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有紅包)
王思婉也知道這些道理, 但楊靜不知道的是。她肯借雪花膏和肥皂給顧芳, 一是因為小鬼難纏,借點東西打發了她也沒什麽;二是因為她要維持住自己脾氣好、是被顧芳欺負的形象, 到了艱難時期,也能博點同情分。三嘛就是因為雪花膏肥皂這些東西在她眼裏都是小物件。
所以,其實不管是顧芳來借還是其他人來借,她都會借的。
沒辦法, 王大小姐從小到大見過的用過的好東西比比皆是。像雪花膏和肥皂這些東西,還真落不到她眼裏。
她能跟楊靜說,她空間裏雪花膏屯了十幾盒,肥皂也屯了幾十塊嗎?
等楊靜絮絮叨叨的說完, 王思婉躺在床上點了點頭,“嗯嗯,我都知道的,靜靜你實在是太好啦。”
楊靜臉越發的紅了,她把衣服針線收起來,“你別覺得我話多就行。”
“怎麽會呢, 我知道靜靜是為了我好。”王思婉嘴像抹了蜜似的。
“你知道就好。”楊靜把油燈滅了,随後将被子一掀,蓋住了紅彤彤的腦袋,“我睡了。”
王思婉看着對面那黑漆漆隆起的一坨,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但很快,她就将笑意收斂。腦子裏想着剛剛顧芳問她借糧票的事
在書中,顧芳可不是跟王思婉借糧票, 而是和楊靜借糧票。
可楊靜手裏哪有多餘的糧票啊,當然也沒能借成。
卻沒想到,顧芳因此懷恨在心,故意哄騙楊靜上山采蘑菇,随後就将她扔在了山上。然後餘學清因為擔心,就上山找她。當時在山上害怕得不行的楊靜,看到找到她的餘學清時,直接撲進了他的懷裏大哭。而正是因為如此,楊靜徹底的喜歡上了餘學清,從此以後開始了對餘學清死纏爛打的追求之路。
為了這個重要的劇情,所以王思婉沒借糧票給顧芳,她猜測,顧芳肯定也會跟楊靜借糧票的。
這樣的話,劇情就會順利的發展下去。
她也确實沒有猜錯,第二天,顧芳就找楊靜借糧票,但楊靜既然都讓王思婉不要借了,她又怎麽會借呢?
于是幹脆利落的就回絕了她。
又過了兩天,張巧巧和王思婉還有楊靜,被分到一起去打豬草。
平時王思婉還有楊靜與張巧巧關系一般,雖然大家都住一個院子,但因為張巧巧脾氣有些古怪,看起來又比較難說話。所以,大家也沒什麽交流。
一開始,大家都忙着打豬草,沒說話。但在休息的時候,王思婉和楊靜自然是坐在一起,聊聊天。張巧巧便過來到她們身邊坐下。
“顧芳跟你們借糧票了?”張巧巧冷不丁的問道。
王思婉和楊靜對視一眼,然後楊靜點了點頭,“是的,芳姐前兩天跟我們借的。”
張巧巧冷着一張臉看着她們,然後撇開眼睛,“能不借就不借吧。”
王思婉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而楊靜卻有些莫名,張巧巧和顧芳的關系,看起來不是挺好的嗎?
看過書的王思婉卻知道,這張巧巧和顧芳,也不過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好而已。
可以說,這個知青點看似平和,但其實底下每個人都各懷心思。
“巧姐,你不是和芳姐關系挺好的嗎?”楊靜直直的問了出來,平時張巧巧可都是跟顧芳同進同出的,怎麽現在?
“聽不聽随你們吧。”張巧巧沒有回答,扔下這句話後便離開了。
楊靜有些莫名,她來得時間不長,攏共兩個月不到,白天大家都在上工,哪怕是住一個院子,接觸也不是太多,所以還真沒看出這知青點裏的問題。
王思婉見她莫名的模樣,心裏搖了搖頭,然後一派天真的說道:“靜靜,雖然我不太清楚巧姐為什麽來說這個,但我能感覺到巧姐是好心提醒我們的。雖然她平時不大待見我們,但也沒怎麽招惹咱們。上次你跟我說芳姐老跟我借東西的時候,我仔細想了想。你說芳姐為什麽要跟咱們借糧票啊?明明她和巧姐他們才比較熟,要是真有急事的,跟巧姐他們借的話,他們也會借給她的吧。但為什麽偏偏就來找我們借呢?”
