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神燈
林安建一聽, 點頭道:“當時确是有些傳言, 說是晉兆帝對他手中兵權多有忌憚, 因此便讓那朝廷的安撫使按兵不動, 錯過了接應的時機。只不過,此事已經過去三年, 若要趙揚這時把大晉皇室當成害他爹的仇人, 只怕并不容易。”
說到這裏,周曾恨恨的道:“趙揚這小子颠倒黑白, 搬弄是非,早晚,我也讓他嘗嘗這個滋味!”
他還想接着再罵下去,誰知這時房門一響, 方才離開的那個侍衛帶着食盒酒壺,走了進來。
周曾親自把那食盒接了過來,放在案上。他伸出手去,一層層,緩緩地将那盒子打開。
林安建“哈哈”一笑,将酒壺接了過來。
他開口問道:“周曾,我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你羨慕我麽?”
周曾舉杯敬道:“若是見了大哥, 替我問一聲好罷!”
兩人同時舉起杯來, 一飲而盡。
黑沉的天幕上,雲堆的越來越厚,越來越厚, 聚攏在一處,徹底擋住了原本就黯黯淡淡,沒什麽光澤的月亮,城牆上只有一排排一動不動,雕像一般的守衛,在黑暗中立着。
這宮殿許久都不曾如此安靜,令侍衛們有些不太習慣,只不過,沒有人有膽量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麽。
方才的一場高談闊論,似乎就和從前周曾和林安建進行過的無數次談話一樣。
只不過這一次談話,為他二人一主一輔統領夏地的十餘年,畫上了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
*****
朔州,城外那一片寬闊的空地上,在夜幕降臨之後,反而熱鬧起來。
吳攸指揮着十餘名士兵,帶着賀雪齡,遠遠的搬來了四五個紙鳶。這些紙鳶和白日裏孩子們玩的沒什麽兩樣,只是稍稍大了一些。
朔州原本就有在清明節放紙鳶的習慣,只不過,駐足觀看的人們覺得,這紙鳶雖然做的精美,今夜月光也十分明亮,可畢竟是晚上,再怎麽好看,也看不清楚了。
Advertisement
趙揚最近心情不錯,他興致盎然的看着賀雪齡在那裏忙碌,開口問站在自己身邊的吳攸道:“這……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吳攸輕聲笑道:“你看着便是。”
待兵士們将那紙鳶搬到近處,趙揚上前細細觀看,才發現牽着紙鳶的繩上系着一個一個五彩斑斓的小燈籠。
晚來涼風習習,紙鳶剛一離開地面,便不停的顫動着,似要随風而去。賀雪齡道:“陳勝、吳廣,你們一人拿一個,抓緊了呀。”
那兩名侍衛身材高大,将風筝舉起,拉着的長長的絲繩拽的直了,小燈籠都墜在下面。
吳攸拉一拉趙揚的衣袖,道:“來幫忙啊。”
趙揚俯下身去,随着吳攸和賀雪齡一盞一盞的将那燈籠裏的火絨點了,這時,燈籠原本的顏色映了出來,火光在裏面閃閃爍爍,不似是凡間之物,倒像是串了一串七彩星辰。
齊地的人生活質樸,平日裏做的東西并不以精巧見稱,見了吳攸這“神燈”,竟然在兩旁,開始跪拜。
陸洵見風漸漸大了,對那二人道:“煩請二位後退些,若再起風,便可以放手了。”
那兩人等了一會兒,見手中的蝴蝶飛燕翅膀都鼓了起來,便舉着手中紙鳶,沿河堤跑了幾步,再一松手,那飛燕的紙鳶先是展翅高飛去了,蝴蝶的也緊跟其後,慢慢飛上了天空。
随着風筝越飛越高,賀雪齡對周圍的人道:“來,來,我爹說過,把煩惱的事寫在這絹條上,待會兒往這繩上一系,飛到天上,就都帶走啦。”
這回百姓們可犯了難,你看我,我看你,都對她道:“姑娘,我們哪裏識字,你幫我們寫,好麽?”
