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色漸漸黯淡, 這水車旁圍着的人也都散了。
吳裙坐在屋頂上靜靜地看着月亮。
她眉眼輕揚的樣子極美,像是袅袅散開的海棠在春深霧重的夜晚捧出一抹溫柔月色來。
他們誰都沒有說話, 這樣的夜裏也并不需要說話。
劍客,美人, 還有被綁在水車上滿身狼狽的白衣僧人,在這落着薄薄細雨的小鎮上各自思緒。
葉英斜倚在窗前, 閉目抱劍聽雨。
還有一日便是名劍大會, 今夜過後無論是天策府的馬蹄, 還是江湖中暗藏不軌的洶湧波潮都要一見分曉。
碧羅百鳥裙,本就不該重現于世上。
白發溫潤的青年叩在劍鞘上的手頓了頓卻又想起她昨夜的話來:“葉英,你們其實什麽也不懂。”
她語氣孤獨, 像是他少時持劍不語的靜默, 有着少年意氣的固執。
葉英第一次見她并非是在破廟中。
杭州春來甚早, 殘冷還未消新柳便已嫩綠。
西子湖畔的竹林中,白發少年一遍一遍揮着劍。
他生的俊秀清雅, 看着亦是眉眼聰慧之人,可這劍法卻是與山莊衆人相差甚遠。
藏劍山莊劍法聞名天下,葉英為家中長子自生下便被寄予了厚望。
負手立在竹林外的中年男人看着林中揮劍的少年微微嘆了口氣。
四季劍法乃是葉氏入門劍法, 他已習得多時卻仍舊如此生澀。
“或許他生來便不适合拿劍。”
葉孟秋目光失望,未再看林中最後一眼。
黑色靴子踩在落葉上,在簌簌寒風中幾不可聞。
葉英揮劍的手頓了頓,又繼續刺出了第十劍。
那少年緊抿着薄唇, 溫雅的眉眼有些孤獨, 吳裙坐在樹上三日從未見他說過話。
他的眼裏專心的只看得到手中的劍。
那生澀的劍法便連樹上青雀也未曾驚動, 吳裙拆開手中糖膏扔進嘴裏。
湖畔憶盈樓的姑娘們做的梨膏甜的膩人,原本清冷的竹林中似也沾了些香味。
白發額花的少年終于擡起頭來,那是一雙很安靜的眼睛,像是林外清明的天色,吳裙在他眼中看到了手上尚未使出的劍。
這柄劍已勝過了世上任何鋒利寒刃。
她看着那靜立在林中的少年,忽然笑了起來:
“你的眼睛真好看。”
烏發雪膚的美人唇邊梨渦淺淺的,宛若江南從未有過的冰雪消融。
葉英持劍的手頓了頓。
此後一連一月她都在樹上等他,那姑娘平日裏也安靜不說話,只是會在他停歇下來時遞過一塊梨膏糖來,像是獎勵一般。
葉英曾在她伸出的手指上見過淡淡的薄繭,那是只有常年握劍的人才有的,她也是一位劍客。
白發少年默然。他生來沉靜不喜多語,兩人雖已相處一月,說過的話卻只是寥寥。
山下舊柳覆上了一層清露。
吳裙坐在樹上數了數手中的銅板兒,白玉似的腳踝兒露在外面輕輕搖晃着,惹得銀鈴随風聲聲翠耳。
那是很好聽的聲音。
葉英閉眼握劍靜靜聽着,心中若有所悟。
那少年每日都要被罰跪只因使不出那一套完整的劍法來,可分明那麽孤獨的人,眉眼卻始終安然。
吳裙支着手看着他:“我要下山去了。”
“你有什麽想要的嗎?”
