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育種可以省略……(2000營養液加更)
第23章 育種可以省略……(2000營養液加更)
“經過我們的測試, 小鐘依然是畫不了任何動物的。”
工作室內,張北寧認真地跟電腦對面的任部長報告着。
“我們已經試過各種方式來畫了,仍然沒有成功, 我們大家都是一致認為小鐘是畫不成動物或者人類的。”
對于植物來說,只要在圖片上稍微證明一下有植物生長的所有條件,基本植物就能成真,鐘黛在之後的時間裏還試着畫了一棵大松樹,這棵樹現在就長在外面的花壇裏, 可是跟這棵大松樹一起畫出來的小蟲子卻根本沒有見到影。
無論是之前的草履蟲, 還是鐘黛突發奇想畫的其他動物都沒能成功, 或許唯一的收獲就是鐘黛能夠畫酸奶了, 但酸奶裏的那些乳酸菌益生菌之類的卻不能單獨畫出來,而且畫出來也沒有必要去研究,畢竟鐘黛畫出來的酸奶跟普通酸奶沒有任何區別……
但如果從這方面來說鐘黛也能畫出水, 水裏也有可能出現微生物以及細菌, 但鐘黛畫出的水在第一時間檢測, 幾乎發現不了。
“嗯,這件事我知道了,也就是說小鐘确定能畫大部分的植物了, 但并不确定她是提升還是剛剛找到規律?”
張北寧點頭:“而且小鐘自我感覺, 她現在每次繪畫的時候消耗的精力似乎也沒那麽誇張了, 我們剛剛讓她畫了一些關于水稻種植農業工廠的設備,小鐘畫完了以後的确沒有像之前一樣,馬上就打哈欠什麽的。”
總而言之還是有很大的收獲的,雖然不知道鐘黛的這種變化從何而來, 變化之前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征兆,但既然現在鐘黛的身體狀況良好, 精神狀況也很好,那就是好事。
任部長舒出一口氣,沒說放心也沒說不放心:“小鐘現在在哪裏?”
張北寧回過頭看着窗外:“您自己看吧。”
她将電腦對準窗外拍攝到了外頭的場景。
只見在這個曾經的政府大院裏,此時已經出現了一排樹木,任部長還是有些見識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種的一排樹木是已經被淹沒大半,島上早已經沒有普通民衆在居住的楠海島特色樹木——黃花梨,又稱之為降香黃檀。
任部長:“……”
說真的海平面上升影響太多了,一些本不該瀕危的動物或植物現在都變得瀕危了,比如說這黃花梨。野生的黃花梨現在已經是瀕危物種,哪怕在國家其他地方有人工培育的但比起楠海省的也差了很多,可偏偏楠海省現在已經岌岌可危了。
Advertisement
這種樹木或者說這種木材的昂貴程度曾經就已經很誇張了,現在瀕危以後就更誇張。
任部長忍不住笑了笑,想起鐘黛之前畫過的那個黃金盆,那個黃金盆現在已經被他們當做藝術品拍賣給國外的富豪了,拍賣回來的錢十分可觀。
“暫時不要讓小鐘畫太多超過工作量的東西,哪怕她自己堅持也要勸着一些,以免真的出現什麽問題悔之晚矣,咱們目前最首要的任務還是填海造陸。”
張北寧點頭:“這個我知道的。”
任部長嘆了口氣:“最近東南沿海那邊已經又開始撤離群衆了,如果你們這邊速度快點的話,我們或許可以再更多的解決一些糧食的問題。”
填海造陸的土地一定不會直接用來住人,而是首先用于耕種。今年的氣溫過于詭異,傳統種植的糧食作物毫無例外都受到了影響,哪怕是國家最北端的烏龍省糧食也是減産的,可想而知,在接下來的幾年,甚至以後許多年,這種情況可能會加劇。
甚至填海造陸這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得太多,畢竟如果讓鐘黛無中生有大量的土壤,整個星球的質量就會增加,質量增加在一定阈值內,當然不會對星球造成什麽特別大的影響,可一旦過多,那就是另一場災難的來臨……
因此填海造陸這塊大家是有具體規劃的。
任部長說道:“我這幾天忙完這邊就過去看看宋水的情況,北寧,你可一定要記住多多觀察小鐘的狀态。”
張北寧當然是滿口答應了,這也是她的義務所在。
……
鐘黛畫黃花梨其實只是一時興起,畢竟以前也曾聽說過黃花梨有多貴,而現在又成了珍稀植物,一寸黃花梨幾寸金。
畫過之後,鐘黛就暫時放在那裏了,反正張北寧已經聯絡了這附近的農業局,他們一定很欣喜在這裏看到野生黃花梨的。
鐘黛心情這麽好也是因為自己的精力不像之前那樣耗費得很誇張,她其實也覺得自己每次控制不住地就要睡過去也蠻令人擔心的。
20平方米的初次填海造陸試探成功後,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工程了。
