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為賈王氏(十三)
賈敏作為榮國府裏最小的嫡女,從小更是千嬌百寵地長大,再加上她姿容清麗絕倫,身姿婀娜,行走間如弱柳扶風,袅袅婷婷,讓人不自覺地産生憐惜感。
賈代善和賈母更是把賈敏寵到了骨子裏,自打她出生,嫁妝就準備了起來,一直積攢到如今,嫁妝的規模和檔次已經相當可觀了。
全套的小葉紫檀家具,賈母擔心紫檀色重顯得沉悶,年輕人不喜,又增加了一套黃花梨木的,千工床,床前櫃,梳妝臺,八仙桌等等一應俱全,具是京城最流行的樣式打造而成。光是這兩套家具,就讓不少人紅了眼,聽說大房那邊就有一位已經一天粒米未進了,太醫說是郁結于心。
除去大件的家具,古董珍玩玉器等滿五大箱子,珍貴絲綢料子十箱子,春夏秋冬四季衣裳各十六套,首飾匣子大大小小有幾十個之多,成套的首飾頭面裏金鑲玉,紅藍寶石,珍珠翡翠瑪瑙等珍稀材料的應有盡有,可謂是流光溢彩,讓人眼花缭亂。
因林家書香門第,嫁妝裏另外添置了幾箱子的孤本字畫,珍稀硯臺和上好的筆墨以期投其所好。
又另有生活起居和日常用品林林總總又是五個大箱子。
陪嫁的京城內的鋪面和京郊的莊子各八個。陪嫁的人員中:陪房四戶、嬷嬷兩位、大丫鬟四位、二等和粗使丫頭婆子共16位,可謂聲勢浩大。
林林總總一共湊夠128臺嫁妝,因不好超過皇室的王妃郡主,又換了大些的箱子滿滿登登裝了118臺。擡嫁妝的家丁前面已經進了林家,後面的還沒出榮國府大門,京城的老百姓真正的見識了一次什麽叫“十裏紅妝”,在那之後很長時間裏還經常被人津津樂道。
林家祖籍姑蘇,當年老侯爺入京任職,于是舉家搬至京城居住。林家在京城的宅子位于翰林大街,這條街上大多住着文官,而且大多出自翰林院,久而久之百姓們就稱呼為翰林街。
五進的大宅子,亭臺樓閣,雕梁畫棟,江南婉約派的設計風格,雖沒有京中建築粗犷大氣的風格,但卻更多體現了江南風景的精致秀美,陳設擺件看着雖不及榮國府裏的富麗奢華,但是卻能從細節處看出林府作為百年世家書香門第的氣度與低調奢華的內涵。
前院熱熱鬧鬧,喜氣洋洋,和後院正屋的情形形成鮮明的對比。內室裏,死一般靜谧,林母江氏沉着臉與林如海對坐着相互無言。
林如海知道母親的心結,當初和榮國府結親的時候母親就異常反對,只不過婚約當初是林侯爺和榮國公賈代善私下定奪的,等她知道時已經為時已晚,庚貼已經交換了。
林母一直屬意娘家的侄女做兒媳婦,林母的娘家已經逐漸式微,想着兒子以後提攜一二,沒想到半路殺出來個賈敏這個程咬金,叫林母心裏怎麽能不憤怒。
再一個賈敏出身武将的勳貴之家,武将出身,大多粗鄙,武将家教導出來的姑娘又能好到哪裏去?他們林家可是書香傳家,以後要如何和諧相處?怎麽想都覺得別扭難受。
林如海到是沒想那麽多,因為他在賈家見過一次賈敏,只看外貌賈敏符合他對女人的一切幻想,對婚後的生活還是很期待的。不過這些話可不能告訴母親,看母親生氣也只能文生溫聲勸慰道:“母親,事已至此,別氣壞了身體,兒子會擔心的,讓母親為了兒子的事擔心,是兒子不孝。母親不喜歡勳貴之家的風氣習慣,待賈氏進門後,母親可按照母親的喜好親自教導她,一定會讓母親稱心如意得。”林如海就這樣三言兩語地把賈敏賣了,也奠定了賈敏婚後在林家後宅的一言難盡的生活基礎。
林母看兒子如此說也不好太違逆兒子意思,畢竟不能因為這個就跟兒子離了心。于是就緩和了臉色笑着說:“好吧!我兒既這麽說,那賈氏進門後母親□□她立規矩時你可不許心疼。”林如海看母親緩和了連忙表态:“母親放心,兒子都聽您的。”林母笑得異常慈祥溫和,林如海也很滿意,于是皆大歡意。
賈家榮慶堂,王氏給一副踏雪尋梅的繡品收了尾,正滿意地欣賞着,周瑞家的走了進來,在王氏耳邊悄聲說:“主子,人已經安插進去了,頂替了陪嫁中的兩個三等的粗使丫頭,也交代好了,只要完成主子交代的事情,就放她們自由。不過主子,奴婢不明白,為什麽要這麽做?為什麽要便宜賈敏那賤人啊?那兩個揚州瘦馬可是整整花了兩千兩銀子啊!奴婢這心疼的呦!”周瑞家的表情誇張的活似從她身上割肉似的。
放下繡圖慢條斯理的說:“辦的不錯,自己去領賞。不用心疼銀子,能用銀子解決的事都不算事,你主子我現在有的是銀子。賈敏的行為隔應到我了,我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你就等着跟我一起看戲吧!”
