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十一節陳家洛VS文泰來等
11 .陳家洛VS文泰來等
在《書劍恩仇錄》中,男性角色較多,除男主人公陳家洛還,還有諸如文泰來、徐天宏、餘魚同以及反派的乾隆。陳家洛是其中不外的男主人公。
其中原因之一,在于他獨一無二的身份。書中最大的反派,是清廷的統治者乾隆皇帝。陳家洛是乾隆皇帝親兄弟,均是海寧陳世倌之子。以反清複明為主旨的紅花會的老舵主,于萬亭,他收了陳家洛為弟子,并力排衆議也要立這位年方二十的陳家洛為紅花會新掌門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特殊的身份。并且,于萬亭能說服紅花會衆當家,一舉推舉資歷尚淺、經驗不足的陳家洛為新舵主,足見他身份之重。
另外,書中兩位女主人公,翠羽黃衫霍青桐與香香公主喀絲麗先後都與陳家洛産生美麗的愛情故事。
陳家洛是衆多男主人公中,出場便是擁有了極好的一幅牌。顏值高,相貌英俊、談吐風雅;武藝高,他一出場一套百花拳,技驚四座;家世貴,江南世家的公子,清大學士之子,自幼飽讀詩書;地位尊,年方二十,已是江湖反清第一幫派紅花會的總舵主。如此風光的出場,縱觀金庸武俠,幾乎獨一無二。
但偏偏他的一手好牌,卻被他打的極爛。
他的事業,因為輕信了自己的胞兄乾隆,紅花會衆兄弟差點全部殒命雍和宮;
他的愛情,因為不自信,放棄了霍青桐,又因為抱有和平的幻想,讓愛慕自己的香香公主嫁給乾隆,最後做了無畏的犧牲。
相比之下,幾位男配角卻更讓人欽佩。
(1)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書中說,文泰來是條漢子,武功好,為人爽快,拿得起,放得下,辦事不拖泥帶水,尤其是胸懷度量,真是有個大哥樣兒。紅花會的十四俠,個個形象不同、性格不同,但唯有文泰來,可以說是紅花會中衆人所認同的絕對一哥。
書中出場時,文泰來便被乾隆囚禁,在極端殘酷惡劣的環境下,他始終保持不懼不屈、鎮定自若的英雄氣概。在密室被乾隆親自審問,明明他是階下囚,乾隆是九五之尊,但偏偏乾隆吓他不到,而他冷冷的三言兩語,便能使乾隆大為緊張,其臨敵之智,可見一斑。
他的家庭也是十分的有利于革命。在擇偶問題上,他選擇像霍青桐般英姿飒爽、勇敢堅強的巾帼女英豪,而不是像香香公主般柔柔弱弱的小女子。他的妻子,鴛鴦刀駱冰,個性爽朗,好動愛笑,恩怨分明,從不婆婆媽媽,而且待人和藹可親,使人如沐春風。她個性達觀,雖然丈夫被捕令她憂心如焚,但她也不會變得悲觀消極,只是一心與衆兄弟合力救他出來。
所以,如果當初老舵主于萬亭讓文泰來繼任紅花會,想來紅花會絕不會被清廷诓騙險些遭遇全軍覆沒之危局。
(2)七當家武諸葛徐天宏。
既然是武諸葛了,想必徐天宏是有點文武雙全,智計百出。确實,他不但計謀層出不窮,而且料事如神,從來沒有看錯過什麽,使人感到非常安心。很多飽學的總舵主陳家洛沒能看出來,但武諸葛徐天宏卻能一眼識破。
他頭腦精明,處事考慮周密,一切安排皆有章法,紅花會要打天下,徐天宏武藝縱然在文泰來等人之下,卻是一個少不了的奇才。所以絕對是紅花會中不二的軍師人選。
Advertisement
(3)十四當家金笛秀才餘魚同。
餘魚同,擅長吹笛,武器是一根以金鑄造的笛子,武功不錯,曾經考上秀才,因此被稱作"金笛秀才"。
在書中,在顏值、才氣、武藝等綜合實力,能與男主人公陳家洛相比拼或是相提并論的,只怕只有餘魚同了。
長相上,他英俊潇灑,長的一表人才。書中寫他與李沅芷相遇時,“那書生長身玉立,眉清目秀。在塞外邊荒之地,很少見判這般風流英俊人物,李沅芷不免多看了一眼。那書生也見到了她,微微一笑,李沅芷臉上一熱,忙把頭轉了開去。”想那李小姐也是總督之女,世間俊美男子見識自然不少,能讓她一見鐘情的,想必那餘魚同定然樣貌不凡。
