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稷兒:從政兒這騙點兵俑回來哄将軍
第14章 稷兒:從政兒這騙點兵俑回來哄将軍
始皇怫然不悅:
“朕的秦律為何不行?”
經過他六十多年的執政,秦律如今已經經過重重修改,十分完善。相比之下,原本的地府律一眼看去就顯得粗糙,可見是外行人斟酌着訂立的。
想來也是,這些神人仙者哪裏懂什麽律法?約莫就是仿照哪家的律令照葫蘆畫瓢,弄出來應付的。
要始皇看,他們還不如當初就直接挑一家的律法全數照搬。這樣搬一點改一點,反而顯得不倫不類。
府君聽着始皇的批判,一時無言以對。
他們确實不懂什麽法律條例,因為他們都是按照天道法則行事的。仙神中沒那麽多勾心鬥角,大家的生活都很簡單,那點子法則就足夠約束衆人了。
可是等到開始管束地府鬼魂之後,他們才發現這樣下去不行。偏偏又确實不懂法,只好挑挑揀揀在各界拼湊。
始皇面前的地府律中,有些是從古代律法裏借鑒的,有些是從現代律法裏借鑒的,還有從西方律法裏借鑒的,甚至有從末世、修真等稀奇古怪世界觀裏借鑒的。
翻開一頁,滿紙寫着允許以暴制暴、以牙還牙。
始皇:。
府君弱弱申辯:
“地府和陽世自然不同,地府中不會出人命,挨打了再打回去很正常。”
主要他們如果攔着不許打回去,受害鬼會非常憤怒,不服管教。偏偏地府沒有陰差之類的治安人員,每界就那麽幾個人,根本管不過來。
所以地府幹脆就允許大家報複回去,先挑事的不僅會遭受受害者同種手段的回報,還要受到管理部門的懲罰,後來暴力事件果然就減少了。
Advertisement
始皇覺得匪夷所思:
“倘若一方嘴賤,另一方氣不過選擇動手。那按照你們的律法,誰是鬧事者、誰是受害者?”
府君想說先撩者賤,但是這樣一來,另一方只能被允許罵回去而不是打回去。他選擇了打,就是沒按照律法反擊,同樣也是在違規。
府君第N次說出:
“等我一下!”
被他頻繁騷擾的分管人受不了了,幹脆直接開空間裂縫跑了過來。府君怎麽那麽多問題?不能讓他直接和新人對話嗎?
分管人前輩聽了府君的轉述,想也不想就直接回答:
“這還不簡單?罵人的按挑事來處置,并允許打人的那方罵回去。打人的按施行暴力來處置,并允許被打的打回去。”
也就是說不管前因後果,兩個舉動分開來懲處。
始皇來了興致,和他辯論起來:
“打人者事出有因,是否應該酌情放寬懲處?”
前輩:“惡意打人和為複仇打人本就有不同程度的懲罰方案。”
始皇:“如何分辨是惡意還是複仇?”
前輩:“當然是……”
兩人你來我往,一開始聊的東西府君還能聽聽,後面就聽不太懂了。
但他也發現了,前輩漸漸被始皇問得答不上來。
地府律就是有很大的問題,一直沒出狀況是因為大部分鬼魂畏懼神仙,不敢太過造次。就算判決不服,也頂多壓在心裏,沒膽子反抗。
時間長了,很多人就投胎去了。于是沒有鬧出來,事情不了了之。
倒也有鬧出來的,一般鬧出來的多在王侯将相等人之中。他們能在地府停留的時間要長一些,更容易堆積不滿最後不管不顧。
每當這個時候,分管人就管不了了,會喊府君前去處理。
始皇和這個任職多年的分管人詳細交流完畢以後,只想說地府如果不是地府,而是正常的凡人王朝,恐怕早就被人推翻了。
始皇覺得很難理解:
“無人與你們反饋過律法上的問題嗎?”
分管人“呃”了一聲:
“有的,我那個位面的始皇帝、漢武帝等人都說過。”
不止是皇帝,下頭的臣子也有很多吐槽過律法有問題。但各界這麽多年下來都是這樣過來的,也沒見鬧出無法收場的大麻煩,就懶得改了。
怠政便是如此。
反正也能湊合用,改起來太麻煩,不如不改。關鍵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麽改才合理,萬一越改問題越大呢。
以前天道沒考慮過讓這些古今人傑擔任地府的管理人員,那些人空有一身才華也無法施展。
即便誰毛遂自薦說可以幫忙修改律法,分管人也是委婉拒絕。
一來他們不想費那個勁,二來也是擔心這些人有自己的小心思,在律法上偷偷給自家開後門。
這種事情不是沒發生過,這群人精多的是手段替自家謀利。
始皇不信各界當真在老老實實地遵循這個漏洞百出的律法,他思索片刻,向天道檢舉。
始皇說:
“朕懷疑各界有私律。”
明面上大家都在用這個地府律,可誰用誰知道。當真出現大堆難以解決的麻煩時,必然有人會偷偷修改判定條件。
表面上都說“改起來太麻煩了”“找別人幫忙怕被坑”,私底下誰知道到底有沒有改、找沒找人協助。
那麽多位面每天處理那麽多事情,天道又不會閑的沒事做主動跑去一一檢查。
如今有人檢舉,天道就行動了起來。
片刻後,天道給出答複:
【經檢測,目前超過一半位面存在私自修改律法的情況,感謝您的檢舉!】
始皇:朕就知道。
掃了一眼獎勵的上億功德,順手把短信界面關掉了。
府君:……
前輩:……搞半天只有我一個人在老老實實按照律法行事是吧?
