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扶蘇:對,輩分高就是了不起
第89章 扶蘇:對,輩分高就是了不起
既然要把水攪渾, 那就得好好控制一下抽卡頻率了。
一個一個地單抽,很容易給系統調整平衡的機會。要是一口氣十連二十連,系統大概率反應不過來。
扶蘇提議:
“既然是抽卡, 那提前确定了結果還有什麽意思?要玩就玩點有趣的,比如單純拼運氣。”
反正他們現在手握兩個UR秦始皇帝, 還有扶蘇這個隐藏的SSR秦二世。哪怕其他朝代的人抽再多出來,他們也不怕。
更何況英靈裏單純的忠臣也有限, 大部分都是能被策反的。
始皇縱容地看着愛子:
“你悠着點, 別把你弟弟吓着了。”
嬴政則傲然地表示:
“讓他随便抽,朕無所畏懼。”
抽卡的前提是完成任務,所以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前去保衛開封城。
開封城,古稱大梁。秦人快樂地,老熟悉了。
當年秦滅魏國的時候,為了拿下大梁, 提前十來年就開始布局。自秦王政繼位之初起,秦将就開始頻繁侵擾魏國, 堂而皇之地在魏地改造河網。
——百年前魏惠王在位時遷都大梁, 之後以大梁為中心,建立了船運體系。一旦大梁遭受攻擊, 就會經由河網自各地運來士兵糧饷, 支援國都。
可惜魏國積弱以後,被秦國壓着打。秦将每次攻魏拿下幾城,就開始在周圍修改河道,斷絕它們和周邊城池對大梁的支援。
Advertisement
所以後來王贲水淹大梁時, 魏國怎麽都等不到援軍。足足圍困了三個月, 把城牆都泡塌了。
千年過去,地形地貌已經發生了改變。
但熟悉的大江大河還是能看見的, 比如曾經被引水淹城的鴻溝,又比如自從水淹大梁之後沖刷出來的新河道。
也就是如今汴渠的前身。
秦将闾完成了四抽,然而出來的依然只有一個會打仗的。
其中還有一個拖後腿的劉徹,沒了衛霍的劉徹打匈奴頻遭滑鐵盧,充分展現了他在打仗上還不如始皇帝的天分。
扶蘇想到這一點就幸災樂禍:
“阿父就沒有任用過能力不濟的将領。”
哪怕李信攻楚大敗,也是因為被昌平君陰了,李信帶兵還是相當厲害的。
幸好劉徹本人不在這裏,沒有聽到扶蘇的拉踩,不然top癌一定會好好地和秦梓桑理論理論。
嬴政看着調皮的小太子,有一種自己多了個幼子的錯覺。梓桑和長公子比起來實在是太幼稚了,很難相信他們是同一個人。
長公子日常也不會吹捧父親,畢竟他沉穩持重。倒是年幼的兒女會對着父親露出一臉崇拜的模樣,嘴甜又讨喜。
所以梓桑确實越看越像幼子。
偏愛幼子是世人天性。
嬴政剝了個橘子遞給扶蘇,告訴他這個橘子甜,讓他嘗嘗。
太子愛吃甜食,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扶蘇乖乖接過去,三兩下就吃完了。
然後完全不知道什麽叫客氣,繼續問父親讨要。自己有手不肯剝,就懶着等父親替他剝好。
嬴政頭一回照顧別人,還有些新奇。又給兒子剝了一個,看他吃得認真,突然感受到了投喂幼崽的快樂。
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等始皇去那頭旁聽完李世民和岳飛商量好如何保衛京都回來之後,就見扶蘇已經一口氣吃了十幾個橘子了,桌上全是橘子皮。
得虧如今是果子成熟的季節,不然還弄不到這麽多橘子給他家太子吃。
始皇有些頭疼:
“你吃這麽多橘子,仔細上火。”
随即又看向嬴政:
“你也別太慣着阿蘇,這小子本來就被寵壞了,再縱容下去他更要無法無天。”
嬴政看看靠在自己身上一臉乖巧的小兒子,義正言辭地表示鬼是不會上火的,所以多吃幾個橘子不打緊。
始皇:……
地府裏的秦人默默把他們掉了的眼睛撿回去。
死得久了真是什麽都能看見。
群臣忍不住小聲議論:
“當初朝中有流言說陛下寵愛那個誰,不少人都信了。哪怕李相矯诏,大家心生疑慮,也不敢公然質疑此事為假。”
“如今看來,那種程度哪裏叫寵愛?和公子梓桑一比,根本不值一提。”
胡亥敢拿他爹當靠墊嗎?胡亥敢讓他爹給他剝橘子吃嗎?胡亥敢一吃就吃十幾個,根本不擔心他爹生氣嗎?
