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章節
的,奮不顧身的,在理性控制之外的兩情相悅而非日久生情。蘇菲認為男女雙方并非出于本心的彼此愛慕,彼此心底裏的渴望,只是因為在一起相處生活久了互生了彼此依賴、眷戀之心,這樣的日久所生之情只不過是親情而非愛情。她的愛一定是熱烈且堅定的!
而子菁之于他,子菁那麽喜歡甚至崇拜他,是情窦初開的少女對她眼裏的優秀異性的迷戀。都說女追男隔層紗,總是不無道理的。如果子菁放任自己的感情釋放,一旦他意識到了子菁熾熱的情感,應該會被融化,被征服,那麽彼此征服不失為一種幸福。至于李銘熹哪些地方打動了子菁,她還無從得知,蘇菲想着,她該找機會和子菁談談。
這樣看來他們倆也許才會是更好的一對 ,而自己終究只是個局外人。
蘇菲想,她這樣的設想怎麽可能有愛呢?愛情是超理智的,怎麽可能經過深思熟慮的判斷來确定?也許這一生,她的愛已被燃燒盡,再也不會遇到一個人,會讓她願意為之傾其所有的付出。
不管自己的将來會怎樣,不管将來是否還會再遇到一個願意等她幾個月,甚至更久,只為和她在一起的人,她都不想和這個叫李銘熹的扯上什麽關系。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蘇菲意識到自己對離去的未婚夫的思念開始減輕。她已經慢慢把她從她的将來裏除名了。雖是一種切膚之痛,可終究要面對。
該走的總是要走的,蘇菲終于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沒有他的未來,她還是要勇敢地去面對!
大神都高冷
蘇菲是屬于辦事幹脆利落的人。不像有些女孩子雖然一點都不喜歡追求她的那些男性,對于愛慕她的人,從來不給他們一個明确的表态,但是卻很享受被人追求,被人追星捧月般的感覺。
對于蘇菲來說,面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的追求,反倒成了負擔。還好,他的攻勢不溫不火,蘇菲暫時可以當做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過。
蘇菲考慮得非常清楚,她覺得自己和李銘熹之間是不會有将來的,所以沒打算和他有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對于李銘熹展開的這種若即若離的追求,覺得現在不能馬上拒絕他。想到子菁非常喜歡他,如果她馬上拒絕他的話,也許,以後他們都不會再見面,那麽子菁再接近他的機會就太渺茫了。而且目前李銘熹成了她蘇菲謝絕媽媽再給她安排各種相親的最好擋箭牌。
自從蘇媽媽知道李銘熹開始追求自己的女兒以來,便絕口不提給蘇菲安排相親對象的事了,蘇媽媽總算消停了。相比蘇媽媽的唠叨和過度的關心,李銘熹隔三差五的出現倒顯得不那麽讓人厭煩了。
蘇菲有時會想,這女人到了更年期,怎麽會變得讓人這麽難以接受的?簡直就是跟先前判若兩人。
蘇菲從小到大一直很少跟媽媽在一起,蘇媽媽因為工作的關系對蘇菲的關心是較少的,基本一周打一兩個電話,兩周相聚一次。母女間的相處幾乎可以用相敬如賓來形容。蘇菲一直是比較讓媽媽放心的女孩子,所以蘇媽媽很少對她問長問短。因為這一點蘇菲從小到大都是她們班女同學羨慕的對象。但是最近媽媽不厭其煩的關心讓她一下子實在難以接受。
李銘熹的突然闖入沒有在蘇菲心裏激起什麽漣漪,倒讓子菁像是丢了魂似的。
話說哪個少女不懷春,子菁長大到現在二十多歲的年齡,也有過情窦初開的時候,只不過迫于哥哥那私家偵探似的盯守防衛,她壓根沒有機會親密接觸除哥哥以外的任何男生。她對男生的了解也僅限于小說電視劇裏的描述。
其實在子菁初中畢業的那個夏天,有個男生給她寫了封不是情書的情書。這個男生要随他爸爸媽媽去別的城市生活了,将不能再跟子菁做同學,他給子菁寫了這封告別信,把他新家的地址還有聯系電話給她,說她是自己喜歡的類型的女孩,雖然馬上要分別了,希望以後還能跟子菁做朋友,繼續保持聯系。
拿到信的時候,子菁一個人偷偷的躲在角落裏看得面紅耳赤,心跳加速,緊張得不敢繼續往下看。第一次有男生告訴她自己是他喜歡的類型,激動、興奮又羞澀。