始皇又問天道:
“私改律法者會有懲處嗎?”
他只是受兒子的影響,習慣性抓住機會給自家撈錢,并沒有坑別人的打算。人家修改律法也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地府,不管不顧直接罰過去就有點過分了。
天道回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改律改得合理的,不會進行處罰。如果後續他們的修改版律法被新地府律征用,提出者可以得到獎賞。
而改得不合理的,是要酌情處分的。畢竟不合理的律法必然導致部分鬼魂利益受損,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府君只要一想到天道後頭要瘋狂加班,給這些私律擦屁股,就覺得頭皮發麻。
這麽多位面發生過這麽多起判案,全都重新結算的話,這得忙到猴年馬月啊!
幸好天道是個法則智障,不會嫌累。
始皇若有所思:
“所以還是得盡早制定出新律來。”
府君連忙提醒他:
“你那個秦律真的不行,你得結合地府的情況修改,不能全憑自己的喜好來。”
始皇冷靜地道:
“朕知曉,朕寫的是本界的律法。本界鬼魂皆是秦人,早已習慣秦律,可沿用。”
府君:……
府君想問問他,你是不是忘了地府裏還有很多夏商周時期的老古董。而且庶民裏,仍有部分六國舊民還沒去投胎,怎麽就都是你秦人了?
他不提還好,一提始皇想起來了。
始皇問他:
“陰壽如何計算?”
他光知道耗盡之後可以用功德續命,但陰壽本身的計算規則呢?沒人同他說過,因為大家都默認他不需要煩惱這件事。
府君愣了一下,突然想起始皇好像是對地府的常識一知半解的時候就跑去陽世了,難怪很多事情都不清楚。
他一拍腦袋:
“你等下,我給你發一份具體細則。”
趁着府君找細則的功夫,始皇向天道提出建議。
其實沒必要強求各界必須用一樣的律法。
不同位面的所處時代不同,文化細節也各有差異,都用一樣的反而不好。
還不如各界自己讨論,制定出最适合當前的律法。且律法這東西也并非一成不變,回頭随着時代的變化也要一點點增改删除。
天道接納了他的提議,但還是表示自己需要考察一番再做決定。如果當真要各界制定不同律法的話,那就得組建立法團隊了。
反正立法、司法肯定是要分開的。
府君終于找到了細則,發給了始皇,始皇接過之後迅速翻完。
陰壽的計算其實很簡單。
鬼魂和軀體是相輔相成的,軀體還在,魂體就還在。軀體腐朽凋零,魂體也會受到影響變得虛弱。
如果一個人的遺體保存得很好、防腐措施做得也好,那它的陰壽就會比別人長。因為要等到遺體腐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魂魄才會虛弱到必須去投胎。
這個時候,可用功德續命。之後軀體再如何損壞,都和鬼魂無關了,鬼魂的寄生之所從軀體變成了功德。
死物也是同理。
墓穴中的陪葬品,如果本體受損,陪葬品的物魂也會損壞。用功德可以修補,哪怕本體碎裂成渣,及時灌輸功德也能将之留存下來。
不過這裏頭有個反向操作。
如果陪葬品裏存在一些不想讓人取走的東西,一旦自己的墓穴中進入盜墓賊,墓主人可以選擇直接捏碎物魂。
這樣一來,本體也會碎裂,避免被盜墓賊拿出去示人。
但這招只能用在死物上,鬼魂就算再不想別人把自己屍骨拿走,也不能自殺。因為天道強行規定了鬼魂不死,只能投胎轉世。
投胎也相當于死亡了,畢竟重生之後你不再是你。
始皇陷入了沉思。
難怪庶民陰壽會比較短,因為庶民的棺椁基本沒有防腐措施。
既然如此——
始皇不動聲色地給黑龍發消息,他之前和黑龍加了好友。如今玄鳥去其他位面尋別的始皇帝了,黑龍倒還在大秦待着。
始皇:軀體防腐可延長陰壽,請龍君受累告知阿蘇。
黑龍:沒問題!
