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品相關
【全本精校】《人道天堂》作者:荊柯守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未來世界,夢想的起源地,科技的進步,使人類消滅了沉重的體力勞動,第一次由人類內部壓迫中開始解放出來。
黃金時代的來臨,過去數百萬年的業力卻糾纏不息,消滅或者解脫,一切都在人類自己選擇。
資料相關
主人公人物卡
方姓(父):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後裔。傳說神農有後裔開始得雷姓。傳至8代孫帝榆罔之子雷,黃帝伐蚩尤時,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為今河南葉縣南),其後子孫有以地為氏姓方。
孟姓(母):孟氏,發源于春秋的魯國公族。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麽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
主人公的父親:方敬田
主人公的母親:孟遷遷
主人公基本上是由他們撫養成人
主人公的道德觀和宗教信仰基本上屬于華夏神系,為了維護他的信仰,他會做一些工作,但是不會危急到自己的生命,是家族和社會風氣教會了主人公接受這種道德觀念和信仰。
主人公沒有什麽不同尋常的愛好,也就是一般的英俊,主人公能夠殺人,為了他的利益和理想,主人公目前還沒有什麽敵人。
現在主人公的人際關系基本上平淡,沒有什麽特別親密的朋友,也沒有什麽特別敵視的仇敵主人公基本上沒有什麽精神心理上的麻煩,唯一的就是成績比較差而已主人公以坦白來對待別人,願意相信別人,因為一切都對他無所謂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生的生涯
主人公沒有經歷過這個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主人公有族人,主人公的理想或者說人生目标是成為至人,他努力追求目标,主人公有建立家庭的想法,他心目中理想的伴侶是美麗一點,可愛更多,賢惠最重要主人公考慮過他死亡的可能性,他決定為了生存而奮鬥主人公人物卡
姓名:方信
年紀:15
性別:男
修煉:基礎練氣術
技能:布偶制造技能
學校:鎮技學院
家庭:中等富裕,家族源流
金錢:30萬元
本文目前涉及的華夏神
本文目前涉及的華夏神
(1)社神
一戶之神,通常是祖先靈,必須受到土地神的冊封,不屬于正神,但是卻是正神的預備班,其功能能夠保護這一家一戶的安全,拒絕邪靈的入侵(2)土地神
又稱“土地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衆神之一,凡是鄉鎮都有會此神,一個土地神的控制面積不一流行于華夏族地區及部分受華夏族文化影響的地區。
亞洲土地神的覆蓋範圍非常大,而美洲也有大批土地神,歐洲最少土地神屬于地方保護神,凡有華夏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神。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在本世界,土地神由具備功德者,或者修煉者死後擔任,每個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
土地神的職責:土地神屬于基層的神明,屬于城隍之下,掌管鄉裏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同時土地神具備一定的調控土地生産的力量
華夏族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到當地土地神那裏注冊——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于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做超度儀式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而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
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為一鄉一裏之神。
土地社,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點,屬分布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布,面積不算大,初一、月半到土地廟燒香。
以前安葬死人建造墳墓時,也要在墳墓區建立土地神的神廟,而現在,多建靈塔,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須到土地廟報喪。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火化後,骨灰歸于靈塔。
(3)城隍神
城隍,同樣是地方守護神,但是是城市的守護神,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城隍神擁有陰界監察系統,職司為剪除兇逆,領治亡魂。
早在周朝,每到收獲之後,到了除夕,人們都要臘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
自三國開始,民間就有了城隍祠,記載最早的城隍祠便是孫權在安徽蕪湖建立。到隋朝時,已有了用動物祭祀城隍的風俗。
