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世子爺的損友們
船兒很小。
小到讓他們四人站在上面都轉不過身來。
而且只要微微一動,小船兒便會左右的晃動,吓得趙如意一直拽着宋無忌的衣裳,腿都不敢伸直。
一旁的沈躍就投來了鄙夷的目光。
給人當小厮的,膽子卻這麽小,怎麽能當好差?
但一想着宋無忌那萬年不出門的個性,他欲言又止,到底沒說出什麽不合時宜的話來。
好在那畫舫離岸并不遠,不一會的功夫,他們乘坐的小船便撐到了畫舫旁,然後就有兩三個船工湊了過來,七手八腳地用帶鈎子的竹篙将小船拉了過去。
趙如意也就牽着宋無忌的手上了那艘畫舫。
可她到底還記得自己的身份,上了畫舫後,便趕緊松了手,規規矩矩地立在了宋無忌的身後。
微醺的徐瑾之端着一杯酒就從畫舫裏走了出來,拉着宋無忌的手,就要把他往船艙裏帶。
“難得出來一趟,還不趕緊來陪哥哥們喝上一杯。”船艙裏的衆人瞧見宋無忌也開始起哄。
趙如意一聽就急了,趕緊攔在了宋無忌的身前道:“不行,不行,世子爺還在吃藥,怎麽能夠喝酒?”
剛才還是一陣歡聲笑語的船艙裏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停下了說笑,看了過來。
趙如意頓時就在心裏道了一聲糟糕,真是平日在宋無忌的跟前随意慣了,卻忘了在主子跟前,只要主子不發話,做奴仆的絕沒有說話的餘地。
大家都肯定覺得自己沒有規矩,也一定讓世子爺覺得很丢臉。
就在趙如意想找個地坑鑽進去的時候,卻聽得宋無忌對她笑道:“在坐的人都知道我要吃藥,不用你這麽火急火燎地喊出來。”
說完,他就在趙如意的肩頭拍了拍,然後越過她沖着坐在最上首的那個朱紅色身影行了個大禮并跪拜了下去:“宋無忌見過太子殿下。”
什麽?太子殿下?
趙如意一聽到這,整個人都懵了,可殘存的理智卻讓她趕緊跟着宋無忌一塊跪了下去。
“咱們今日只輪長序,不說那些!”坐在上首的太子李仁笑盈盈地站了起來,雙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宋無忌,“前些日子聽徐瑾之說,你已開始出府走動,我開始還不信,今日親眼見到了你,才知道他所言非虛。”
“真是有勞太子殿下記挂了。”宋無忌就拱了手道謝,“實是因為今日是中元節,便想着為亡母點一盞河燈,以寄哀思。”
沒想太子李仁也站在那感嘆道:“沒想到一晃眼姨母已經走了七年了。”
然後就拉着宋無忌同他并肩坐了下來,目光自然就掃到了一直跪在船艙裏的趙如意。
“這個小厮瞧着倒有些面生,”李仁就看着趙如意笑道,“不過瞧在你今日衷心護主的份上,也就不與你計較那麽多了,你先行退下吧,去後面的船艙裏稍事休息。”
趙如意聽着這話,自是欣喜萬分。
她在磕過頭謝過恩後才發現添福根本沒有跟着一塊進船艙,而是候在艙外,顯然比她更懂得這其中的規矩。
不料就在她準備起身退下時,宋無忌卻開了口:“還是讓她留下來吧!我身邊離不得人。”
而他之所以會這麽說,完全是因為不想趙如意真的和那群小厮們混在一起。
好在這一船艙的人都知道宋無忌的情況,對此,大家也沒什麽異議。
趙如意便向衆人欠了欠身子,唯唯諾諾地站到了宋無忌的身後。
可是旁人不識得趙如意,徐瑾之卻是瞧出了其中的端倪。
已經有了五六分醉意的他就指着趙如意道:“你不是那個丫鬟麽?”
此言一出,船艙裏的人都是一片嘩然。
剛才宋無忌對這小厮的維護之意大家都看在了眼裏,在得知這小厮竟是個丫鬟後,衆人看向宋無忌的眼神也變得不一樣起來。
宋無忌倒也沒有躲閃,而是很自然地笑道:“我現在的衣食都靠她打理,自然是時時刻刻都帶着她。”
能跟着太子一塊出游的,自然都是勳貴家的子弟,他們之中不少人也曾和宋無忌交好,只是因為後來宋無忌身體抱恙鮮少出府,彼此之間的走動才少了。
也就只有徐瑾之,太子和宋無忌一個是他的表兄,一個是他的表弟,所以說起話來他才會沒有那麽多顧忌。
男人們聚在一起總是把酒言歡,針砭時弊。
“聽說這一次皇上南巡革了好幾個巡撫的職?”就有人出言打聽到,“而且拔出了蘿蔔帶出了泥,這後面還牽扯到朝中的一品大員,京中不少人現在都是人心惶惶的。”
宋無忌靜靜地坐在一旁聽着,并不打算搭話。
天順帝自今年二月起就帶人南巡了,他的父親寧國公宋長盛因為領了金吾衛的值,自然也就一同前往了。
算算時間,差不多已經去了半年之久了。
“哼,要我說,這平日裏不做虧心事,半夜哪怕鬼敲門。”那群人裏就有人忿忿不平地接話,“你別看那些文臣,平日裏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聖人訓更是常常挂在嘴邊,下起手來卻黑着呢~!”
因為祖上都是跟着太祖皇帝打過江山立過戰功的,這些人家中承的也多為武爵,自是瞧不來那些整日将之乎者也挂在嘴邊的文臣。
“要知道自從天順十三年出了陳閣老那個大案後,皇上對結黨營私一事就頗為忌諱,這些人也是倒黴,遇着了聖駕南巡也不知道收斂着點,這不全都抓了個現行。”就有人幸災樂禍地道。
這個話題一下子就引起了衆人的興趣。
在座的不過都是些不到二十或者是二十剛出頭的年輕人,對于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知曉得并不怎麽清楚。
“我可是聽聞當年陳閣老賣官鬻爵、黨同伐異的那件事鬧得很大,牽扯也甚廣,據說這件事還是禮親王親自去搜集的罪證,将陳閣老那群人一網打盡的!”就有人八卦起當初的事來。
“禮親王?就是那個平日裏什麽事都不管,一心只想着修道成仙的閑散王爺?”聽到這不免就有人驚呼了起來,“原來他當年那麽厲害?可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竟讓他沉迷修仙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