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賞賜
趙揚眉毛一挑,似笑非笑的看着吳攸,問道:“商量?商量甚麽?”
吳攸上前一步,指着自己身上這件薄衫,對趙揚道:“大将軍,我知道眼下形勢,有些特殊。着男裝……還是女裝,我不介意,但你能不能讓我穿一些正常顏色,正常樣式的衣服?!”
這話和趙揚的想法有些不謀而合。不過卻違背了他的初衷,他想了想,道:“待周曾的使者離開此地……”
吳攸一天也忍不了,她對趙揚道:“大将軍,你這樣做,叫做欲蓋彌彰。況且,你與其花這些心思,還不如想想辦法,讓你新認的這位妹妹在周曾的使者面前露露臉呢。”
趙揚陷入了沉思。他正想着,卻聽吳攸道:“這是其一。”
趙揚嘴唇動了動,吐出一個字:“好。”
吳攸點點頭,道:“其二,大将軍,你可曾想過,周曾比之于你,到底強在哪裏?”
一聽這話,趙揚臉色馬上陰沉起來。他霍然從桌案後面站起,幽深的雙眸閃着怒火,道:“我哪裏不如那老匹夫!”
吳攸擺擺手,道:“大将軍,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你二人原本就各有長短,你若是不知道他的長處,你的短處,你又如何能取長補短,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呢?”
趙揚想要戰勝周曾的心情是迫切的。他坐下來,想了想,道:“原本,我和他實力差距,并不懸殊。只不過他膽大包天,竟将天子挾持到夏地囚禁。如今他扶立了新君,我等自然不願冒天下之大不諱,和他善動幹戈。”
說罷,他又道:“周曾不過是匪盜之流,有誰不知……”
聽到這裏,吳攸反而把手一拍,道:“他是匪盜之流,你是朝廷功臣,這便是他的長處、你的短處。”
*****
吳攸的腦海中,有許多慕攸歌的記憶。慕攸歌久居深宮,卻不喜和那些其他公主、妃嫔交際。她平日裏閑來無事,遍讀經史,博古通今。又感大晉國運日微,時常為之擔憂,也時常思考一些時弊。
吳攸總覺得她和謝瑾時的相識也與此有些關系,而且他二人之間應該不是一面之緣這麽簡單。然而每次記憶裏一出現和謝瑾時有關的事,畫面往往就變得模糊了。
吳攸在穿越以前,也是個很喜歡讀書的人。或許是和慕攸歌一樣,沒有什麽別的消遣,就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在書海中遨游。
Advertisement
她發現慕攸歌有許多她自己的想法,有些吳攸覺得很有道理,可是有很多她其實也不太贊同。
或許因為身為大晉公主的緣故,慕攸歌的思路,總是圍繞在如何削弱割據勢力,複興大晉上。然而,作為一個後來人,看了這麽多的朝代更疊,吳攸基本上認為,大晉具有一切很快就要亡國的特征,可以說,它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
當然,這是公主慕攸歌不願意看到,也不能接受的。
吳攸曾經想過她如果不得已,必須要投靠一個不是那麽窮兇惡極的割據勢力的話,她到底會選誰。
很有可能,她還是會在南方的梁和許之間選擇一個。北方的這三路諸侯,都有些過于窮兵黩武,整天裏亂戰一氣,弄的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尤其是逃出來之後,從永州到歷州,一路上雖然還沒到人吃人的地步,但是基本上也快餓殍滿地,哀鴻遍野了,而周曾還在整天琢磨着怎麽號令天下,趙揚還在這裏熱衷于僞裝同性戀以及和周曾一争高下,他們都不知道或者也不在乎,夏地和齊地的人都已經快活不下去了這個事實。
*****
說到趙揚,他雖然整日裏把他家中世世忠良挂在嘴邊,事實上,趙氏一族占據齊地,不過也只有三代而已。
趙揚的祖父本是大晉侍衛親軍中一名騎将,晉兆帝剛即位時,已是連年饑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攻占官府的情況時有發生。
趙揚的祖父骁勇善戰,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屢立功勞,終于被提升為齊東行營招讨使,順德将軍。後來因在齊地平亂數年,被封為齊地五州的節度使。
然而,那時他的祖父已經年紀不小,不過三年,就去世了。他的父親也頗有些軍功,便接替了節度使一職。
齊地北連荒漠,東鄰大海,西面是世代被周曾占領的夏地,只有南面是幾個被起義軍占領的州縣。趙揚的父親打着平亂的旗號,征讨不斷,終于将那些州縣大部分都劃到了自己的範圍之內。
趙揚的父親和周曾确實不相上下,只不過他沒能比得過周曾的一點就是——他沒有周曾活得長。剛過不惑之年,就在一次出戰的時候中了冷箭,回城後引發了舊傷,不治而亡。
趙揚在他父親靈前痛哭三日,披甲戴孝的親自上場,把他父親原本要攻打的那兩座城池都夷為平地,終于報了這一箭之仇。他繼續走着他祖輩和父輩的老路,一邊對朝廷大表忠心,一邊打着朝廷的幌子四處吞并地盤,如今,他和周曾所占的州縣單單就數目而言,确實也算得上是不相伯仲了。
然而,在吳攸看來,他們的實力差距還是很顯著的。
*****
趙揚聽吳攸說起他和周曾的長處短處,心裏确實有些好奇。他父親作為幾個邊防重鎮的節度使,執掌兵權,卻不怎麽詢問政事,原本晉兆帝任命的刺史和采訪使和趙家向來都不太對付,一衆文官基本上都不聽趙揚使喚。給趙揚出主意的往往只有他軍中的那些幕僚。
在他那些幕僚眼裏,趙揚和他父親一樣,極其英明神武,他父子二人确實也算有些本事,出戰時頗能審時度勢,又身先士卒,幾乎算得上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然而周曾又何嘗不是很少打敗仗呢?如今他二人所轄的區域周圍,都已經再沒有弱小的勢力可以吞并了,他們雖然如今不得不和平共處,但早晚必有一戰。
他每每與幕僚們論起對付周曾的辦法,得到的答案都是和徐先生所想的一樣:“大将軍如今年紀尚輕,假以時日……”
雖然聽起來十分舒服,但是聽得多了,趙揚也有些納悶,這個意思難道是憑借他年輕,要他把周曾耗死之後再去占領夏地諸州麽?
