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鲫魚湯
“肉餡?”錢娘子一時沒反應過來, 見她家大小姐盯著三鈕,恍然大悟。她跟著三鈕蒸螃蟹,做豬皮凍,“剁肉餡用在哪兒?”
杜三鈕說:“只用蟹黃,一百只螃蟹也不夠一頓吃。和蟹黃拌在一起包包子。”剛吃過晌午飯丁春花就和面,三鈕想起來忙問:“你家的面呢?”
“和好了。”錢娘子想了想,說:“我回家一趟?”
“這裏不用你幫忙, 皮凍還待一段時間呢。”三鈕餘光看到衛若懷拿起碟子邊的細竹簽, 大有幫她挑蟹黃的節奏,“你家還有五十只蟹。”提醒道。
衛若愉說:“我家的丫鬟也多。”
午飯後衛炳文哥倆和父親出去轉轉, 看看鄉間風光。衛家兩位夫人和村裏人不熟,不知該怎麽和他們交流,就帶著倆小孩在院裏坐著, 衛若恒和若忱兩小只面前各有一小碟葡萄幹, 妯娌二人很自然把話題扯到杜三鈕身上。
昨日南瓜餅,今天蟹炒年糕,食物不精貴,在杜三鈕之前從未有人想起這麽吃。大夫人不禁感慨, “難怪若愉想娶那個杜三鈕為妻。”
二夫人點頭:“我叫小丫鬟打聽過,隔壁那丫頭和若懷說的一樣, 上過幾年學, 聰明能幹,據說長相也出挑。可惜生在農村,若生在我們這般人家……”
大夫人接道:“事實真如此, 那就是皇妃的命。”
“母親,渴。”葡萄幹好吃,然而太幹。衛若忱晃悠著回到母親身邊,二夫人忙喊丫鬟倒水,然而沒人應。大夫人往周圍一看,空無一人,“都幹麽去了?”
衛若恒擡起小手,“那兒。”指著廚房的方向,“跑了。”
小孩一歲半,說話磕磕絆絆,也能聽懂母親的意思。大夫人抱起他看弟妹一眼,二夫人牽著若忱跟上去,走近廚房就聽到熙熙攘攘熱鬧的堪比廟會。
“你們在做什麽?”大夫人拔高聲音,衆人吓一跳,錢娘子慌忙走出來,“夫人,老奴請她們幫忙挑蟹黃,晚上做蟹黃湯包。”
妯娌二人相視一眼,又是個沒聽說過的,為了不顯得自個無知,便繞過包子,“需要這麽多人?”丫鬟小厮六七個。
錢娘子道:“五十只蟹,老奴待會兒還得做肉餡。”
“那你們忙吧。”大夫人轉身回去,就問:“若懷他們呢?你有沒有看到?”
Advertisement
“小若愉吃飯的時候念刀一句三鈕,想必在隔壁。”二夫人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五六年,如何不知她怎麽想的,“我們去看看,到地方就說找杜三鈕的娘,多虧她家照顧兩個孩子。”
大夫人抿嘴一笑,兩人立馬去三鈕家。
三鈕聽到敲門聲,“衛小姐---”
“叫什麽衛小姐,喊她若兮。”衛若懷道:“開門去。”
衛若兮巋然不動,“你們怎麽不去。”
“沒瞧見我們在忙啊。”托衛大少的福,若愉現如今對他堂姐感官十分不好,吃他三鈕姐的葡萄幹,都不說幫著挑蟹黃——真懶,“你不去就回家吧。”
“真以為我想待在這兒。”衛若兮霍然起身。其實想待到杜三鈕做好蟹黃包,不知為何她總覺得三鈕做的一定會比錢娘子的好吃,不過她才不會講。“母親,嬸娘,你們來幹麽?”衛若兮打開門,吓一跳。
杜三鈕放下竹簽走過去,“兩位夫人找我娘嗎?我娘剛去縣裏,得半個時辰才能回來。”
大夫人眨了眨眼,面前标致的小姑娘依然沒消失,“你就是三鈕吧?”人都是視覺系動物,骨子裏看不上小農女,面對杜三鈕挑不出一絲瑕疵的小臉,大夫人笑得像彌勒佛,“不找你娘,找你。聽說你打算做什麽蟹黃包,我們來看看。”
“啊?”三鈕睜大眼,什麽個情況。
衛若懷接到:“母親,那你們快進來,站在門口不像樣。”扭臉就喊:“若愉,給嬸娘搬凳子。”
杜三鈕家裏什麽都不多,就數凳子多,好幾十張。妯娌二人進來,若愉就搬兩個凳子放在石墩不遠處,兩人坐下才發現不對,她們是客不假,怎麽兒子和侄子比三鈕這個主人還像主人?!
