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雜貨鋪
拿到了布料三人去了劉家的雜貨鋪子,這也是同村的劉家。劉家父子三人,老兒子還小呢才八歲。老劉頭的老婆當年因為生小兒子難産沒養好,拖了三年多還是走了。這劉家以前是獵戶出身,有一年服了兵役父子二人都去了,多年以後很幸運完整回來了,據傳言還帶回來了不少金銀。
置辦了青磚大瓦房,還有五十畝土地,外加城裏的一棟帶一進帶院子的鋪面,開了這個雜貨鋪,村裏的人都喜歡把雞蛋什麽的賣到他這來,他給的價實誠從不搗鬼。
雜貨鋪什麽都賣,油鹽醬醋茶,這裏因背靠長江碼頭,各地商人倒騰來的花膠和海物等等雜貨都有賣,偶爾也會進些女人的香脂香粉什麽的,價格都不高,但很好用,有時候豐收了也會賣糧食,但不如糧店賣的多就是了。
如今劉家大兒子劉傳虎因為藝高人膽大,在軍裏也算一號人物,回家鄉後被衙門招了去做了捕快了。
三人走進鋪子熟稔的和劉老頭打招呼。
“劉叔,你在呢。”
“呦是大妹子呀,這不是巧蘭丫頭麽,身體好了麽?”劉老頭為人很和善,精明中不失剛直,一家子都是這個性格,很有人緣。
“謝謝劉叔關心,我好了。我想買點白糖鹽還有醬,順便再給我來點麻花和蜜餞吧。再拿兩盒上回的香脂膏。”想着蜜餞回去哄哄小侄兒吧。
“好嘞,你等着我給你秤去。”
劉老頭麻溜的去給他們裝東西去了。
“李嬸子,嫂子,巧蘭也來了。”劉傳虎穿着一身官服進來了,笑着和他們打招呼,眼光落在了文秀的巧蘭身上。
一身粉紅色的棉布對襟薄襖子,下身穿着淺紅色的長褲子,烏壓壓的青絲編成了大辮子垂在肩膀後,白嫩的小臉平添了幾分秀美。
劉傳虎灼熱的眼光讓巧蘭奇怪的擡起頭來看來人,這人在巧蘭的記憶中有印象,印象還蠻好的。
高大的個子,國字臉濃眉大眼,雖不是帥哥但也是精神硬朗的漢子,尤其是他在戰場上歷練過,殺過人身上多了一股子屬于男人才有的正直浩然之氣,很有陽剛味。
“虎子哥。”巧蘭笑着和他打招呼。
“嗯,你身體好點了麽?頭還暈不暈了,二賴子前些時候偷竊被抓起來了。”劉傳虎望着巧蘭說道。
Advertisement
巧蘭愣了一下,扭頭望着她娘,他娘倒是笑眯眯的望着劉傳虎。
巧蘭也沒多想,“那可是大快人心的事,這家夥可壞了,搶我的東西還把我推下山,要不是他我也不能摔個半死不活的。”說到這心裏還是氣憤的,平白害了一個姑娘。
“嗯,他在牢裏不好過,放心。”
巧蘭聽了心裏升起奇怪的感覺,怎麽有種為自己出頭的意思呢,是我誤會了麽?她也不敢再說話了。
“東西裝好了。白糖二十五文一斤,給你裝了一斤,鹽二十八文一斤,也是一斤,蜜餞是八十文一斤,給你裝了半斤,麻花也是八十文一斤,也是半斤。醬是十五文一斤。送幾塊糖拿回去給孩子吃。”劉老頭捧着一包東西出來了。
“謝謝劉叔,給您錢。”巧蘭痛快的付了錢。
“以後常來玩,來家串門啊。”劉老頭高興的招呼着。
“唉,你放心。”巧蘭笑着回應她。
等人走了劉傳虎還挪不開眼睛呢,劉老頭笑着湊在兒子跟前,“兒子,看上了吧?”
