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花形玄绫雲履輕輕踩在腳凳上, 啪嗒兩聲細微輕響, 寬大的襦衫袖子像潺潺的水波垂落而下,黑地刺繡月梅梢蜀錦披帛随風滑落,無聲萎落在地。
裴英娘走下卷棚車,站在石階前, 仰望着夜色中高聳的宮牆, 喟然長嘆:李弘是皇太子, 不可能坐視武皇後獨攬朝綱。武皇後貪戀權勢,亦不可能甘心退守後宮。這對母子, 只有不死不休一條路可走。
如果李治能狠得下心腸,或許還能解開如今的困局, 但李治真能鐵面無情, 悍然對武皇後下手的話, 他就不是李治了。
更何況武皇後現在羽翼豐滿,在朝中頗有威望,不是輕易說廢黜就能廢黜的。不然東宮屬臣不會将她視作心腹大患,意欲除之而後快。
一只骨節分明的手撿起裴英娘遺落的披帛, 抖去塵土,籠在她肩上,看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那雙手頓了一下, 在她肩頭多停留了一會兒,張開蜀錦披帛,把她包得嚴嚴實實的。
裴英娘攏緊披帛, 蜀錦厚實,她覺得暖和了很多。
李旦輕聲道:“英娘,你覺得冀州怎麽樣?”
“冀州?”裴英娘愣了一下,仰起臉看着李旦,“冀州怎麽了?”
李旦不語,下颌微微緊繃。
裴英娘等了一會兒,沒等到他解釋,目光落在他的手上,蜷曲的手指間,有幾道暗紅的勒痕。
她想起危急關頭那支破空而來的羽箭,耳邊似乎還回想着弓弦震動的嗡鳴聲,李旦沖入內殿時手中一直緊握着長弓,大概是那時候拉傷的。
她拉起李旦的手,輕輕拂開他的手指,從袖中摸出一張帕子,蓋在傷痕上,“阿兄的手受傷了。”
語氣帶着愧疚和心疼。
如果不是因為擔心她,李旦不會和李弘作對。
粉膩嬌軟的手指握着自己的手掌,像浮在半空中的雲朵一樣,軟軟的,暖暖的,仿佛還有幾分香甜,掌心有些微微發熱,又有些酥軟,明明知道她純粹是出于關心,李旦還是不自在地輕咳一聲,緩緩抽回手,“不礙事。”
裴英娘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不許他退開,就着忍冬手中的宮燈那一點暗淡的光芒,仔仔細細查看一遍,“還好沒有破皮,天氣愈發冷了,阿兄天天練字,傷口露在外面,容易生凍瘡的。”
Advertisement
李旦幹脆由着她小心翼翼把自己的手掌包起來,嘴角噙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你怎麽曉得我天天練字?”
裴英娘擡起頭,雙眼亮晶晶的,“阿父告訴我的,阿父說阿兄小時候天天堅持練兩個時辰的字,還專門在庭院裏修了個洗硯池呢!”
看着她彎眉下一雙烏黑發亮的雙眸,李旦不由自主摸摸她的頭,難怪阿父喜歡英娘的陪伴,她總能迅速從陰郁的泥沼中抽身,在平凡無奇的細枝末節中找到樂趣。聽着她若無其事地閑話家常,如果不是雙掌還隐隐酸痛,他差點忘了他們剛剛從東宮脫身出來。
宦者提着八角琉璃燈走下石階,“公主,聖人等候多時了。”
他不動聲色瞥一眼李旦,似乎奇怪李旦為什麽會在這裏。
裴英娘淡淡嗯一聲,跟在宦者身後,緩步拾級而上。
走到一半,她忽然想起來,冀州好像是李旦的封地?他還不滿一歲時便獲封冀州大都督、右金吾衛将軍,遙領冀州。剛才他提起冀州,莫非是目睹太子和武皇後的陰謀算計,想遠離是非之地,出鎮冀州?
這确實像李旦的處世之法,可李治和武皇後不會準許他獨自去冀州。
而且冀州大都督只是個虛職而已呀?
