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處暑(7)
當然, 嘤鳴并不覺得自己兇,她一向認為自己好說話, 但如今看這些妃嫔們的模樣, 見了她都老老實實,連眼睛都不敢亂瞄, 就知道自己先前的一系列動作把她們唬住了。
也是啊, 她也算戰績彪炳, 皇帝的後宮才幾個嫔妃,愛冒尖兒的都叫她整治得七勞八傷了。怡嫔算是最全乎的, 今兒還能跟着進園子過萬壽節,至于那個寧妃如今和死了沒什麽區別,老子罷了官,自己的牌子都給燒了,想是過不了多久就該挪進冷宮裏去了。還有一位貴妃, 甫一進宮就是那麽高的位分, 一度讓所有人以為她會成為皇後将來最有力的對手, 結果才幾個回合而已,被禁了足,這回連面都沒資格露……嘤鳴心裏悵然,其實她真的沒想過引出這麽多事兒來, 要是她們安分守己, 她也不會去尋她們的晦氣。
嫔妃們小心翼翼, 太皇太後看在眼裏, 并不覺得有什麽不好。老太太心情愉悅, 開始計算後宮謹遵尊卑有別的規矩,是多久以前的事兒,好像是太後那輩兒吧,那時候的後宮還是一派平和氣象。先帝龍馭上賓後嗣皇帝登基,漫長的十二年後擴充後宮,一代新人換舊人。可惜孝慧皇後不作為,後宮嫔妃頻出幺蛾子,各自占山為王,頭上都長了犄角。如今好了,混亂的年月總算要結束了,後宮以一人為尊,這才是帝王家應有的體統。
園子裏的美景賞不完,每個不同的節令來,都能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太皇太後領着衆人一處一處地逛,男人對于這樣的步行看景兒,興致總是不大高昂。皇帝作陪了不多久,就借口查看雅玩齋籌備情況往北邊去了。他一走,大家略松泛了些,雖然仍有主子們在場,但女主兒到底不一樣,不像有爺們兒在時那麽肅穆。
一路慢悠悠地來,從韻松軒到了桃花堤,再往北入凝春堂,這是個環水面堤的好地方,便在這裏設了酒膳。太皇太後下了令兒,搬一張大的桌面來,各色瓜果點心放上一大桌。大夥兒喜歡什麽就挑什麽,選好之後可以在水榭任意一處賞景進吃食,這樣的輕松惬意,才不枉費特特兒來園子裏一場。
其實想同新皇後示好的大有人在,誰也不願意現在和她結怨。萬歲爺對她的喜惡眼下還看不出,但照老佛爺和太後的态度,可以預見這位才是得到認同的皇後第一人。這麽個香饽饽,打好了交道總沒有錯,可惜她一直在太皇太後身邊随侍,除了幾個硬套近乎的,剩下的都只有望洋興嘆。
“人比人得死,瞧瞧人家,再瞧瞧咱們。”祥嫔輕扯了下嘴角道,“進宮好幾年,還不如人家幾個月的呢。”
祥嫔很有資格感慨,這個宮廷如今變得越來越玄妙了,皇上翻了牌子又撂的,阖宮除了她沒有第二個了吧!這些怪事兒全發生在這位娘娘進了養心殿之後,明着是三位主兒被她收拾了,自己呢,何嘗不是第四位。
“橫豎這娘娘是個厲害主兒。”麗貴人撫着胸說,“才剛真吓着我了,她一瞧我,我就覺得叫閻王爺給惦記上了。往常咱們多松泛的,老佛爺和太後也不給咱們做規矩,這倒好,還沒個說法兒呢,先來吓唬人了。”
祥嫔哼了一聲,“仔細着點兒吧,這位的耳朵靈着呢。寧妃上回在鞏華城口無遮攔,怕是叫人家知道了,連綠頭牌都撤了。侍不了寝,這妃位也就廢了,家裏還等着生阿哥光宗耀祖呢,快歇歇心吧!”
先皇後出大殡,貴人位分以下是沒有資格随行的,因此麗貴人并不知道裏頭玄妙。現在聽說了,愈發覺得這新皇後睚眦必報,不過話又說回來,“寧主兒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人太輕狂。貞貴人随她住景仁宮,叫她擠兌得都快活不下去了,景仁宮那麽多的屋子,偏指了間又窄又暗的給她,大冬天裏凍得直叩牙,我瞧着都覺得可憐。”
祥嫔扭頭看向水榭之外,涼涼撇了撇嘴。群龍無首的好日子到頭了,有的人也确實欠整治,當初先皇後不問事,六宮數淑妃最厲害,仗着自己生了阿哥吆五喝六的,敢上鐘粹宮叫板。後來阿哥沒養住死了,她也剎不住性兒,又鬧一回就給褫奪了位分,發放北邊看門兒去了,虧她還有臉活着。接下來就是寧妃,仗着娘家爹橫行無忌,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屬螃蟹呢。大夥兒都不明白,她怎麽就越過了恭妃的次序,好歹人家恭妃還有大阿哥,她可有什麽!宮廷和市井其實一樣,狠的怕橫的,只是寧妃的運氣還不如淑妃,沒來得及和新娘娘過招兒就崴了泥,這也算出師未捷身先死吧。
邊上麗貴人可愁着呢,她在冥思苦想,怎麽才能讨新娘娘的好兒,“不知這位娘娘愛不愛戴象生花,我會做那個,回頭預備一盒送過去。”
祥嫔哂笑道:“別費心思了,你沒瞧見人家腕子上的東西?稀罕你那不值錢的象生花?”