其實還是有區別。杜三鈕回屋把桌子搬出來,倒兩碗水,去雞圈那邊摘兩串半紅的葡萄,“我家只有這些,別嫌棄。”謙恭道。
大夫人可不是來吃東西的,“你忙,我們看著,跟你學點,回頭到京城偶爾也能自個做。”
杜三鈕不知高門大戶的夫人會不會做飯,反正她娘要求她必須得會做飯,所以也沒多想。有衛家哥倆幫忙,一刻鐘過後,三鈕就把全部的蟹黃挑出來。衛若愉指著蟹腿,當著母親的面頗不好意思,“三鈕姐姐……”
“你家也有,回你家吃。”三鈕此話一出,兩位夫人變臉,衛若兮正想開口又聽到,“現在吃也成,我給你調碗姜汁,但是等你回家不準再吃了。”
衛若愉瞬間蔫了,不死心道:“你說蟹肉性涼,女人不能多吃,我是男孩子啊。”
“你也是小孩子。”杜三鈕非常果斷把蟹腿收起來放櫃子裏。怕放到晚上蟹腿變味,又在盛蟹肉的碟子下放盆涼水,冰著蟹腿。随後把蟹黃倒入豬肉餡裏,“幫我去把放在你家的皮凍拿來,我給你做皮凍吃。”
“好。”衛若愉頓時眉開眼笑,二夫人簡直想捂眼,“若愉,看看你肚子上的肉。”小聲說。
衛若愉低頭一瞧,“是挺多的。”誰知話鋒一轉,“我現在小,得再多吃點,等以後這些肉就變成骨頭啦,長得比大哥還高。”
多年以後,人高馬大一點兒也不像南方漢子的衛若懷比衛若愉矮半頭,導致衛若愉想起來就說,可得謝謝他三鈕姐,把他養的比同齡人胖,他才能長這麽高。
言歸正傳。八月份已入秋,山邊百姓晚上睡覺得蓋上薄薄的被子,然而中午依然很熱。丁春花和的面發的快,三鈕調好餡料,把成型的豬皮凍切成半指長小塊備用,發面已好。
杜三鈕開始擀面皮,衛家兩位夫人不好意思再坐著圍觀,便說:“那個,三鈕,我們幫你包包子?”
“不用啦。”三鈕沒想到三品大員的夫人這麽和善,“做蟹黃湯包最好是現吃現做,包子皮中間厚邊緣薄,包的時候先放餡,然後再放一小塊皮凍,等包子出鍋,一咬裏面全是濃濃的湯,配上蟹黃和豬肉,可好吃了。不過——”
衛若愉的口水還沒吞下去,一聽這話差點嗆到,“三鈕姐姐,別賣關子,一次講完。”
杜三鈕道:“蟹放到明天不新鮮,所以我才想著今天做。包子放一夜,明天再熱一遍,皮就不能做太薄,否則湯會灑。”
“也會影響口感吧。”自打母親進來,一直裝透明人的衛大少這才開口。
三鈕點頭,“明天中午想按時吃上包子,那得天剛亮就去縣裏買蟹,為一頓飯,太辛苦,不如哪天有空去就飯館裏吃。”
兩位衛夫人以為她會說不值得,沒想到是飯館,“縣裏飯館有賣這個的?”
“迎賓酒肆。”衛若兮開口,“其實就是她姐夫家裏,做法還是她教的。”
杜三鈕笑了笑,“我姐夫家會做這個,我想吃就能吃到,以後也不用自個動手啊。”
“對對對,便宜他人方便自己。”衛若愉跟在她身邊時間長了,三鈕為人處世的态度倒被他學去三分,也不是有心,屬于潛移默化,“母親,我們去杜四喜家買點鹵肉,我猜你一定沒吃過。”
“我猜你一定天天吃。”二夫人點著他的腦門。
衛若懷說:“他天天吃的是魚。南邊有條大河,村裏人曉得豬肉好吃便不再天天去捉魚。我們買個漁網,漁網扔到河裏一夜就能捉不少魚,錢娘子便炖魚湯,他啊,每次都喝兩大碗。”
“說得好像你少吃一樣。”衛若愉氣惱。
三鈕和村裏人講炖豬肉好吃也不能多吃,想天天吃還是吃魚,村裏人一笑而已,他們三五天吃一頓就了不得了,哪能天天吃。
倒是衛家有這條件,衛老很相信三鈕,便讓家裏的幾個護院去網魚。衛家祖孫三人和善,捉的多了,給三鈕送去一點,一老兩小又吃不完,就便宜下人。
錢娘子用同樣的做法做,和主人家吃的一樣,不需要衛老吩咐,他們就自個去捉魚。幸好此地水産豐富,杜家村前面的大河又是活水,每逢下雨天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魚,否者真禁不起他們這個吃法。
“今天收網了麽?”三鈕問。
衛若懷說:“收了,一大盆一斤上的鲫魚。”自打杜家村的村民能吃上飯,就沒怎麽吃過一斤下的小魚,即便捉到,只要魚沒半死不活的,他們就把魚放到河裏。這一點倒不是三鈕說的,三鈕第一次知道時也很詫異,“回頭給你幾條,你們明天做著吃。”
“大哥,還有螺蛳呢。”衛若愉忙提醒,“三鈕姐,鄧乙他們早幾天去河邊摸的螺蛳,好幾天了,還能不能吃啊?”
“可以啊。”三鈕擀一堆包子皮,就開始包包子,“讓錢娘子用剪刀把螺蛳屁股剪掉,在水裏使勁洗幾遍,然後用茱萸爆炒。”頓了頓,“你家有鲫魚,又有包子,還惦記螺蛳,若愉,你吃得完麽?”
衛若愉呼吸一窒,兩位衛夫人噗嗤樂了,她們算是看明白,三鈕不是說話太直,而是和兒子關系好,有什麽講什麽,不藏著掖著,即便她們在跟前。
三鈕聽到笑聲,臉一熱,不自覺放低聲音,“讓錢娘子做魚湯,魚湯鍋裏貼些面餅,就著魚湯吃。”正好回頭也少吃點蟹黃包。
衛若兮問:“是不是像地鍋雞那樣?”京城衛家做地鍋雞,衛若兮怕吃得像她爹那樣臉都變了,剛開始只餅不吃肉,卻發現餅比肉好吃。
三鈕笑道:“魚肉可是比雞肉湯好喝多了。”特別做魚湯的時候魚先用豬油炒一遍。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更晚了,讓大家久等了,不好意思啊(捂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