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蘭苑遇刺
這種相安無事的日子過了将近一個月, 這天蘭苑的安貴人托宮人傳話過來, 說是珍玉公主出了水痘高熱不退情況很不樂觀,希望皇上能過去看看,當楚逸軒趕到蘭苑的時候, 只見那珍玉那原本粉嫩圓潤的小臉滿是疱疹, 頓時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雖然這珍玉并不是自己的女兒,但是看到這個曾經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如今命在旦夕,楚逸軒見了也不由得心下抽痛。
“嫔妾參見皇上。”一個容顏憔悴的清秀麗人不施粉黛的向自己行禮問安, 楚逸軒立馬會意此女便是安貴人。
“平身吧。”
“謝皇上。”安貴人神色傷感的謝恩。
“皇上請留步小心被傳染。”張蘭福盡心提醒道。
“無妨。”楚逸軒內心深知水痘的傳染性極強,所以也并沒有斥責張蘭福的擔憂。
望着安貴人那充滿擔憂痛心的神色,楚逸軒不由得對這個楚楚可憐的女人起了憐憫之心“玉兒這個情況有幾天了?”楚逸軒關切的詢問道。
“回皇上, 昨日嫔妾聽玉兒說她身上癢,嫔妾本以為只是蚊蟲叮咬所致,便為她抹了些驅蚊的藥水,沒想到半夜她卻發起熱來, 直到今日這高熱不見退下, 臉上的疹子也冒了出來,嫔妾才會意是水痘之症, 雖然太醫已經将藥熬好命嫔妾給珍玉服下,可是她沒有喝多少又全部給吐了出來,現在就連太醫也束手無策了,所以嫔妾不得不請皇上過來。”安貴人說到最後幾句話的時候,忍不住悲傷嘤嘤抽泣了起來。
楚逸軒深知水痘在古代屬于頑疾難治之症, 但是好在自己有一個叔叔在現代是做中醫的,所以他對中藥也略有研究,看珍玉如今的情況主要是高熱不退,在加上發病時日尚短,所以只要注意好生調理應該不難治愈。
楚逸軒将目光望向一旁的張太醫,還未等楚逸軒開口張太醫已經吓得臉色慘白,他深怕皇上給他來個昏庸無能之罪,張太醫兩腿一軟跪倒在地道:“臣無能,還望皇上開恩。”
楚逸軒見張太醫吓成那樣很是好笑,不過他還是很鎮定的說道:“張太醫請起,朕有話問你,你無須緊張。”
“是,皇上。”張太醫小心翼翼的站起身來應聲道。
“如今珍玉公主年紀尚幼,從昨日到今天許久未進食,難免胃中空乏,而這內服的藥物卻恰恰進一步刺激了髒器,所以才引發嘔吐不适,朕命你将這內服的藥方改為外用,将其塗抹于患處便可适時減輕豆疹的繁衍,另外在配合針灸治療,這樣便可雙管齊下,将高熱拿下。”楚逸軒不急不慢的緩緩說道。
張太醫和其他在場的人不可置信的看着楚逸軒,沒想到皇上居然對病理也這麽有研究,随後楚逸軒命張蘭福準備筆墨,将那外用的藥方一一寫下,交到了張太醫手中。
張太醫只見藥方上面的藥材零零星星有四十餘種,例如金銀花、苦參、蒲公英、麝香、百花蛇、皂角刺、紫花地丁等等,這些藥材對張太醫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大致都是一些清涼解毒的藥物,跟自己給珍玉公主所開的藥方是一種性質,只是皇上羅列的更多一些,楚逸軒命張太醫将這些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用少許溫水化開便可用來塗抹患處了。