秦人一向喜陛下之所喜,憎陛下之所憎。眼見梓桑深得帝心,頓時把這位公子的重要程度又往上提了提。
劉據大抵是聽了梓桑拉踩他爹,心裏不太痛快。溜溜達達跑來找長公子,見面就問他以前始皇帝給他剝過橘子沒有。
低級的挑撥離間。
長公子倒也沒生氣。
他和劉據是好友,知道對方就是說着玩的。順便也是真的好奇,打聽一下友人對這個便宜弟弟的态度,好确定自己的态度。
畢竟合格的朋友當然得和自己人站在一條戰線上,要是長公子不喜歡梓桑,他就得對梓桑敬而遠之了。
長公子好脾氣地笑了笑:
“我見梓桑如見幼弟,又怎麽會同他計較呢?”
莫說梓桑是另一個扶蘇,就算不是,他也不至于因為這點小事就嫉妒。何況父親會對梓桑好,也是因為看重他這個親兒子,愛屋及烏罷了。
長公子若有所思。
他在想,他父親是不是心裏挺期待他也像梓桑那樣依賴阿父的。所以在他身上見不到這樣的情形,就退而求其次,用梓桑圓個夢。
劉據聽罷長公子的話,下意識反問:
“如見幼弟?哪個幼弟?胡亥嗎?”
長公子笑容一斂,默默盯着他。
劉據幹笑一聲:
“我剛剛開玩笑的,你別生氣。”
說完調頭就跑,跑慢了要被剛毅勇武的長公子揪住,強行決鬥一番。
劉據:孤只是個文弱太子,拒絕動粗。
陽世。
隊伍裏只有李世民和岳飛兩個會帶兵的,所以二人聊得歡,其他人都插不進嘴。
岳飛對于他們手下的兵卒令行禁止,完全不像草臺班子提出了疑惑。這怎麽看都不像是鄉親們拉起來的民兵,比大宋正規軍還像樣啊!
李世民忽悠道:
“鵬舉有所不知,這些年北境這裏連遭戰火,是以秦兄他們早有憂慮。此前朝廷和金人合作滅遼時,我等便擔憂與虎謀皮,金人會翻臉。”
“金人骁勇,能将遼國一舉殲滅,可見不是善茬。于是秦兄提前拉起了這支軍隊,悉心操練多年,如今終于派上用場。”
李世民說了一些練兵的法子,說秦政就是用這個辦法把士兵訓練成這樣的。他說的訓練方法是扶蘇給的,拿了後世的練兵法修修改改,融合了大秦特色。
岳飛聽得半信半疑。
李世民就又忽悠他說這次金軍南下可和之前不一樣,之前并不危急,所以他們都沒冒出來。這次金軍沖着滅宋來的,這才不得不出山抵抗。
李世民嘆氣:
“若非情況危急,我等也不會這麽高調行事。畢竟倘若金軍此次只是小打小鬧,我們這些訓練私兵的人,很有可能被官府打為反賊。”
岳飛仔細一想,好像是這個道理。
他是個性情中人,哪裏能眼睜睜看着立下大功的鄉間義軍被朝廷圍剿。他當即表示會幫忙想辦法,解決這一隐患。
之後就輪到扶蘇上場了。
扶蘇拿的是病弱郎君人設,稱自己是秦政之子,自幼體弱多病。父親也是因為擔憂他,才會起兵保衛家鄉。
扶蘇咳嗽了一聲,虛弱地說:
“我身子骨實在太差,無法長途跋涉。而如今這個世道,哪裏又是安全之地呢?倘若金軍破城,我就得被迫南逃,屆時只怕要死在路上了。”
岳飛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謹慎地用了最輕的力氣把這位郎君扶住,讓他坐下慢慢說,別站不穩摔了。
扶蘇接着提起岳飛舊日裏的功勳來。
說自己早就聽聞岳鵬舉等将軍的大名,而後細數了一堆剿匪有功的将領。大部分都不是特別有名的,而是曾在附近縣府立過功的那些。
扶蘇雙眼亮晶晶:
“山匪總是侵犯百姓,多虧有将軍們出手相助。”
岳飛被誇得不好意思:
“我等只是一些尋常小裨将,比不得那些抗擊金軍的大将厲害。”
扶蘇卻說都是一樣的,保衛百姓的将領皆是好将領。還道可惜自己身子骨不争氣,否則自己也想投軍,保家衛國。
岳飛看着他纖瘦的身形:
“郎君好志向!”