唐朝時,信仰城隍已相當普遍,很多文人雅士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詩文。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
城隍神一般是土地神的上級,由于城市是經濟的集中地,因此城隍神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具有財神的能力。
(4)後土
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華夏神話中的大地之母,是一切地上生命的母親,所有土地神的最高神,具備帝王級的神格存在。
在上古之時,萬物死後靈魂四散,後土見此憐憫,因此身化六道,保護靈魂,這就是冥界的來由,一直被奉為慈悲第一的女神,本文中管轄土地和陰間的最高神淺析教主溫情(小若若)
淺析教主此書的溫情和進步,順便回顧信教的歷程這這本書比起以前多了幾分世俗的溫情,是一大進步,也更顯動人。
教主的書從最初到現在,基本上一本都沒有落下,早期的風起紫羅峽,然後是戰國,最後的地球戰神,大唐……
雖然有的文華麗的太監了,但是教主整體的思路可以窺見,大道無情幾乎是每一本的底色了。
每一本書的主角都是那種堅定而強大,自信而從容,冷酷而無情,偶爾有一些所謂的恐懼動搖,也不過是剎那而已,之後主角會繼續堅定的行走于大地之上,內心的信念之火從不熄滅。
必須承認,這樣的主角讓人在驚嘆之中為之傾倒,這樣強大的屬于內心的堅定甚至讓人有種心靈上的深刻共鳴與豔羨。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俗人,而生而為人必然會有七情六欲,會恐懼,會嫉妒,會不滿,會自卑,會脆弱……但是教主筆下的主角卻有種不像人的錯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主角是無敵的。
但就像以前某個讀者評論的,這些主角實在太過相似,甚至很難區別出他們有什麽不同,同時這也造成了一篇文,讀者除了記住主角外,其他的人真的很難讓人産生什麽深刻的印象,基本上被當成了布景板。
教主的書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無論主角最後如何無敵強大,至少在邏輯上這是一種必然,而主角那種堅定的性格,的确有吸引人的地方。此外,教主的書有深度,文筆上佳,對老讀者而言,這樣的書才是真正值得追的,小白文真的是小孩子的玩意兒了。
教主擅長布局,主角總是謀定而後動,而且行文之中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東西貫穿始終,即使是殺戮,也有一中理智而冷酷的美麗,這一點,在戰國逆風記裏讓我感受最為深刻。
此外對于大道,對于規則,對于神靈……教主自有其獨到的看法,當這些東西在書裏表現出來的時候,文章就有了另外的一種深度與張力。
在教主的文中,最早看的是風起,那時還在念書,看到風起的第一個感覺是很驚豔,那種氣場和氛圍實在很讓人有感覺,每天都在追,結果教主太監了,雖然對教主給的理由很能理解,畢竟一本書沒有一個貫徹始終的想法和設定不可能完整和順暢,但是我依然很怨念啊~~~~而之後的其他文我也一路追下來。
教主的文看到現在,我一直堅定的潛水,常常逛書評區,幾乎沒有評論過,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很佩服那些主角,整個文我也覺得很好,但是我沒有評論的沖動,直到教主的新書出現,才讓我明白了一些緣由。
一本小說,讓人心動的,無非是人物,情節,思想,文筆以及背景設置,教主的書中,主角首先就基本固化了,可以這麽說,主角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可預測的,只要按長遠利益最大化原則就八九不離十了,有時再加上所謂的道什麽的,最後的結果也是毋庸置疑的。這樣的主角看久了,雖然仍然讓人有興奮的感覺,但難免有審美疲勞。這樣一來,剩下吸引人的就是文筆以及背景情節設置,以及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一些想法,以及一些細節的描述。
而一篇文讓人産生想要表述什麽的沖動無非是以下緣由:1、超級喜歡主角和某配角,于是發評論支持表達喜愛或不平之情,而教主的文,大家都看了,主角反正就是那個樣子,完全不用人操心,自己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這樣的主角可能讓人很佩服,很崇拜,但很難産生好喜歡好有愛之類的看法,換句話說,主角既沒有什麽屬于人的弱點讓人有親近感又不會讓人有同伴之類的認同感,同時主角也從來不會讓自己倒什麽計劃外的黴,所以也很難産生什麽不平之氣,也不會為他心疼,也不會覺得他有什麽不公,因為主角的心智太強大了,我們都知道他肯定會報複回來,不會有其他意外出現,很難同情主角。至于配角,教主書裏的配角基本上很少給我留下什麽印象,基本上都是羔羊啊,在那種大道無情的氛圍裏,一切的憐憫喜愛之類的感情都很難産生。
2、對文章的思想産生共鳴,深入的思考了文章的架構體系後有了一些意見和看法,以及評價文的文筆,情節之類的,其實教主的書很容易産生這樣的評論,只不過我從來覺得有的東西你可以隐隐約約琢磨到,可以有所感,但要形成文字,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再說,教主本身相必是屬于堅定型,說了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寫出來也唯有彼此探讨,不過我确實缺乏此種沖動。
