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5.22略修)
第十七章
無論今日此行是否有私心,畢竟是出來做正事的,兒女情長自是先擱置不談。
到了鴻胪寺客館,一應人等見楊大人親自前來,忙不疊出來迎接。
楊慎行倒沒在意什麽排場,在館長陪同下徑直領了沈蔚進去,由館長一一介紹客館內的地形,并簡單闡述對即将到來的樓然使團将作何安置。
沈蔚自覺先前話已說開,恩怨兩清,對楊慎行的态度便自在許多。一路邊聽邊瞧,觀察着各處制高點與死角,心下認真估算着屆時自己手中還能有多少可用的人手,時不時向楊慎行與館長請教兩句。
楊慎行一心幾用,邊應着她的問題,心上卻千頭萬緒理不清,數度想掰開她的腦子瞧瞧她究竟在想些什麽。
果如楊慎行先前對苗金寶所言,将鴻胪寺客館地形勘察完後,已是正戌時。
沈蔚與楊慎行本就同路,便一起往回走。
“其實你比我更懂布防,看來你當年讀那些兵書還是有用的,”先前在客館中,許多叫沈蔚一籌莫展的細節都被楊慎行三言兩語就點開,這叫她不由得想持香對着他拜上一拜,“只是,清理掉不适任的人員過後,便是我立時招募新人,訓練的時日也太短,到底倉促了啊。”
樓然使團大約四十日後便會抵達,沈蔚并不敢以為自己在這短短月餘就能帶出一支全新的威武之師。
餘光瞥見她自身側投來困惑求助的目光,楊慎行微垂眼簾,不動聲色道:“此事……尚需從長計議。”
其實他早替她想好對策,只是此刻不願說。怕的是一旦說了,這家夥立刻有恃無恐,輕易便不會再多瞧他一眼。
沈蔚點頭,倏地直起腰身為自己鼓勁:“算了,我回去多吃點,看吃飽了能不能就聰明些。”
楊慎行偷偷打量她當真像是心無芥蒂了,抓心撓肝也想不出究竟發生了什麽就叫她忽然轉了心性。
“你先前,是什麽意思?”
他的聲氣有些低低的,沈蔚先是一愣,略想了片刻才明白,他問的是自己先前在街頭說的那番話。
她揚起坦蕩笑意,還順手拍拍他的肩:“就是化幹戈為玉帛,從前的事不提了,好不好?”
這些年其實沈蔚曾想過許多,自回京以後想得更多。當年兩人都太年輕,細究起來誰都有不對的地方。
天地廣闊,人生苦短,年少時莽撞熱烈的愛恨嗔癡不該成為全部的人生。
無論好的壞的,這六年裏她終究經歷了許多事。終究曾有那樣多同袍在她身旁倒下,而她卻好狗運地活了下來,無端領受了一份本不該她的榮封,迎上本不屬于她的未知餘生。
她不能辜負天上英靈的目光,哪怕她到今日仍不知怎樣才算好好活,可她至少該做到,不讓自己成為面目可憎之人。
若與他之間總這樣別別扭扭下去,最後她大概就會變成自己讨厭的模樣。
楊慎行暗暗提醒自己要沉住氣,面上力持波瀾不驚。
這姑娘遇強則強,這是他當年負氣遞出定親佩玉卻被她接下後,痛入骨髓的領悟與教訓。自她回京以來,他也試探過多次,她這性子半點未改,是激不得的。
“你家今晚吃什麽?”
啥玩意?
他這天外飛來的一筆叫沈蔚措手不及,好在她嘴比腦子快,順口就應了:“你想蹭飯?”
沈家每餐的菜色都是沈素在安排,沈蔚倒也不刻意挑嘴,給什麽吃什麽。有時菜色不那麽對胃口,她就意思意思吃兩口,再自己偷摸出去吃。
不過,楊慎行若要蹭飯恐怕是不行的,沈家門口那石碑還在呢。
見她邊走邊偷笑,楊慎行料她是想起那塊不三不四的石碑了,忍不住也跟着揚起唇角:“只怕飯蹭不到,沈珣之倒先兜頭潑我一盆狗血。”
“我找機會同兄長和沈素說清楚,過些日子就将那石碑拿走。”沈蔚有些尴尬地撓撓臉,越想越覺好笑。
“那倒也不急,不過是小事罷了,這陣子你還有得忙。”楊慎行垂眸,高風亮節得很。
那塊石碑在沈家門口立了六年,他從不覺生氣或礙眼。因為對他來說,那至少還能證明,弘農楊氏四知堂與沈家是有關聯的。
在他與身旁這姑娘之間還未雲開月明之前,他倒是希望那如最後一顆定心丸般的石碑始終在。
到了巷口,楊慎行輕笑,自語般低聲道:“不知桂花魚條如何……”
“好吃的!”沈蔚果然應聲止步,兩眼放光地轉頭望向他,極不争氣地咽了咽口水。
楊慎行偷偷松了口氣,美目平靜地迎上她湛亮的目光,誠懇道:“多謝。那我今晚就吃這個吧。”
“喂……”沈蔚望着他舉步就走的背影傻眼,“好歹也泯恩仇了,你客套一下也該請請我吧?”
楊慎行停下腳步卻并不回頭,不願給她發現自己奸計得逞的笑意:“亥時開餐。我只是應你的要求客套一下,若不想來也不勉強。”
擡頭看看天色,估摸着離亥時還有大約半個時辰,沈蔚忙不疊狗腿笑:“不勉強,不勉強。等我啊!”
