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命所歸
只見宮殿南方有朦胧的五色毫光浮現,李悠不禁大驚失色!啊,該不會是那件寶物吧?他連忙招呼關勝獨自一人陪同自己前往!
到了宮殿南方,順着五色毫光的方向進入一座小院!只見那光将小院中間古井的井口映得通明,就好像井底着火了一般!
就是這裏了!熟讀三國的李悠哪還會猜不到井底的寶物究竟是什麽,連忙吩咐道,“關将軍,我去井中打撈寶物,你看好門戶勿要放人進來!”
“主公,還是某去吧!”關勝哪肯将這種危險的事情交給李悠去做,不由分說将青龍偃月刀靠在牆上,繞着院子轉了一圈,從屋內取出幾道紅绫接在了一起,雙手用力拉扯感覺完全能承受得住自己的體重,這才将紅绫的一頭拴在井欄上,拿起火把緩緩缒下。
“關将軍千萬小心!”李悠一邊留意門口的來人,一邊不時地探頭從井口望下去,好在這口井積水不深,關勝站直了水才到他的腰間,他這才稍微放心了些。
“主公,有人曾在此投井自盡!”關勝彎腰在水裏摸了一陣兒,仰頭禀報道。
“此乃忠義之人,理當厚葬!”李悠肅容道,哦,是了,《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生活在宋代的關勝肯定沒看過,而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讨逆傳》中又沒有關于孫堅曾擁有過和氏璧的記載,所以關勝還不知道李悠想找的是什麽東西。
關勝所想和李悠如出一轍,将那人綁在紅绫上二人協力運了上去,又将關勝拉了上來,李悠這才将火把湊到屍首旁,原來是一位宮樣裝束的婦人,雖然死去日久,屍首卻非腐爛,依舊宛若生人。
“身死不朽,必有異寶護佑!”關勝很快看到她脖子下面挂着的一個錦囊,忙取過來打開,裏面有一個朱紅色的小匣子,用金鎖鎖着;關勝不敢擅自打開,雙手遞給李悠。
“關将軍可知這裏面是何寶物?”李悠深吸一口氣問道,見關勝搖頭他伸手捏住金鎖用力一扭,21點的武力再加上在水中泡的久了,匣子輕松就被打開,裏面露出一枚方圓四寸,上镌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的玉玺來!
李悠拿出玉玺将上面的篆字展示給關勝,“關将軍可能識得篆字?”
剛看到玉玺的造型時關勝就面露訝容,再湊過去一看,待分別出上面所寫乃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時更是大驚失色!“這……這莫非是傳國玉玺!”
“是啊,昔日卞和于荊山之下,見鳳凰栖于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得玉,稱之為和氏璧!和氏璧輾轉于楚、趙之間,最終歸了秦國;始皇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以此為傳國玉玺;秦亡後子嬰将玉玺獻與漢高,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将玺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于宜陽,傳位至今。”一口氣說完傳國玉玺的來歷,李悠目視那婦人,“想來此人定是不願傳國玉玺落入董卓手中,才懷寶自盡!”
說完正打算和關勝商量下怎麽把這婦人運出去厚葬,只見傳國玉玺忽然光芒大作,一條金龍從玉玺中飛出,繞着二人轉了一圈,然後像雲臺閣的那些光點一樣投入李悠的胸口之中。
這一切關勝依然沒能看到,不過身為名将,他對氣息的感覺異常敏銳,立刻察覺到李悠似乎發生了異變,這傳國玉玺似乎和他融為一體,渾身散發着讓人頂禮膜拜的氣質!主公和傳國玉玺如此相得!莫非主公真是天命所歸?關勝心中暗暗想道。
只可惜這種氣質頃刻間就煙消雲散,李悠也恢複到之前普通人模樣,讓關勝直懷疑自己剛才是不是眼花了!
“咱們走吧!”李悠此刻已經恢複平靜,重新将傳國玉玺放回盒子裏,然後塞入懷中!出了小院召喚人馬将那婦人運走厚葬不提。
等忙完這些事兒已經是月上中天了,李悠回到自己的駐地,沐浴過後揮退左右,這才重新拿出傳國玉玺和虎符研究起來,剛才金龍入體的那一剎那,他感覺到虎符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熱度!
難道這樣東西也和雲臺二十八将的畫像一樣是特殊道具,能給自己帶來好處?是了,如果傳國玉玺還算不上特殊道具的話,那什麽寶物才能算?九鼎麽?
“宿主獲得象征皇權傳承的特殊道具——傳國玉玺,傳國玉玺乃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裝備可獲得特殊稱號——天命所歸!宿主是否裝備!”虎符投射出來的面板中,道具那一欄的第一個格子亮了起來。
我如果同意的話大概和氏璧就會被放到這個格子裏吧?李悠猜測道,還有天命所歸這個稱號究竟有什麽意義呢?難道要自己在主世界争霸天下麽?可是日後穿越各個世界完成任務已經夠累的了,難道回到主世界還要繼續打生打死?做個纨绔難道不好麽?
李悠糾結了半天,還是拒絕了虎符的提議,“暫不裝備!”
亮光熄滅,虎符重歸寂靜!李悠卻翻來覆去也睡不着覺,這玩意兒到底該怎麽處置才好呢?聽剛才的意思似乎自己将傳國玉玺裝備它就會從這個世界中消失?那麽我到底是帶走還是留給其他人呢?
可是要留給別人的話給誰好呢?是曹操還是劉備?或者是漢獻帝?可是都說寶物通靈,既然漢室已經遺失了傳國玉玺,自己再送回去會不會又造成什麽災難?這樣想好像也不對啊?秦始皇不就是失而複得麽?而且這玉玺到了劉家手中之後中間被王莽拿去過一段時間,最後還是落到劉秀手中!這麽說還回去也不是不可以啊?反觀孫堅拿到玉玺也沒成就什麽霸業?
就這樣胡思亂想着,李悠漸漸進入夢鄉;第二日一大早,就有親衛來報,曹操已經拿住董卓返回了洛陽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