楊靜沒搞清楚情況,聽王思婉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有點道理,“是啊,她為什麽偏偏就找咱們借啊。不行,我得去問問學清,可能巧姐也去找了他,我得提醒他一下。”
王思婉點點頭,“嗯嗯,待會下工的時候,你就去找餘學清吧。”
順便你們倆男女主角交流一下感情,王思婉想着。
收了工之後,楊靜到了知青點,就把餘學清叫了出去。
過了好一會,楊靜就氣呼呼的沖了進來。
“餘學清居然借了一些糧票給顧芳,還說他手裏還剩了一些,既然顧芳急用,借給她也沒關系,我都要被他氣死了。回來的時候碰到了黃國慶,他說以前顧芳就跟他們借過,但是到現在都沒還,所以他們都不敢再借給顧芳了。”楊靜氣得瞪着眼睛,餘學清那個榆木腦袋,居然什麽原因都沒問,就把糧票借出去了。
“你知道顧芳為什麽要借糧票嗎?說她家裏沒有糧食了,但她每年都這麽說,借了的從來不還。我看餘學清這點糧票,是要不回來了。”
王思婉自然是知道這些的,在書中,顧芳借糧票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她家裏讓寄糧票回去。
但是大義公社比較窮苦,每年知青能分到的糧食都是有限的,更何況顧芳又是個女知青,哪怕她再厲害,每天也做不滿10工分的,更何況她幹活也不算認真,能分到的糧食只能說勉勉強強混個飽肚子,多餘糧食其實是給不了家裏的。
但偏偏,顧芳的父母是吸血蟲般的存在,一直對顧芳說,等顧芳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就讓她回來頂替她母親的工作。
顧芳想回去,在這裏呆着她早就呆夠了,她做夢都想回去,更何況她年紀大了,要是再不回去,她只能嫁給村子裏的人,或者是找個知青結婚。然後一起在這裏呆着,紮根農村,過一輩子。
可她不想啊,她想回城裏,她不想面對數不盡的農活,不想看到自己越來越蒼老的樣子,明明她才20出頭,看起來卻像是三十多的老婦女。
所以她把她父母所說的,頂替她母親的工作,當成救命稻草,對她父母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所以她父母要糧票,她自然是答應的。
因為知青是只能分到糧食和錢,分不到糧票的,倒是可以到糧庫用糧食換糧票,但是她哪裏有餘糧去換糧票啊。
所以她就打上了跟同院的知青借糧票的主意。畢竟村裏那些人同樣是沒什麽糧票的,有糧票不會借給她。而知青都是城裏來的,手裏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糧票。
其實她這個主意打得挺好,因為她呆的時間長,每次來新人她都很熱情,一般新知青對她的感覺都還不錯,她借的話,一般就一借一個準。
至于還?這裏的知青點每年都有新人來,有些知青呆一段時間就通過城裏的招工,招兵走了。這人一走,那這借的糧票,自然就不用還了。
至于留下來的張巧巧等人,他們自然也是借給她過的,可她臉皮厚,我借了沒錯,可我的情況大家也知道,還的話就得餓肚子了。大家都是一個知青點的,沒必要把事情做得那麽絕吧。
所以黃國慶等人要了一次兩次,後面也就不再提了,當然這個教訓,是暗暗記在了心裏的。
這次王思婉三個人來,顧芳也是打上了主意,她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王思婉,因為她看起來就是家裏條件好的,最主要的是,既單純又好說話,平時借點東西啥的,都會答應。
她以為這糧票是好借到手的,卻沒想到一貫好說話的王思婉,直接拒絕了她。
這自然是讓她心裏暗恨不已,明明她有糧票,又用不上,借給她怎麽就不行了?
再然後就是楊靜,同樣沒借到手。只除了餘學清,可餘學清一個人手裏的糧票不多,跟她家裏要的數目相差太大了。
她家裏後面寫來的信中,就說這工作已經給了她三妹了,本來是要給她的,但她三妹那邊給的糧票更多,所以就給她三妹了。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這份工作。早就在這呆夠了的顧芳怎麽能忍受工作沒了,而已經失去救命稻草的顧芳,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沒借糧票給她的王思婉和楊靜。只要借了糧票給她,她就可以回城了,但現在她不能回城了,怪誰呢?就怪王思婉和楊靜。
懷恨在心的顧芳,表面上依然是一副大姐的模樣,平日裏笑盈盈的,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恨得像摻了毒汁的墨水一般,黑透頂了。
當然,其實也不止她自己知道,看過書的王思婉也一清二楚。
自從自己和楊靜都沒把糧票借給顧芳後,王思婉就時刻注意着顧芳,哪怕她表面上看起來和平常并沒有什麽兩樣,對人依然是一派笑臉模樣,但王思婉知道,顧芳能瘋狂到什麽程度。
畢竟,在這本書中,顧芳能惹出來的事,可不止一件兩件。
作者有話要說: 我來啦,之前不是說過V後日萬嗎?但是我忘了還有上夾子的事,為了夾子上的排位,所以我得控制一下字數。
這本書的成績很一般,所以夾子的排位對我來說很重要。
因此一直到上夾子那一天的章節,都還是3000字。(磕頭認錯)
這幾天差的字數就先欠着了(拍桌),夾子過後就會開始日萬了(認真臉)
本章評論的寶寶依然有紅包(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