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進寶将牛車趕到石橋下, 李子恒一掀袍角, 跳到牛車上:“剛才去哪兒了?我在牆根底下等了半個時辰。“
“我去了一趟楊家。“李绮節道, “阿爺呢?“
“去楊家做什麽?“
李子恒接過進寶手裏的鞭子,見李绮節沒答話,便沒多問, 指一指渡口的方向,“阿爺回村去找大伯想辦法了。“
“大哥預備怎麽辦?“
李子恒一鞭子甩在牛背上, 老牛哞哞兩聲,牛車再度晃動起來:“能怎麽辦?反正事情不能鬧大了, 不然你以後還怎麽說親事?“
李绮節不由莞爾:“我還以為大哥會跟着嫡支那幫兒郎一起打上楊家門呢。“
李子恒翻了個白眼:“我又不是沒腦子,其他的事情我拿不定主意, 這事我還是能分得清輕重的,嫡支休想借你的名頭鬧事!“
兄妹倆在渡口前雇了條小船,坐船回了李家村,李大伯和周氏已經聽李乙說了來龍去脈,正在家急得團團轉。
周氏一見李绮節, 眼圈便紅了:“要不,再讓三娘到我娘家去避避風頭?“
李大伯嘆口氣:“兩族相鬥, 三娘就算躲到天邊去,也躲不開,除非咱們家搬得遠遠的,以後再不回瑤江縣。“
鄉人安土重遷,動亂打仗的時候都不願背井離鄉,李乙不可能因為害怕李绮節的名聲受牽連, 就抛家舍業,搬遷到別處去。
周氏一跺腳,恨恨道:“怎麽就攤上這群親戚了,求他們的時候,他們禮照樣收,就是不肯張口,好容易風聲平息了,又跳出來添亂!“
李大伯捋着花白胡須,愁眉不展。
一直沉默不語的李乙忽然站起身:“實在沒辦法,我帶着三娘去武昌府,在那邊賃間屋子,住上兩三年,等風頭過去了,再帶她回來。“
周氏看向李大伯:“這……這合适嗎?“
Advertisement
武昌府和瑤江縣倒是離得不算太遠,坐船的話,一來一回只需一天的工夫。可李绮節正是十一二歲說親事的年紀,再過兩三年,等她從武昌府回來,縣裏正當年紀的好兒郎早被挑光了。在武昌府那邊替她尋親事呢,又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人家的深淺底細,而且李家人口少,斷不會把女兒家外嫁。
遠嫁的小娘子,礙于規矩,常有幾十年不回娘家的,出嫁就等于生離。李绮節雖然不是周氏親生的,但在周氏眼裏,侄女兒就和自己的女兒一樣,她舍不得讓李绮節吃那份骨肉分離的苦頭。
“何必如此。“李绮節解開頭上戴的網巾,端起一杯沒人動過的泡橘茶,喝了兩口,笑盈盈道:“族叔他們借着我的名頭去楊家鬧事,無非是為了一個利字,咱們只要找準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麽,不愁沒法應付。“
李乙眉頭緊皺:“三娘,莫要胡鬧,宗族的事,哪是你一個小娘子能管的?都怪我素日縱着你,把你慣得無法無天的。“
李绮節不吭聲。
見李乙斥責李绮節,李大伯頓時不高興了,嘟囔道:“二弟這話就說岔了,宗族打着三娘的名頭在外邊要打要殺的,三娘難道就得老老實實坐在閨房裏任他們胡作非為?泥人還有三分土性呢!你這個當爹的,不曉得護着自己的閨女,還怪起三娘來了?“
李乙苦笑道:“大哥,今時不同往日,三娘都快十二歲了,哪能和七八歲時那樣到處抛頭露面,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宗族的事,她一個小孩子,什麽都不懂……“