“嗯,”心中有淡淡喜悅與苦澀交織起微瀾,楊慎行徐徐輕道,“等你。”
在她自以為一切都已說開、了斷後,對他的态度就當真自在許多。既如此,那些前塵往事她不願提,便不提吧。
傻姑娘,咱們從頭來過便是。
大不了,這一回,換我慣着你。
****
沈蔚偷偷摸摸回到自己的院子簡單梳洗,換了身利落的常服,又拆掉手上的傷布重新上藥。
許是她早起沐浴時沒加留意,掌心的傷口此時竟微微紅腫了。不過,多年行伍受過的傷多了,這小傷自不會讓她大驚小怪,只略皺了皺眉便将拿了新的傷布再将那傷口和着藥裹上。
畢竟兩手空空去鄰居家蹭飯太過失禮,打理好自己後,又上自家酒窖摸了一壇子酒,這才繞回毗鄰的牆頭。
當她抱着酒壇子自院牆踏月而下時,楊慎行一襲青衫怔怔立在牆下。
他本就生得極好看,眉目五官全是濃墨重彩的明麗璀璨。許是他此刻腦中放空,神情淡淡空寂,在夜色與青衫的交互掩映下,竟生出另一種出塵的空靈。
落地立穩,猝不及防被月下美色閃瞎狗眼的沈蔚擡手拍拍臂彎中的酒壇子,止不住揚唇笑眯了眼。
不知為何,楊慎行仍舊立在原處發怔,只是無聲擡眸回以帶了淡甜的淺笑。
這一笑,猶勝星華。
再次被閃瞎狗眼的沈蔚險些腿軟,生生将發自肺腑的溢美之詞自嘴邊吞了回去。
她還記得,年少時的楊慎行極厭煩旁人側目他的長相,更聽不得誇他的美色半句,是以在外總願刻意擺出端方凝肅的神态,以淡化旁人對他外貌的矚目。
如今他從少年長成青年,雖與生俱來的美色并未被歲月磨損分毫,可眉宇間多了從容,少了刻意,倒真真顯着清風作飾,明月為骨。
“桂花魚條好了麽?”沈蔚甩去滿腦子被這美色帶起的魔障,笑得粗魯魯近乎掩飾。
楊慎行回神,負手蹙眉,眸色警惕地望着她懷中的酒壇子:“嗯。”
他這眼神實在不像歡迎,沈蔚連忙解釋:“真就是一壇子酒,沒下藥的。我若再坑你,你可上京兆尹衙門擊鼓鳴冤!”
被堵得沒話可講,楊慎行只能暗暗嘆一口長氣,盡力排解心中郁結:“走吧。”
若去京兆尹衙門擊鼓鳴冤當真有用,他倒很樂意去鳴一鳴的。
當那色澤金黃、焦香濃郁的桂花魚條入口,外皮酥松、內釀鮮嫩的口感美好得無以複加,一股莫名的感動直沖沈蔚心房。
“真是……好吃到淚流滿面,”沈蔚無比滿足地細細品味着,順口道,“你這宅子的大廚年歲幾何?可娶親了?”她願把這大廚招贅回家以示贊美!
楊慎行淡淡瞥她一眼,笑得高深莫測。
餘光瞥見他這副神情,沈蔚心中一凜,吓得都不會嚼了:“你……你做的?”
“承蒙賞識,不勝欣喜。”誠摯恭迎随時上門議親。
怕她要炸毛,這後半句楊慎行硬生生忍住沒說,卻掩不住眉眼飛揚俱笑。
“當我沒說。”沈蔚趕忙擡手擋了一下他滿眼乍然亮起的光彩,低頭接着吃。
雖未刻意打聽,她也聽了許多他的事。
就這幾日在鴻胪寺所見所聞,楊慎行自上任以來,在與積弊勢力之間不見血光卻暗流洶湧的對抗中,明明處于下風,卻總叫人覺着他其實是游刃有餘的。
雖處困境卻泰然自若,舉重若輕、抽絲剝繭,不躁進,但也不妥協。
鴻胪寺衆人在背後少不得議論紛紛,都說楊大人那份顧盼神飛、令人見之忘俗的風華,無半點盛氣淩人,卻也絕非柔善可欺。
這讓沈蔚想起當年夫子教過的一句話——
進則安居以行其志,退則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則進亦有為,退亦有為也。
這六年的時光,楊慎行的長進,她實在追不上了。
不過,年少時放在心尖兒上的人後來出落得這般美好出衆,雖無緣執手相伴,卻還能并肩而戰,這委實已是另一種圓滿。
不能再貪心了。
心中轉過千頭萬緒,沈蔚淺聲笑嘆,放下手中飯箸,執壺道:“楊慎行,此杯之後,過往恩怨盡散,願你我握手言和。”
從此後,再無兒女情長、幽怨糾葛;坦蕩無畏與子同袍,共赴前路。
楊慎行自她手中接過那壺酒替她斟滿,卻給自己的酒盞中添了熱茶。沈蔚也不強求,在燭火盈盈中展眉輕笑。
“我,不喝酒的。”我也不願與你言和。
執盞輕觸後,楊慎行将杯中清茶一飲而盡。
将來你就會明白,楊七公子行事從不輕易起頭,也絕不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