病弱的身軀也阻擋不了這一腔熱血,岳飛感動壞了,覺得梓桑簡直是他的知己,天下更該多一些這樣的漢子才是。
岳飛可是聽說了,之前李二鳳因故不在趙州,恰逢金軍大舉來犯,都是這位秦小兄弟指揮軍隊禦敵的。
他一時見獵心喜,就和扶蘇聊起了軍事。這搞得扶蘇壓力山大,險些就要叫唐太宗過來救命了。
扶蘇硬着頭皮把韓信說過的那些兵法挑挑揀揀拿出來和岳飛讨論,說自己是韓将軍的仰慕者,總算穩住了岳飛。
岳飛對兵法了解頗深。
聽了扶蘇的分享,一下子就确定了扶蘇說的确實是韓信的用兵之道。而且其中內容比市面上流傳下來的要更加完整,畢竟本位面韓信的那些兵書早就失傳了。
扶蘇仗着認識韓信本人,拜讀過他的全部大作。随便說一段出來,他自己沒意識到有什麽厲害的,岳飛卻聽得如癡如醉。
岳飛感慨不已:
“未成想秦兄家中還有淮陰侯的兵書傳世!”
扶蘇立刻表示他可以把兵書借給岳飛,還可以将兵書印刷多份,避免再次失傳。
岳飛一怔,連忙起身下拜:
“多謝小兄弟大義!”
扶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幫忙公布兵書內容其實是為了哄自家大将軍。
韓信聽說這個位面他的兵書失傳了,氣得飯都吃不下去,已經去找劉季麻煩十幾次了。
直到劉季發誓等下回陛下和殿下回來,他們就去找這個位面的劉邦。到時候一定幫韓大将軍揍人,這才勉強安撫住了兵仙。
不管如何,扶蘇靠着韓信的關系和岳飛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岳飛認定了扶蘇是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報國青年,和他是一路人,将他引為了知己。
兩人關系好了之後,難免聊到一些岳飛的往事。
岳飛跟他分享自己在軍營裏的日常,說可能會有些枯燥。扶蘇就說總比自己好,自己常年卧病在床,連軍營都去不得。
此話一出,岳飛哪裏還能坐得住。
趁着沒有戰事,他就絞盡腦汁地回憶軍營裏有什麽趣事,說給扶蘇聽。
說得多了,扶蘇就感慨:
“可惜平定軍已經四散了,也不知還活下來幾個人。最近軍中收容了一些,其餘的士兵似乎大多都回鄉去了。”
岳飛心中一動。
平定軍散了,但它也可以沒散。
自己是平定軍中的偏校,雖不是特別高的軍職,但好歹有職位在身。
如果他以平定軍偏校的身份,重新收攏平定軍。再向衆人表示軍中這些士卒都是主動來投平定軍的鄉親,說不得可以蒙混過關呢。
等金人撤軍之後,這支隊伍就不是犯忌諱的民間軍隊了,而是朝廷的正規軍、平定縣的守軍。
岳飛連忙去尋了李世民等人,商議此事的可行性。
扶蘇圓滿完成了任務。
能幹的小太子得到了兩位父親的誇獎,被批準可以去玩了。接下來的事情交給他們大人解決,小孩子不用操心。
不多時,趙州這裏的私兵就化身為平定軍趙州分軍,開始向各方傳遞消息,招攬原平定軍成員回來歸隊。
雖然最終回來的不多,但反正朝廷那邊也沒有軍隊名冊。這年頭沒有互聯網,名單都在各地自己留着,都城可沒有信息共享。
平定縣失陷之後,城裏亂成一團,好多軍職高的将軍都死了。只要派人潛入其中将軍隊名冊燒了,借口是混亂時遺失,就能偷梁換柱。
皇帝哪裏知道軍中這些到底是不是平定軍的原本成員?反正看他們令行禁止的架勢,一般人也不會懷疑這不是正規軍。
頂多就是平定軍的将領格外會帶兵,帶出來的士兵素質極高而已。
恰好,岳飛就是個擅長帶兵的。
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軍紀嚴明,訓練有素,你看大秦兵馬俑像不像訓練完成的岳家軍?
