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節哀莫紫衣、清苦靈素與若蘭芬芳
第二節
哀莫紫衣、清苦靈素與若蘭芬芳
富養女兒,最典型的莫過于“飛雪序列”。
《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內容上有些相像,各影視劇多糅合兩者,統一冠名《雪山飛狐》,較近幾年播出的有聶遠版,TVB有陳錦鴻版,久遠些還有孟飛版與呂良偉版。
《雪山飛狐》劇裏女主共有三位,即袁紫衣、程靈素和苗若蘭。三位女主,用三個詞語來形容,不妨可以是“可憐、可惜、可愛”。袁紫衣是可憐,程靈素是可惜,苗若蘭是可愛。
一、紫衣的哀莫
“可憐”的袁紫衣,從出生開始,直到最後削發為尼,都未離開過哀莫的命運。
她的出身本身就是一種悲哀。袁紫衣的身世是三位女主中最為凄慘的一位。可以說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在紛亂的江湖世事中掙紮求得生存。紫衣有父親,但這個父親卻是她一生的悲劇。她的父親鳳天南本身就是一方惡霸,玷污了她的母親銀姑,導致她母親未婚有孕。與是銀姑的父親,也就是她的外公前去尋理,卻為其所害。後來,她的母親只好生下了她,原本想從此能逃脫,平安地與平四過生活。卻被鳳天南追殺,最終被害。紫衣被無眉道長所救,她學藝出道的目的就是為了替母親報仇,即親手殺了父親。這一違背人倫的舉動,是她日後皈依佛門的重要心忌,一條繞不去的坎。可以說,她的命運,從一出生就注定是個悲劇。
她的愛情也是種讓人難以理解的悲哀。她從天山出關,來到中原,遇上胡斐。兩個年紀相仿,都是情窦初開。她于從林間,飛馬而來,飒然而去,來去無蹤,嬉笑怒罵,武藝又高出胡斐半分,常常出人意表地捉弄傻憨又純樸的胡斐。嗔怒流波間,胡斐的小心髒已經撲通撲通的。準确地說,是她先給了胡斐愛情的念想。但最後,當胡斐滿懷心想地赴約,已經買好定情之禮,準備共結連理,她卻是一身尼裝,雙手合十,輕念佛偈,向西而去。讓人真難思量。難道在紫衣的心中和胡斐的交往沒有激起任何漣漪?沒有埋下對愛情憧憬的種子?不可能。為何又如此決絕地只身向佛門而去?有人說她的起名并非紫衣,而是“缁衣”,是出家人裝束的一種,所以她本身即是佛門弟子,是不能不應該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即便她原本就是比丘尼的身份,即便她是帶發修行,但是這與他們的愛情又有何妨礙呢?出家人亦可還俗啊!從此,袁紫衣消失在金庸武俠世界裏,不知所止。她帶着幽怨和失意回到西域,可能會勤修佛法來化解這段情緣。如果是這樣,按照她的性格,也許終其一生都在跨越這座情關。讓人想不明白。難以想的明白。只能理解這是《雪山飛狐》劇裏面的一種哀莫。是她自己給自己套上的枷鎖,自己給自己添加的哀莫。
二、靈素的清苦
程靈素的清苦,一是身世的清苦。出場時,她就是獨守藥王谷的一個人。她是一個孤苦的孩子,父母早亡,只身跟随師傅學醫。從身世上來說,她幾乎無從可追溯。想必父母在亂世中早已亡故。也許是仙醫在下山行醫的時候,救回來的孩子。然而,師傅又早仙逝,只留她一人在這世上。她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想來她應該是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跟随藥王進了藥王谷。偶爾會和藥王下山行醫化緣,她在江湖上也沒有任何朋友。她的同門師兄師姐,都是心術不正之徒。她一方面要獨守藥王谷,護本門的聖物《藥王神編》,同時又要時時提防師兄師姐和師叔等同門敗類的戕害。想來也是異常的心累。
二是她愛情的清苦。她遇上胡斐,終于有了個可以談話的知心人。她從一開始就是喜歡胡斐的。結拜之後,她叫胡斐“大哥”,胡斐一直喊她“二妹”。在胡斐的心裏,是真的當她是自己的妹妹。因為,她遇上胡斐的時候,已經知道他的心裏只有袁紫衣一個女子。但她不介意,因為程靈素早已将自己的所有寄寓在胡斐的身上,為他生而生,為他死而死。最後,以身試毒,為胡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她給胡斐最後的遺言就是,“胡大哥,我對你的心意,始終是和你對袁姐姐的一樣……”如果說,對于胡斐的愛情,袁紫衣是得而不求,那程靈素就是求而不得。
三、若蘭的芬芳
與哀莫的紫衣和清苦的靈素相比,若蘭是最為幸運的。她就像芬芳的花朵,綻放着美好,洋溢着幸福。
