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液晶電視、游戲光盤還有平衡車銷售得都很不錯, 熊貓公司是國家的直屬機構,對本國的科技創新也是保護得相當到位的, 給某些重要部件上了一層防護罩, 雖然工序麻煩了點,但至少能夠保證國際友人破解它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這段時間, 足夠華科院那邊研發移動電話了。
在看到了時酒的液晶電視後,無線電領域的大牛吳教授就特有雄心壯志的準備搞個移動電話, 其實他很早就有關于移動電話的構思, 只不過構思中大量的半導體晶體管卻讓他一直望而卻步,大量的半導體晶體管幾乎占據了一部移動電話大部分的空間, 可想而知, 研究成功後它的體積和家裏的電話機不相上下, 故而,吳教授一直沒有将這個構思付諸實踐。
直到液晶電視的出現,吳教授意識到他完全可以研究制造一個類似液晶電視的移動電話, 高清的畫質、适合的體積。而锂電池組的出現則讓他對移動電話裏的電池有了更好的想法。
吳教授的想法構思很快得到了無線電領域好幾位好友的支持,直言可行性很大。故而, 七月初, 吳教授就領着研究小組開始了移動電話的研究。
對此,大領導那邊也是極為贊成的, 七三年老M那邊關于移動電話就有了大概雛形, 他們華國那自然也是不能落後的,雖然人家早有進展,但他們這邊勢頭也不弱啊, 有液晶電視的加成,大領導對移動電話的研發很有信心。
作為一手提議、創立熊貓公司的人,大領導非常認同科技強國這個概念,因此對科學技術的保護概念也同樣很強,覺得有必要給華科院這些埋頭苦幹辛勤研發的國家之棟梁給予一些豐厚的獎勵。
分成!
凡是研究成果被熊貓公司采用,那麽發明者本人将拿到該項産品淨利潤的1%——3%,最終分成視研究成果而定。
鑒于液晶電視是小組合作研制,故而分配三人組百分之三的淨利潤,由盧院長、劉教授、吳教授等人組成一個讨論小組具體分配三人各自的利潤分成,根據三人在實驗中做出的貢獻最後判定時酒占有其中的2%,李松和王洋平分1%。
至于時酒的平衡車、微波爐還有游戲光盤,雖然分成不如液晶電視,但都得到了一筆妥當的分成。
分成這事是大領導身邊的秘書親自給通知的,還不忘囑咐盧院長趁早帶着時酒等人去申請專利,申請專利這事兒也是大領導考慮到的,華科院這邊大多搞發明的那就是一心搞發明,不玩虛的,不在乎名利,但申請專利在大領導眼裏那是必須的,為此他特地打了個電話給盧院長,要他這些日子怎麽也得抽出空來在華科院辦一場關于專利及其重要性的講座,去了一趟專利局後盧院長那也是深有同感,當即就讓秘書留在帝都專利局學習,領會精神後就每個研究所輪流講一遍。
秘書::)
八月一日,天晴無雨。
時酒照舊踩着平衡車暢通無阻的來到物理所,調整完作息的李松和王洋已然一人捧着一杯熱水正悠哉悠哉的翻着資料。
卸下背上的小書包,時酒一屁股窩到靠背椅上。
Advertisement
李松一瞅見時酒過來,立馬就把手上的資料給放下,扭頭輕聲問:“小師妹,你昨兒不是說去我爸那邊嗎,怎麽又回來了?”
王洋也搬了個椅子坐時酒邊上,三人圍成一團好似在聚頭商議什麽秘密。
時酒大眼睛眨啊眨的泛着特有的機靈與狡黠,她這麽小小的一個人兒就這麽單槍匹馬的過去那得多累啊,要去至少也得帶個研究小組過去,做什麽有人協助不說還不用費力氣,而且,一個人過去也太寒酸了點,完全凸顯不出來她的氣勢啊!
“兩位師兄,你們願意作為我的組員和我一起加入發動機改進小組嗎?”
時酒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流露出濃厚的誠摯。
李松:“······”
王洋:“······”
他們就知道會是這樣!
無他,小師妹好不容易和他們建立了非一般的默契與信任,怎麽可能在參與新實驗的過程中把他們抛棄,通過大半年的相處接觸,李松那是太明白時酒這個小師妹是怎樣的一個人了,天才這點不可否認,貪吃愛玩也是很明顯的特質,最最重要的是,這貨太懶了!
犯起懶來令人發指!