這個男生她也關注了他很久了,他門門功課成績優異,有着和哥哥一樣的超級大腦,幾乎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他都可以對答如流。但是他們倆座位離得很遠,除了上體育課和勞動課外,幾乎沒有單獨接觸的機會。而自己學習成績平平,即便學得很努力很用功,好成績對她來說從來都是可望而不及的。
子菁那時會經常問哥哥,“哥哥,為什麽你這麽聰明,我卻這麽笨呢?”每次哥哥略帶寬慰地回答,“我是男子漢當然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了,你是女孩子,不需要太聰明,你這樣很好了。”她有些許欣慰,又有些失落。對于像哥哥這樣大神般的人物她也只能仰望了,從不敢有別的奢望。
這來信對子菁來說真是意外的驚喜,她沒想到居然她仰慕的人,喜歡着她。她好想跟人一起分享,告訴她最好的女朋友,告訴蘭姨,甚至告訴哥哥。但是想了想,她還是沒有告訴最好的同學,也不打算告訴哥哥,只告訴了蘭姨一個人。在子菁心裏蘭姨是最好的媽媽,她可以把自己的小女生的秘密跟她一起分享。
可是這事終究沒有瞞過哥哥,有一天哥哥發現了這封信,想要沒收了它。他們倆在争搶之中把信給弄毀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有些已經徹底磨損了,任憑子菁怎麽拼貼也拼湊不起來了。她傷心的整整哭了一天,不管哥哥怎麽安慰道歉哄她開心,她都不想理哥哥。不過兄妹倆的情誼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打破的,子菁第二天便和哥哥合好了。也許哥哥說的是對的,他們都還小,遠沒到談情說愛的年紀,如果有緣,以後總會再相遇。
只是沒想到,後來他們便再也沒有遇見過。子菁也沒有再喜歡上別的男生。每次看那些火得不行,小女生甚至是中年婦女都極愛追的那些言情劇的時候子菁經常會幻想着和他重逢的場景,她還會想到哥哥心裏有喜歡的女孩子嗎?她會忍不住要問哥哥這個問題。
每被問到這個問題,錢黍離總是很無奈地吐吐舌頭說:“小傻瓜,電視劇都是被美化了的,現實生活中哪來的這麽多浪漫?那些男神女神也只不過是編劇塑造出來的形象,騙騙你們女同胞的,現實生活中哪來這麽多女神,我怎麽就沒碰到?”
子菁一臉無奈與茫然。哥哥這樣的人物,能配得上他的女生确實少之又少。那時她覺得哥哥班上的晴雯姐姐和哥哥很般配,郎才女貌,一對璧人,可是晴雯姐姐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去了,她的願望也就落空了。
錢黍離被問及是否有女孩子走進過他心裏時,他總是忍不住想起媽媽來,莫名的傷感來襲。媽媽已經離開他們快二十年了,這些年來,随着爸爸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他們家的房子從原來的小平房經過幾次搬遷到現在的大別墅了。雖然錢明進和蘭姨都很仔細地保留,可是經過太久的年歲和幾次搬家的折騰,陳穆瑜留下的東西已少之又少,只剩幾幅她年輕時創作的字畫,都被錢明進挂進了他的大房間裏了。錢黍離只從他爸爸那偷偷拿了張他和媽媽的合照。
對媽媽的記憶是越發模糊了,可是對媽媽的思念還是一如既往地讓他心如刀割。想起媽媽的時候他總會想世上怎麽會有這麽狠心的母親,他想要恨他,可是他終究不能,越是要恨就越發思念。她一個人在他鄉好嗎?什麽時候能夠再見到她?這樣的愛恨交織讓他猶如墜入萬丈深淵般難受,不可自拔。
他什麽也做不了,只有從床底翻出他六周歲生日那年媽媽給他買的天文望遠鏡。他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上觀察星星的。之後他已經買了很多的天文裝備。和別的公子哥追求豪車不同的是,他只追天文望遠鏡。
他每每被妹妹勾起對媽媽的思念時,他都想要警告妹妹以後絕不允許再問他是否喜歡過哪個女孩子之類的問題,但是他終究沒這麽做,怕妹妹擔心他,更不想讓妹妹跟着他難過。妹妹畢竟對媽媽沒有任何的依戀與牽挂。
至于妹妹問及的,是否有哪個女孩子打動過她,長這麽大了他倒還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無心顧及這個問題。看着身邊的同學朋友,一個個要麽已經被收編了,要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