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
第 25 章
又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大巴車越來越慢,壓過幾個減速帶,停在了一扇木門前。
這裏看上去像是某個景區的後門,有山有水,風景很美,比較原生态,沒怎麽開發,工作人員也散漫,平時應該沒什麽游客。
衆人下了車,又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個寬闊的河岸,說是河岸也不準确,這裏水流很緩,水位較深,更像一個比較大的平靜的水潭。
岸邊拴着幾張木筏,還有一堆救生衣、救生器械,今天的郊游項目是什麽,看來已經很明顯了。
導演很開心地說,今天天氣很好,惠風和暢,大家雖然不能曲水流觞,但也可以泛舟湖上,撐着木筏漂流一會兒。
天氣确實不錯,太陽出來了,水面波光點點,岸邊的青草綠樹也泛着光暈,舉目望過去,一片耀眼的光帶。
不過,這裏既沒有崎岖的河道,也沒有湍急的水流,漂流也只是平緩地飄在水面上,顯得有點乏味,因此,大家一時間沒有拿出積極的反應。
看大家興致不高,導演便拿出了方案B,她指着不遠處的山峰,一邊眺望一邊說道:“這個小山坡海拔只有兩千多米,努努力就可以在五小時內爬完全程,不如我們去爬山?”
果然,這個備用方案一拿出來,大家立刻達成共識,還是初始方案更好,事不宜遲,讓我們開始漂流吧!
嘉賓們劃分為四組,一男一女為一組,乘坐一張木筏,上面還配備一位撐杆的老師傅以及一個跟拍的攝影師。
除此之外,還有幾張木筏,上面沒有嘉賓,只有攝影組的工作人員,他們主要負責拍一些第三視角大全景,以及環境空鏡頭。
李曳和簡存霖一組,他們這一組排在最後一個,因為救生衣不夠了,需要等一等再出發。
等待期間沒什麽事,李曳就拿出一個小小的膠片機,四處打量,給附近的幾棵樹拍照。
路過的一個工作人員湊近了問:“膠片很貴吧,為什麽不拿來拍人呢?”
李曳想了想,一時不知道該怎麽回答,簡存霖在旁邊接話,說這是“工作需要”。
Advertisement
工作人員若有所思,離開前又看了幾眼,李曳叫住他,提議給他也拍一張照留作紀念。
工作人員欣然同意,放下手裏的器材,站在樹下比了個耶。
這邊正合照呢,岸邊吵吵嚷嚷,聲音越來越大,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工作人員接過那張打印出來的小小的相片,小心地收在了兜裏,也往岸邊看了一眼,說:“嗐,多半是粉絲又跑到取景框裏了,趕又趕不走,拍的鏡頭全都廢了。”
李曳看了一眼簡存霖,不太确定,“可是,這裏是公共區域吧?”
簡存霖點點頭,工作人員聳了聳肩,離開了。
岸邊吵了一陣,又平息了,救生衣也送到了,李曳和簡存霖就走到木筏邊,往身上套各種設備。
李曳先穿戴好,踩上了木筏,簡存霖拿着剛才那個膠片機,翻看剛才拍的照片,他問:“那個比賽不是已經結束了嗎?”
那個比賽,指的是茶飲品牌“三棵小草”在線上開展的創意廣告比賽,匿名參賽的簡映真剛好排在人氣榜第十一名,和獎品擦肩而過,惜敗!
李曳笑了笑,點頭道:“小真說,一次失敗證明不了什麽,她要提前為下次比賽做準備。”
這個膠片機就是簡映真托付給李曳的,讓她多拍點植物照片,雖然不知道下次比賽何時來臨,但也要時刻準備着。
簡存霖說:“好吧。”
他按了幾下按鈕,反手調轉鏡頭,抓拍了一張兩人的合照。
說話間,兩人都已經踩上了木筏,撐船的老師傅很專業,悠哉悠哉,閑庭信步,木筏輕巧地打了個旋,遠離岸口,飄在了水中央。
真正坐在木筏上,和站在岸邊遠觀還是不同的,雖然水流很緩,但這種飄飄搖搖的感受,還是比站在陸地上要輕快得多。
兩人平時有很多話可說,大事小事,重要的事,無聊的事,經常說個不停,但此時此刻,鏡頭對準這片空間,太刻意,太隆重,兩人對視,忍不住就想笑,倒是相顧無言了。
但不說話是萬萬不行的,錄節目呢,至少要提供點有用的素材吧,李曳看到遠處山峰上的一層白霧,倒是想起個事,她說:“我們群英荟萃的舞劇初版已經編排好了,你猜我的角色是什麽?”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本來工作效率低下的舞蹈機構,過了個年,忽然就燃起了動力,原計劃六七個月的編排工作,一個多月就完成了。
就因為這樣,李曳這段時間很忙碌,每天錄完節目,休息的時候還要見縫插針和那邊的舞蹈老師開視頻會議。
簡存霖之前隐約聽過,她們籌備的舞劇叫做《森林》,部分創意靈感來自于芭蕾舞《綠野仙蹤》,講的是大森林裏動物們的故事,舞種也是大雜燴,包括但不限于,傣族舞、中國古典舞、弗拉明戈舞……
簡存霖猜測道:“你是……小紅帽?梅花鹿?還是女巫?”
