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醒來(下)
“哎呀,你們啊,多吃點包子,少說這些事情啊,少說這些事情吧!”老馮卻不喜歡聽見這樣的事情:“我們小民,還是少說這些事情啊,別給公差聽見了,還有,小張,別聽了,和我一起去買菜!”
“好的,老板!”張宣凝連忙應了一聲,不知道為什麽,他的力氣很大,比得上成年了,可搬上百斤東西,這也是為什麽老板會收留他的原因,因此要是買菜,搬東西,經常叫我去。
跟着老板出了店門,城內共有五個市集,其中又以這裏面向長江的南門市集最是興旺,提供各類繕食的檔口少說也有數十間,大小不一,乃準備到大江乘船的旅客進早繕的理想地點。
而城門于卯時(北京時間5點到7點)開啓,與酉時關閉(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張宣凝凝神觀察,只見大批工人來往碼頭,出入南門,這碼頭在城外,随着工人來往,昨天抵達的舟船上的貨物,不斷卸下碼頭,送入城來,一時車馬喧逐,人群來往不絕。
而長江碼頭之上,船只林立,東下長江,竟然和倭國、琉球及南洋諸地有貿易聯系,看到這些,張宣凝略皺眉。
雖然說揚州設的很早,自漢武帝始,揚州地處長江下游,臨淮倚江,交通便利,随着東南地區的開發,軍事、經濟地位日益重要,三國時,成為魏、吳激烈争奪之地。東晉南朝,揚州作為“王畿”,地位在諸州之上,號稱“神州”。
但是,這樣繁榮也超出了想象,特別是工人,似乎記得,在中國歷史上,直到明時中期,才正式開發繁榮,杭州才出現“雇戶”這種脫離了農業的工人。
而現在,這裏全部有了。
想到這裏,他心中泛起一絲狐疑。
雖然心中盤算着,但是幹活還是毫不懈怠,老馮在菜場,讨價還價,買了菜和肉,準備回去作包子,晚上又是一次銷售的重點,夜中還要準備明天上午的份,因此,分量很重。
賣的老主家,是一個蘇姓的老人,已經年過五旬,身體有些瘦弱,看見張宣凝一手一拿的抓起上百斤東西,笑了一下,嘶啞着聲音說着:“你這個夥計,看起來還小,力氣倒不小,想當年我在竹花幫中時,也有這樣的力氣呢!”
說到這裏,老人突然停住,低頭看了看自己已經拐了一條腿的身體,一聲長嘆,然後幾聲咳嗽。
“蘇爺,好漢不提當年勇了啦,竹花幫的大爺,還是不錯的,您不是開了菜店,生意還不錯嗎?”老馮連忙打斷了他的話。
“說的也是,托幫主的福。”坐在凳上,蘇爺還想再說什麽,卻看到張宣凝已經拿着東西趕回去,呆了一下,閉口不言。
“竹花幫啊,怎麽這樣耳熟?”提着上百斤菜,張宣凝卻感覺到毫不吃力,心中也驚疑自己的身體,趕着回到了店門口,這時已經是中午了。
就在這時,看見了貞嫂正在忙着煮飯,張宣凝本想去幫忙,但是他感覺到了幾道目光,卻還是把菜和肉整理一下。
崔寒也上來幫忙,然後輕聲說着:“哎呀,貞嫂又在忙呢!”
“我們這裏也很忙,忙完了再幫貞嫂辦事吧!”張宣凝心平氣和的說着。
崔寒狐疑的打量着他一下,眼見眼前的少年,雖然和他一樣都穿着舊衣服,但是面容俊秀,神亮氣清,自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氣度,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嫉恨,然後才低頭繼續檢菜洗肉。
張宣凝卻是發覺了,不知道為什麽,他對別人視線非常敏銳,視力和聽力也非常敏銳,再加上自己也算是再世為人了。
看了看老板娘和崔寒,又看了看自己,心中已經是一嘆,雖然自己安心作事,但是言談舉止,卻和他們格格不入,這不要說別人了,就是他自己也明顯感覺的出來。
因為自己的緣故,貞嫂不知不覺之中,已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