吳攸原本就叫人備了筆墨,這會兒拿過來,她和賀雪齡兩人一一幫周圍百姓寫下,挂在紙鳶的線上。
風筝越飛越高,線已經快到了盡頭。
趙揚有些委屈的站在吳攸身後,道:“我的呢。”
吳攸回頭笑道:“這位公子,你要寫些什麽?”
趙揚擡起眼,望着天幕中五彩斑斓的一個個小小的光點,也對吳攸一笑,道:“不敢勞煩姑娘。”
他提筆之際,又有兩個紙鳶飛了起來,其中一個或許是挂的燈籠有些多了,低低的擦着河面,險些要掉進水裏。
只不過,那紙鳶飛過河面時,一抹抹流光倒映在黑夜中的河水上,又碎成了一片片,一粒粒,就像是一把把晶瑩璀璨的寶石撒在了河面,轉眼融入了細小的波紋中,蕩漾着暈開,卻愈發耀眼起來。
衆人一片驚嘆,尤其是小孩子們,都歡喜的拍着手,指着裏面那五彩的顏色,喊個不停。
趙揚回頭再看着正看的出神的吳攸,喃喃道:“我……已經沒有甚麽要寫的了。”
說罷,他趁着賀雪齡和陸洵,還有百姓們都聚精會神的往河裏看着的功夫,低下頭,在吳攸額角上輕輕親了一親。
吳攸擡起頭來,正對上趙揚得意的目光。她發覺趙揚愈發肆無忌憚了,把他往後一推,撿起趙揚剛放下的錦條,怒氣沖沖的,在上面寫了“趙揚”兩個字。
趙揚又湊了過來,問道:“你寫了甚麽?”
吳攸不答話,只是把那錦條往紙鳶的線上面一系。
那線很快就一點一點的繃緊了,眼看就要升上去的時候,吳攸卻略一猶豫,把那錦條又扯了下來。
趙揚好奇道:“你怎的,又改了主意……”
吳攸支支吾吾,卻把那錦條緊緊握在手中。
趙揚恨不能今天就接吳攸回府,只不過,想到一切都還在進行着,他知道,自己只能繼續等待。
忽然,心有靈犀似的,吳攸和趙揚相對一笑,吳攸拿起最後一個錦條,在上面寫了“林安建”三個字。
他二人一起将那錦條挂在線上,趙揚一拽,線便在那錦條之後扯斷了。
吳攸道:“林老賊,上西天去吧。”
趙揚也挑唇一笑,正琢磨着在想個什麽法子,才能每天都能看見吳攸的時候,旁邊跑來一個看上去有些眼熟的下人,對二人行禮後,道:“小姐,該回府了。”
為了“做戲做全套”,吳攸現在和賀雪齡一起住在吳府,吳府家業頗大,不少這兩間屋子。
賀雪齡跑過來,看看趙揚,又看看吳攸,忽然對趙揚道:“瞧你,笑得這麽高興,我猜,你肯定做了那件‘有趣的事’了。”
吳攸面無表情地轉過身去,邊走邊道:“阿齡,晚上,我不給你吃宵夜了。”
賀雪齡知道吳攸藏了不少好東西在房間裏,可陸洵為了怕賀雪齡貪甜,從來不敢給她買太多點心。她着急的跳着腳,道:“姐姐,你等等我。”
陸洵提心吊膽地看着趙揚,卻發現趙揚的笑意在臉上漸漸擴散開,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
最後的紙鳶也越飛越高,帶着一串串的彩燈,帶着朔州百姓們想要擺脫的,災禍,病痛,離別,還有戰争,遠遠的離開了這一片大地,飛向了廣袤無垠的天際。
其中,還有一個林安建。
趙揚雙手抱在胸前,擡頭看着,在他的心目中,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開端。
而吳攸坐在轎子裏,将小手慢慢展開,裏面那錦條已經沾了汗水,上面那個名字卻依然清晰。
賀雪齡好奇的湊過來,卻被吳攸輕輕一推,又推到了一邊。
或許現在,她還沒有準備好,把自己的身份告訴趙揚……
可她希望那一天,能夠快點到來。
*****
一場夜雨過後,謝瑾時的宅子裏,更加空蕩,冷清,蕭蕭落落,沒有一絲生氣。
因清明的緣故,謝瑾時給他僅有的幾個仆從們都放了假,準他們回鄉祭祖。只有那個沒有什麽家人的老仆,一直跟随着他。
那老仆見謝瑾時近來情緒有些低落,夜又深了,便上前勸道:“主人原本就有些怯寒之症,如今雖然是暮春了,可這夜裏的風,還是冷的,主人不如早點歇着去吧。”
謝瑾時卻搖搖頭,道:“幫我……拿個炭盆來罷。”
那老仆不解其意,道:“老爺夫人,前幾日不是祭奠過了麽?”