就拿李松自個兒來說,自從進了三人組也就除了一開始對時酒還能義正詞嚴,到了後面還不是天天給倒水剝糖紙,下班了還主動幫時酒收拾小書包給卡在時酒小肩膀上。
說句敞亮的大實話,李松早就意識到他和王洋的存在對時酒來說與其是合作者還不如說是協助者,協助時酒把她腦子裏想法從一張圖紙變為現實。華科院裏很多大佬對待實驗猶如對待親生子女一般,大多時候那是不許旁人沾染半分的,偏時酒奇葩得很,她是很樂意兩位師兄幫她減輕實驗分量的,比如液晶電視研制到大半,這貨轉頭就去搞游戲了,剩下的掃尾組裝工作全是李松和王洋給做的。
即使老實如王洋,那也是能感受到自己跟着時酒組隊帶來的巨大收獲的。
所以時酒的組隊邀請一出口,李松心頭除了一絲淡淡的驚訝外餘下的是滿滿的喜悅,清秀的臉龐浮上了不易察覺的笑容,故作淡定道:“雖說發動機這塊我了解的不夠透徹,但作為你的組員還是沒問題的。”
王洋也跟着堅定的點了點頭。
這次李松學乖巧了,發動機改進小組的主導者李教授是他親爸,李松對發動機這塊能不了解?不過是鑒于上次“改進電視機”的慘痛經歷,他生怕時酒再提出什麽極為創新的構想,豈不是又要打自個兒臉?
既然組隊成功了,時酒自然也就不呆在這兒浪費時間了,當即催促李松和王洋收拾東西一起去後面那棟樓找李教授。
在去李教授那兒之前,時酒也沒忘了把這事報告給劉教授。
劉輝對于三人組這種大幅度範圍的搞科研其實還是頗為贊成的,總歸這範圍還是在物理以內的,多開發開發大腦也好,誰說搞科研必須要拘束在一個小領域?再者研究生本來實驗資源就不多,既然時酒三人有參與實驗的機遇,那又何必阻攔呢?
秉着為國家培養多方位人才的原則,劉輝很痛快的同意了三人組的參與發動機改進的實驗研究。
十二號實驗室門外,時酒伸出小爪子輕輕的對着大門怼了三下。
“咚咚咚”三聲微弱到幾乎聽不見。
身後兩人沉默了,沒錯,這種力度敲門手的确不會疼,可同樣敲不出什麽聲音啊!
李松默默地伸長了手臂對着大門怼了三下,有力的“咚咚咚”很快就驚動了實驗室裏的人。
開門的是李教授手底下的一位研究生,約莫二十一二的年紀,看上去幹淨利落的同時也頗為冷漠,看到三人組神色甚是淡淡。
“教授,有人找。”
埋頭實驗的李教授在随口答了一聲繼續忙着手上的小實驗,開門的這位同志大名江華,見李教授仍舊忙着實驗他也回到原處繼續剛才停下來的實驗,半點沒有再次提醒李教授的意思。至于時酒這三位外來者,好似被他們有志一同的忽視了。
也不怪他們這麽淡漠,任誰實驗進行到一半被導師告知會有新人加入研究小組心裏大概都是不爽的,李教授手底下的這群研究生對時酒他們了解不多,個個也都自認是天才一類的人物,哪甘心讓時酒他們半途橫插一刀,雖然在李教授告知的時候大家只能被迫接受,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新人’進組的時候表達他們真實的态度。
因為細化的科研方向不一樣,所以李松還真沒來過李教授這邊,知道他們父子關系的除了所裏的教授就是時酒王洋他們了,實驗室裏的幾個研究生還真不知道那邊坐着的李松是他們導師的親兒子。
不然态度也不會如此冷淡。
然而,他們的真實态度并沒有震懾到三人組。
時酒悶頭啃着她奶買的山楂糕,李松若無其事的随手從桌上拿過一本關于發動機研究的書本瞎幾把亂翻,王洋則老老實實的跟着李松一塊拿了本相關書籍認真翻看,畢竟他對發動機确實有那麽點一無所知的意味。
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這一幕看得其他人惱火又羨慕。
大約過了十來分鐘,李教授好似才恍然想起實驗室來人這事兒,朝書桌那邊一望,果不其然瞧見了他期盼已久的合作對象——時酒同志,再仔細一瞧,時酒旁邊可不是還坐了兩人,還都眼熟得很,畢竟一個他打過交道,另一個是他兒子!
湊巧的是,李教授盯着李松看的同時李松也擡頭望了過去。
父子倆複雜的眼神對到了一起。
萬萬沒想到!
他們父子倆有朝一日還能在同一間實驗室一起合作某個科研項目。
事實已經很明顯了,他兒子就是時酒同志帶過來的小組成員之一,李教授面上一派淡然,心裏卻非常疑惑,李松對發動機這塊也就一知半解的,哪來的底氣參加改進發動機這個項目的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