李大伯一口打斷李乙,冷笑道:“什麽宗族不宗族的,原本就是沒有血緣的遠族。不過是咱們兄弟倆形單影只,沒有族人依靠,想攀個遠親,才厚着臉皮認了他們家。這些年,咱們歲歲送禮,月月有供奉,把嫡支那邊當成真祖宗一樣孝敬,他們給咱們回過什麽?每次你我兄弟上門,都把我們當成奴才一樣糊弄,随随便便打發幾個管家出面接待我們不說,時至今日,我們連正院都沒進去過!人家是望族,看不上咱們兄弟倆這破落戶,也算是情有可原。是咱們家配不上他們的門第,活該被人看不起,可他們收了咱們家的禮,拿了咱們家的好處,還來敗壞咱們的閨女的名聲,我李甲絕不答應!“
李子恒立即附和道:“沒錯,大不了從今以後咱們不和他們家來往了!“
李乙不住嘆氣:“好好的,怎麽就要和宗族斷絕關系……“
李绮節趁機道:“阿爺,你若是還不想和嫡支鬧掰,不如聽聽我的主意,我保管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既不用和嫡支那邊撕破臉皮,也不會讓楊家難堪。“
楊家和他們家的關系,比那個莫名其妙的李家嫡支親近多了,即使出了楊天保的事,楊、李兩家依然打斷骨頭連着筋,祖祖輩輩聯姻,關系錯綜複雜,不是說疏遠就能疏遠的。
在李绮節看來,嫡支那邊不容易對付,楊家同樣不能得罪,他們家想在瑤江縣住下去,就得和楊家保持不遠不近的親族關系。
李子恒一撸袖子,露出矯健的雙臂,甕聲甕氣道:“阿爺,先聽聽三娘的法子吧,反正坐着幹等也不是事兒。“
李大伯亦道:“沒錯,二弟,要麽你現在去和嫡支劃清界限,從此不相往來,要麽你就聽三娘的!“
李乙看看一臉篤定的大哥李大伯,再看看躍躍欲試的兒子,最後看向李绮節:“三娘,你真想好了?“
李绮節點點頭,淡笑道:“阿爺不必擔心,實在不行,咱們搬到武昌府去好了,那邊比縣裏繁華熱鬧得多,說不定咱們還能在碼頭買幾間鋪子做生意呢!“
李乙無奈地嘆口氣:“好,不過你得先答應阿爺一件事。“
“什麽事?阿爺只管說。“
“如果楊、李兩家還是鬧起來了,不管咱們搬不搬家,從此以後,你不許再随意踏出家門一步。“
李乙的話一字一句,說得鄭重認真,顯然是他在心裏想過無數次的。
李绮節愣了片刻,直直盯着李乙的眼睛。
李乙的眼神有些躲閃,別開臉,顫聲道:“你想清楚了,再回答阿爺。“
李绮節心裏一沉: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
她早就明白,因為她幼年喪母,家中沒有主婦教導,所以才能無憂無慮,到處閑逛。李乙不忍過多苛責她,也由着她去。但随着她一日一日長大,李乙終将不能容忍她的散漫自由,他希望她能夠遵守三從四德,做一個文靜乖巧的小娘子。
李绮節并沒覺得有多失望,早在幾年前,她就知道自己終将會面臨這一天,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同,總會出現分歧和矛盾,這不奇怪,也不突然。
因為她自己才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異類。
她躬身向李乙行了個全禮,肅容道:“阿爺,女兒答應你,如果事情不能妥善解決,我會老老實實待在家中,再不會随意在外邊行走。“
李大伯、周氏和李子恒幾人互望一眼,面面相觑。
待李乙出門,李子恒扯住李绮節的衣袖:“三娘,阿爺說的話是什麽意思?他是不是生你氣了?“
