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搞鬼
搞鬼
《無限尋寶行》一經播出,觀衆們迅速被節目中的精彩推理、緊張刺激的闖關環節所吸引,特別是炎星蔚的“天才解謎王”人設更是直接封神。
無數網友在彈幕和社交平臺上瘋狂刷屏:
“炎星蔚太聰明了吧!怎麽什麽線索到他手上都能解開?”
“求求綜藝多找點這種能動腦的嘉賓,感覺真的在破案!”
“‘炎融雪’CP是真的好磕啊,林雪幫他找臺階下那段也太溫柔了!”
初期的反響極其熱烈,#炎星蔚解謎王#、#無限尋寶行爆火# 等詞條更是一度沖上熱搜,甚至有人開始讨論他是否應該多參加推理類綜藝,進一步拓展事業版圖。
趙雄見(見姐)興奮不已,他幾乎能預見,只要保持這股熱度,炎星蔚的咖位勢必會再上一個臺階。
然而,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席卷而來。
就在節目播出後一周,娛樂記者突然爆料了一則“內幕消息”,文章标題刺目驚心:
《真人秀錄制期間,炎星蔚私下耍大牌?疑似幹預節目流程,引發全員不滿!》
爆料內容:
“随意幹預節目規則” —— 文章中提到,他在節目開始時“私自打亂抽簽流程”,讓主持人吳亮措手不及,暗示他“仗着流量地位,現場強行搶戲”。
“錄制時态度嚣張” —— 文中還“匿名采訪”了一位所謂的“節目組工作人員”,爆料他在休息期間“對待工作人員态度敷衍,不配合錄制”,甚至用“不耐煩的語氣”要求調整拍攝角度。
網絡輿論如同決堤的洪水,在短短幾天內徹底淹沒了炎星蔚。黑粉、營銷號、水軍,多方勢力推波助瀾,他的形象在一夜之間崩塌,成為所有人攻擊的靶心。
“這不就是典型的流量明星嗎?一出道就飄了,耍大牌搶戲,根本配不上‘高智商’稱號。”
“以前還以為他挺努力的,結果看看,現在的真人秀裏,這麽多嘉賓,怎麽就他最會搶風頭?”
“搶主持人的話筒,自己決定規則,這不是大頭症是什麽?”
“節目播出前,節目組壓下來的黑料,終于藏不住了!”
“內幕揭秘!炎星蔚的‘智商人設’全靠後期剪輯,實際表現一塌糊塗!”
“粉絲洗不動了吧?你家哥哥錄個綜藝都要控場,這麽大牌?”
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瘋傳,标題越寫越誇張,內容越來越離譜,連炎星蔚在節目中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細節,都被截取、放大、曲解。
大量水軍賬號在短視頻、微博、論壇等平臺“控評”,讓所有關于炎星蔚的讨論都變成負面導向。即便有粉絲試圖澄清,評論區依舊被無情淹沒。
“節目效果而已?別洗了,他就是個愛搶鏡的戲精。”
“後期剪輯能剪出‘高智商’?笑死,真以為自己是福爾摩斯了?”
風向徹底翻轉。
曾經支持他的粉絲開始動搖,路人從疑惑變成厭惡,甚至連原本對他表現驚豔的觀衆,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節目騙了”。
“炎星蔚大頭症”這幾個字,成為摘不掉的标簽,在每一個關于他的新聞下方,都被無數網友刷屏嘲諷。
短短幾天,他從“解謎王”變成了全網黑。
在公司會議室,趙雄見一巴掌拍在桌上,臉色陰沉得可怕。
“這是誰在背後搞鬼?!”
他氣得眉毛都要炸了,手上的文件被狠狠甩到桌面上,裏面全是各大媒體的□□,字字句句都在咬着炎星蔚不放。
“他錄制的時候明明規規矩矩,那個抽簽環節他也只是順勢抽了個簽,能扯到‘耍大牌’?!”