謝瑾時的聲音變得低沉斷續,他黯然道:“不……我、我要祭一位故人。”
那老仆會意離去,不一會兒,邊将那些祭奠要用的器物,一一都拿了過來。
謝瑾時點上了火,修長的手指拿起一沓紙錢,燒着了,卻不扔進炭盆裏,而是待它快滅掉時,丢在盆外。
火光映着他散開後如墨的長發,他又穿了一身白衣,看上去,像一位谪仙。
然後,他又重新燒了一把紙錢,邊燒邊輕聲吟道:“幾日行雲何處去……”
“忘卻歸來,不道……春将暮。”
炭火将他的臉照的發熱,他眼前浮現出的,是那張熟悉而陌生的白皙秀氣的小臉。
玉李樹下,花瓣如碎玉般灑落,落在一個羞怯安靜的少女的肩頭。
“……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裏無尋處!”
他正燒着,忽然聽老仆在牆邊喊道:“誰在哪裏?!”
說話間,牆頭閃過兩個人影,其中一個竟然是一位身材修長健美,眉目間頗有英氣的女孩兒。
另一人似乎是她的侍女,正急切的勸着她道:“小姐,快些回去吧!若是被、被老爺發現了,他不罰你,只怕是要打死我們啊!”
周英一聽這話,覺得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兒。她趕緊從侍衛手中接過馬缰,匆匆上了馬,戴着一行人,往周曾那宮殿的方向去了。
吹來的晚風中,隐約聽見那女孩兒欣喜的對侍女道:“這就是謝大人,你瞧見了沒?爹最終,還不是得聽我的了?!”
“你肯定一輩子,都沒見過長得這麽好看的人吧!”
待那老仆巍顫顫的追到牆外,那裏早已經沒有了半個人影。
他着急的趕回來告訴謝瑾時,謝瑾時卻只是淡淡的道:“哪裏有什麽人,或是野貓罷。”
他想,應該沒有什麽事,清明時候,燒些紙錢,不是再正常也不過了麽。
他只不過是想祭奠一下,這個世界上,他曾經的、或許也是唯一的一個朋友。
謝瑾時靠在床前,自言自語道:“你是攸歌也好,是吳攸也好,我……不會忘了你。”
“願你來世……喜樂平安。”
*****
輕寒薄暖,正是三月暮春天氣。齊、夏兩地的百姓,迎來了一個難得一見的大日子。
趙揚雖然已經将他的府衙安置在了朔州,但他卻一直将趙玉留在了歷州,正是為了方便周曾前來迎親。
這回,趙揚再次體會到了遷至朔州的好處,歷州變成了他和周曾之間一道天然的屏障,他再也不用擔心周曾一時興起,到自己的府上來串個門什麽的。
趙玉穿着一身層層疊疊的花釵大袖襦裙,套了件青綠色的廣袖上衣,一頭烏發高高挽起,簪着金翠花钿,上了濃妝,顯得格外華美嬌豔。
趙玉卻不像那一般待嫁的少女一樣,心情或激動,或不安,有幾分留戀,又有幾分期待。而這屋子裏的氣氛也不像一般嫁女兒的人家那般熱熱鬧鬧,而是一片沉靜,侍女們都在有條不紊的忙碌着。
趙玉一個人心情複雜的坐在那裏,聽着門外一陣喧鬧。這正是永州的人在外面“催妝”,她,終于就要離開趙揚,也要離開這個禁锢她的歷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