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漢初人傑
第048章 漢初人傑
遠在沛縣的劉季蕭何等人也在通過天幕猜測自己的命運, 劉季都能成為開國之君,他們這些老兄弟定然封侯拜将了吧。
沒想到,第一個封為大将軍的居然是一個無名小卒,樊哙快言快語道:“劉兄, 你還真是大氣啊, 這樣大氣的人,俺也願意追随啊。”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封侯拜相, 封妻蔭子,心裏還有點小激動呢。
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未來中, 久久無法回神。
劉季擺擺手,心中卻暗暗思量, 聽天幕的意思,乃公那時正被困在漢中,對于中原争霸有心無力,只要有人能領兵打出一條路,讓乃公做什麽都行。
若是将來真能争霸中原, 證明韓信能力出衆, 那就是我知人善任。若是韓信只是誇誇其談, 紙上談兵, 那也是乃公聽信蕭何之言,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沒錯,乃公就是這麽能屈能伸, 進退自如!
淮陰的的少年韓信也在看着天幕, 只是他還沒有意識到天幕上提到的這個韓信就是自己。
【楚漢之争時,蕭何留守關中, 穩固後方,向前線輸送士兵、糧饷。這時的關中早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秦都鹹陽被項羽放火燒了3個月,已成一片瓦礫,秦人數次經歷戰亂,人心惶惶。蕭何一面安撫百姓,恢複生産,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一面重建秩序,頒布新法,安定民心。開放秦朝的皇家園林給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
【這些舉措很快便有了成效,關中的農業生産迅速得到恢複,給劉邦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也保障了前線的糧草。】
王绾贊嘆道:“這個蕭何是個安撫民心的能人啊。”
始皇點頭道:“我大秦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安撫民心,統一思想,使天下一心。若你們能做到這些,朕又何必使用酷烈的法子“焚書坑儒”呢!”
李斯嘆了口氣,這個蕭何是個與法家格格不入的人,但他也定然不是儒家的人。自商君變法後,大秦的丞相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只是這樣的大好局面,要在自己這一代結束了。
罷了,天幕中的李斯跟儒家争了一輩子,也沒有什麽好結局,只要這個蕭何不打壓法家,便與其合作又如何。
扶蘇則是眼前一亮,蕭何做的正是他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安撫民心,緩和矛盾,恢複民生,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等到蕭何來到鹹陽,自己定要好生請教一番。
Advertisement
經歷了天幕的一連串打擊,了解了一些後世儒家的做派,扶蘇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儒家、法家的偏頗,将自己抽離出來,站在更高的位置注視着百家學說。
他終于發現,還是父皇說的對,為君者不必親自參與百家争鬥,只要站在裁判的位置上,有自己的決斷即可。
百家都是君王的工具,哪家好用就用那家,若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被百家利用,為他們搖旗吶喊,落得個自殺而死的下場,豈不是辜負了天幕的警示。
【劉邦與項羽的戰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劉邦甚至多次棄軍逃跑,獨自脫身,當時的蕭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劉邦于死地。可蕭何每次都能盡數征發關中之兵,補足漢軍缺額,為前線提供糧草,保障軍需,劉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
漢高祖劉邦也想起了這一段歷史,對着蕭何笑道:“昨日猶在眼前,若是沒有相國,朕定然無法連年征戰。”
聽着天幕的嘲諷,劉邦依舊談笑風生,淡定自若。反正都是已經發生的事,乃公是最後的勝利者,而項羽墳頭草都三尺高了,自然能大度的一笑而過了。
呂雉心中暗想,這份厚臉皮的做派倒是很值得劉盈學習一番。
【憑着這份功勞,蕭何位列西漢開國功臣第一人!西漢建立後,蕭何擔任相國,他參照秦朝六法,制定了西漢的律法《九章律》。蕭何制定的《九章律》,删除了秦法中苛繁、嚴酷的律條,使法令更為簡單明确,與其政治主張結合起來,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維護了漢初的安定,使得滿目瘡痍的漢初經濟民生得以恢複。】
李斯不自覺的出聲:“《九章律》!”