見他回過頭來,烏發雪膚的美人頓了頓道。
她聲音溫柔,彎着的眼眸像是湖中清輝的月色,纏綿動人。
葉英似是有些意外,擡頭看着樹上的白衣人,她發上雲鬓已經散開,鴉羽似的青絲柔柔的垂在兩肩。
白發少年手指動了動,最後卻是微微搖頭。
他又開始練劍了。
林中天色昏沉,不知何時已下起了雨。綿綿雨絲落在少年白發之上,無端清寂。
吳裙離開時回頭看了葉英一眼,他眼裏映着白雪,像隔着一片遠山。
葉英很少離開藏劍山莊。
他向來木讷,劍術未成前不敢懈怠一日。
雨下的越大了,已近深夜,那離去的白衣姑娘卻是還未回來。
持劍少年緩緩皺眉,額間妙花在影影竹瑟中一片清寒。
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
少年依舊在竹林中揮劍。
兩月後,那烏發美人又回來了。
吳裙坐在樹上微微晃了晃腳腕,銀鈴惹得枝頭幼雀驚飛。
她手中還拿着根糖葫蘆,目光帶笑。
葉英收了劍,便見那姑娘将手中糖葫蘆遞了過來。
她身上拂了清照,眉目也映着雲光:“給你的。”
披着白披風的姑娘唇畔梨渦淺淺的,像是雨後散去的輕霧。
葉英微微怔了怔。
那一年名劍大會召開之時白發少年以一己之力戰敗了明教法王,自此名揚天下。
無人知曉那連連貫劍法也使不出的少年竟有如此實力――除了吳裙。
“我要走了。”
她坐在樹上看着遙遙月色,聲音溫柔。
這世上沒有女人不喜歡漂亮裙子,吳裙尤甚。可能被她看上眼的裙子向來很少,百鳥裙卻是個例外。
這是唯一一條她主動想要的裙子。
吳裙在西子湖畔等了很久,等到那人終于來求她。
韋後身死,李隆基逼宮,李裹兒如今也沒有了任何砝碼,于是她選擇了與她作交換。
沉沉夜色襯的美人面容如霧如幻。
葉英指尖頓了頓,在黎明将至時才道:“我能見見你的劍嗎?”
白發少年還是和以前一樣安靜驀然,只是眉間愈加清寂。
暗暗雲色褪去,一抹天光自山外升起。
寒氣與風仞交錯而過,葉英緩緩收了劍。
那白衣赤足的姑娘已經離去,寂靜的林中只餘少年一人依舊,他們從未問過對方姓名――直至如今相逢。
起風了。
雨絲斜落在雲鬓之上,白色披風下翠羅裙擺袅袅散開,像是碧波湖中輕漾的水蓮,美的驚人。
“渡燈。”
她輕輕喚了聲他的名字。
低着頭的姑娘任由雨珠順着眉眼滑落,纖長的睫羽輕輕顫了顫,慢慢睜開眼看向那安靜地被綁在水車上的僧人。
“這世上佛是渡不了人的。”
她喚他渡燈,并非是大師。
年輕僧人微閉着眼。
他渾身濕透,即使是在如此狼狽的境地面上卻亦是端重。
“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白衣青年一字一句在心底默念着,只餘茫茫月色照得眉間清寒。
吳裙輕輕笑了笑,她知道,他天生就是屬于魔的。
天漸漸亮了。
屠戶挑了擔子往集市上走,路過巷子時卻忽然頓了頓。
這巷子中只有一戶人家,是鎮上死了的寡婦的女兒,生來癡傻。
男人揉了揉眼睛,慢慢上前了幾步。
張老三躲在竹簍下輕輕挪着,聽見腳步聲時忽然掀了簍子跳了出來。
屠戶意識到不對,連忙轉頭去看,便見那臺階上的血跡慢慢滲了出來。
“寡婦家的姑娘吊死了。”
這件事很快便傳遍了整個鎮上。
原是那晚張老三喝醉摸進了清白姑娘屋子裏,在欲行不軌後逼死了她。
白衣僧人眼底赤紅,微微有些茫然。
若非他當日救了他,替他受難……
葉英執劍的手頓了頓,這時才已明白她想做什麽。
逼他破戒,毀他道行,下一步又是什麽呢?
“渡燈,這便是人間啊。”
烏發雪膚的美人微微嘆了口氣。
雨淅淅瀝瀝的下着,打在年輕僧人眉眼之上。
不知過了多久,鎮上新嫁娘坐着花轎離開。
渡燈慢慢睜開眼,像是佛塑染了凡塵。
那綁在手腕上的繩子已經斷了,衣服上沾了血跡的僧人慢慢向前走去。
葉英微微凝眉,便聽遠方一陣馬蹄聲傳來。
“天策軍。”
白發劍客轉過身去,便見那白衣赤足的姑娘歪頭輕輕笑了笑:
“葉英,你該走了。”
她還像當年愛吃梨膏糖的姑娘一般,唇畔梨渦淺淺動人。
只是那劍刃已經指向了他。
“你想用入魔後的渡燈對付李承恩。”
白發劍客聲音淡淡,卻一語中的。
鎮口處:
冷眉縱狂的男人猛地勒住了缰繩。
“統領。”
阿古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馬前。
“是這兒?”
李承恩問。
馬前的少年點了點頭又慢慢隐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