劉傳虎嘴角揚起一個有點痞氣的笑容,“嗯,我喜歡她,爹……!”他略帶懇求的看着老爹。
“恩,巧蘭是十裏八村頂尖的好姑娘,眼光不錯,我琢磨一下選個好時機去問問。”
劉老頭點點頭,也滿意巧蘭做自己兒媳婦,知根知底不說,最要緊的是巧蘭一手好繡活十裏八村比不上的,文靜秀氣不是那等粗俗的孩子,他喜歡。
“爹,那您可給兒子想着點,兒子就稀罕她。”劉傳虎眼神像獵豹一下盯着巧蘭遠遠離去的背影。
劉老頭知道兒子的個性,喜歡就是真喜歡了,要說兒子也二十了,要不是因為去打仗也不至于耽擱了婚事,如今家裏也富裕了,該給兒子找個好的了。
“行,我記着呢。”劉老頭揮揮手讓兒子該幹嘛幹嘛去吧。
買好了東西李母出了門喜氣洋洋的,“這老劉頭會做生意,不光收東西的價給的穩,就是買他的東西也給點搭頭,這幾快糖也好幾大銅板呢。”
東西賣得差不多了,李母轉個道去藥鋪看看兒子去,如今小兒子已經開始給人診脈開藥了,再學個二三年就能出師了。
“娘,你們來趕集了?巧蘭好點了沒?”李學武看見他娘在門口徘徊,趕緊給病人告個罪出來跟他們說幾句話。
“哥,你別擔心我了,我好多了。”巧蘭揚起燦爛的笑臉。
“我們來賣了點荷包帕子,你妹妹今日可掙了不少呢,等明兒是不是休息啊,回家娘有事商量呢。”
李學武長得蠻隽秀的,因為下地少有些白看着有點溫文儒雅的感覺。
“巧蘭掙了不少啊,有沒有哥哥的好處?”李學武揪她的辮子逗她。
巧蘭嘻嘻笑着,“你回家我就給好處,我給你做了鞋子和襪子,娘還給你帶了自家腌的醬,我給你買了點辣醬,你平時注意照顧自己啊,別舍不得吃。”她從背簍裏把東西交給學武。
“我知道了,我明兒就回去了,你帶這麽多東西幹什麽,背着怪累的。”學武好笑的說道。
“瞧你說的,別自己吃獨食,給你們那一起幹活的夥計也嘗嘗,雖然不是啥好東西,這不是還要在一起幹活麽,有來有往的省得人家排擠你。”巧蘭絮絮叨叨的念叨着。
李母也不管只是呵呵的笑,閨女最愛操心,跟她兩個哥哥都可好了,心底也軟就是兒媳婦也和她處的也不錯。
“我知道了,多大歲數就這麽唠叨,以後誰敢要你啊。”學武嘀嘀咕咕的。
“哼,好心沒好報,明兒早點回來,我給你做好吃的。”
第007計劃
告別了李學武後,巧蘭想了想說道:“娘,咱們去買點肉吧,家裏為了我多長時間也沒吃肉了,清遠清剛都瘦了,買點棒子骨回去炖湯也是好的,我想着買點下水回去,我瞧着我爹我哥為我操心也瘦了一圈呢。”
李母沉吟着掙紮了一下,最後咬牙點了頭,“那就少買點,這日子還長着,你二哥也沒成親家裏用錢的地方還多呢,不興這麽亂花。”
巧蘭頓時高興的笑靥如花,“哎!聽娘的。我想着買點肉回去給村長裏長是不是送點禮,我落難的時候人家跑前跑後給我借銀子幫襯了咱家呢,這人情咱得記着。”
“唔,這個倒是不能省,成,那就走吧。”李母一聽點頭應了下來。
去了賣肉的攤子,都是熟人了。“嬸子來點啥,今兒的肉可新鮮了。”
“給我切兩刀五花肉,分開綁了。再來點棒骨,還有下水麽?”李母看了一圈問道。
“有呢,還有兩副呢。”殺豬的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為人卻很憨厚,在這一帶常年殺豬賣肉,四裏八鄉都買他的肉。
“那我都要了。”巧蘭趕緊補了一句。
李母回過神瞪了女兒一眼,卻也沒阻攔,巧蘭拉着李母的袖子嘿嘿的笑着,李母氣得身手在她腦袋上點了點,“差不多得了啊,回去你奶奶要罵我了。”
“好了好了。”巧蘭無奈的點頭。
張氏捂着嘴呵呵的笑,也不敢幫腔。
買好了東西時候也差不多了,李母這才帶着人往約定的地點走,一邊走一面交代兩人,“路上問了就說賣了七八兩銀子要還賬,其餘的不許多嘴,誰說漏了別怪我回去不給好臉啊。”說完警告的看了媳婦和閨女一眼。
“知道了,娘放心我也不傻。”張氏趕緊第一個表态。
