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章
第 51 章
元光六年春,匈奴再次興兵南下,直指上谷,燒砸搶奪,殺略吏民。朝堂之上照例進行了幾場關于是否出兵的辯論,而最後的結果是,劉徹決定再次對匈奴實施反擊,出兵上谷。
熬過了漫長的冬日,好不容易盼來大地回春,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天氣,又将人拉回到冰天雪地,大雪紛飛的日子,未央宮再一次被漫天的冰雪覆蓋。
我最是畏寒,擡頭看了一眼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忍不住的瑟縮了一下,又繼續去查探爐子上煨的酒,迎面而來的香氣令人陶醉,忙盛了兩杯出來,遞給正在一旁論戰的劉徹和衛青。
劉徹端着耳杯,看着案上的地圖,對衛青道:“上次你說過,朝廷的那些老将已經适應不了新的戰争形勢了,朕也是這麽想的,所以這次出兵,朕打算啓用些新人,你有什麽看法?”
衛青說道:“新人思維敏捷,開闊,啓用新人固然很有必要,可新人缺乏實戰經驗,真正打起仗來,也沒人知道會怎麽樣,所以臣以為,如果新将老将一起上,以老帶新的方式或許更為妥當,這樣也不至于寒了朝中老将的心。”
“正是因為不知道新人會打成什麽樣,所以才有無限可能,反而是老将,他們能打成什麽樣朕心裏清清楚楚,打不出什麽新花樣了!”
劉徹小酌了一口,沉思了片刻,又道:“不過你說的對,不能寒了朝中老将的心。”
衛青一邊飲酒一邊點頭表示認同。
劉徹又繼續道:“韓安國摔斷了腿,他是不宜在領兵了,就讓他留在後方,負責後勤補給吧。至于李廣……他倒有些能耐,名氣也不小,倒是可以再試一試。”
“至于其他人嘛……”劉徹有些猶豫:“公孫賀和朕一起長大,知道朕想要什麽,也帶過兵,這次還讓他去……”
衛青忽然放下酒杯,到案前行了一個軍禮,懇切道:“臣請戰,願做先鋒部隊随軍出征,請陛下恩準!”
我聞言心下一驚,不禁擡頭看向劉徹,殿中有片刻沉寂,劉徹沉默稍許,問道:“你當真想去?”
“保家衛國,臣之所向!”衛青言辭堅定,面不改色。
劉徹又道:“既然要去,也別做什麽先鋒了,要做就做将軍,給朕打贏了回來。”
衛青詫異,推辭道:“臣資歷尚淺,做不了将軍!”
Advertisement
“打仗論的是輸贏,不是資歷,我且問你,你有沒有信心打好這一仗?”
“臣有信心!”
心頭的震驚與擔憂,完全被他铿锵有力的四個字震懾住,這一剎那,我竟也相信,只要讓他去了戰場,他一定可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就是要有這樣的氣魄!”劉徹把耳杯往桌上一扣,又道:“只要你給朕打贏了,剩下的事,朕替你辦。”
衛青興奮道:“謝陛下。”
我上前給他們添酒,對衛青道:“戰場都沒上過,你哪來的信心可以打贏匈奴?”
衛青看了劉徹一眼,笑道:“阿姐,我雖沒上過戰場,可這些年跟着陛下也學了不少,心裏已經和匈奴大戰了個千百個回合,早就把匈奴打的落荒而逃了。”
聽他一說,劉徹當即大笑起來,曾經的那些設想終于要付諸實踐了。
我聽着也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嗔道:“你這酒還沒喝呢,人就先醉了。”
又對劉徹道:“陛下可別上了他的當,打仗是大事,還是考慮好了再做決定吧!”
“衛青說的對,咱們這麽多年不是白準備的,你就相信他吧。”
劉徹喚人取來一把寶劍過來,遞給衛青道:“這把劍朕先擱你這兒,記住你說的話,給朕打贏了回來,如果你要是敢給朕打輸了,就聽你阿姐的,老老實實回家種地去,別在朕跟前丢人現眼。”
我聞言又是一笑,目光落在那柄寶劍上,劍身由青銅鑄造,繪有龍騰九霄的花紋,飾以七彩珠和九華玉,手柄上镌刻着“赤霄”二字,我聽劉徹說過,這赤霄劍是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時所用的劍,立有不世之功,寶劍既出,我便知他主意已定,也不好再說什麽了。
不過十來日的功夫,劉徹就想好了作戰計劃。以李廣為骁騎将軍出雁門,以公孫賀為輕車将軍出雲中,啓用新人公孫敖為騎将軍出代郡,以衛青為車騎将軍出上谷。四路各領一萬騎兵,不設主将。
相較于馬邑之圍的三十萬大軍,這一仗劉徹顯然要謹慎務實的多。
出征那日,我親手趕制了一件披風送給衛青,道:“願弟弟一路順風,出師告捷!”說話間,鼻頭不禁有些酸澀,極力忍住,不讓眼淚掉下。
“我能得償所願,一展抱負,阿姐應該替我高興才是!”衛青寬慰我,又換上我做給他的披風,在我面前轉了一圈,略帶風趣的道:“有了阿姐這件披風,我一定可以風卷殘雲,所向披靡,将賊人打的落花流水,滾回他們的老巢去!”