她回頭看向臺階下幽暗的前庭,沒有找到李旦的身影。
夜風吹動衣袍,發出飒飒細響。
微涼的秋風拂在臉上,隐約有清冽的暗香透過微風,熏得人精神一震。
裴英娘進宮時,李弘和李賢已經成婚,和她幾乎沒有交集,李顯愛捉弄嘲笑她,唯有李旦和她相處的時日最長,也最和睦。一開始她是抱着偷師的目的主動靠近李旦的,但李旦嚴厲背後的溫柔很快讓她忘了那點小心思,真心喜歡上這位兄長。
她輕嘆一口氣,扭過頭,繼續往前走,心裏湧起一陣難言的悵惘和不舍,如果李旦離開長安,她肯定會很想念他。
前殿沉寂冷肅,後殿內室提早燒起火盆,暖意融融。
李治斜倚憑幾,鬓發花白,面容清俊,燈光映襯之下,有些鶴發童顏的感覺。
“執失校尉往劍南去了。”裴英娘交待完這句話,不再多說其他。
執失雲漸本來是為了保護李弘才趕去東宮的,他是習武之人,很快瞧出李弘的不對勁,東宮詹事怕走漏風聲,倉促把他扣下。他設法逃出東宮私獄時,剛好和慌慌張張的忍冬迎面撞上。
勸服好太子後,裴英娘把銀牌交給執失雲漸,讓他連夜去追趕程錦堂,他應該在戰場上縱橫睥睨,而不是于宮闱争鬥中枉送性命。
李治沒有多問什麽,催裴英娘早些回東閣就寝。
裴英娘覺得李治可能已經知道太子裝病的事,不過既然李治不問,她便也不提,回了東閣,洗漱一番,倒頭便睡。
半個月後,李治和武皇後率領王公貴族、文武大臣、皇室宗親數千人,抵達骊山溫泉宮。
溫泉宮背倚骊山,面朝渭水,樓臺軒館高低錯落,順山勢而建,弧形飛橋曲折連接,廊蕪環繞,壯麗軒昂。還沒到山腳下,已經能看到屹立在山間的外城宮牆。
出發時,李令月鬧着要和裴英娘住一起。出發後,她光顧着和薛紹你侬我侬,哪還記得裴英娘也在她身旁?
骊山腳下的道路不像長安城內的長街那麽平坦,乘車的話,簡直就像坐在一輛蹦蹦車上一樣,每走一步颠兩下,再走一步,又颠兩下。裴英娘已經讓人在卷棚車內墊上厚厚的褥子,還是差點被颠散架。
她頭暈目眩,實在受不了颠簸,下車改換騎馬。因為是在宮外,忍冬為她尋來一頂團窠聯珠花樹對鹿紋帷帽戴上,輕薄的銀絲紗一直墜到她的腳面上,把她從頭到腳籠在輕紗之中,以防外人窺看。
李令月也騎馬,也戴帷帽,也從頭到腳遮得密不透風,可她還是頻頻回頭和薛紹眉目傳情。
薛紹受傷之後深居簡出,在薛府內宅一待就是幾個月,乍然一下出現在人前,姿容更勝以往,風度翩翩,俊秀無雙,引馬走在人群中,有如鶴立雞群,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衆人私下裏議論紛紛,猜測李治和武皇後很可能在年底之前為薛紹和李令月賜婚。
李令月和薛紹沒有理會傳聞,表兄妹闊別已久,再見時并沒有生疏,反而像是比以前更融洽了。
當然,吵嘴依舊是不必可少的。
裴英娘實在猜不透兩人是怎麽交流的,帷帽罩下來,只能依稀看清身前幾寸之內的地方,難道他們倆天賦異禀,能看透帷帽後的情景?
離宮附近山巒起伏,風景秀麗,深秋時節層林盡染,山岚絢爛。
眼看快到離宮腳下,因天色還早,李治忽然來了興致,命隊伍在一處山腳下休息,和武皇後一道飲馬于山溪邊,說說笑笑,追憶夫妻年輕時巡幸地方的往事。
裴英娘下馬時,遽然有一人一騎閃電般從她身邊疾馳而過,馬蹄高高揚起,掀起道旁的塵土,幸好她戴着帷帽,才沒有落得一個灰頭土臉。
“哈哈哈!”風中傳來李顯得意洋洋的笑聲。
裴英娘氣急,悻悻甩開缰繩,覺得李顯很可能有病,而且病得不輕。
可惜尚藥局奉禦和太子勾連,被她識破後,已經畏罪告老還鄉,不然可以讓奉禦給李顯瞧瞧腦袋,看他到底還有沒有救。
忍冬和半夏捧着清水和帕子上前,為裴英娘清理衣裙間濺上的灰泥。
馬蹄踏踏,十數個錦衣繡袍、年輕俊朗的少年郎君縱馬行來。
這一路上車隊走走停停,時常停下修整,這些貴族子弟們見道旁山光绮麗,草木葳蕤,仗着騎術好,幹脆抛下車隊,結伴去林中狩獵,獵得的獵物交給尚食局宮人當場烹制,一邊游玩,一邊行路,快活逍遙。