周瑞家的一聽有賞高興的直搓手,直道謝:“謝主子,這都是奴婢該做的,當不起主子誇獎,再說這榮國府裏,就沒有銀子辦不了的事。”
臘月二十這天,賈敏歡歡喜喜地出嫁了,從此開啓了林家婦的生活。
也是這一天的傍晚,榮國公賈代善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仿佛沖喜真的管用似的,花轎才出了榮國府,賈代善就醒了過來,知道賈敏出嫁了心裏十分欣慰,希望小女兒能在林家過的平安順遂。
派心腹管家找來榮國府的大小主子,并把寧國府賈敬賈珍都找來,人到齊了,賈代善認出了一顆重磅□□——分家!他自己清楚自己的身子已經不行了,趁這個機會把大房和二房撕扯開,就算将來老大賈赦跟随着太子被清算,也不至于太連累到政兒的二房。
衆人聽了都大驚失色,賈母更是失聲道:“不,我絕不同意,父母在不分家,這是祖上傳來下的規矩。”賈母自然反對,他還想着将來有一日他心愛的政兒繼承榮國公府呢,現在一旦分家,賈代善勢必支持賈赦承爵,按朝廷規定分産,承爵嫡長子分七成,她可憐的政兒只能分到三層。
賈政如果分出去開府另過,那也只是從五品員外郎的府邸,和榮國公府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賈母只要想到賈政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氣的渾身發抖,賈政在一旁也是幹着急卻不好開口反對,賈赦兩口子倒是一臉的竊喜,賈敬作為寧國府當家人和賈家族長,也不好太插手榮國府的家務事,只對賈代善拱手說道:“二叔三思,侄兒聽您吩咐。”
王氏老神在在地坐在角落裏看熱鬧,事情如何發展她并不太上心,對她來說,分不分家都有利有弊,分家自然好,二房分出去離賈母遠遠的,自己當家做主會自由很多。不分家也行,借住在榮國府這棵大樹下,會避免很多麻煩,畢竟以假正經的那個從五品的名頭在這個官員多如狗的京城裏什麽也不是。
賈代善把衆人的臉色都看在眼裏,心裏也有計較,看了眼老妻賈史氏,感嘆不已,雖然這個女人自私狠毒了些,可畢竟也是給自己生兒育女,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人,想到這些心裏就多寬容了她幾分,但有些事情還是一定要做的。
神情鄭重的盯着賈史氏堅決地說道:“你既反對,那就這樣,分産不分家,家産七三分,我的私房分成四份,你和三個兒女各一份。待我去了之後,赦兒勢必降檔承繼一等将軍的爵位,政兒一房可暫時居住在一等将軍府,待将來你百年後再搬出去另過。”
喘了幾口氣繼續說道:“因早些年的一些事情欠着戶部70萬兩銀子,欠條還在戶部存着,借着分産這個機會把這筆欠銀單獨列出來,等我故去後,赦兒你悄悄地去戶部把這筆銀子結清。”
賈代善又轉頭對着賈敬說:“敬哥兒,你們府上也欠着不少銀子,還是早早還上為妥。”
賈敬雖然心裏有些不甘,卻還是恭敬地說道:“是,侄兒會好好斟酌的。”
賈代善也知道賈敬的不甘心,他又何嘗甘心,當年這筆銀子都是花在了聖人身上,到最後卻要他們這些臣子還錢,可誰又敢說什麽反對意見呢?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賈代善态度堅決,手段強硬地處理了賈家事宜後,當晚就撒手人寰了。
由紅通通喜氣洋洋的景象轉變成白茫茫一片,賈家閉門謝客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守孝生活。賈母躲在榮禧堂不出來,很是安靜地過了一段日子,賈赦除了給賈母請安就貓在書房擺弄他那些古董扇子,張氏牽挂着住在賈母處的大兒子,擔憂着肚子裏的小兒子,日子過得很是艱難,身子愈發不好了。賈政丁憂躲在家裏,每日以讀書為名把自己關在書房偷偷地和趙姨娘玩游戲。賈敏那個倒黴孩子更悲催,新婚夜還沒來得及洞房呢,就開啓了作為外嫁女長達一年期的守孝生活,為此賈敏更是幾次哭暈在婚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