麗貴人不由洩氣,覺得祥嫔說得很有道理,人家是主子娘娘,拿絹花套近乎,沒的叫人笑話。這個設想不成功,還得接着琢磨,她這頭且費思量呢,沒曾想轉過身來就聽見祥嫔在新皇後跟前邀寵,說“姑娘愛穿素淨的衣裳,不愛戴華貴的首飾,可巧了,我宮裏正有一盒象生花,做得足可以亂真。回頭我打發人給姑娘送過去,裏頭顏色足,好給姑娘配衣裳。”麗貴人聽完,頓時覺得一口氣上不來,險些被噎死。
小主兒們打眉眼官司,太皇太後和太後在亭子裏頭坐着,見嘤鳴被那些嫔妃圍繞,太後笑着說:“嘤鳴人緣怪好的,後妃能自在相處,倒也是好事兒。”
太皇太後搖着扇子,散淡地笑了笑,“那些嫔妃是和她套近乎呢,能服衆自然是好的,但平衡六宮就像平衡朝堂一樣,要恩威并施才好。”
太後對嘤鳴是充滿信心的,“她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怎麽料理。我是想着,今兒進園子不能這麽荒廢了,皇帝這會子上北邊兒去了,您才剛怎麽不讓嘤鳴陪着一塊兒去?”
所以太後辦事總欠了周到,太皇太後高深道:“派她一塊兒去了又怎麽樣呢,前後都有太監随侍,沒什麽大意思。況且她眼下不能再像先頭似的了,既是後宮的人,就得辦後妃的事兒,再指使着來去,不成丫頭了?”
太後忙坐正了身子,“您有什麽好安排沒有?”
“我琢磨了一晚上呢。”太皇太後抿唇一笑,後面諱莫如深,悠哉悠哉賞看外頭大好風光去了。
嘤鳴被這些嫔妃圍堵,半天下來腦仁兒很疼。這麽一人一句地應付,十幾個輪着來,将近傍晚時已經不想開口說話了。好容易太皇太後那頭傳令挪地方,預備着趕赴湖上筵宴,只是畫舫太大,駛不過彎曲的水巷。太監們便搖着瓢扇扇來接,每條小船只能坐五六個人,連着主兒和随侍的太監宮女,須得預備十幾艘才夠使。
“已經打發人去請皇帝了。”太皇太後登船前回頭吩咐了一聲,“嘤鳴,你等你主子來了一道兒走,沒的咱們都上了龍船,他一個人孤零零的。”
嘤鳴道是,扶着太皇太後上了小船,垂手道:“奴才等着了萬歲爺,就來和大夥兒彙合。”
艄公搖起槳來,吱呀吱呀地開出去,船篷一角挂着燈籠,在昏暗的天色下排成了縱向的一串紅色光點,極慢地,順着水廊往遠處去了。
嘤鳴和松格站在水階上,入夜前的風吹過來,漸漸感覺到了一點涼。
“怪道以前的帝王們都上這兒避暑,這園子裏樹多水多,比紫禁城陰涼。”松格贊嘆着,“這兒可真好,奴才沒去過南方的水鄉,可奴才站在這兒,腦子裏就像看見了金陵的河房。”
嘤鳴含笑四下觀望,也覺得這裏的一切都是可喜的。
重新回到碼頭的小亭子裏,等了約摸半柱香時候,聽見假山石子後頭有腳步聲,一列太監挑着燈籠,簇擁着信步而來的皇帝到了跟前。
皇帝沒見着太皇太後她們,便問:“老佛爺先過畫舫了?”