才氣上,紅花會頗有梁山好漢的味道,不過為餘魚同他中過秀才,所以出口成章,全書的紅花會中,除了陳家洛最後在香香公主殒命時作詞一首外,也就餘魚同能寫兩句詩了。而他最為擅長吹笛,可以說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絕對屬于生活情趣較高的人士。
武藝上,可能較總舵主陳家洛與奔雷手文泰來要差一些,不過也是非常之厲害。
如此文武雙全有才能有事業英俊潇灑品位高超的優秀男人,在紅花會中着實不多見。他前期暗戀駱冰,最後終于翻然悔悟,與李小姐相戀并最終結為連理,還是叫人非常豔羨。
所以,如果讓讀者來選擇做于萬亭,想必未必會覺得陳家洛是好的人選。個人覺得,還是應該讓文泰來來接掌老舵主之位。以徐天宏為軍師,以餘魚同為文臣,以紅花會衆其他當家為武将,而陳家洛麽,最适合做個外交官。
一來,與新疆回部有着良好的姻親關系。回部的木卓倫可汗的兩個寶貝女兒都先後愛上陳家洛,而陳家洛自身也得到木卓倫的認可。他又替回部拿回聖物《可蘭經》,回部衆人一定視陳家洛為神一般的人物。紅花會與回部,有着共同的反侵略的對象。紅花會的宗旨是反清複明,而回部的宗旨是抵抗清王朝的侵略,兩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敵人的敵人,即是自己的朋友,兩部人民很容易成為一個合作的團體。其中,最佳的牽線人,自然是陳家洛。
二來,與清廷的乾隆帝有着特殊的血緣關系。陳家洛講仁義,講禮節,講忠孝,同時他又潔身自好,愛惜羽毛,凡事從和平大義的角度出發,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幸福。如果單單去站立在乾隆的面前,念及自己的父親陳世倌,母親徐氏,而乾隆始終是個極其孝順之人,陳家洛一定能在乾隆面前,說上些兄弟間親緣的話語。就好比當年三國時期,諸葛亮效力西蜀,他的哥哥諸葛瑾效力東吳,在蜀與吳關于荊州之地相争奪時,東吳便派出諸葛瑾前去蜀國作為外交使臣。
讓陳家洛代表紅花會,前往清廷談判,為反清複明的革命争取時間和空間,也許陳家洛真的能做到。全書的最後,衆英雄經歷雍和宮之役,死傷大半,最後退出中原,遠走西域,最後在天山聚集。其實,在乾隆的統治時代,天山乃至更遠的喀什,都是清廷的治理轄區。陳家洛能帶着紅花會衆人在天山安然而居,應該說還是離不開乾隆對他這位弟弟最後的寬赦。其實,對于乾隆這個腹黑的政治家來說,我只要消滅你紅花會的主力,讓你不再有反叛的力量,對大清的統治不構成影響,陳家洛你始終是我的親弟弟,我便由着你帶着你的衆兄弟去吧。将弟弟逼上絕境,畢竟有些對不起父親和母親的在天之靈!
總的而言,陳家洛的人生道路過于順利和平坦,政治經驗完全不足,他的磨難和挫折實在經歷的太少,結果造成了整個紅花會的悲劇。他與他的哥哥乾隆的履歷相差的甚遠。
相比之下,乾隆帝,四歲便随養父親雍正進宮見聖祖康熙,耳濡目染了當年九子奪嫡的血腥争帝,也親眼目睹了自己父親是如何的韬光養晦。在雍正登基成功後,他屢屢被父帝委以重任,國家大事,軍機要事,他無一不參與,實踐培養出他豐富的實戰經驗。雍正早逝,他年方二十五歲,奉聖命稱帝,登位才不過兩年,廢太子胤礽之子弘皙策劃造反,乾隆動力軍事力量全部鎮壓,經此一役,這位年輕的帝王對權力的把控,對人心的揣磨,更深了一個層次。
所以,單純忠厚的陳家洛在老道的乾隆面前,那真的只是小兒科。即使是紅花會衆當家,在乾隆面前,也不過是梁山那些個草莽的好漢,斷然成不了什麽氣候。所以,紅花會注定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