見姐的怒氣壓都壓不住,拿起手機瘋狂聯系公關團隊,試圖平息風波,但網絡上的輿論已經全面失控,各大新聞網站、短視頻平臺上,關于炎星蔚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最糟糕的是,資本市場的态度也開始動搖。
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讓炎星蔚的演藝生涯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最先反應的是資本市場——廣告商、劇組紛紛解約,品牌代言相繼撤退,他的名字,成了娛樂圈的一塊燙手山芋。
原本已經談妥的古裝權謀劇《風起長安》,炎星蔚的男二號角色幾乎已塵埃落定,甚至已經完成部分定妝和劇本圍讀。然而,投資方臨時召開內部會議,最終決定——撤回合作。原因很簡單——“品牌形象有争議,暫緩合作。”
而另一邊,原本合作順利的幾個品牌代言,也在暗中調整策略,悄然與公司溝通,表明短期內不會續約,并要求減少炎星蔚在廣告中的露出,以免影響品牌形象。
短短一周,他的影視資源斷裂,代言停擺,事業陷入凍結。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見姐幾乎連夜召開應對會議,試圖尋找破局的可能性。
“我們必須想辦法扭轉輿論。”
——他嘗試聯系節目組,希望能從官方渠道澄清,但節目組的态度極為謹慎,擔心被輿論牽連,最終只願意選擇冷處理,不做任何表态。
——他試圖找業內的朋友幫忙發聲,但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深怕自己的一句話,會讓這場風暴燒到自己身上。
——他甚至考慮讓炎星蔚親自回應,但眼下的風向,任何解釋都會被曲解成“洗白”,甚至可能讓風暴升級。
就這樣,一切都被困在了死胡同裏。
在這場鋪天蓋地的攻擊中,炎星蔚沒有憤怒,只有深深的疲憊。
他并非不想反抗,但當他看見每一個關于自己的新聞下方,所有的留言都充滿惡意時,他忽然意識到——無論他說什麽,都不會有人願意相信。
“……我解釋了,大家就會信嗎?”
他的聲音很輕,帶着一絲自嘲的苦笑,眼神透着疲倦。
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在這個行業,人的聲譽崩塌,可以有多快。
這一切,本不該發展到如此地步。
如果只是普通的輿論争議,按照娛樂圈的規則,只要短暫避風頭,等話題度消退,便能順利回歸。
然而,炎星蔚的這場風暴——似乎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讓它從一場小風波,變成了一場無法翻身的輿論浩劫。
從最初的“耍大牌”指控,到“幹預節目流程”“控場”“帶資進組”種種無端猜測,負面輿論像滾雪球一樣愈演愈烈,甚至開始影響到他的影視作品。
《公子有禮》——炎星蔚的首部主演作品,本該是他正式站穩腳跟的重要代表作。
然而,節目風波爆發後,這部劇的評分在短短一周內從7.5分跌破5分。
“演技浮誇,全程油膩。”
“他以為自己是古裝男神嗎?頂着這身黑料還想紅?”
“男主角換成別人我還能看,炎星蔚?滾出娛樂圈吧。”
評論區裏湧入大量惡意評分,甚至有不少營銷號專門發文,列舉他在劇中的種種“缺陷”,讓觀衆對這部劇的好感度驟降。
即便有觀衆表示,這部劇整體質量不錯,炎星蔚的表演也并沒有那麽糟糕,但任何正面評價都會被迅速壓下,甚至會被群嘲成‘洗白’。
——“你家哥哥黑料這麽多,還好意思吹演技?”
——“別掙紮了,這種人不封殺留着幹嘛?”
這一刻,炎星蔚意識到,這件事已經不是單純的“網絡争議”那麽簡單。
有人在暗中操控,精準狙擊他的職業生涯,讓他徹底無路可走。
見姐是娛樂圈裏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的老油條,對藝人的黑料操作再熟悉不過。
但這次的事件,讓他隐隐感到不安。
“不對勁。”
當他看着網上鋪天蓋地的黑料時,眉頭皺得死緊,目光裏透着一抹深沉的思考。
輿論的走勢,像是被人精準操控過一樣,每一步都踩在藝人最脆弱的痛點上。
——節目播出後,先是帶節奏“耍大牌”“搶風頭”,讓大衆對炎星蔚的形象産生反感。
——接着,開始翻舊賬,刻意炒作他曾經被封殺過一年的經歷**,讓人對他早有“黑歷史”的印象。
——再然後,直接攻擊他的新劇《公子有禮》,從根本上摧毀他的作品影響力,逼迫平臺方削減宣傳資源。
——最後,資本市場的合作方陸續撤資,廣告商、劇組相繼解約,徹底封死他翻盤的機會。
一環扣一環,幹脆利落,幾乎不給任何喘息的機會。
見姐指尖用力敲了敲桌面,目光深深地盯着手上的一堆黑稿分析。
——有人在幕後操控這一切,目标明确,就是要讓炎星蔚無法翻身。
可是誰?
是競争對手?還是曾經得罪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