并且還告知張太醫用銀針在大椎穴、曲池穴以及三陰穴還有豐隆穴進行針灸這個療法可以讓水痘顏色暗淡促使它早日結痂康複,另外命他在水溝穴及十宣穴進行放血使其退熱。
Advertisement
聽完了皇上的字字珠玑,張太醫慘白的臉色漸漸紅潤興奮了起來,在此之前他那愁雲慘霧的心情一掃而空,雖然衆人對皇上這麽精通醫術很是好奇,不過大家也不敢多問只得點頭稱是。
見蘭苑的門窗關閉太嚴實這樣不利于空氣的流通,楚逸軒便命宮人每隔半個時辰便開窗通風一次,另外囑咐珍玉的飲食要盡量清淡不含葷腥,避免食用燥熱之物誘發病情惡化。
“皇上英明,老臣這就去辦。”張太醫喜笑顏開的領旨退下。
就連安貴人那慘淡悲哀的神色也不複存在,此時她正滿臉笑意的看着楚逸軒,就楚逸軒不經意的向她這邊掃望了一眼便臉頰緋紅的低下了頭道:“嫔妾多謝皇上厚愛,珍玉蒙得皇上眷顧必能逢兇化吉。”
“安嫔你說的哪裏話,珍玉不僅是你的孩子,她也是朕的孩子,朕怎麽會讓她有事呢?”楚逸軒笑道。
“皇上.....”安貴人滿臉紅霞嬌聲喚道,那神情滿是妩媚嬌豔之色。
安貴人本沒抱太大希望,明軒帝自她生下珍玉後便很少過來她這裏了,只是這次小珍玉病情危急,她太過于害怕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便如無頭蒼蠅似得找到皇上那裏,沒想到歪打正着皇上居然真的過來了。
在楚逸軒的全力指揮下,珍玉終于在第七天已經完全康複了,還好安貴人照料得不錯,小姑娘的臉蛋沒有留下一絲痘印,還是那麽白白嫩嫩的很是可愛,而通過這些天的相處,楚逸軒也越發喜愛起這個珍玉公主了,而珍玉也很粘楚逸軒,所以就算珍玉康複了,楚逸軒還是依言經常去看望她,連同許久未得聖寵的安貴人也沾了不少光。
蘭苑之中小珍玉剛剛和楚逸軒玩得太瘋太累,也沒有纏着給她講故事,所以一躺在榻上便安然睡着 了。
安貴人眼裏滿是溫柔之色道:“皇上,您陪玉兒玩鬧了許久想必也累了,嫔妾命嫦瑾炖了些蜜耳雪梨羹,現在已經涼些了,皇上要不要嘗嘗?”
不說還好一說楚逸軒也覺得喉嚨幹燥不适,便含笑的點了點頭道:“那就有勞安嫔了。”
楚逸軒移步前廳坐了下來,此時安貴人已經細心的為他奉上 了雪梨羹,楚逸軒淺嘗了一口,頓覺舒爽無比清甜可口,這安貴人雖然不像其他後宮的女人那麽婀娜多姿多才多藝,不過她這溫柔娴淑的靜态之美也是讓男人感到很是舒心的,見安貴人規規矩矩的站立一旁并沒有坐下陪他同食。
楚逸軒便柔聲說道:“安嫔無須多禮,朕一個人也吃不完,你也坐下來和朕一塊品嘗吧。”
安貴人聽了楚逸軒溫言暖語頓時受寵若驚道:“謝皇上恩典。”那滿臉的笑意如春風蕩漾,想來這段時日是安貴人笑得最多也是最開心的時刻了。
這後宮的女人哪個不是希望能被皇上多看一眼,能在聖駕身邊多待一刻,楚逸軒不禁想到如果哪天自己改革成功,真的将這些女人給遣散,不知道她們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心情。
這時突然殿外傳來叮叮當當的刀劍互砍之聲,緊接着傳來一聲聲“有刺客.....”的驚呼聲。
這時蘭苑裏屋整個亂做一團,張蘭福在一旁緊張的大呼道:“保護皇上......”