王侯公子們衆星捧月一般,簇擁着一馬當先的六王李賢。
李賢着一襲绛色博山錦袍衫,狹長鳳眼微微挑起,眸光燦燦,風流倜傥,一邊徐徐前行,一邊高聲和衆人談笑。戶奴趙道生騎一匹白馬,緊緊跟在他身側。
裴英娘退到路邊一株楓樹下,目送李賢一行人浩浩蕩蕩遠去。
太子以為武皇後是他日後最大的敵人,卻忘了關注他的兄弟。李賢博學多才,名聲遠播,既和文人學者交好,又與世家子弟來往密切,朝臣們對他也是極為推崇,假以時日,必定會成為李弘的心頭大患。
楓葉被秋色浸染,紅得爛漫,輕風掃過,卷起幾片打卷的楓葉。
落葉随風起舞,和秋風玩鬧了一陣,最後緩緩飄落,灑在清澈蜿蜒的溪水中。
水面蕩開一陣漣漪,山谷清幽,兩岸松木蒼翠,清脆的鳥鳴聲此起彼伏。
“咕咚”一聲巨響,打破山間寧靜。
李令月不知何時走到裴英娘身邊,冷哼一聲,“崔奇南又故弄玄虛了。”
溪澗旁人頭攢動,貴族少女們圍在水邊,不知在看什麽。
不一會兒,一人鑽出水面,濕淋淋的衣袍貼在身上,勾勒出勁瘦的身軀,隐隐約約可以看到胸膛的栗色肌膚,甩甩頭,露出俊俏的面孔,大咧咧走向對岸。
少女們交頭接耳,發出吃吃的笑聲,追随着崔奇南一路往南走。小溪旁道路曲折,少女們走得氣喘籲籲,身後遺落一地的金釵、花钿、步搖、珠串。
十幾個衣衫褴褛的孩童遠遠綴在少女們後面,不敢靠近,等護衛走遠了,立刻一擁而上,争奪草叢間的金銀飾物。
“崔小郎這是在做什麽?”裴英娘好奇問。
李令月撇撇嘴,“誰曉得?聽說是為了親近山水,領悟自然。”
裴英娘噗嗤一笑,她怎麽覺得崔奇南只是閑着無聊,下水洗個澡而已。
山間露水重,姐妹倆在樹下站了一會兒,鞋履很快濕透了,只能換上長靴,翻身上馬,在山道旁并辔而行,慢慢閑逛。
李令月有一下沒一下地甩着鞭繩,“英娘,我想好了,今年我住沉香殿,沉香殿的內殿砌有湯池,夜裏也能泡湯,你和我一塊兒住吧。”
裴英娘想也不想,直接拒絕:“阿姊,我喜歡楠竹,聽阿父說飛霜殿有座庭院植滿竹林,我已經把那個院子定下了。”
她并不是真的癡迷楠竹,這時節沒有竹筍吃,又不是炎炎夏日,住在竹林旁邊沒什麽意思。但是為了搪塞李令月,只能拿楠竹當借口了。
戀愛中的少女喜怒不定,一會兒一臉甜蜜,看山覺得山美,看水覺得水清,看天覺得天藍,看到枯萎的老樹也覺得別有一番剛勁之美,笑眯眯和任何一個經過她面前的人說話。一會兒陰沉着臉,眼神陰森,看誰都像是仇人,就像溽暑時剛從地窖中搬出來的藏冰,随時随地往外散發涼氣。
這一路行來,裴英娘被突然多愁善感起來的李令月纏着不放,聽了一大堆她和薛紹之間的別扭煩惱,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裴英娘深切地認識到,不論是哪朝哪代,永遠不要和情窦初開的少女講道理,遠遠躲開是最輕松省力的法子。
李令月有點失望,“楠竹院多冷清啊,除了竹子,就只有竹子了。”
裴英娘虛應兩聲,心裏暗暗道:阿姊,聽了你一路的唠叨訴苦,我現在只想要冷清呀!
山谷中傳來男男女女的歡笑聲。
兩人往下看去,李治和武皇後頭戴鬥笠,腳着木屐,手執竹杖,正順着落花滿階的山中小道往上攀登,宮人婢女們團團圍繞左右。
谷中翠蓋濃陰籠罩,白天也陰暗幽深,日光很難照得進去,山路有些濕滑,武皇後踩在一塊苔藓上,不小心趔趄了一下,宮人連忙擁上去攙扶。
李治的動作比宮人們慢了一步,但仍舊執拗地伸出手,攬住武皇後的腰肢。
宮人們識趣退下。
帝後二人在清雅秀麗的湖光山色中相視一笑,恍惚回到年輕時恩愛缱绻的舊日時光,攙扶着彼此,拾級而上,身後落英缤紛,雪白的花朵和火紅的落葉灑滿石階。
裴英娘和李令月默默注視着李治和武皇後,久久無言。直到帝後二人的身影隐入蔥茏的樹影中,什麽都看不到了,才撥轉缰繩,引馬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