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偷聽
老董叔一進門,便先給周氏作揖不疊,他生來一副笑臉,時時刻刻都一臉和氣,明明沒笑,但說話時聲音裏總像是帶着幾分笑意。
周氏神情冷淡,和老董叔略微敷衍了幾句,才叫寶鵲去篩茶。
寶鵲沒煮雞蛋茶,只送了兩碗煮開的白水到房裏。
董婆子吃了一碗滾白水,不敢抱怨,站在地下,滿臉堆笑,道:“太太萬福,我們太太叫給三小姐送來幾匹尺頭,都是松江府出的細布,顏色好,花樣新鮮,正合适年輕小娘子裁衣裳。尺頭是南邊來的,昨天剛運到武昌府,縣裏想買都沒處買,因縣太爺夫人知道我們家太太想給府上置辦節禮,才特特給我們家留了幾匹。“
周氏皮笑肉不笑:“叫高大姐費心了。“
董婆子面色不變:“三小姐在房裏呢?老婆子好久沒見着三小姐了,怪想她的。“
周氏淡淡道:“可是不巧,三娘前晚起夜時有些着涼,吃了藥才歇下。“
說着,喚寶鵲進房,“三娘呢?“
寶鵲道:“回太太,三小姐還沒醒呢,寶珠在房裏守着。“
董婆子和老董叔互望一眼,連忙賠笑道:“三小姐養身子要緊,老婆子身上腌臜,就不去打攪三小姐休息了。“
這兩人倒也識趣,沒堅持去看李绮節,任憑周氏的臉色有多難看,臉上的笑容始終沒變,一口一個太太,把周氏奉承得都有些松動了。
待楊家老仆告辭離去,李大伯背着雙手,走到正房來,道:“楊家人怎麽說?“
周氏嘆口氣,“來的只是兩個下人,看來楊家想把事情混過去。“
李大伯立刻吹胡子瞪眼睛:“他們家五郎做出這種事,想随随便便混過去?當我們李家沒人了嗎!?“
周氏趕緊給李大伯順氣:“官人莫要上火,到底是親家,事情還沒鬧出來,他們楊家顧忌名聲,咱們李家總得給他們留幾分情面,先看看他們怎麽處置那個小妖精再說,如果他們楊家真的敢做出什麽對不起三娘的事,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
李大伯一甩袖子,氣呼呼坐在堂前的一張雕花靠背玫瑰椅上,“二弟還沒回來?“
Advertisement
周氏為李大伯斟了一碗釋躁平矜的武夷茶:“沒呢,我讓招財去路口等着了。“
李大伯捧着海水紋蓋碗,小心翼翼試着茶水的溫度,“二弟是什麽意思?“
周氏四顧一望,見門外沒人,輕聲道:“其實二叔去李家,不全是為大郎,也是為三娘找個話事人的意思。鄉裏的裏甲老人全是楊家的親戚,事情鬧到鄉裏,咱們家讨不了好,二叔想求李家人幫咱們家說句公道話。“
躲在窗外偷聽的李绮節恍然大悟,難怪李乙和李子恒已經找了五娘子做媒人,還要去李家走一趟,原來不是去請人向孟家提親,而是為了她。
她就說中秋夜戲的事情有古怪,原來是楊家出了什麽醜事,要勞動話事人來主持公道。既然事情關系到她,那麽那個有古怪的人肯定是楊天保無疑了。
孟雲晖和楊天保差不多年紀,縣裏能夠考取功名的少年學子數來數去就那麽幾個,兩人是同窗,孟雲晖特意問起過她中秋夜戲的事,他應該也是知情人。
聽周氏和李大伯的對話,不止孟雲晖,李家和楊家的人都知道楊天保做了什麽,單單只瞞着她一個。
李绮節冷哼一聲,繡鞋輕輕踢在木梯子的橫木上,楊天保看着老老實實的,原來蔫壞!這才多大呢,就開始作妖了!
寶珠怕李绮節摔到地上,一直守在梯子下面。看她踩在木梯子上跺腳,梯子随着她的動作晃了幾晃,随時都可能栽下地,頓時急得臉色煞白,小聲道:“三娘別動,仔細跌下來!“
她就知道,三娘剛剛偷偷去後院搬梯子的時候,她應該想辦法阻止三娘,而不是站在梯子底下幫她望風!
