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投軍
李绮節把大哥李子恒房裏的物件略微收拾了一下,暫時把孟雲晖安置在其中。
寶珠找出一件雨過天青自來舊棉綢夾袍,送到房裏。
孟雲晖見夾袍雖然挺闊,但顏色暗沉,應該是才重新漿過的,不是新衣,便沒有推辭。換上幹淨衣裳,梳攏頭發,就着熱水擦了把臉,仍舊下樓來。
李绮節在隔壁小間默默坐着,隔着一道雕刻竹報平安木屏風,依稀能看到堂屋情景。
孟雲晖的聲音平穩從容,沒事人一樣和李乙說話。
從李绮節的角度,剛好能看到他紅腫半邊的側臉。如果是普通人,這會子就算真的不在乎,到底也是剛剛被人打了巴掌,怎麽着也會有些不自在。他卻始終神态自然,落落大方,李乙沒怎麽勸慰他,他還反過來主動代孟娘子賠不是。
十幾歲的少年郎,竟然有如此堅忍心性。
李绮節心裏騰起一陣幽幽的冷意,不知是該佩服孟雲晖的隐忍,還是同情他的處境。
李乙證實了五娘子即将把孟雲晖過繼給孟舉人的消息。
一來,孟舉人愛惜人才,很願意資助孟雲晖讀書進學。二來,五娘子似乎招惹了什麽不光彩的事,很有可能會牽連到孟雲晖,孟家人急着替他撇清幹系。族裏的長輩們商量來商量去,幹脆決定讓孟雲晖過繼到孟舉人名下,算是一舉兩得,各得其所。
因怕脾氣暴躁的孟十二搗亂,孟舉人沒有公布過繼的事,趁兒子出遠門,即刻吩咐丫頭收拾行李,要帶孟雲晖回鄉去辦理過繼的儀式。
家中突然多出個有資格承繼家産的長子,即将分去兒子女兒的一半家産,孟娘子怎麽可能願意?夫妻倆一時吵嚷起來,摔盆摔碗,厮打在一處,鬧得不可開交。
事關自己,孟雲晖不好回避,只能硬着頭皮前去勸解。
結果孟娘子一看到他,眼睛瞬時血紅,一蹦三尺高,嘩啦啦幾巴掌抽在他臉上,先是罵他狼心狗肺、畜生不如。然後坐地痛哭,罵五娘子不安好心,自己多年接濟,竟養出了一頭喂不飽的豺狗。
到最後,竟至于胡言亂語,懷疑孟舉人和五娘子私底下是不是有什麽不清不楚的勾當。
李乙過去勸架的時候,也被孟娘子抓着撕扯了一通,要不是丫頭們及時拉開她,他頭頂那一把頭發,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
Advertisement
孟娘子對孟雲晖這般仇視,孟雲晖以後卻得認她做母親,好好一個少年才子,将來少不得要忍氣吞聲了。
李乙心裏默默嘆息一聲,因為涉及孟家的家務事,他這個外人不好多說什麽,只能含糊其辭,勸孟雲晖想開些。
孟雲晖微笑道:“嬸娘平時待我很是慈愛,唯有今天說話的口氣重了點,想必是因為舍不得七娘姐弟遠行的緣故。“
李绮節聽到這裏,眉頭輕蹙,低垂着頭,拐出小間,輕手輕腳走到院子裏。
堂屋可以看到通向小院子的夾道,房裏的孟雲晖擡眼間,看到她的背影,眼神微微一動。
寶珠舀了滿滿一盆水,坐在院中桂樹底下,仔細搓洗孟雲晖的襕衫。
洗到一半,她赤着一雙*的手,有些發愁:“這油污洗不幹淨呢!“
孟家早飯吃的是老湯馄饨,老湯是昨日吃剩的骨頭湯,湯水帶了油星,不好洗。
李绮節走到寶珠身邊,看了一眼襕衫上的污跡,“調些面粉糊糊試試。“
