑把楊天保拉到一邊:“五哥,你要是敢和這些人講和,三娘轉頭就會去孔先生家走一趟。“
楊天保脊背一涼:“她想做什麽?“
“沒什麽。“楊天佑拍拍楊天保的肩膀,“她只是和孔夫人唠唠嗑,講講她見過的一只什麽黃鹂鳥。“
楊天保牙齒戰戰,咽下心頭的屈辱和憤恨,轉頭看向李大郎:“李兄,不多說了,咱們今天必須一決勝負!“
李大郎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堂弟們,個個人高馬大,身強力壯,再看看瘦巴巴的楊天保,嘴角一挑:“既然賢弟堅持,那愚兄只能卻之不恭了。“
當下,李家兒郎們個個揎拳擄袖,鬥志昂揚。
而楊天保縮在牆角,無語凝噎。
“等等!“
楊天佑取出一張毛邊紙,鋪在桌上:“在比賽開始之前,雙方必須簽字畫押。“
李大郎狐疑道:“比賽就比賽,還要簽字?“
楊天佑讓夥計取來筆墨和印章:“這樣才不會傷和氣。諸位都是少年英才,不必為了一樁小事鬧得彼此尴尬,權當是閑暇時一處玩樂,點到為止,大家都留幾分體面。“
李大郎看過紙上的文字,确實如楊天佑所說,只是些不傷和氣的套話而已。
楊天佑暗暗瞪了楊天保一眼,示意他上前按手印。
楊天保癟癟嘴巴,上前按下自己的手印。
李大郎哈哈大笑,“也罷,只是切磋而已。“
也按了自己的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