唯一的問題就是,岳家軍是忍饑挨餓也不去侵犯百姓。兵馬俑是壓根不會餓,用不着侵犯百姓。
秦将闾頭疼地問大家:
“怎麽才能防止岳飛發現兵馬俑不用吃喝拉撒這件事?”
始皇思索:
“系統似乎會下障眼法,或許在旁人眼中,兵馬俑是會吃飯睡覺的。”
至少這麽半個月下來,也沒見岳飛跑來詢問這件事。甚至還和兵馬俑打成一片,壓根沒發現兵馬俑智商不高。
可見岳飛應該沒發現異常,被系統糊弄住了。
李世民則發揮他對軍隊的了解:
“障眼法只能管明面上的,如果岳飛接觸了軍中賬冊,或許會意識到不對勁。除非他看賬本時,也會受到影響,發現不了軍隊支出上的問題。”
沒必要去賭這個,最好還是他們自己出個人來管賬。大軍每日到底消耗多少糧草,不必讓岳飛知道實情。
扶蘇明白了:
“找個懂行的來做假賬!”
這人得很熟悉軍糧耗費的情況,否則做出來的假賬非常容易露餡。
李世民贊同: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說出來不太好聽。
嬴政順勢思索起來:
“我大秦将軍文武皆備,倒是能兼顧打仗和做賬。只是聽你的意思,你想專門安排一個人處理此事?”
李世民嘴角一抽:
“你們大秦将軍管得太多了,又要打仗又要治理,這樣軍政一體,很危險啊。”
大唐就吃過這個教訓。
起初大唐的節度使只有軍事上的權力,後來傻缺皇帝給他們擴大了權力——此處點名批評李隆基——節度使開始擁有任免地方官員、征稅理財、甚至專權誅殺的資格,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嬴政不屑地說:
“朕的太守不曾越職造反。”
哪怕軍政合一,也沒引起什麽安史之亂。是你們大唐的皇帝不行,所以別怪将軍太能幹。
李世民不想和他說話。
你家那是太守不敢造反,不代表這個制度安全。我扯制度,你扯皇帝,沒法聊。
嬴政:“朕駕崩後太守也不曾造反。”
所以制度也沒問題,畢竟胡亥這個皇帝很有問題。
李世民:……
李世民忍無可忍:
“秦朝太守是不想造反嗎?那不是被胡亥殺怕了才沒敢造反嗎?你看看漢朝,多少太守擁兵自重,不把皇帝放在眼裏?”
剛回來的劉徹:???
劉徹大怒:
“說秦朝就說秦朝,扯朕的大漢做什麽?”
李世民頗為光棍地說:
“這不是,你們漢朝和他們秦朝用的是差不多的制度,都有太守嗎?”
唐朝的州郡長官是刺史,但是和漢朝的刺史不一樣。唐朝的刺史沒有軍事大權,只有監察大權,順道還要負責一些民生上的事務。
扶蘇躲在阿父身後看熱鬧,不亦樂乎。
始皇看他們三個吵得有來有回,就知道不是第一次了。估計以前也老吵架,不是什麽大事。
始皇便只對秦将闾吩咐道:
“努力抽個荀彧出來。”
荀彧擅長軍中賬務的管理,讓他來做假賬絕對不會露餡。
龍鳳豬三人立刻警覺。
劉徹敏銳地問道:
“你認得荀彧?那你認得郭嘉嗎?上回來的那個郭奉孝是不是替你來的?”
李世民也問:
“你怎麽挖曹操牆角的?朕都沒能挖來,你居然成功了?”
嬴政則直接問最關鍵的:
“郭嘉既然聽你的,那曹操呢?”