這是洗衣服的老法子,用面粉覆蓋有污跡的地方,等它風幹,再用皂角清洗,能夠有效去污。因為需要用到細糧麥粉,一般老百姓家很少舍得用這種法子洗衣裳。
寶珠曾經逃過難,愛惜糧食,有點不情願:“這麽大的油污,要費不少麥粉哩!“
湖廣地區不種植小麥,縣裏貨店的小麥一石要價将近一貫錢。李家人面食吃的不多,因為寶珠和進寶姐弟倆愛吃,才特地買了不少,方便随時蒸饅頭、煮面條、烙油餅。
面粉和糖、油、茶葉都是精細東西,一般鎖在羅櫃裏,鑰匙由寶珠親自看管。
寶珠非常重視自己的職責,平時取用面粉,不小心漏出一點都會捂着心口肉疼半天,覺得對不住李绮節的信任,讓她用面粉洗衣服,那更是像割她的肉一樣。
李绮節漫不經心道:“一小把就夠了,能用多少?“
寶珠天人交鬥半天,一狠心,取出挂在脖子上的銅鑰匙:“算了,孟四少爺那樣的人品,值得起一碗面粉!“
李绮節不由失笑,耳邊聽得哐哐幾聲響,孟家丫頭在外頭敲門。
任憑孟娘子怎麽撒潑打滾,孟舉人決心已下,牛車都雇好了,只等孟雲晖一起出發。
孟雲晖向李乙告罪,跟着孟舉人一道走了。
李乙在屋裏感嘆了幾句,換了身鐵灰色長衫,照例去酒坊看顧生意。
李绮節費了幾個銅板,找來一個專門在巷子裏幫人跑腿送消息的小夥計,讓他去花家貨棧送個口信。
小夥計去了半天,回來時道:“花娘子說姐姐的事她記下了,等花相公晚間回屋,就和他商量。“
李绮節讓寶珠抓了一把果子,塞到小夥計懷裏,小夥計拿衣兜接了,道了聲謝,笑着跑遠。
寶珠回到竈房,一邊調面糊糊,一邊道:“真要雇人把大郎給綁回來?“
李绮節一揮手:“哪裏是綁,分明是請他回家嘛!“
不想兩天後,花相公那頭還沒确定人選,李子恒竟然自個兒回家了。
他一進門,就風風火火爬到二樓,翻箱倒櫃,進進出出,不知道在忙什麽。
李绮節拉住跑得滿頭大汗的進寶:“大哥在鼓搗什麽?“
進寶氣喘籲籲,好容易才喘勻了,急得直跺腳:“了不得,大郎要去投軍!“
李绮節當即變色:明朝的軍人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軍戶和專職手工制作的匠戶一樣,采取世襲制,一旦被征用為軍士,世世代代子孫都是軍籍。軍戶差役繁重,社會地位低下。在職的軍士稱為正丁,正丁死亡,要由他的直系子弟依次替補,如果一家全部絕嗣,朝廷還會派人去其原籍所在地,根據遠近關系,從同族人中選出頂充的勾軍。
當然,軍戶中也有能出人頭地、橫行鄉裏的,明朝著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就是軍籍出身,但那僅限于上層階級的高級軍官,而且萬歷年間明朝的軍戶制度早已名存實亡,軍戶在一定程度上幾乎和農戶相差無幾。
如今是永樂末年,充任衛所低級軍士的軍戶通常生活困苦,潦倒不堪。民間的老百姓們都不屑和軍戶結親,以至于邊境衛所的軍戶們強行擄掠當地婦女為妻,而朝廷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李子恒哪根腦筋不對勁兒,好好的良籍不當,要去充軍?
李绮節聽着李子恒房裏乒乒乓乓響個不停,眼皮直跳:阿爺李乙只有李子恒這麽一個兒子,他要是真去投軍,李乙還不得氣個半死!