李绮節趴在木梯子上,居高臨下,朝寶珠一揮手,悄聲道:“沒事兒!你別管我,看着外面,要是曹氏和劉婆子來了,記得提醒我!“
寶珠點點頭,緊緊扶着木梯子,心裏怨苦不已:大官人和大太太說得這麽嚴重,楊五郎肯定做了對不起三娘的事,要是三娘氣壞了,真從木梯子上掉下來摔壞了,可怎麽辦?
李绮節不知道寶珠心裏已經計劃好待會兒怎麽趴在地上好接住她,湊到窗邊,聽李大伯繼續道:“哪裏就至于勞動裏甲老人了?“
周氏扭着手絹道:“反正這事不能随便敷衍,楊家不給個說法,我是不會讓三娘嫁過去的。“
裏甲老人不是單指一個人。明朝立國之初,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人口大普查,根據人口制定黃冊,然後以戶為單位,一百一十戶為一裏,設裏長十人,每年更換,餘下一百戶分為十甲,同樣選出甲長,根據納糧的多少來輪換。
黃冊是明朝老百姓唯一合法有效的戶籍文件,上面清晰地登載老百姓的身份、年齡、居所、職業和所有家庭財産。記得詳細的,連你家養幾頭豬、幾只雞鴨都會寫上去。
古人一生,不論是居家過日子,還是入學、科考、婚喪、外出、財産、徭役、訴訟等等諸多重大事項,都離不開黃冊。
基本上說,黃冊的作用,就是現代的戶口本和身份證的綜合版。現代人去火車站買車票必須出示身份證。在明朝,外出超出方圓幾百裏,同樣需要遞交黃冊才能獲得官府發放的憑證。
沒有黃冊,要麽是逃戶,要麽是流民,別以為到了古代随便找個旮旯地就能過日子,古代的黑戶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而在黃冊的基礎之上制定的裏甲制度,則是貫穿整個大明朝的基層管理行政制度。
裏長和甲長管理本甲本裏的事務,除了殺人之類的重罪,一般的民事糾紛都由公選的裏甲老人們裁定,大到財産糾紛、打架鬥毆,小到雞毛蒜皮的誰家牛偷吃了誰家的稻田,裏甲老人們都管。
“訴不出裏“,“凡民間戶婚田土鬥毆相争,一切小事,不許辄便告官,務要經由本管裏甲老人理斷。若不經由者,先将告人杖斷六十,仍發回裏甲老人理斷“——在一定程度上,裏甲擁有非常廣泛的法律裁定權利。
裏甲老人就是鄉裏的管理者,納糧多少是推選裏長和甲長的首要标準,能當上裏長和甲長的,基本都是大族子弟。
所以古人追求人丁興旺,能生多少個就生多少個,養不養得活不要緊,人多了,才有可能占據話事人的身份,不會在鄉裏受欺負。
李家所在村莊雖然叫李家村,但多是雜居的外姓人,本地的裏長是楊家人。而那些德高望重、公選出來的老人,也大多是楊家近親。
按着瑤江縣的規矩,李绮節和楊天保婚事有了糾紛,要麽由裏甲老人來裁斷,要麽兩家公選出一戶讀書人當話事人,讀書人有功名,說話和縣太爺一樣有分量。
裏甲老人全和楊家人一個鼻孔出氣,李乙當然不會去找他們主持公道。而本地的讀書人,又大多是楊縣令的同窗或是舊友,更不可靠。
所以李乙才會想到李家的嫡支那一派,他們家是望族,讀書人多,有功名的子弟應該不少。
李大伯沉默片刻,把茶碗往桌上一放,“話事人是那麽好請的?那個李家和咱們連遠親都算不上,未必肯搭理咱們。“
周氏瞪了李大伯一眼,“官人又說喪氣話了,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咱們每年往李家送的那一大車東西都是白送的?“
李大伯不服氣:“就算那個李家肯幫咱們說話,楊天保在外頭和花娘勾搭,在他們那種大戶人家看來,不過是尋常罷了,說不定他們還會反過來勸咱們家息事寧人呢!“
寶珠聽到楊天保和花娘勾搭,又是驚訝又是氣憤,忍不住高聲啐了一口:“王八崽子!”
周氏在房裏聽到聲音,立即道:“誰在外面?“
李绮節吐吐舌頭,幾步竄下木梯子,再把木梯子往肩上一扛,拔腿就跑。古代的醫療水平一言難盡,她怕自己抵抗力太差,每天堅持鍛煉身體,腿腳穩健得很,搬着木梯子照樣跑得飛快。
可憐寶珠還愣愣的站在窗下,眼睜睜看着李绮節跟兔子似的,扛着一截木梯子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正想跟上,周氏掀開青花布簾,神色冷厲:“大驚小怪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