她有着良好的家世出身。她是“金面佛”苗人鳳的獨女,可想而知,從小生養嬌貴,有先生教其識字認書,有奶娘、丫鬟供其差使。而其父苗人鳳,又是當時武林的傑出人物,養在其膝下,絕不可能會受任何人的欺侮,且較平常女子更有見地。
書中苗若蘭的出場,簡直就是公主一般的排場,氣派大得驚人。小姐未露面,先上來的丫鬟、奶媽、廚娘,咭咭呱呱,嗦嗦,只顧自說自話,全不管那劍拔弩張,真槍實彈的緊張危急局面。又寫鳥籠、貍貓、鹦鹉架、蘭花瓶,寫書籍、皮裘、衣櫃,丫鬟奶媽只顧着收拾,商量要這要那,這樣行那樣不行,實在與座中場面不相稱。及至苗若蘭亮相,真是遮也遮不住其高貴脫俗的世外仙姝的氣質。一身黃衣,清秀之極,明珠美玉般的人品,讓人不能逼視。這是真正有深厚家學淵源的大小姐,柔而不弱,大氣得體,手無縛雞之力,卻有主見,有擔當。一上手就像春陽一般将人照暖照亮,讓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她轉,聽她的主張和安排,她根本不管場面是如何的緊張危急,只是按自己的大小姐脾氣行事,“別打架了,我最不愛人家動刀動槍的”。她已經習慣了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按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她去內堂拜見伯母,換衣裳,喝茶,用套着錦緞套子的白銅小火爐暖手,吩咐丫頭去點香,還要挑剔香用的不對,一切都是旁若無人,只是出于自然,絲毫沒有矯飾作态之處。一看便可以感知,這是個見過大場面的姑娘。
Advertisement
除了良好的家世之外,命運對她的愛情也作了最好的安排。她是最後遇上胡斐的女子。理論上來說,她到的是最晚,卻是收獲了最多。袁紫衣是胡斐朦胧的初戀。對任何人來說,初戀自然是美好的,但通常最後都是苦澀的。猶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般,初戀有如一場夏日的大雨,酣暢淋漓卻又酸澀無奈。而程靈素用她的犧牲來讓胡斐走出初戀的痛苦。當兩場感情随風消逝時,我們的這位男主終于成熟了。他不再像當初少年一般的魯莽,不再像年輕時那般青澀。命運在這時刻讓他遇見了若蘭,無論是對胡斐,還是對若蘭自己,都是最好的安排。
四、三位女主“美、智、貴”的比較
如果說,若蘭的幸運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倒不如說,這種幸運的實質,是作者有意精心的安排。
就“美”而言,三位女主中,袁紫衣與苗若蘭自然是要美于程靈素,且個人審美上認為袁紫衣要更美一些。書上形容袁紫衣,可以歸結為一個“俏”字。可能是出于對影視劇演員的個人喜好,喜歡飾演袁紫衣的朱茵多于飾演苗若蘭的安以軒。更早的,伍宇娟飾演的那個戴一頂紫帆聯珠帽,披一身紫色長袍,騎一駿馬,在長白山中疾馳,那飒爽英姿,遠較傻白甜王路瑤飾演的苗若蘭更讓人覺得豐滿,深入人心。
程靈素,書上形容她膚色較黑,身材較為瘦弱,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有些營養不良。呵呵。她從小無父無母,可能在遇上藥王前,就已經落下營養不良的病症了吧。而且長年生長在藥王谷,采藥曬藥自然是非常辛苦。翻山越嶺,風霜雨露,怎麽會花時間去打扮自己呢?至于膚色黑,那極可能是天天煉丹煉藥煉的吧。
若蘭當然是美麗的。她遺傳了她母親南蘭的良好基因。書中描寫她的眼睛,“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明波流慧,美目流波。”描寫她的肌膚,“膚光勝雪,白玉般的臉頰,吹彈可破,皎潔無暇。”還有她的聲音,“這幾句話聲音雖不響,可是嬌柔無倫,聽在耳裏,人人覺得真是說不出的舒服。”因此,若蘭的美與紫衣的美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是美如明玉,一種是美如朝霞。
就“智”而言,三位女主中,袁紫衣與程靈素亦要智于苗若蘭,其中,程靈素應該更為聰慧。她是戲中與男主相處時間最長的一位,幫助胡斐排憂解難,闖過并化解一次次艱險,不得不說,她是胡斐在江湖安身立業的好幫手。最後,以身試毒,為胡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許,随着時間的漸行漸遠,以及後面苗若蘭的相依相偎,胡斐可能會慢慢忘卻曾經和袁紫衣相逢初戀的美好時光,但他應該永遠永遠不會忘記程靈素,這個用生命拯救自己的善良女孩。