嘤鳴道是,“老佛爺命奴才候着萬歲爺呢,前頭哨船預備好了,萬歲爺登船吧。”
德祿是最曉事兒的,他扶着皇帝上了船,又扶嘤姑娘上去,然後笑眯眯掖着手說:“主子和姑娘乘船,奴才帶人從長堤上過去,正好督辦今兒萬壽宴的菜色。”說罷輕扯了下松格,自己上前來邁進水裏,撐着船頭輕輕推送了把,小船搖曳着,往水巷子裏去了。
船不大,是最簡單的烏篷,船頭上有撐杆兒的太監,船艙裏吊着一盞精美的料絲燈。這燈是拿瑪瑙和紫石英等煮漿抽絲制成的,色彩尤為絢爛,每一面的帛片上都描金繪彩,映照得四周五色斑斓。
雖說往常也有過挨得很近的時候,像吃羊肉燒麥那回,可說是促膝而坐了,但因所處的空間大,倒也不覺得什麽。這回這麽小的地方,大眼瞪着小眼,彼此就不大自在起來,視線左右游移着,間或撞上,很快便各自錯開了。
“園子裏風光好吧?”皇帝憋了半天說,帶着一點炫耀的味道。
嘤鳴說好,“我瞧大夥兒都挺高興的,到了外頭就活泛起來了。”
皇帝點了點頭,“今年已然入了秋,來不及了,明年交夏早早兒把朝廷搬進園子裏來。老佛爺有了年紀,天熱的時候悶在宮裏,對她的身子無益。太後也經不得熱,今年算好的了,沒有疰夏,往年入了暑天就不願意進東西,一個三伏過來,人要清減不少。”
他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說,口齒清晰,條理也清晰。除卻他神憎鬼惡的脾氣,其實這人還是有些優點的,比如說辦事靠譜,畢竟是皇帝嘛,不靠譜就壞事了。然後聽他說話不覺得心煩,他的吐字和聲口不油膩,甚至有時候某個節點上打個小頓兒,會叫人有種和溫情不期而遇的錯覺。再剩下的,大概就是孝順了。他是一國之君,記得太皇太後吃口上的忌諱,也記得太後夏天愛犯的毛病。一個祖母和繼母帶大的孩子,能這樣已經很好了吧。
嘤鳴輕輕擡起眼瞧了瞧他,“本朝以仁孝治天下,我今兒也看見主子的一片孝心了。”
“朕有賴太皇太後和太後的關愛長大,自然應當盡心孝敬。”他望着蓬外的景致說,“朕三歲那年沒了母親,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朕已經不記得她的樣貌了,但是知道奉先殿裏那張畫像一點兒也不像,我額涅遠比畫像上美得多。”
嘤鳴是頭一回聽他說那些私事兒,也是頭一回聽他口稱我。原本再尋常不過的事兒,不知為什麽從他口中說出來就有些不同,大約還是因為身份的緣故吧。嘤鳴不大能夠體會他的艱難,自己雖然上頭有嫡母,但生母時刻關愛着,嫡母也好相處,便沒有覺得長大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兒。他呢,貴為皇帝,自小人人都想吞吃他,多少次的險象環生想是數也數不清了,其實認真說起來,自己倒比他不知愁滋味。
他終于轉過臉來看她,“你小時候,可受過委屈?”
嘤鳴搖了搖頭,“奴才擎小懂事兒,誰都喜歡我。”
皇帝聽了覺得接不上話了,只有大家一塊兒艱難,才會産生共同的話題。如今這是個“何不食肉糜”的人,就會炫耀自己的好人緣。皇帝無奈地嘆了口氣,但又覺得她沒受過苦也好,齊家捧鳳凰似的養大她,他接過來,也捧鳳凰似的供着,她就不會産生落差,會一輩子幸福。
瓢扇扇緩慢地前行,終于出了水巷子,前面是開闊的,一望無際的湖面。嘤鳴推開小窗朝外看,星垂四野,遠處燈火杳杳,她說:“老佛爺她們在哪兒呢,我怎麽找不着?”
皇帝聽了過來,也就着那扇小窗朝外眺望。他專注于尋找畫舫,沒有留意自己和她靠得有多近,只有嘤鳴知道,他袖子裏的龍涎香氤氲擴散,都飄進她鼻子眼兒裏來了。
她有些尴尬,微微避讓了下,問找見了沒有。
皇帝喃喃說:“大約還在前頭吧,這裏水面開闊,方圓有十裏……”還沒說完,聽見漣漪激蕩的聲響,回頭一看,剛才撐篙的人不見了,船頭空蕩蕩的,只有一個銀質的托盤,盤兒裏放着酒壺酒盞,還有一疊豌豆黃。
嘤鳴忙出艙,發現他們飄蕩在了四面不着邊的地方。再扒着船舷往下看,水面平緩,哪裏有那個撐船人的身影!
“這是唱的哪出啊!”她撐着腰嘆氣,“怎麽把人撂下自己走了?”
一個太監,哪兒來那麽大的膽子把皇帝扔在湖心,必是受了太皇太後的密令。他雖然心知肚明,但還是得裝作着急的樣子,船頭船尾看了一遍,悵然道:“這狗奴才,把篙子都帶走了。”
嘤鳴懊惱地嘟囔:“就算沒帶走,您會撐船麽?”
皇帝噎了下,輕哼一聲道:“笑話,只要朕想做的事兒,沒有一件做不成的!”
嘤鳴的笑容裏帶着不确定的味道,一個連撐傘都勉強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會撐船?她看着盤兒裏可憐巴巴的一摞豌豆黃,愁眉苦臉說:“我不愛吃這個,原還想着過會子能吃滿漢全席的呢,這下可完了……主子,您的這個萬壽節得餓肚子,還得和我一起,飄蕩在這喊破了嗓子也沒人聽見的湖上,您怕不怕?”
皇帝的視線往下移,落在她纖纖的脖子上,咽了口唾沫說:“你還是操心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