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朝堂論證
銮殿巍峨,流光溢彩。
金碧輝煌的殿堂上,一襲明黃色龍袍加身的明宣帝俯瞰滿廷朝臣,濃密的眉宇微微飛揚。
手持玉笏的陰丞相義正言辭的道:“陛下,攝國公主衆目睽睽下劫死囚,殺重臣,将敵國質子放出禁宮,視兩國邦交于無物,便有先帝遺命,也不該禍亂綱紀,殃及江山啊!”
聞言,大司馬附議的道:“丞相所言,無不在理。齊王持劍弑君,證據确鑿,攝國殿下卻違抗聖意,巧言為齊王開脫,視國法于無視。祖宗歷法擅敢藐亵,這是不忠不義大不孝啊!
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實在難以擔當監國攝政的重任!老臣鬥膽,奏請廢去攝國公主監國攝政不當之權,并收回南疆兵馬大權!”
此言一出,衆臣紛紛附議。
明宣帝固然想收回她手中的權勢,可她底下的人,恐怕不可能聽命于他,除非她心甘情願全權交出。
“祖宗歷法,不可違背,那麽先帝遺命,衆位大臣就可罔顧了麽?”
一句輕描淡寫的話語,成功将所有人注意力吸引。
只見款步進殿的年輕人,衣袂飄飄,神色悠然,雖一身素衣,卻仿佛畫中走出,行動間輕風行雲,讓人移不開眼。
直至她腳步微頓,立身于衆臣之前,輕暖的眼眸掃過滿朝文武,笑顏溫然如水:“二位大人好一番言辭,聽得本宮幾乎動容,恨不得即刻請辭。”
偏是這麽飽含譏諷的話,從她嘴裏說出來,反倒帶着真誠的稱贊之意。
再看去,這年輕人面容溫雅,笑顏淺淡,一副純良無害的少年模樣,饒是再鐵血的人也随溫軟了下來。
明宣帝眉宇颦了起來,似帶着疑慮問:“瀾兒來此作甚?”
衆人這才驚覺,眼前的溫雅青年,乃是他們奏請廢止的攝國洛驚瀾。
可為何看着她的模樣,絲毫沒有往日的半點媚色,反倒一身雲淡風輕,不霁明月。
Advertisement
從前,他們尚且師出有名,将她置于死地;可如今,她再無一絲媚惑,又當拿什麽作為借口,掀起妖禍江山的波瀾?
“方才在殿外,不慎聽了衆臣們的言辭,驚瀾自覺心中委屈,便想各位大臣好好賜教。”洛驚瀾傾身一拱手,靜靜的站在大殿上。
陰丞相的臉色瞬間一變,随後眸色陰沉在她身上一閃即逝,口氣帶着幾分淩盛之勢:“素聞公主是敢作敢當之人,既然劫了死囚,又殺害朝廷重臣,那麽按律便是當誅。公主殿下深明大義,也不想先帝的江山不穩,社稷動蕩。還請公主以身作則。”
苦殷的相勸飽含絲絲挑釁之意,洛驚瀾輕擡步子走向他,在他面前咫尺迎上那雙厭惡的目光,一臉溫笑的道:“本宮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确實當誅,就請陰丞相拿出證據來。”
陰丞相看着她不驚不怒,秀逸無雙的眉宇間一片平靜溫雅,不知為何心中忽然一悸。
他陰鹜的眸子微微閃縮,随後越過她跪于大殿之上,痛心疾首的道:“陛下,戶部尚書之子,禮部幾位官員,以及常勝将軍,守城軍官,都是被攝國殿下陷害處決的。老臣所言,毫不虛假啊!”
“陛下,老臣也可作證,那張敬全家都挖去了眼珠子,斷了陽根,成了不死不活的人彘。攝國殿下如此毒辣,實在難以擔當監國重任,臣等懇請陛下将其廢止!”
衆口铄詞的奏請聲中,夾帶一道低幽清冷的嗤笑。
溫如止水的雙眸輪回于清一色朝服的群臣之間,洛驚瀾一步一步,輕悠的踏着步子,移到他們身邊,輕道:“諸位大人煞費苦思,勞碌得雙鬓都白了。且看看攝國,安然無恙的,站在大殿之上,真是辜負了諸位,于心有愧啊。”
陰丞相有話梗在喉嚨,想說卻說不出一個字來,只聽得她拍拍手掌,幾名婦幼男子被禁軍押上殿來。
那一對婦幼正是張敬的家眷,除了吓得有些哆嗦,渾身并未掉一塊皮,缺一塊肉,只是男孩甘願淨身做了太監。
而那幾名男子,其中一人對常勝将軍作惡的種種醜事揭發,并附有鐵證;其中一人訴狀戶部尚書之子,強搶民女,奸淫婦人;最後那些是獲罪官員的親眷,對所犯罪名供認不諱。
如此,每一樁每一件,都将她的罪名一一洗清。
未想她竟是有備而來,陰丞相身子一怔,片刻之後,忽然沉着聲音道:“先帝在時,曾令司天監推算過此女的命格。天象顯示,此女乃滅國毀君之妖星降世,生來便是狐媚江山,魅惑朝綱的。
只要此女一日活着,江山便會不穩,朝綱便會不振,請陛下為了北洛江山,和先人心血,将這狐媚妖女斬殺示衆!”
“這妖女離朝,江山平穩,朝綱有序,可這妖女才回來不到一月,朝中接連損失重臣,就連南疆之地也蠢蠢欲動,似有造反之意。天象所言,如今都一一驗證了,再留着此女,只怕國将不存啊!”
三朝元老的大司空尚且如此激言,明宣帝眸色深沉的掃了眼衆人,卻是安安靜靜的,一言不發。
只見大司馬與刑部侍郎暗下交換眼神,後者俯身回道:“臣記得先帝病逝當年,攝國公主也如這般,立于朝堂之上,震懾君臣。只是當年的公主,一副媚骨,狐态盡露,倒與如今有些差異。臣也不信,眼前的殿下會禍及朝綱,除非……”
微微拉長的尾音,聽得衆人一臉焦急,急不可耐的追問道:“除非什麽?”
他輕輕擡頭,若有所思望着帝位上的人,遲疑的道:“除非眼前的,并非攝國殿下,而是有人冒名頂替。”
此言一出,不僅是滿朝大臣,就連明宣帝也朝洛驚瀾投去懷疑的眼神。
卻仿佛看不見諸多打探懷疑的目光,洛驚瀾平靜面容不起半分波瀾,任由着他們打量着,探測着,心裏卻是一陣冷笑,這麽蹩腳荒唐的罪名都能往她身上扣,這群老臣是急瘋了,逮着狗子就想跳牆。
但她倒要看看,如今的陛下,是個什麽心思決斷。
果不其然,明宣帝面帶疑難,語氣卻是令人難以捉摸:“司馬大人可有證據?沒有把握的話,可不要亂說,否則,朕也救不了你。”
刑部侍郎即可伏在地上,謹小慎微的回禀道:“老臣不該擅自揣度,請陛下恕罪。”
“可怎麽看着,眼前的也不像是當年狐氣外露的那位,李侍郎也沒說錯啊。”
群臣中,有人交頭接耳,小聲微詞,恰好落入衆人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