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五節蕭峰VS慕容複
蕭峰VS慕容複。
這兩位是《天龍八部》的男主一號和男配角。
一、相似點比較
兩者比較起來有諸多的共同點。一是兩位均是年少有成。一個年方三十,已為丐幫幫主,一根打狗棒,號令丐幫數萬弟子;一個為武林世家姑蘇慕容,年方二十八,執令亦可號召群英。武功更是當時武林中武學的雙峰。“北喬峰南慕容”,多少人望其項背,名聲更是響徹中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二是兩位均非漢家子弟,但都皇室後裔,身份尊崇。蕭峰生父為遼國珊軍總教頭蕭遠山,為遼國蕭太後族親。蕭峰回歸契丹後,也認回族親。被封為遼國南院大王。除了他的功績之外,只怕他的這個蕭氏的姓氏,給予他更多的帝王信任。慕容複為鮮卑族貴族慕容氏餘脈,是沒落的皇族子弟。他是大燕國慕容龍城等帝王的直系,身懷大燕國的傳國玉玺。可以說是大燕鮮卑龍脈的嫡系傳承人。
三是命運坎坷,累受其父。說白了,這兩個人都被自己的父親坑的可以。杏子林一役,蕭峰被查明身世是契丹人,不得不卸任丐幫幫主之位,被世人冤枉誤認為殺死養父母喬三槐夫婦、譚公譚婆趙錢孫、單氏一門、玄苦大師一幹人等的滅絕人性之徒。為追查兇手這個大奸大惡人,他屢屢陷入更大的圈套,甚至失手錯殺了自己深受的妻子阿朱。而當真相大白,發覺這些人均非死于帶頭大哥之手,而是死于其父蕭遠山的血腥複仇。少室山,他與父親終于相認。向世人承認了自己契丹族人的身份。蕭峰不能怪責父親,更不能在天下英雄面前闡述事實的真相。他的冤枉,是有冤無處伸。他說,那些人都是爹爹殺的,這跟是孩兒自己殺的,沒有分別。父債子償,天經地義。他願意為死于自己父親之手的人,償還血債,如果他們要複仇的話。只是中間着實害苦了阿朱。如果他的父親蕭遠山能早日與他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這只是他們蕭家與中原武林少林、丐幫等的恩怨,與大理段氏毫無牽扯,阿朱斷然不會自願去假冒段正淳,被蕭峰一掌而斃命。阿朱的死,蕭峰自然應該負些誤殺責任,但蕭遠山則更應該負故意隐瞞之責。他間接害死自己的兒媳婦,害得自己兒子愧悔一生。有這樣的爹,真是種不幸。
而慕容複,出生後即以興複大燕的國家大業為終生之志。所以他老爹直接給他名字取個“複”字,就是讓他時時刻刻不能忘記這個重任。雁門關一役後其父慕容博詐死,十三歲的慕容複挑起家族重擔。為了複興大燕這個虛無飄渺的目标,他幾乎犧牲了一切人生的樂趣,究其一生,都沒有為自己而活的一天。他沒有時間談戀愛,沒有功夫像段譽一樣,去鑽研琴棋書畫的樂趣,或者去與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談情說愛。一個偏偏佳公子,整天忙東忙西,奔波勞頓,全國各地跑。如果說蕭峰是被他父親搞的有冤無處伸,那慕容複就是被他爹整得有苦無處訴。總之,這兩人都被各自的父親坑的相當的慘。(當然,《天龍八部》中除了蕭峰和慕容複被老爹坑的厲害外,段譽與虛竹子也被上一代坑的叫苦不疊。段譽鐘情過的所有女子卻原來都成了自己的妹妹,而虛竹實為得道高僧的私生之子,在一日之間尋得雙親,又痛失雙親。年輕的一輩都受極了上一代的冤孽債。)
四是這兩人都是典型的為了事業,将愛情放于一邊的人。結果愛情的道路走得都不怎麽順,甚至可以說都很是辛苦,且最後都孤苦一人孤獨一世(如果蕭峰沒死的話,想必也是孑然一身地過)。兩人都是年少成名,按理追慕者應該衆多。蕭峰長得不能說是帥,但也是英氣四溢,中正有度。慕容複顏值就更高了。書中形容他風流倜傥,氣宇非凡,顯然比大理的段皇子還要帥上幾分。但偏偏兩位青年才俊,都是孤身一人。蕭峰三十歲,遭遇身世之變後,遇上阿朱。他救了身受重傷的阿朱,在日漸相處的過程中,阿朱傾心于喬峰。應該說,是阿朱先愛上的喬峰,所以她情願不回姑蘇燕子鎢,情願在雁門關五天五夜地等待她心上人的到來。這讓喬峰很感動。同時,阿朱心慈溫順,賢淑善良,能及時融化喬峰這顆鐵血的心。為阿朱講小時候的故事,為阿朱唱童謠,讓人見識到喬峰這位鐵漢柔情的一面。然而,受康敏奸計蒙騙,誤殺阿朱,成為蕭峰心中永恒之痛。蕭峰此生再也未打算另找伴侶。阿朱就是阿朱,天底下只有一個阿朱!再也沒有誰能替代得了她。因此,如果蕭峰後來沒有以身抵禦遼帝南侵獻出生命,他也只會是一個人孤單的走下去。