“呦!你們回來了,買了這麽多東西,賣了不少錢吧?”馬嬸子早就回來了,只買了糖和鹽還有一些農具家裏用的,并沒有買肉。
“巧蘭熬着身子繡了一副圖,我和桂花繡了些荷包帕子加起來一共賣了七八兩銀子,這不回去就能還賬了,不然我這心裏都不踏實呢。”李母淡淡的抹了把臉說道。
“嗨!你急個啥呀,不過早點還上就安心了。”馬嬸子眼裏微微有些妒忌。
“呦還買了肉啊,可是要給巧蘭好好補補才對。”馬嬸子砸吧這嘴說道,瞧着巧蘭四下打量着,不知道心裏想了些什麽。
“這是給村長和裏長送的,我家巧蘭遭了難,多虧了村長和裏長跑前跑後的幫襯我們,我心裏感激的很,買了點肉就是個心意。
“嬸子你客氣啥,都是自己人,你不用送了拿回去給巧蘭補補,你看那臉白的,一點血色都沒了。”茂盛坐前面聽到說老爹呢,趕緊回過頭憨憨的笑着勸。
“買的有呢,這不買了兩副下水,回去拾掇一下能吃好久呢。”李母是個會過日子的。
大家說了會子話,一會人就都齊了,李茂盛拉着大家回了李家村。
“回來了,姑姑,你給我買糖了麽?”清遠和清剛圍了上來。
巧蘭對兩個侄兒特別好,有點好的都不忘了給兩個侄兒留着,孩子也愛圍着她。
“給你塊糖吃,給你個麻花,去玩吧。”巧蘭從背簍裏拿出東西給兩個侄兒一人兩塊糖一根麻花,哄着他們玩去了。
“把那糖和麻花收起來,一會拿去送禮。”李母看了一眼沖張氏說道。
“哎!”張氏不敢回嘴。
李母進屋跟老太太說了巧蘭賣了東西得了不少銀子的事,一五一十全都說了,末了還說道:“巧蘭的意思是給家裏多買點地,我尋摸着她估計是還想把咱家房子修一修,前兒爹不是還念叨着麽。我心裏也有這個意思,在旁邊再起一棟屋子,将來好給學武成親用。”
李老太微閉着眼,琢磨了一會,“我跟你爹商議一下。”
“成,明兒學武也回來了。”
“嗯,把肉拾掇了洗出來腌上,留着慢慢吃,明兒就吃大腸吧,也給孩子們開點葷。”
“哎,聽您的,我這就弄去。”李母得了話,放下東西去做飯了。
第二天李學武回來了李家餐桌上有了肉菜,清遠和清剛兩個孩子吃的滿嘴流油,一臉開心。
吃過了飯,一家人聚到一起說說話,張氏給大家倒了水。
“昨日你娘和你妹子去繡鋪賣了圖,你妹子又接了個大活,主家看上了巧蘭的手藝,給的銀子不少,巧蘭說拿出來買地,你們覺得怎麽樣?”
李老爺子看了看大家,眼裏帶了些審視的味道。
李學文是老大,想了想說道:“要買地也不是不行,但買地必須有巧蘭一份,到官府立個紅契去,将來給巧蘭做陪嫁,這些都是巧蘭掙回來的,就是欠的那五兩銀子也是巧蘭自己還上的,該有她一份。”他斬釘截鐵的說着。
“老大媳婦呢,學武,也說說?”李老頭沒有表态卻問起了二人。
“我同意大哥的意見。”學武笑呵呵的點了頭。
“我聽俺當家的,他咋說我咋做,本來就是巧蘭掙的,給家裏買地已經是情分了,我沒有意見。”張氏沒有不願意的。
“那行,這事就這麽說定了,青山啊,你琢磨一下去把帳還上然後再看看還有沒有好地,打聽一下,悄悄的不許多嘴。”李老爺一錘子定音了。
“爺爺奶奶,我想着等剩下的銀子拿到手了,咱們家把房子蓋了,再修個地窖吧,這可是正事。”巧蘭知道之前家裏就有這個想法,銀錢都差不多存夠了,結果一跤給摔沒了。
“不急,我再想想,狗肉包子存不住個東西啊,非得全霍霍了你才心靜咋地。”李老爺子瞪了眼巧蘭。
巧蘭捂着嘴嘿嘿的笑,靠近李老太把腦袋埋了起來。
學武呆了一天第二天就回去了,不能在家久待,還要給師傅幹活去呢。
巧蘭則靜心在家準備繡壽圖了,李母和張氏婆媳兩個把買回來的下水全都洗幹淨腌上,留着可以吃很久。
李青山去村長家送了肉和糖麻花,把欠的帳還掉了,村長本來不收禮的都是一個村的,後來經不住李青山放下東西就跑了,村長想着回頭李家有事要照顧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