這一次成功了以後陳璐自然也就先在這一段時間內加入他們的工作組了。
畢竟填海造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為了保證圖紙的精确度,陳璐和之前的賀殊一樣同時擔任了老師和審核員的職位。
而這些圖紙都是由鄭院士那邊提供的,為了盡量減少填海造陸對于生态的影* 響,目前的計劃只是在之前已經淹沒的土地上進行填海造陸的工作,沿海被淹沒的地方有許多都是繁華的都市,而這些城市地勢錯綜複雜,如果要踏實的填滿,當然需要很多準備工作。
但話又說回來,城市被淹之後大家雖然離開了但總覺得自己的家還在那裏,只不過是在海水裏面而已,如果真的被土填了那就徹底埋上了,也許只有子孫後代考古的時候才有可能被挖出來。
意識到這件事之後,鐘黛也是心情複雜,可是這事兒跟生存比起來又實在算不了什麽。
接下來的時間,鐘黛開始畫正式工程的圖紙,這次的圖紙是從他們現在的位置一直畫到原本宋水港的碼頭位置,這一部分複雜的建築是比較少的,多數是一些倉庫和普通的辦公樓。中間夾雜着一些小村落,整體的工程難度比較低。
但為了盡可能的對鐘黛的能力進行保密,這樣一個大型工程還是分成數個小塊兒來進行的,工程隊已經開始在接下來要進行填海的區域搭建棚子了。
“咱們接下來要填的部分已經在海底9米左右,而且原本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現在海底地表地質情況并不算太好。”
盡管知道鐘黛根本搞不懂這些東西,不過陳璐還是盡職盡責地講述着。
“為了節省你的精力,我們這次不要畫任何礦産,直接一層層畫下來,這一小塊我們根本用不上太長時間就能畫好。”
鐘黛看着眼前這長達1公裏,平均的寬度是30米的長條形工程圖,認真地點着頭:“好,那咱們開始吧。”
……
鐘黛這邊正忙着畫填海造陸的圖紙,而在熠國的另一邊,越省農業廳的廳長姚明玉正在視察他們新建成的農業塔。
這裏是政府新建成的立體農業試驗區,總體面積是500畝,裏面一共5個大型農業塔,種的都是水稻。
專門供應蔬菜的農業塔當然也有,但不在這片區域,蔬菜的物流運輸要求比較嚴格,因此無論是全國哪個城市供應蔬菜的農業塔都是分開來的,而對于姚廳長來說,挑選好糧食作物的農業塔的搭建位置也非常重要。
海平面還在不斷地上升,要在省內挑一個更加安全的地方。
他們種水稻的這些農業塔可是特殊定制的,适配多種品種水稻,成本上就超過常規種蔬菜的立體農業塔了。姚廳長現在隔三差五就會來看一看,盡管大家現在還沒有挨餓,但糧荒的恐懼時時刻刻都壓在頭頂。
好在這農業塔是真管用這些機器人智能程度非常高,每天都會自己充電自己幹活,出現問題了,還會有專門用來維修的機器人自己維修,簡直變成了一個機器人的社會,雖然在很多時候還是離不開人力來維護,可這已經很好了。
就當姚廳長欣慰的來回轉悠,看着快要長成的稻穗露出笑容時,她又一次接到了農業部崔部長的電話。
“崔部長有什麽事嗎?”
崔部長笑呵呵地說道:“咱們越省這邊農業塔的水稻是不是已經馬上收割了?”
姚廳長有些疑惑:“最少也得10天。”
崔部長說道:“現在國家這邊有一批新的水稻秧苗,經過多地的種植測試,這個秧苗經過立體智能化農業種植之後,可以達到驚人的畝産萬斤,也就是一畝5000公斤左右的産量,我這邊會給你免費提供一些……”
崔部長的話猶如深水魚雷一般震驚了姚廳長:“什麽畝産萬斤?!”
還是人類的語言嗎?
崔部長于是重複了一遍:“最少的畝産量也達到了9000多斤,還是露天的試驗田減産導致的,只要你放在農業塔裏種,産量99%不會低于1萬斤。”
如果對面不是國家農業部的部長,姚廳長幾乎以為對面是哪裏來的電信詐騙團夥坑自己。
她深吸一口氣:“能給我們提供多少?我要多來一些,花錢也行!”
崔部長笑呵呵的:“暫時只夠你種兩個農業塔的,不過之後還會陸續再有,畢竟我們育苗也是要時間的。”
姚廳長馬上說道:“我們可以自己育苗!”
總之先把種子撈到手再說!
崔部長道:“我們這邊會幫你育好苗的,只要多等一段時間,好飯不怕晚嘛。”
最終崔部長跟姚廳長約定好了水稻秧苗的運輸時間,一同出發的還有相關的技術人員幫忙設定這種新型水稻秧苗的種植程序。
而姚廳長心裏則是在想,要是想辦法賣賣慘,能不能多搞一些秧苗過來?
她不知道的是,很快就會有一大批剛一出生就已經超越了起跑線的不用經歷育種這個階段的秧苗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