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莫懷遠來信
一路上不太平順,回村的路上,多了個一塊凹地,牛車的轱辘陷入之後,文氏和李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
路上耽擱工夫,回到村裏,已經日落西山。
暮霭沉沉,天邊一圈淡淡的煙霞紫,遠處的山坡上,一片雲霧缭繞,恍若仙境。
莫小荷穿來有段日子,還是能被鄉下的美景所震撼。
在現代,哪裏還有什麽淨土,尤其是繁雜的城市,河水已經成了黑色,永遠漂浮着白色的泡沫和礦泉水的瓶子。
轉基因食品,地溝油,打着農藥的蔬菜,毒西瓜,她每時每刻,都在操心食品安全問題。
來到大吳,一切都不是問題。
文氏三人從牛車下來,和趕車人道謝,不管出于什麽考量,趕車人很有信用,沒有單獨載着寡婦,至少損失了幾十文。
剛進院子,莫小荷驚訝地發現,爹莫景山和娘親李氏都在。
看二人的表情,她心裏咯噔一下,忐忑起來,莫不是爺奶那關沒過,強壓着她去鎮上相看?
莫小荷說什麽都不會嫁給死了婆娘的員外,如果家人非要逼迫她,她也只好離家出走了。
當然,這是最壞的結果。
爹娘疼愛她,應該走不到最後這步。
“爹,娘,你倆咋來了?”
不單莫小荷驚訝,李家人也沒想到。
莫景山開私塾,平日裏忙碌着,一年到頭,總共也就能上門個兩三次。
Advertisement
“你這丫頭,有家都不回了?”
大舅娘文氏沒回來,李氏幫着張羅晚飯,她摘下圍裙,把菜從竈間端到樹蔭下。
趁着天還沒黑,一家人趕緊用飯。
李氏嗔了自家閨女一句,見她面色紅潤,臉頰有了點肉,心裏放心下來。
“沒啊,我也想爹娘。”
莫小荷打開紙包,和外公外婆獻寶,又把手裏的花生米遞給大舅。
出門一天,大舅娘文氏也沒舍得買點吃的,三人餓的咕咕叫。
這頓飯格外豐盛,堪比過年,就連平日吃的很少的外婆,也多吃了一個雞腿。
“荷丫頭有本事,那繡樣好,還給咱們繡兒找了一份差事。”
文氏提起莫小荷,贊不絕口。
這丫頭從前不愛理人,對誰都是淡淡的,落水後,好像開竅了一般,變得格外懂事。
李氏點點頭,大嫂誇自家閨女,她感覺倍兒有面子,面上笑眯眯的。
“我和你爹來看看你,再有,你大哥來信了。”
提到莫懷遠,莫小荷豎起耳朵,家裏,她最想見到的人,就是這個妹控的大哥。
“娘,大哥是不是要回來了?”
莫小荷眼睛一亮,她等大哥回來,想拉着他談心,說下自己心境的變化。
知縣家公子那事太不靠譜,多虧大哥一向為她着想,并沒跟着犯糊塗。
不然名節毀了,她以後就是個做小妾的命。
萬一在不久的将來,莫懷遠金榜題名,功成名就,有個做妾的妹妹,臉面都沒地方放了。
“就是說這個事,你大哥最近不回來了。”
李氏從莫景山那拿過書信,給莫小荷看了一眼。
莫懷遠信上說,發現很多不足之處,最近課業繁忙,所以兩個月內不準備回家。
來年三月三趕考,近日挑燈夜讀,望爹娘和妹妹不要擔心。
随着書信寄過來的,還有一個小箱子。
裏面是幾朵做工精美的珠花,還有一套瓷娃娃,據說是京都的貨郎準備挑到大越去的。
莫懷遠趕巧,就留下一套,送給妹妹小荷把玩。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莫小荷心裏酸澀到不行。
前身所作所為,是她身上的負擔,她覺得,越發對不起大哥。
大哥,該不會是怕她胡攪蠻纏,所以才躲避,不回家的吧?
有些話,怕外人看見,信上,又不能說的那麽明白。
縣裏路途遙遠,一來一回,至少要一天的時間。
莫小荷很想去縣裏見世面,但是爹娘不會答應。
“看看,你大哥心裏就惦記你,這套瓷娃娃做工精美,還不一定花了多少銀子呢。”
兒女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李氏寵着莫小荷的同時,同樣疼愛莫懷遠。
她就怕兒子節衣縮食,和侄子李河一樣,瘦成皮包骨。
“小妹,你們家懷遠,是不是也要說親了?”
文氏最近幫着給李河相看,正托人介紹,聽說莫家村有幾戶不錯的姑娘家,正好和李氏打探下。
一個村裏住着,久而久之,誰的品性如何,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他還是以學業為先。”
李氏比較開明,況且十六歲也不算大,早早的成親生子,沉迷房事,怕掏空了身子。
大戶人家的少爺,十五六開始,身邊跟着通房丫鬟,夜夜紅袖添香,哪還有心思念書?
莫小荷暗地裏搖頭,他大哥那麽如青松般高潔的人,到底什麽樣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他?
至少要有學問,和大哥心靈相通,琴瑟和鳴。
家世不要太好,門不當戶不對,大哥若娶了高門女,以後容易受氣,連帶着自己都被瞧不起。
“我聽說你們村長的閨女剛及笄,人還挺不錯。”
文氏避着未出嫁的莫小荷和李秀,拉着李氏到一邊閑聊。
莫家村村長家裏富裕,有個閨女,嬌小玲珑,據說長相不錯。
前幾天有人和文氏說起,文氏當時還有顧慮,覺得自家條件一般,配不上村長家。
但對方有意結親家,她想着,可能也沖着莫景山這門親戚去的。
兒子李河說,以後會接手打鐵鋪子,自家将來能有個小店面,兩家條件勉強合适。
這門親是中人介紹,莫家村村長有這個意向。
“百聞不如一見。”
天已經擦黑了,回去還要小半個時辰,莫景山站在院門口,等待和李氏一起回家。
大舅子家屋子小,太擁擠,夫妻二人留宿不太方便。
正好文氏問村長家的閨女,莫景山摸摸胡子,想了好半天,才替李氏給出個中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