周圍的同僚都聽到了他的聲音,始皇也不例外。
天幕一直在說大秦的律法嚴苛繁複,壓迫的百姓無法正常生活。可是大秦崛起全靠這本《商君法》,若是修改律法,定會傷筋動骨,波及全國。如今朝堂之上的掌權者一個個都會成為守舊派,阻撓新法的實施。
面對如此大的阻力,始皇也一時無法下定決心。
【衆所周知,劉邦是個疑心很重的人,對有能力的開國功臣更是不放心,蕭何也沒有例外。每當劉邦在外領兵,收到蕭何送到前線的軍糧時,劉邦都要問使者:“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麽?”使者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體恤百姓,劉邦聽後默不作聲。蕭何知道此事後,不得采取自污的手段,讓劉邦降低疑心,終得善終。】
西漢·劉邦聽到這裏頗有些不自在,前面說的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這件事卻是正在發生的,而且蕭相國就坐在自己對面。被天幕當面揭穿,他再厚的臉皮也有些頂不住,他支支吾吾道:“相國,你看這事……朕怎麽會懷疑你呢。”
蕭丞相能怎麽辦,當然是繼續表忠心了,“陛下,臣年老體弱,早想乞骸骨回鄉養老,還請陛下允準。”
劉邦微微後傾,忙勸阻道:“相國說的什麽話,大漢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缺了誰也不能缺了你呀。”
劉邦懷疑歸懷疑,但他腦子還是很清楚的,大漢不能沒有蕭何,只要他沒有明确造反,自己也絕不會動他。
沛縣的蕭何則是心裏有些不舒服,他還沒有經歷過權利的傾軋,依舊是一個滿懷理想,胸有抱負的青年人,被自己一心擁護的主君如此懷疑,自然會有些心寒。
劉季卻大大咧咧道:“那個劉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以後定會衆叛親離。蕭主吏,這下不必擔心了,将來去了鹹陽,始皇定會重用你。而且,始皇從未殺過功臣,你定能施展抱負,也不必擔心主君的懷疑。”
蕭何滿心的想法都被噎了回去,劉老三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這人居然連自己都罵!
聽到這裏始皇微微一笑,在這方面他能傲視後世所有皇帝:只有沒有能力,壓不住權臣的人才會殺功臣,劉邦這個開國皇帝也不過如此!
【第二位要說的就是“兵仙”韓信了,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韓信與白起、吳起等人并列為華夏八大軍神,但得了“兵仙”稱號的只有他一人。】
【韓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貧困,無法被舉薦為官吏,他又經常去別人家蹭吃蹭喝,很多人都讨厭他。他接連數月去亭長家蹭飯吃,時間長了,亭長的妻子受不了,就改變了吃飯的時間,韓信明白了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再也不去蹭飯了。後來,韓信榮歸故裏,只給了亭長一百錢,諷刺亭長做好事有始無終。】
評論區
“怎麽感覺有點奇怪,韓信蹭吃蹭喝,不應該感覺羞愧嗎,為什麽他還有理了。”
“韓信情商也太低了,一點都不懂人情世故。”
“這個亭長以後定然悔得腸子都青了,不過是幾頓飯就能換韓信的感激,還是很值得的。”
“樓上的,你這是事後諸葛亮,那麽多蹭吃蹭喝的人,有幾個将來能出人頭地。”
“就是,都是有手有腳的人,怎麽就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了。”
少年韓信終于能确定天幕說的就是自己了,因為他是淮陰人,家境貧寒,還經常去蹭吃蹭喝,一會還打算去南昌亭長家吃飯……
不過,聽天幕的意思,似乎這是不對的。可是,幾個月前明明是亭長邀請我去的,他還說家中很歡迎我,不缺我一口吃的,為什麽現在又不同意了?
智商超群,情商為負的韓信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韓信在河邊釣魚,一個漂洗絲綿的婆婆見他餓了,便拿了一些食物給她吃,連着送了幾十天,韓信承諾将來一定會報答婆婆。老婆婆本是見他可憐,好心照顧他,從未想過報答,聽到韓信的話自然很不高興。後來韓信功成名就後重回淮陰,贈給了老婆婆一千兩黃金,這就是一飯千金的典故。】
少年韓信更加疑惑,為什麽我想報答她,她卻不高興了?
【淮陰有些小混混見韓信整日拿着一把長劍把玩,卻又從不以此打架鬥毆,覺得他是膽小鬼,很看不上他。有個屠夫攔住韓信的去路,“你要是有膽子就拿那把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鑽過去。”韓信權衡片刻,還是從屠夫□□鑽了過去,成語胯下之辱就是由此而來。後來,韓信回到家鄉後,不僅沒有治罪屠夫,反而封其為中尉。】
評論區
“無法理解韓信的做法,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他對亭長的态度和對屠夫的态度,都讓我無法茍同。”
“或許這就是天才吧,上天給她開了一扇窗,就會給他關上一扇門。”
“那他開的窗也太大了,這得是玻璃房了吧。”
“從這些小事中不難看出他将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