其實,他心裏也知道自己不敢去打周曾,至于為什麽,他還沒機會仔細想想。
所以,當終于有一個人指出,他不如周曾的時候,他還是很想聽一聽的。
于是他在自己身邊一拍,道:“你過來說說。”
吳攸心想,說就說,過去就不用了吧。于是她假裝沒有聽見,清了清嗓子,道:“我說的若是大将軍滿意,可否答應我一個要求。”
趙揚不太喜歡別人跟他讨價還價,不過,他願意做一點讓步。
他又在自己身邊一拍,道:“你先過來。”
吳攸無奈的走了過去,看這趙揚早上起來鍛煉了大半天,又看了一回絕世美女,估計心情不錯,渾身上下都散發着年輕男子的勃勃朝氣。吳攸自覺不想靠他太近,于是離着他拍的地方還有幾步停了下來。
她跪坐在地上,道:“将軍若是同意,我便說了。”
見趙揚微微颌首,吳攸想了想,道:“從哪裏說起呢?就從朝廷說起吧。”
“從前朝廷勢大,倚靠朝廷,不僅可得到軍糧賞賜,分贈兵士,還能為将領們奏請官職爵位,以安軍心。可如今朝廷勢微,自保尚且不暇,只怕是賞賜也許久都不曾有過了吧。”
吳攸這話對趙揚真是致命一擊,他确實好久沒有從朝廷那裏領到錢了,以至于他現在的財政情況,很不樂觀,但是他不想在吳攸面前表現出這一點來,于是便一言不發,只看她還有什麽話要說。
吳攸接着說道:“周曾雖是個馬賊,但正因他罔顧禮法,甚至挾持天子,屠戮皇族,如今,皇帝、皇室的財寶、還有許多文武官員都落于他手,他反而更加肆無忌憚了——大将軍,他這麽做當然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如今朝廷在天下人心中,早就不再是從前的朝廷了——聽說許地的節度使有意自立為王,潞梁十二州只怕是很快也要步其後塵……”
“因此,将軍若是過于顧忌自己忠臣之名,行事反而縮手縮腳,失了先機。這便是将軍你第一處不如周曾的地方。”
趙揚一聽,不自覺地點了點頭,他一再後悔當時率兵攻入江沅的不是自己,然而他卻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麽沒有去打這個主意,原來,還是太為這個已經沒什麽用的聲名所累了。
或者說,他在心底深處也知道大晉撐不下去了,可是意識的徹底改變,不是那麽容易的。
他輕輕嘆了口氣,擡起頭來,看着吳攸。正碰上吳攸一雙亮閃閃的眼睛眨巴着,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見自己看她,又挺了挺背,做出一副大無畏的樣子。
趙揚覺得有些可笑,嘴角不覺翹了起來,道:“接着說罷。”
吳攸看趙揚似乎聽進去了,心裏暗自慶幸,她已經做好了被趙揚趕出去,再次露宿街頭的準備,不過現在看來,趙揚還算是比較從善如流的。
況且,他剛才好像還笑了一笑,弄的吳攸莫名其妙的,又有點心神不定起來。
她的精力好像一下子少了一半,算了,她想,還是一步步的來吧,于是,她對趙揚說道:“大将軍,眼下兩地之争,并不急于一時,其餘的……待我仔細想想,再與大将軍一一道來,以免所言不當,大将軍治我的罪。”
趙揚聽了,只能作罷。不過,作為一個以誠信治軍的人,他也決定給吳攸一點甜頭。
于是他開口問道:“你想要什麽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