他既要哄我開心,我也不能讓他失望,略一低頭,又換上一副笑顏對他道:“阿姐相信你,阿姐也等着你平安凱旋。”
我不能送他們出征,只能在城樓上眺望将士們遠去的背影。赤色的旌旗恣意飛揚在三月的春風裏,瘋狂展示着他們對希望和勝利的渴望,旌旗上的巍巍“漢”字,亦是他們不朽的靈魂和脊梁。
等消息的那些日子,我的內心無比焦急,幾乎是數着日子過,劉徹的狀态也不比我好,除了日常政務,他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溫室殿陪着我和孩子。
劉徹對我道:“我這次是有意把他放在戰争的始發地上谷方向,因為相比其他人而言,我更相信衛青!”
“妾謝陛下信任衛青!”我道:“妾希望他能不辜負陛下的期望,更希望他能平安回來。”
“平安回來是一定的!”劉徹握緊了我的手。
他手上的溫度有些微微灼熱感,我知道他的內心一定是激情澎湃的,漢軍已經輸了一次,不可以再輸第二次,所以他對衛青的期望要遠遠高于我對他的期望。
若說前面等消息是艱難的,那麽當前線戰報陸續傳來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是無比煎熬。
作戰經驗豐富的李廣在雁門遭遇匈奴主力軍,所領一萬将士全軍覆沒,就連李廣本人也被匈奴活捉,靠着使詐才撿回一條命。公孫敖戰敗,損兵七成。大姐夫公孫賀再次無功而返,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而衛青一部杳無音訊,失了蹤跡。
“阿姐!”公孫婵急得伏在我的膝蓋上直掉淚:“他怎麽就失蹤了呢?”
我害怕大哥的遭遇再次重現在衛青身上,心下也是焦心不已,面上卻仍舊要保持鎮定去安慰她:“現在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起碼說明衛青還活着,只是不知道在哪兒而已,陛下已經派人去找了,你放心吧,我們要相信衛青。”
她點頭道:“只要衛青能平安回來,我立馬給他納妾,想納多少都行!”
原本低落的心情卻被她這句話給逗笑了,我知道她是因為無法給衛青添個子嗣所以才這麽說的,又寬慰道:“阿青也沒說他要納妾啊,你瞎想什麽呢?”
“我說的是真的”,她哀泣道:“我身子不好,從成親到現在,一直沒能給他添個孩子,他憐惜我,從來不跟我提,我也只裝作不知,可我知道他是想要孩子的,阿姐,他回來,我一定不裝傻了,他想要多少孩子都可以。”
“好了好了”,我拍着她的後背道:“他會回來的,這些事等他回來再說吧,你別想了,好好的,等他回來。”
此後,為了盡快得到衛青的消息,公孫婵每日天不亮就進宮,天黑才離開,一等就是一整天。而大姐二姐進宮的次數也是越來越頻繁。
對于衛青沒有消息這件事,劉徹也是焦灼的,四路大軍敗了三路,現在只剩衛青這一路了,所以不管是輸是贏,他一定是要一個結果的,他派了很多人出去找,都沒有結果。
沒有結果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好的結果了,就連身經百戰的李廣都全軍覆沒了,我實在不知道衛青能有多大勝算。而現在沒有一點消息,起碼說明一點,衛青沒輸。
我已經不敢奢望衛青能打勝仗了,只希望他能平安回來,我已經沒了哥哥,不能再沒了弟弟。
相對于劉徹,我的終究是私情,劉徹擔負卻是天下。我與他說不上誰比誰煎熬,很多時候都是相互安慰,互相取暖。
比如,我難受的時候,他會安慰我說:“你還記得馬邑之圍那次,衛青對戰争形勢的分析麽?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衛青不簡單,你別看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關鍵時刻,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他分析的很對,與匈奴作戰,需得用騎兵,我還專門讓他研究過用騎兵作戰的戰術,這次我派出去的都是騎兵,李廣他們不會用,所以才會這樣,但是衛青不同,他在軍營裏鑽研了這麽多年,是有優勢的。所以咱們要相信他,他一定會回來的。”
而他情緒低落時,我也會這樣寬慰他:“連人帶馬兩萬多呢,不可能一個都找不到,沒有消息就說明他們都還活着,或許是迷路了,又或者是他們打到別的什麽地方去了,有什麽驚喜也說不定,他們會回來的,如果回不來,咱們就繼續找,總能找到的。”
就這樣相互慰藉了大半個月,直到彼此的心情都跌進萬丈深淵,感覺希望渺茫,無法再用單薄的言語去支撐對方的時候,便只能将僅存的希望寄托在祖宗神明之上,劉徹頻繁的前往太廟祈福祭祀,而我則日日到宣德殿為他們虔誠祝禱,共同祈求上蒼護佑衛青及諸位漢家将士平安凱旋。
那是我在宣德殿祝禱的第七日,我雙手合十,虔誠的向上蒼禱告,願以自身二十年的壽命來換取衛青以及漢家将士的平安,劉徹突然闖了進來,激動的一把将我抱住:“贏了,贏了,衛青贏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情直沖雲霄,巨大的情緒起伏,致使我當場大哭,一度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