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漢初人傑
第060章 漢初人傑
【冒頓練兵很有一手, 為了培養愚忠于自己的親信,冒頓做了一種響箭,他的響箭射殺的目标就是所有軍士的目标,不跟着他射擊的立刻處死。】
【剛開始射殺鳥雀, 沒有跟着冒頓行動的都被殺死, 後來,冒頓用響箭射向自己的愛馬, 不敢射的人都被處死。再後來, 冒頓又将響箭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人躊躇, 有人恐懼,沒有跟着冒頓動手的人又被處死。剩下的人都是盲目追随冒頓, 沒有自己思想的死士。】
【萬事俱備,冒頓終于露出了掩藏的真實目的,一次狩獵中,他将響箭射向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身邊之人紛紛跟随射擊, 頭曼當場斃命!他又斬草除根殺了所有不服自己的大臣和後母弟弟, 自立為單于!】
【這一年是秦始皇去世後的第二年, 秦二世元年!】
扶蘇皺眉, “此人性格太過兇殘, 為達目的不折手段, 怕是會成為大秦大敵。”
始皇贊同道:“這人将來便是你的敵人了,稍後拿出一個章程來, 朕看看你有沒有長進。”
扶蘇瞬間渾身一震, 他知道這是父皇對自己的考驗,他心懷忐忑的答應了下來, “唯!”
冒頓的上位之路代表着純粹的弱肉強食,叢林法則,這樣赤裸裸的做法讓中原大地接受儒家思想成長起來的文人們一個個目眦欲裂,他們用優美的語言充分表達了自己的鄙夷與嫌棄。
“蠻夷之輩,無父無君!”
“鞑虜狗彘鼠蟲之輩,窮盡龌龊之能事,焉能與我等匹敵!”
“……”
【此時的北方草原尚不是鐵板一塊,匈奴東邊的東胡見冒頓殺父自立,決定試探一下新單于的成色。東胡王派出使臣對冒頓說,“我王想要得到頭曼的千裏馬。”冒頓問群臣的意見,群臣都不答應。冒頓卻爽快的答應了,“我們匈奴和東胡可是好鄰居,怎麽能對鄰居吝惜一匹馬呢?”】
【這樣一來,東胡以為冒頓害怕他們,再次得寸進尺,跟冒頓讨要他的阏氏,群臣更加憤怒,這簡直就是對匈奴的侮辱,他們群情激憤,請求發兵攻打東胡。冒頓卻再次妥協了,“怎麽能對鄰居吝惜一個女人呢?”他将自己最愛的阏氏送給了東胡。】
評論區
“做冒頓最愛的女人真是到了八輩子血黴了。”
Advertisement
“游牧民族每一口食物都得之不易,他們将女性物化的特別徹底。”
始皇:“扶蘇,你怎麽看?”
扶蘇思索片刻道,“冒頓是在激起部下的怒火,将來他發兵之時,便能得上下擁護,同仇敵忾!”
【冒頓的退讓讓東胡越發嚣張,東胡與匈奴的勢力範圍之間有一塊空地,是兩方勢力的緩沖帶,沒人居住。東胡盯上了這塊地方,派使者對冒頓說“這塊地方我們東胡要了。”冒頓再次征求群臣意見,有人說,這是一塊沒用的地方,他們想要就給了吧。】
【冒頓卻大怒,他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麽能給他們!”冒頓殺了那些退讓綏靖之人,發兵東胡。】
評論區
“冒頓都明白的道理,為什麽後世那些求和派就是不明白呢?尤其是宋朝的主和派,真是讓人火大。”
“任何一個有主權意識的人都不會将自家的土地讓給別人,所以非常不理解宋朝某些皇帝的操作。”
趙匡胤咬緊牙關,狠狠的說:“那些沒用的東西,被後人嘲笑還不算,現在連異族都能來嘲笑我大宋了。”
司馬光覺得天幕就差指名道姓的罵自己了,畢竟他的事跡已經被天幕“公示”過了。自從天幕出現後,他肝火大動,差點一病不起,他不想在朝堂上面對同僚異樣的眼光,只能留在家裏養病。沒想到,這樣都躲不過天幕的暴擊。
不止是他們,明朝那些主動放棄邊疆地區的皇帝,清朝與外國簽訂領土協議的皇帝都覺得面紅耳赤……
【東胡驕傲自大不設防備,碰上了匈奴多次被欺辱後積攢的怒火,兩方一開戰,東胡便被打敗,東胡王也被消滅,匈奴掠奪了東胡的百姓和牲畜財産,滿載而歸。】
【此後,冒頓四面出擊,向西驅逐月氏,向南吞并婁煩,向北則征服了渾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收複了被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占領了中原很大一部分地區。經過這一系列對外征伐,冒頓成功統一了匈奴各部,建立起了強大的匈奴帝國。】
【此時的匈奴帝國疆域廣闊,東起遼河流域,西達帕米爾高原,南抵秦長城,北達貝加爾湖。冒頓擁有控弦之士三十萬,幾乎全是騎兵。】
天幕上出現的是一群快如閃電的騎兵部隊,他們在草原上馳騁縱橫,卷起一堆堆泥沙,看起來蔚為壯觀。
小希沒有找到先秦時期的匈奴騎兵,便選擇了後世的蒙古騎兵,他們在馬背上席卷天下,建立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帝國。
這樣壯觀的場景也帶給了天幕下的觀衆最大的震撼!