進寶拍着胸脯給自己順氣,忽然想起一事,連忙朝李绮節告狀:“都是楊家九少爺!是他撺掇大郎去投軍的!“
剛剛跟進李家門的楊天佑聽到進寶的控訴,心裏一陣發虛,摸摸鼻尖,抖開一把泥金折扇,強笑道:“表妹無需擔憂,俗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
“給我打住。“
李绮節一腳踩在門檻上,擋在楊天佑面前,不讓他進屋,一字一句道:“九、表、哥,到底是怎麽回事?“
她雖然生了一副招人喜歡的杏眼圓臉,但發起狠來,也能一臉兇相。
楊天佑一時情怯,悄悄打了個哆嗦:“……“
說起來楊天佑也覺得甚為委屈,他不過是偶爾聽生意上的朋友說,李子恒求親不成反被羞辱,一氣之下跑到武昌府的野廟裏躲了起來,每天敲鐘念經、吃齋念佛,大有要出家當和尚的打算。私心裏想着,之前曾經得罪過這位大表哥,正好可以趁機去開解開解他,一來可以借機在李绮節跟前獻殷勤,二來順便和未來大舅子化幹戈為玉帛,兩全其美,豈不快哉?
沒想到他嘴皮子太利索了,三言兩語之下,确實讓李子恒重新振奮起來,可振奮的方向有那麽一點點跑偏。
簡單地說,就是楊天佑用力過猛,直接點燃了深埋在李子恒心底的昂揚鬥志,此刻李大郎熱血沸騰,雄心萬丈,一心只想親上戰場。非得親自去陣前殺他幾個瓦剌兵,才能澆熄他滿腔熊熊燃燒的烈火。
聽完楊天佑磕磕巴巴的解釋,李绮節冷笑一聲,提着裙角,噔噔蹬蹬爬上二樓,推開李子恒的房門:“大哥真要投軍?“
李子恒握緊雙拳,一臉大義凜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丈夫如果不能讀書中舉,就該投身行伍,為朝廷效力!“
李绮節暗暗翻個白眼,李子恒連現在到底那邊在打仗都不懂,還想去戰場殺敵?別以為有好體格就能當兵,打仗也是要智謀的!古往今來,真正能夠憑着天生悍勇打仗的,也就那麽幾個天賦異禀的異類罷了。
“大哥,你想去投軍,總不能提了包袱就走吧?文書要辦,衣裳幹糧要張羅,還得去縣衙報道,哪能說走就走呢!“
李子恒摸摸後腦勺:“三娘說的是,我這就去縣衙……“
“大哥莫急。“李绮節攔住興沖沖的李子恒,柔聲道,“九表哥和縣衙裏的差役熟稔,這事托他去辦,保管又快又利索,比你自己東奔西跑便宜多了。我聽說征兵也不是人人都能選上的,身長、體格、臂力,樣樣都要過關,還要測試眼光好不好。你剛從武昌府回來,這時候去應選,萬一乏力落選了怎麽辦?不如先在家休息幾天,等養好精神再去。“
李子恒被李绮節一通忽悠,将信将疑地點點頭:“快請九郎上來,我等不急,明天如果不能辦好文書,我直接去找楊表叔求情!“
這個楊表叔,不是楊天保的父親,而是楊縣令。
李绮節連聲答應,敷衍了李子恒一通,下到樓來。
楊天佑神色惴惴,還站在門口打轉兒,看她下樓,搭讪着替她打起藍布簾子,小心翼翼道:“大表哥如何了?“
李绮節道:“他只是一時意氣,能穩住他就行。“
聽李绮節說話口氣尋常,似乎沒有生氣的樣子,楊天佑有些受寵若驚,試探着道:“都怪我多嘴,原先是想勸大表哥回家的,誰知他聽了我的話,非鬧着要去當兵。“
李绮節眼簾微擡,淡淡地瞥楊天佑一眼:“九表哥不必自責,說來還得多謝你,不管如何,能把大哥勸回家,算是解了我阿爺的一樁心事。“
原本她還打算雇人去武昌府把李子恒綁回家,如今李子恒被楊天佑的一通話激回來了,正好可以讓她省一筆錢鈔。
李绮節越客氣,楊天佑心裏越覺得古怪,但哪裏古怪,又說不上來。
李绮節給寶珠使了個眼色,讓她去竈間煮雞蛋茶,把楊天佑請到堂屋入座,因為李乙不在家,李子恒在樓上,特地讓進寶把幾面門窗都打開,直接道:“九表哥,明人不說暗話,最近縣裏的那些流言,是不是你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