慕容複二十七八歲了,也沒有家室,當然更沒個一兒半女了。他一直忙于家族的複國大業,完全将兒女私情抛于腦後。他的身邊,不是沒有佳人。書中最美麗的女子,王語嫣對他癡心一片。而他呢,雖對王語嫣有那麽幾分感情,但遠沒有他的大業來得重要。服侍他的兩個丫鬟,阿朱和阿碧,也都是姑蘇水鄉秀麗明婉的女子。原本,他的母親慕容老夫人千挑萬選調教出極有能耐的這兩個侍婢,想來也有是給慕容複納妾的意圖。因此,當段譽初來姑蘇太湖,見到他心心念念的神仙姐姐,心中只有她表哥一人。而連阿朱阿碧兩位可人的妹妹,也都以慕容複為中心,于是段譽的心中,對慕容複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在綢緞莊時,王語嫣被中悲酥清風,動彈不得。段譽當時只會幾招時靈時不靈的六脈神劍,想來自己一定會死于李延宗(慕容複假扮的),他對王語嫣說出了“他日,王姑娘若是與你表哥慕容公子行百年之好,莫忘記在段譽墳前酒上喜酒一杯。”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麽的悲涼。如果段譽他選,自然是恨不能與慕容複相調換一番,段譽會情願不要做什麽大理國的世子,他來做這個姑蘇燕子塢的主人。有驚為天人的王姑娘,有可愛聰敏的阿朱阿碧兩位妹子等相伴,比當神仙還快樂。但慕容複完全沒有把心思放在情感上面。試想,如果慕容複不是一心念着複國大業,他原本的生活應該是很讓人羨慕的。貴族世家出身,有紅粉佳人相伴。慕容複其實對王語嫣還是有感情的。他當然想過要娶王語嫣為妻。只是想等大燕複國,完成列祖列宗及父親的遺願後。但事實遠非想象的容易。他選擇了最快的路徑,去競選西夏公主的驸馬,為此,他斷然舍棄王美人,到頭來終是一場空,落得瘋癫一生。阿朱早死,王語嫣遠嫁大理,只能說,幸好還有阿碧,能陪伴他左右。
從上述的出生、成長的軌跡來看,兩者似乎相似。然而,最後蕭峰成為義薄雲天的楷模,而慕容複卻成為高開低走衆叛親離的對象。比較起來,兩人有幾處明顯的不同。
(1)家境懸殊。一人為草莽英雄,一人為富家子弟。蕭峰周歲時寄養在少室山下的農戶喬三槐夫婦之家,取名為喬峰。他不知自己身世,只道自己是普通的漢家農民。看着母親紡織,跟着父親去砍柴,學習耕種,打獵。在他安慰重病的阿朱時,他還講了自己小時候,因為窮,被人冤枉是偷錢的賊。所以懂事後,他有了機會學武功,他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為丐幫屢建奇功。終于二十幾歲,登上丐幫幫主之位。草莽英雄的形象,始終在喬峰身上立現。
而慕容複,從小到大他深知自己為鮮卑皇族後裔,他也常以自己鮮卑皇室血統為榮,自命不凡。姑蘇慕容家,先有前世人的祖蔭,留有大量家産,而後慕容博擅長經營,家産豐厚。所以,慕容複從小就生長在優渥富裕的家庭環境中。此外,他不用自己去辛苦地拜師學武,生來光是他先祖慕容龍城創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參合指等絕技,就夠他學個三十年的了。且慕容麾下有鄧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四大家将,一直聽其使喚,且對慕容家族忠心耿耿,慕容複在許多場合,都帶有幾分傲慢之氣。