蒙恬攥緊了拳頭,“騎兵!”
王贲:“我大秦軍隊能夠踏平中原大地,但騎兵方面确實不如匈奴。”王贲将天幕上的騎兵當成了現在的匈奴騎兵。
蒙毅:“匈奴人在馬背上出生,他們的騎術是我們的将士遠遠不如的,不知兄長是如何卻匈奴五百裏?”
蒙恬沉吟片刻:“若是專門培養一支騎兵部隊呢?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造我大秦的鐵騎。”
李斯也插了一嘴,“幾位還記得天幕提到的李左車嗎,他的祖父是大将軍李牧,他定然有訓練騎兵之法。”李牧在代地駐紮時,匈奴根本不敢南下趙國。
蒙恬眼前一亮,他對着始皇禀報:“還請陛下命人尋找李左車,他雖不如漢初三傑,卻也是難得的人才。”
始皇自然沒有意見,他恨不得将天下的英才皆納入其麾下。
這時,扶蘇皺眉道,“那些人的馬背上有什麽東西嗎,怎麽能坐的如此安穩,他們甚至能雙手放開缰繩,緊靠兩腿支撐!”
蒙恬本來不以為意,他邊轉頭邊解釋道:“匈奴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自然騎術不凡……”
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因為他也看到了不一般的東西。
王贲蒙毅等人都被他吸引了注意力,衆人齊齊看向天幕,他們發現不只是馬背上有東西,“那些士兵的腳底下也踩着東西,怪不得如此穩當。”
李信甚至眼尖的發現馬匹的腳底也不一樣,“快看那些馬蹄!”
有人眼疾手快的将自己看到的東西畫了下來,想着稍後便拿給墨家工匠,看看能不能做出來。
不只是秦朝群臣在歡呼,漢朝也一樣,霍去病對馬匹很熟悉,他一眼就發現了不對,在他的提醒下,漢朝的諸位大臣也在專注的看着天幕。
中國有據可考的馬鞍出現在北魏時期,西漢已經出現了馬鞍的雛形,但遠沒有後世高橋馬鞍那般好用,當時的馬镫也是布制的,騎馬是一件需要很長時間練習的事。
霍去病看到了騎兵發展的新方向,看到了大漢騎兵更進一步的關鍵!
【整個北方都臣服在冒頓的馬蹄之下後,冒頓便将目光轉向了南方的中原地區,那裏物産豐富,氣候溫和,比起草原更加富饒,還有匈奴日常必須的鹽鐵等物。于是,冒頓決定南下侵略中原。】
【此時,中原是什麽情況呢?劉邦剛剛贏得了楚漢之争,國內生民凋敝,百廢待興。別說騎兵了,漢朝初立之時,劉邦甚至找不到四匹同樣顏色的馬匹,三公九卿上朝都只能坐着牛車。】
【中原的戰争結束了,為了大漢的統治,劉邦開始對異姓王下手。韓信被他奪了兵權,從楚王廢為淮陰侯。他又将韓王信(這是另一個人)改封到代地,與匈奴接壤。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反叛投靠匈奴,在韓王信的帶路下,匈奴越過勾注山,深入中原,一路到達晉陽城下。】
漢高祖劉邦皺緊了眉頭,他問道:“丞相,邊關有最新的戰報嗎?”
蕭何迅速回憶了一下,搖搖頭,“不曾收到。”
陳平道:“韓王信早已就藩代地,怕是現在已經投靠了匈奴,朝廷接不到消息,并不一定是好消息……”
劉邦立刻命令下去:“六百裏加急,立刻派使者暗中探查代地現狀。勾注山到晉陽一路上都要安排探子,以防匈奴乘虛而入。”
蕭何默默加了一句,“陛下,要不要召淮陰侯共商大計?”畢竟,韓信是軍神兵仙,他的軍事才能是他們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及的。
劉邦沉默了,他還在衡量此事的危急程度,匈奴與韓信比起來,到底那個更加危險?
或許稍後,他便不需要思考這個問題了。
【戰報如同雪花一般飛向關中,劉邦派出探子探查虛實,冒頓早已做好了迎接他們的準備,他将精兵強将隐藏起來,放在外面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收到消息的劉邦自信滿滿勝券在握,親率三十二萬騎步兵禦駕親征。冒頓再次示敵以弱,假裝敗逃,劉邦輕敵冒進,親自率領部分輕騎兵一路追擊。】
【漢軍行至平城(今大同),被早已埋伏好的冒頓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不敵,只能退守白登山。冒頓分兵占據各個路口,擋住了漢軍的求援之路,使漢軍內外不得聯通。當時正值天氣嚴寒,連日雨雪不斷,山上溫度更低,劉邦與将士們被凍得手腳發僵,狼狽不已。】
劉邦面色有些發燙,他感覺無數雙眼睛正在盯着他,好不自在。
他輕咳一聲,“乃公本就不善軍事,這不是中了冒頓之計嗎!”
蕭何再次提議,“陛下,還是請淮陰侯共商大計吧。”
劉邦嘆了口氣,終是退了一步,命人去淮陰侯府請韓信參加朝會。
他們開始迅速商讨如何應對冒頓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