袁紫衣,也是一個極為聰慧的姑娘。表現在兩點,一是她的學藝。她由她的師傅無眉道長養大,她的武功也由她師父無眉道長所授。但她的性格卻與她的師傅相較甚遠。書上說她這丫頭古靈精怪,常常借與其他紅花會當家切磋武藝之際,得到趙半山、駱四嬸及總舵主陳家洛等的指點,更是趁機讨教得一招半式,且都能把握得融彙貫通,武學的天資甚是聰穎。二是她三次救其父鳳天南于危難之中。“為報生身之恩,當救其三次,而後殺之,以報母仇。”這是師父對她的指點。胡斐因為鳳天南殺害鐘阿四,抱打不平,但幾次逮着機會可以置鳳天南于死地,卻均被袁紫衣攪了混水。能從當時已是高手的胡斐手中救下,還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胡斐與她不徹底扯破皮,着實沒那麽簡單。是胡斐的憐香惜玉也好,是袁紫衣的高超周旋也罷,總之,這三救三殺,袁紫衣的心思也是聰慧到了極致。
除了“美”與“智”這兩點之外,還有一點“能”上面,應該說,袁紫衣與程靈素是要占很大的優勢的。袁紫衣與程靈素的影視形象讓人喜愛多于苗若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袁紫衣與程靈素都有各自的武功本領。行走江湖,自然是要點真本領。
論武功,袁紫衣是三位女主中最強的一位,她自幼在紅花會中習武。紅花會是陳家洛領導下,反清複明的一個社會組織。袁紫衣在那裏,得到諸多當家的悉心指點。在天山,除了師父,她的主要交際便是歸隐西域的紅花會群雄,所以她武學淵博,見多識廣。來到中原後,她大展身手,順利奪得九家半掌門之位。從她輕易削去諸多門派掌門的眉毛,可以看出,她武術的高明。
程靈素也會點武功,但不厲害。她最拿手的是她的醫術,即救治病人的醫術,防禦壞人的毒術,她不愧是得到藥王谷谷主的真傳。在衆多武俠小說中,醫術高人通常都是非常出色的人物。因為高超的醫術,能讓人起死回生。這給許多主角的經歷,增添了奇跡的神話。程靈素是金老師數十位女主中,唯一一位深谙醫術的女子。程靈素雖然是孤苦伶仃的一個女子,但如果沒有遇上胡斐,靠她那妙手神醫的本領,她足以在江湖自立自保。
而苗若蘭,盡管出身于武學世家,但由于苗人鳳的多重顧忌,她絲毫武功不會。她總是需要他人的保護。前期,她需要父親的保護,後期,當福康安、田歸農等反派人物要害她,她盡管勇氣可嘉,但依然是需要胡斐的保護。
“美”,“智”,“能”,這三方面,大女主似乎沒占到多少優勢,但為何偏偏作者對她最為偏愛呢?
這就要說到“貴”了。
苗若蘭,是所有人出場最晚的一個,在主角剛出場的時候,苗若蘭只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女孩,一直幽幽弱弱地尋找娘親。而後,在紫衣遠去,靈素身殒,若幹年之後,她才長成一位十八歲的大姑娘。從年齡上來看,她與男主的差距是最大的,至少應該有八歲之差。在人物的經歷和形象設計上,顯然若蘭是最弱的一個,她本身也沒有特別的經歷,但作者最後把男主和幸福都留給了她。只能說,她的出生較袁紫衣與程靈素更為尊貴,讓作者給了她不一樣的偏愛。
苗若蘭是三位女主中,出身最為尊貴,家教涵養最好的一位。她既是大家閨秀,也是小家碧玉。
她眉目間隐隐的那一股書卷清氣,及長大成人後自帶的那份典雅高華的端莊大氣,這些都傳承自她優良的家教修養。而事實上,每次與胡斐相遇,無論場面有多危急,打鬥多麽激烈,她總是鎮定自若,給人以信心和安寧。而在雪山深居十年的胡斐,已從程靈素的悲痛和袁紫衣的失落中走了出來,這個時候再遇上這位貌容秀麗、玲珑聰慧、知書達禮又天真善良的姑娘,與她共攜連理,也算是給讀者的一個安慰。
常常會猜想,當年紫衣雙手合什,歸衣西去的那一剎那,如果胡斐能沖上前去,一路相随;或者若幹年後,胡斐仍然只身前往西域尋找她,紫衣是否會改變自己出家的決定,是否會将與胡斐的愛情重燃?不過如果是那樣,也就沒有了後來的雪山飛狐,武林中可能又多了一個陳家洛,又多了一個反清複明的英雄領袖了。然而,這些都只是如果,是如果,就是事實上沒有發生。如果真是那樣,就沒若蘭什麽事了。作者仍然是要給若蘭安排一個幸福圓滿的結局。
如果與袁紫衣,是純粹的愛情,與程靈素,是溫馨的親情,那麽,胡斐對若蘭的感情,則是兩者兼而有之。他對若蘭的愛,可能沒有對紫衣那般濃烈,但想來肯定是份相當成熟的感情。比較而言,苗若蘭是金庸筆下衆多女主角中,可能是最适合賢妻良母角色的人物之一的了。她性情溫和,知書達禮,溫婉賢惠,大氣有度,将來絕對符合做一位好妻子的标準。
胡苗兩家聯姻,不僅是給苗若蘭和胡斐愛情最好的安排,同時也是印證當年胡一刀與苗人鳳兩位君子之交,完成胡父胡母未了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