始皇放下手,詢問府君:
“何時組建立法團隊?”
府君:不知道,別問我,問天道去。
始皇看他一眼,心想算了,這個府君指望不上,以後有事直接問天道。
于是丢下一句立法的時候再叫他,就拿着分管人分享給他的資料離開了。這裏頭詳細寫了分管人的權責,權利沒多少、義務倒很多。
這和始皇預計的地府掌管者完全不同,反而像是個勞心勞力的人民公仆。
始皇回到骊山陵時,還在思索這件事。
指望始皇帝去當這樣的分管人,顯然不太現實。他是封建皇帝,骨子裏就沒有為人民服務的念頭。
蕭何等人連忙起身行禮:
“見過陛下!”
始皇的目光落在了蕭何身上。
蕭何:?
始皇意有所指:
“愛卿乃我大秦肱骨,朕有一事分派與你。”
蕭何:……總覺得不會是什麽好事。
始皇的想法很簡單。
既然去當分管人是去勤勤懇懇幹活的,活多錢少還沒什麽特權,那不如丢個臣子過去替他代管。
反正天道要的只是借用他始皇帝的名頭鎮壓鬼魂,不讓他們有膽子鬧事。那只要派過去的人可以借到始皇帝的名頭就足夠了,不一定非得是始皇本人擔任。
蕭何,他大秦丞相之一,多年來兢兢業業謙卑恭順,是非常合适的人選。且蕭何脾性也好,一定不會嫌棄事多麻煩的。
如此一來,責任和事務丢給了臣子處理,權力雖然交割了,但他想用的時候蕭何也不可能拒絕。
一舉兩得。
不過現在不行,交割得過段時間。
始皇還得借用分管人的權力去辦點事,辦完才能舉薦蕭何接任。現在還是在他手中方便些,畢竟借用總會麻煩一點。
除卻蕭何外,其餘幾個空間的管理者回頭也可以安排一番,最好都是他大秦臣子。
蕭何:不妙的預感越發濃重了……
始皇對衆人吩咐道:
“朕有事出門一趟,不知先祖們何時會來。若他們過來,便問問他們可要兵馬俑回去守門。”
這些六國之人賊心不死,或許還會登門尋仇。他的骊山陵不怕別人找來,先祖們那頭倒是勢單力薄很多。
始皇交代完便離開了,他要去一趟前世所在位面對應的地府。
如今成為分管人之後,他可以随意查詢想找的位面在何處。且各界來往要消耗功德作為傳送費用,分管人卻可以免費傳送。
不過這點路費其實也不多,不然大秦的先祖們也沒辦法隔三差五到處跑。
待陛下離開,剩下之人面面相觑。
“陛下要去何處?”
“不知。”
“先王們何時歸來?”
“不知。”
“是否該提前挑選好兵馬俑?”
“不知。”
“……你到底知道什麽?”
“我知道先王可能不太想要兵馬俑,之前就聽聞有先王被侍者俑吓到。”
不曉得是誰感慨了一聲:
“那先王們膽子還挺小的!”
全場寂靜。
蒙毅站出來提醒衆人不可妄議先王,而後又主動向昭襄王發消息,詢問對方和其餘先王是否需要兵馬俑幫忙看家。
他們這些始皇帝一朝的臣子比較習慣和昭襄王溝通。
不因為別的,單純是看見昭襄王比較親切。他們太子殿下一向也是這個德性,他們都習慣按照太子的缺德指示幹活了。
剛來地府的時候,他們還試過詢問其他先王。
結果穆公過于守禮、孝公實在君子、惠文王總和昭襄王意見相左、武王不想管事、孝文王拒絕當出頭鳥、莊襄王說他輩分太低不方便越過先祖做決定。
這次詢問昭襄王,果然也得到了畫風很眼熟的指示——
昭襄王秦稷表示:
“給寡人多來幾隊,白起那家夥本來答應得好好的要給寡人當護衛,結果聽說了政兒的事情他就叛變了。寡人這裏缺人,非常缺人。”
白起現在跟着蒙恬他們一起排班,給骊山陵當守将。畢竟在昭襄王那裏只能當個光杆司令,在這裏卻可以統領兵馬俑,追憶生時的風光。
“其他先王你們看着安排,要是他們回家看到之後說不要,就都給寡人。寡人不嫌多,回頭還能帶出門去炫耀。”
衆人:……
看出來了,昭襄王這是在變着法地給自己多要點兵馬俑當跟班。
他估計是猜到了有些先王不會要,故意慫恿大家給他們送,這樣人家不要的就都是他的了。
秦稷還在暢想:
“等寡人這裏的兵馬俑多了,就可以把白起哄回來了。寡人的軍隊都給他管,他一定非常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