“嘭”的一聲一個人影從蘭苑大門破門而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只見這個侍衛已經氣絕身亡了。
“啊........”滿屋子的女人頓時吓得驚聲尖叫你推我擠的蜷縮在牆角,而那張蘭福也已經兩腿發軟,可是他還是強作鎮定的站在楚逸軒身旁,楚逸軒此時也大感心驚,沒想到一直太平的皇宮居然會有刺客潛入,而自己有可能随時小命不保。
他不經意的看了看身旁的安貴人,只見她此時臉色煞白卻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依然一動不動的站在他的身旁。
很快門外的侍衛抵擋不住刺客的強烈攻勢,已經盡數陣亡,這時殿內多了三個蒙面的黑衣男子,想來就是這三個刺客無疑。
“你們是何人?為何要刺殺朕?”楚逸軒強作鎮定的問道。
“狗皇帝,等殺了你之後你就到陰曹地府去找閻王告狀吧!”三個黑衣人哈哈大笑着道。
說着他們一步步的向楚逸軒這邊逼近,而張蘭福老臉通紅好不容易憋足了一口氣站在楚逸軒身前大聲喊道:“大膽逆賊,竟敢傷害皇上的萬金之軀,還不快給老奴退下。”
那三個黑衣人聽了這個閹人的恐吓頓時大笑了起來,張蘭福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麽一回事的時候,頓時胸口一陣鑽心的刺痛,他已兩眼發黑被其中一個黑衣人給踹到了一丈之外,還嘴裏笑罵道:“滾你奶奶的狗東西,吃了熊心豹子膽擋你爺爺的去路,老子不殺你這個閹人免得沾了晦氣。”這個男人平時對閹人敬而遠之,他認為男人沒了那話兒不陰不陽的,跟他們在一起便覺得很不自在很是倒黴。
張蘭福迷迷糊糊聽到了那黑衣人的辱罵便暈了過去。
唰”的一道寒光逼近,楚逸軒只覺得寒氣迎面撲來,心下大駭頓感自己命将休矣,“皇上小心......”一個曼妙的身姿飛快的擋在了他的身前,殷紅的鮮血瞬間噴了楚逸軒一臉,只見安貴人臉上毫無血色,胸前已經中了一劍,俨然她不顧自身的安危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救了自己一命。
“安嫔,你怎麽樣?”楚逸軒震驚之餘一把摟住了安貴人沉聲問道。
“只要...皇..上平安,嫔妾....就算..一死也...瞑目安..樂了。”安貴人眉宇微皺忍着痛楚喘息着說道。
“別說話,朕會救你的,你放心好了,你還有玉兒,你千萬要挺住。”楚逸軒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柔聲安慰她道。
而這蘭苑的奴才和宮人見了這慘烈的一幕,都已經忘記了害怕,三三兩兩的向刺客身邊湧來,有的拿着花瓶,有的操着椅子準備跟這群刺客殊死一戰。
“啊......”瞬間蘭苑裏屋厮殺聲慘叫聲不絕于耳,而有些奴才已經殺紅了眼,被刺客連砍數刀也沒有退縮,還一個勁的将刺客給團團抱住用牙齒死死的咬住刺客的鼻子,刺客被他們這群瘋狂的行為給弄怕了,而其中一個刺客被三個奴才給咬傷失血過多昏迷了過去。
“一群蠢貨....”刺客已經顧不了這些閹人了,便大開殺戒向他們毫不留情的砍來。
正在這時禦前侍衛總管梁松帶領大批侍衛趕來了蘭苑,瞬間便将這群大膽的刺客給制服,因為楚逸軒下令要留活口,以便查出誰是主謀,沒想到這群刺客倒是很忠心,還沒等他們嚴刑逼供便已經咬破嘴裏的藥丸毒發而死。
楚逸軒見這件事情頓時斷了線索,便只得命梁松暗中追查下去,随後太醫趕到了蘭苑為安貴人救治,雖然這安貴人氣若游絲不過好像生命力還很頑強,楚逸軒默默地為她祈禱着。
沒想到張太醫卻神情舒張對楚逸軒說道:“回皇上,微臣看這傷口雖是傷及體內,不過幸好安貴人福大命大,她的心房異于常人,稍稍偏離了些許,所以只是失血過多并沒有傷及要害之處,皇上大可放心,只需上些精創藥假以時日好生調養便可。”
楚逸軒聽了張太醫的話頓時心裏的石頭落了下來,這以後楚逸軒往蘭苑是跑得更勤了,要不是這安翠蓉為自己擋上一劍,自己早已成了劍下亡魂了,所以這個大恩大德自己是不能否認的。
馮曉鑰聽聞了楚逸軒在蘭苑遇刺一事也心有餘悸,不過得知安翠蓉居然在危急時刻救了老公一命,自己也應該去看看這個安貴人聊表謝意,當她将一些補血的補品送往蘭苑,安貴人便準備起身相謝,不過馮曉鑰立刻止住了,安貴人給她的感覺不僅長相清麗舉止也很大方,所以馮曉鑰對這個安翠蓉也有些心生好感了起來。
沒想到這個許久不見的珍玉見了馮曉鑰居然一下就認出了她,不僅親熱的要她抱,還要她陪自己做游戲,而安貴人卻在一旁訓斥說不要擾了娘娘的清淨,不過馮曉鑰卻表明說很喜歡珍玉,讓安貴人不用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