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憶清明
每年的四月,都是天陰地涼、梅雨紛紛的月份。
本應該是萬物複蘇、綠意濃濃的,或許是因為四月有清明吧,才會這麽蕭瑟、悲涼。
今年我沒有回家。
母親并沒有責怪我,說學業為重。
在鄉村,清明是家族成員難得一聚的日子。在信息交流發達的今天,人與人的直面交流不多,人的感情在慢慢的變化,淡化。在農村,串門也漸漸少了。
回想兒時過清明,那真是嬉戲的年代,到處跑,到處鬧,給在這樣嚴肅的節日帶來一些喧嚣,大人們也喜歡這樣,畢竟先祖們也希望孩子們快樂成長。
只是現在。
大人的淚少了,孩子也少了。
母親也不在哭泣了。
我沒有回家。
掃墓的順序還和以前一樣,方式也沒變。到了一個墓地,先是除草,放祭品,在燒“金”,壓紙錢,最後放鞭炮。大家難得在一起,有說有笑,長輩們關心下一輩,兄長照顧着弟弟妹妹,遇到其他掃墓的,還會一起聊聊天。熱鬧是熱鬧,可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麽。
傳統的清明就是這樣過的,結束之後我們還要去安魂廟,那裏面還躺着幾位親人,雖然只剩下一個個盒子,沒有墳墓那麽有氣派,但好在有有照片,又在一起,很方便。這是最後一站,卻安放最多的親人,有些是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也永遠的在這裏安息。一排一排,密密麻麻,看得眼花缭亂。我們的祭拜很快就結束了,好幾年的模式依然不變,大家也就回家了,以後的日子還得過。
可是我沒有回家。
每天都會有人離去,但每天也都會有人新生。離去的人為新生的人留下了珍貴的東西。
回想起來。
蕭瑟的、淅瀝的清明有着自個兒的一道風景,滿山紅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随風飛舞、飄落……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