李曳搖頭,頗為神秘地說:“我的角色,是一個幽靈。”
“我還挺喜歡這個設定的,”李曳很感慨,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高興,“不過,這次不是少女幽靈了,只是一棵樹的幽靈。”
幽靈群舞,是芭蕾舞劇《吉賽爾》中非常著名的一個選段,因為太具影響力了,在這樣一個融合舞劇裏,給其中的芭蕾舞者安排一個幽靈角色,其實是非常合理的。
但李曳還是決定把它歸結為緣分,她感慨道:“幸好那天我看見了那張傳單,也多虧了小真陪我一起去。”
簡存霖手裏也有一把撐杆,他一邊學着漁夫撐船,一邊稱贊道:“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這裏正閑聊着,不遠處忽然傳來一聲驚呼,竹筏劃到了對岸的位置,離節目組的大部隊遠了,倒是離對岸草叢裏的跟拍粉絲們近了,驚呼聲就是從粉絲群中發出來的。
幾個藏在草叢裏的年輕人正大聲呼喊,很激動,很焦急,不像是高興,像是在提醒些什麽。
李曳回頭一看,也發出了驚呼,她拍了拍簡存霖的手,“快看那邊,是不是有人掉進水裏了?”
話音未落,簡存霖已經跳進了河裏,朝着那張空竹筏奮力游去。
那張竹筏本來坐着兩個攝影師,現在攝影師雙雙落水,只剩兩雙手扒在竹筏邊。
經常跳游泳池還是有好處的,幾乎是轉瞬之間,簡存霖就已經趕到地方,把那兩個攝影師撈了出來,又幫着他們重新翻上了竹筏。
見狀,遠處的粉絲也松了一口氣,這片水面此時安靜極了,大部隊都收工了,那兩個靜悄悄落水的攝影師,如果不是被她們及時發現,還真說不準會怎麽樣。
之後又是一頓忙亂,李曳和簡存霖這一組的拍攝也是草草收工,簡存霖一身濕漉漉的,需要趕緊去處理一下。
攝像師的機器泡了水,拿去維修了,不知道能不能修好,可能會損壞丢失部分素材,但幸好人沒什麽事,其他小細節也就算了。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節目組是不打算對外公開的,但沒想到當天就有各種第三視角的視頻傳到了網上。
視頻不止一個,各種角度各種時間的都有,此時又出現一個博主,把它們整合到一起,梳理出一條完整的劇情線:節目組和粉絲争執——工作人員落水、粉絲呼救——藝人救人——節目組和粉絲握手言和(存疑)。
這幾天沒什麽娛樂新聞,大家便就着這件事吵了起來,有人怒罵節目組沒文化沒素質、不懂得尊重人,又有人指責粉絲沒有羞恥心,沒有邊界感,更不懂得尊重人。
然後又引來一群做直播的自媒體小博主,趕到現場去測量水位,表示要重新勘定這個自然景區的危險程度。
在一衆争議之中,還有一小撮小衆聲音異軍突起,又開始高喊豹豹貓貓天生一對。
原來,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裏,簡存霖撈起攝影師之後,回到自己原本乘坐的木筏,沒有第一時間翻上去,而是趴在木筏邊,從手心裏摸索出個什麽東西,把它推到了李曳的手邊。
是手機?數據卡?還是什麽重要的資料?有這麽要緊?
粉絲們截屏放大一看,才發現那是一顆石頭,一顆本地常見的,但勝在小巧精致的光滑鵝卵石。
就連cpf都有些汗顏,嗯……好吧,百忙之中還不忘從水底撿一個禮物,呃,雖然只是一塊石頭,好歹是個漂亮的石頭,勉強也能算是禮物吧。
都說粉随正主,看誰還敢再罵我們整天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