(2)學藝心路不同。蕭峰七歲時,玄苦大師傳授武藝,十六歲時,汪劍通收為嫡傳弟子。苦學少林的降摩掌,同時深得丐幫「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的真傳,武學以純陽剛烈為主,專一且精深。而慕容複通過“還施水閣”與曼陀山莊“琅環玉洞”,廣習各路各派的武功,雖繼承家傳絕招“鬥轉星移”,但明顯博雜而少精深。在少室山使判官筆突襲段譽,卻反被蕭峰擊敗,自此威名掃地,自尊心受打擊後欲自盡,被其生父慕容博教誨,并展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高深精髓,方知自己只是皮毛之學。可見,正如“讀萬卷書不如讀爛一本書”同一道理的“學萬般功夫不如精通一門功夫”。慕容複的雜駁不如喬峰的精專。
(3)自我認知不同。
蕭峰本名喬峰,是少室山下普通農戶喬三槐夫婦收養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身世,一直以為自己就是一名平常的中原宋人。他因武學天賦異禀,被汪劍峰等前輩看中,讓他加入丐幫建功立業。他自己時時要求自己刻苦努力,要對得起衆位師父的苦心栽培,所以他對養父母孝順,對玄苦大師、汪劍通等授業恩師敬重,對丐幫抗遼事業盡心盡力,對丐幫衆兄弟視同手足。杏子林,衆兄弟提出割袍斷義,喬峰寧願自戗幾刀,也要報衆位兄弟當年對自己的相助之恩。他的自我認知和宗旨是,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亦不願負天下人。
而慕容複則恰恰相反。他時常以燕國世子自居,覺得自己天生就是王者,将來是要做帝王的人。其它的人,都如蝼蟻般渺小。因此,他從一開始便瞧不上段譽,與中原各路英雄,他也是想收為己用,而非真正的與之比肩。他最後将四大家臣都驅趕出去,包不同等忠臣還被他殺害。可以說,他是一個自命不凡以領袖者自居,而完全脫離于群衆的人。
Advertisement
(4)氣節不同。民族氣節在蕭峰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釋。雖然郭靖也是位民族英雄,但沒有蕭峰來得義薄雲天,氣壯山河。蕭峰初為丐幫幫主,智勇雙全、膽略過人、豪邁飒爽,以護衛宋土,抗擊契丹為已任,身世揭秘後被迫退位。及後,在遼國助義兄遼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他本可以帶着阿紫在遼國大院裏過着平安穩定的生活。但不想,遼帝南侵之心不減。為兩國和平,不願百姓生靈塗炭,蕭峰拒任平南大元帥一職并阻止遼帝攻宋,脅迫耶律洪基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換回兩國數十年和平。在見證耶律洪基誓言後,蕭峰也自責自己愧對耶律洪基及契丹族人,他以斷箭自盡于雁門關外,慷慨悲哥,氣壯山河。
蕭峰一生有情有義,對國家和民族忠誠,對愛情堅貞,對朋友坦蕩,其胸襟氣吞山河,選擇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系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真英雄。
而在氣節上,慕容複要遜色許多。姑蘇慕容,面如冠玉,文武雙全,潇灑閑雅,機警多智,是金庸筆下少有的翩翩美公子。美中不足,是他氣節全無。為複國,他可以舍棄心愛的表妹王語嫣,為登帝位,他拜段延慶為義父,甚至殺了家臣包不同,最後衆叛親離,千方百計條條不成,以至于精神失常,瘋瘋癫癫。
寄于繁華姑蘇的慕容世家,把江南小鎮富貴人家的感覺寫到了極致,而出生草莽,亂世坎坷的喬峰,則是山河悲壯,血性豪邁的英烈典型。也許,江南的青山秀水終不敵中原的天地大氣。如同八百年後清朝才子王爾列的經典對聯一樣。當南方的才子出上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他則對出了下聯“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山水再秀麗,終不及天地之大氣,才子再繁衆,也不及聖人之榮輝。
是故,王者霸業,多在北方事成。在金庸衆小說中,找不到第二個比蕭峰更大氣磅礴、更胸懷天下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