李绮節淡淡道:“沒什麽,阿爺只是怕我出事罷了。“
“喔。“李子恒摸摸後腦勺,“下一步咱們該怎麽辦?“
“咱們先回城。“
“噢。“李子恒點點頭,又啊了一聲,“回城,可咱們才出城啊?“
李绮節不說話,兄妹倆一前一後出了李家門,進寶已經把老牛牽到江邊飲飽水,正在門前套車。
一個頭戴生紗儒巾、身穿松花色大襟長袖纻紗直裰的少年,在一旁幫他打下手,防止老牛撅蹄子。
李子恒忙道:“孟表弟,哪能讓你做這樣的活計!“
不由分說,上前把孟雲晖輕輕推到一邊,代替他喂老牛吃草料。
孟雲晖拍拍手,笑道:“無妨,我在家常下地勞作,插秧、鋤草、放牛,我都會。“
幾日不見,孟雲晖換了一番裝束,穿一身纻紗直裰,提前戴起頭巾,看起來比從前更顯相貌堂堂。別說李子恒,就是李绮節,看他穿着這麽體面的衣裳去伺弄老牛,都有些替他心疼——不是心疼孟雲晖,是心疼他身上的衣裳。
一個梳小髻的小童跑到孟雲晖身邊,抽出一張帕子,拍拍他衣襟下擺上沾上的塵土,“少爺,東西都收拾好了。“
孟雲晖點點頭。
李绮節道:“孟四哥要進城去?“
孟雲晖還未答話,李子恒道:“正好我們也回城,孟表弟和我們一道走吧。“
孟雲晖飛快地瞥了李绮節一眼,見她沒反對,笑道:“恭敬不如從命,正想請大表哥順路捎帶我一程。“
他略頓了頓,“我爹……要去訪友,下午回縣城。“
他現在說的爹,應該不是他的生父孟五叔,而是孟舉人。
李绮節走到李子恒身邊,壓低聲音道:“沒序過齒,大哥怎麽曉得孟四哥年紀比你小?“
李子恒把袍角塞在腰間,道:“我是元月梅花開的時候生的,他是春社日水芹菜冒尖的時候生的,自然是我年長。“
一行人收拾妥當,回到瑤江縣。
牛車駛入葫蘆巷時,楊家小厮阿滿立即迎上前,似是想對李绮節說什麽,看到同車的孟雲晖,臉色一變,抽身又往回跑了。
孟雲晖低聲問李子恒:“剛剛那個是楊家九郎的伴當?“
李子恒點點頭:“孟表弟認得楊九?“
孟雲晖眉頭輕皺,随口道:“聽說過。“
到了孟家門口,孟雲晖和小厮下車,小厮前去叩門,裏面半天沒人應聲。
李绮節進門前,見孟雲晖和小厮還站在孟家門外傻等,猶豫了半刻,向李子恒道:“孟嬸嬸可能出門去了,請孟四哥到咱們家坐坐吧。“
孟娘子當然沒有出門,李绮節出門前還聽到她在院子裏罵丫頭。孟雲晖獨自回家,孟娘子心中有氣,多半躲在家中,不讓丫頭為他開門。
只能等孟舉人回家,孟雲晖才能進門。
李子恒把孟雲晖主仆請到李家堂屋稍作,寶珠煮了雞蛋茶給幾人果腹。
不多時,門外幾聲叩響,門房打開門,認出來人,招呼道:“表少爺來了。“
楊天佑神色匆匆,他原本在為李家的事奔忙,聽阿滿說孟雲晖回城,怕他說自己的壞話,這才撂下手上的差事,即刻趕來李家。
聽到堂屋裏的說話聲,他面色微冷:“孟四在裏頭?“
門房道:“間壁沒人在家,大少爺請孟四少爺過來說說話。“
楊天佑冷笑一聲,都火燒眉毛了,還有工夫和孟四談笑風生?他就奇怪李家的院子裏怎麽會晾着一件秀才的衣裳,果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讓孟四趕在前頭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是防盜章,大家別買啊,明天20點前會準時替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