始皇:……
就不能是朕特別了解各朝名人,所以提議重用荀彧嗎?
三人:秦将又不是不行,為什麽非得找漢末的?老實說,你是不是又想挖一次曹操牆角?
單獨把荀彧弄出來,趁着曹操不在,把人收服了。這麽一想,還挺有可行性的。
畢竟曹操和荀彧有隔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哪怕舊事已經過去了數百年,也不見得兩人已經說開了。萬一荀彧就是那麽烈性,死活不肯原諒曹操呢。
這麽一想,劉徹也慫恿秦将闾:
“抽!抽個荀彧出來!”
地府裏的荀彧本人:……
荀彧費解地看向郭嘉:
“所以上回來的那個奉孝,當真是為了始皇帝來的?”
郭嘉裝傻:
“文若問我有什麽用?嘉亦不知!”
他說那個郭嘉特別狡猾,根本沒辦法套話。而且不知道跟誰學壞了,缺德得很,差點把他都給坑了。
反正就是沒問出來,不知道他的主公到底是哪位。
荀彧颔首:
“看來奉孝果然早就知曉了,而且這個主公定然不是曹公。”
郭嘉:……
唉,文若為什麽要這麽聰明呢。幸好明公不在此處,不然他還得和明公解釋他為什麽沒跟對方說實話。
郭嘉頗為現實地想着,另一個自己也是自己。沒有幫外人坑自己的道理,所以這種秘密當然要隐瞞了。
何況自從那個郭嘉來過一趟之後,曹操對他就隐約有些疑慮了。
郭嘉心知他要是和曹操說實話,告訴對方其他位面的郭嘉另投始皇帝了,曹操肯定會忍不住聯想到他身上。
畢竟其他位面的郭嘉死後會轉投旁人,說不得這個位面的郭嘉也會。再往陰謀論裏想一想,或許郭嘉早就背叛自己了,只不過一直引而不發。
荀彧也想到了這一茬,不由搖頭:
“曹孟德早不是我當年結交的曹孟德了。”
權勢會改變一個人,如今的曹操已經是魏武帝曹操。荀彧仍舊會懷念當年懷抱初心的舊主,也會不想搭理現在這個面目全非的野心家。
兩人都沒料到,其他位面的郭嘉壓根不是死後轉投別人。沒有相關經歷,很難大開腦洞猜到這些。
荀彧只是皺眉思索,其他地府的曹操到底幹了什麽,為何郭嘉會轉投。莫非那邊發生了一些這邊沒經歷過的事情,奉孝受委屈了?
郭嘉寬慰友人:
“既然另一個位面的秦朝并不曾二世而亡,說不得壓根沒有出現漢末亂世。嘉恐怕一出生就為秦臣之子,成年後順勢入朝輔佐帝王呢。”
荀彧緩緩點頭:
“也對,險些忘了這一茬。”
陽世中,始皇拒絕回答如何招攬到郭嘉的問題。
扶蘇則不愧是郭嘉的狐朋狗友,兩人想到一塊兒去了。他拿這番說辭去應付漢武唐皇,說郭嘉荀彧曹操他們本來就是秦臣,無需阿父招攬。
扶蘇說得振振有詞:
“不獨他們,還有孔明、伯符、公瑾、子龍等人,皆為我大秦肱股之臣。”
被點名的衆人面面相觑。
周瑜笑道:
“有點意思,若是如此的話,伯符是否擺脫了英年早逝的悲劇?”
倘若能避開早死的結局,那周瑜覺得當個秦臣也挺好的。畢竟孫策在世時,他們還沒生出再造乾坤的野心,不過想當一方諸侯罷了。
蜀漢陣營的心情就有點複雜了。
大秦不曾二世而亡,也就是說壓根沒有大漢出現。
這可真是釜底抽薪了。
也不知道扶蘇是不是故意的,他還“一臉天真”地補充道:
“其實說這些四百年後的晚輩沒什麽意思,不如來聊一聊漢初的這些人物。”
“徹兒,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你曾祖父劉季是我大秦太守。你祖父劉恒是我孫兒柏舟的伴讀,二人自小一起長大。”
劉徹:……
劉徹調頭就走:
“高祖和文帝的事情與朕無關,梓桑你還是去找他們二人敘舊吧。”
輩分高了不起啊!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