3、被文裏某個細節或情節勾起了某種回憶,某種情感,心裏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觸。基本上教主的書裏人物都是很現實精明的,人與人之間比較叢林法則,看了只會讓人更理性的思考,感性的那些東東很難出現就是了,最多能有一些關于命運,大道,人性……的感嘆,這種感嘆也許時常閃現,但實際上是種共通的感嘆,深度的感嘆,就算是寫書評,也是理清思路,幾次就差不多了。不像回憶場景細節時,可以有設身處地的各式各樣的粗淺的感覺。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教主書如果有所謂的缺陷,那就是主角模式化,配角背景化,人際關系叢林法則化,行文冷酷化,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也許不少人認為這恰好是特色,在沒有看這本人道天堂以前,我也毫不猶豫的這樣認為。
但是人道天堂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怎麽說呢,這本書從引子開始我就覺得它很有愛了。看多了教主書中一出場就冷靜得不像人,目标明确得讓人無語的主角,這個有些笨笨的犯了錯誤的方信筒子忽然顯得是如此可愛啊~~~~~而且比起以前文那種極端理智冷酷、主角沒有任何屬于人的氣息的開頭,這開頭有愛很多。
當然,會讓我産生這種感覺是因為這本書是教主的傑作啊,對于我這種教主每本書都看了不止一遍的讀者來說,出現一個稍微人性化的主角真的好比中了六合彩,如果是其他人的作品,可能不會有這種感覺吧。
當然這樣的開場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現在讀者的承受力大為下降,主角委屈太過讀者流失就很大,像老讀者熟知教主風格,一個開場好固然驚喜,套路也不會讓其放棄,但對新讀者而言,開場好才有看下去的欲望。
文章開頭方信筒子雖然因為考慮不周洩露秘密惹了麻煩,但是主角狠辣果斷玩自爆足以讓人産生很爽快的感覺,而且經歷了一次洩密後的打擊,主角肯定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一個只有主角才知道的秘密可以極大的增強閱讀快感,再加上主角沒有唧唧歪歪的對女朋友心軟什麽的,可以說,這個開頭将前因後果主角性格法寶基本介紹了,這樣即使主角平淡幾章,讀者也不會流失。
然後,文章開始了。而我最突出的一個感覺是,主角像個人了。這其實真的不容易啊~~~哭一下~~~~~~或許是因為人道天堂似乎走都市異能路線,加上教主設定中此時人的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方信筒子的生活平淡的展開了。雖然主角依然有目标,依然有些冷漠,但是在校園都市這樣的安定環境裏,主角正常的成長着。
如意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表面的改變的主角的冷漠,他救人,做義工,雖然這些都是因為功德的關系,但慢慢讀下來,心裏有種很溫暖的感覺呢。
看着主角做布偶,看着主角順帶的去看了錢蒙的爺爺,然後第一次對教主書中的配角有了印象,比如錢蒙,那種少女時代曾經喜歡一個人的感覺是如此的忐忑與喜悅,于是第一次因為教主的書産生了感性的念頭,而不是一些理性的冷酷剖析,錢蒙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女時代。
我想大多數女孩子都曾經那樣暗戀過一個人,你因他無端的喜悅與傷悲,這樣的感情幾乎是沒有什麽結果的,但是那是人生的一部分。基于這種看法,我覺得錢蒙與主角的感情就維系在這種淡淡的少女情懷上是最好不過,如果真的讓他成為主角的後宮人選反而有些破壞這種感覺,不過這得看教主,也許教主已經好完整的大綱和構思了。
這篇文到現在,穩定的生活是主流,即使主角去了一趟投影位面,但仍然沒有以往那種很冷酷的緊迫感。而且蕭對主角似乎很真心的樣子,主角的父母對主角也算關心,所以整個文的基調是淡如水又略帶暖色。
同時,雖然這篇文裏主角依舊是外來戶,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主角有了屬于人的情緒,他不過是個寂寞的少年,有屬于人的孤獨感,也會因為孤獨去做些打發時間的事情,而這些,是教主以前的主角不會做的,以前那些理智得缺乏基本人味。
除了主角有人味以外,以前教主書中的不少主角野心勃勃,當然也可以說他們非常有目标有追求,不甘寂寞,而這次主角在異鄉再生,經過了生死,思想不一樣了,心定之後,正本清源,富貴權勢,美色美肴,雖然不算是過眼煙雲,但是也不過如此。大權、榮耀、安國濟民,不悔的人生這些東西已經不是主角追求的了。不過随着情節的發展,主角是否會改變不得而知,但我很難想象,以此文現在的風格,忽然變成争霸文的感覺。
我很喜歡教主這本書,總覺得是一種進步吧。
能夠看清很多東西固然很好,但是人生總是這樣未免無趣,以前教主書中曾描述過一些境界,描寫過神的享樂,但是從理智上我能夠理解,也覺得神本來就是這樣才正常,但始終有一層隔膜在,看得太清了對于我這種俗人而言反而沒什麽特別的感覺了,缺乏真實感。
而人道天堂真的是溫情了不少,雖然這種溫情是有限度的,主角依然是自私的,比如幫人是為了功德,比如不會浪費力量就錢蒙的爺爺,可是這恰恰讓人覺得很真實,真要出現一個雷鋒,簡直是大雷啊,而量力而行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正常行為。
比較希望人道能夠保持這種略帶暖色調和溫情的行文,文的設定使其有了這種可能性,同時,淡化一點兒叢林法則,就像我前面說的,能看清世界的本質是很好的,但是看得太清了未免非人類了一些,教主大人,你能否不再成王成聖,安安穩穩的讓有愛的小方筒子做一回人?
也許有時候,做人未必是件很糟糕的事,畢竟神那種東西也不一定就是好東西。
第零卷 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