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二世而亡
第045章 二世而亡
王贲與父親王翦對視一眼, 當即跪下請求:“陛下,小兒才能淺薄,不堪為将,請陛下降罪。”
始皇卻沒有生氣, 他親自扶起王贲, “此非戰之罪,乃是天意啊。”
王家打仗的風格就是穩紮穩打, 從王翦到王贲都不是以武力傳世之人, 他們總是謀算在前,有絕對把握才會出戰, 以堂堂之兵擊惶惶之敵。
而項羽卻是以個人勇武著稱,他一人沖鋒陷陣, 帶動整個楚軍士氣大漲,若無法克制項羽,便是換王贲守在巨鹿也不一定能取得勝利。
始皇道:“待到項羽到了鹹陽,諸位愛卿可與其比試一番。”
王贲等人有些驚訝,這項羽與劉邦不同, 他是與秦國有深仇大恨的!天幕曾說就是他燒了鹹陽宮, 燒了骊山皇陵地面建築, 這樣的人, 陛下居然能夠原諒!
始皇傲然一笑, “朕從不以未來之罪, 罪當世之人。只要項羽能夠效忠我大秦,過往一切一筆勾銷。”
群臣心悅誠服, 這就是自家陛下, 這才是自家陛下!
如此君主,如何不讓人誓死相随!
【此戰, 項羽樹立了自己的威望,其他龜縮不出的将領甚至不敢仰視項羽,一個個跪着前來拜見,項羽憑借武力成為了諸侯軍的上将軍。】
【章邯領着退下來的秦軍在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胡亥派人前來責問章邯,為何節節敗退,遲遲無法取得勝利。章邯擔心步了李斯、馮去疾的後塵,便派司馬欣前往鹹陽彙報軍情,說明自己的苦衷。】
【但司馬欣來到鹹陽卻根本見不到胡亥,他求見趙高,趙高也閉門不見。司馬欣十分害怕,逃回章邯軍中,他甚至都不敢原路返回,擔心趙高會在路上追殺自己。】
始皇咬牙,雖說不以未來之罪罪當世之人,但這樣愚蠢的人如何能做自己的兒子,還是遠遠的趕出去,眼不見心不煩吧。
還有趙高,本就觸犯律法,按律當斬,是始皇看在他往日勤懇的份上法外開恩,留下一條性命,沒想到他居然有那麽深的心思,始皇覺得自己一片善心喂了狗。
最重要的是,章邯孤軍在外,朝中有奸臣趙高,這是李牧與郭開的劇本啊,這最後一支秦軍怕是要完了。
Advertisement
【回到軍中的司馬欣,将此事禀告章邯,他心有餘悸的勸說道:“如今朝中趙高獨攬大權,将軍打了勝仗會被趙高忌憚,免不了一死。若是打了敗仗,更是死路一條。您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啊。”】
【這時,陳餘也寫信給章邯,以白起和蒙恬的下場為例,希望章邯能投降。白起蒙恬那麽大的功勞,都被逼自殺,章邯如何比得過他們。如今的章邯就是孤軍奮戰,他知道大秦已經沒有其他軍隊能來救援自己了,而朝中獨掌大權的趙高只知争權奪利,自己又不肯依附于他,怕是早已經上了他的黑名單。】
【權衡之後,章邯最終決定投降楚軍,項羽封他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後來又将三王封在秦地,“三秦之地”的名號就是由此而來。但對于投降的秦軍,項羽擔心他們反叛,直接将其盡數坑殺了。】
評論區
“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項羽還敢進鹹陽嗎,他怕是根本不敢在秦地駐紮。”
“項羽只知道殺人,根本不想如何收服人心,怪不得無法長久。”
“項羽殺人誅心啊,章邯他們把二十萬秦軍盡數葬送了,自己反倒被封王,秦地的百姓怕是恨死他們了。”
“這樣一來,秦地就再也組織不起反抗的力量了。”
“怪不得劉邦一來,秦地百姓箪食壺漿以迎王師,他們已經厭惡了多年的征戰,還有那些繁複苛刻的秦律,劉邦的約法三章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始皇:“約法三章是什麽?”
“箪食壺漿以迎王師”這幾個字真的太刺眼了,這可是老秦人的基本盤,他們都忍受不了秦朝的統治,關東六國百姓過的得是什麽樣的日子!
少年項羽還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麽,項梁卻已經明白了,項羽即便能以武力壓服各諸侯,但他們口服心不服,只要有機會就會反叛,這樣的統治是無法長久的。
章邯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心裏的大石頭終于落了地,是生是死就看陛下的态度了,他跪下請罪,等待始皇的決斷。
始皇“戰役失敗不是你的罪過,若要找罪魁禍首,只能找趙高胡亥。朕給你一個機會,若是想從軍,以後便跟着蒙恬,去邊關建功立業。”
章邯感動不已,當即抱拳道:“陛下,臣願為大秦開疆拓土,馬革裹屍,萬死不辭!”
蒙恬見始皇沒有動怒,便将章邯扶了起來,章邯跟在蒙恬身後,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
【巨鹿之戰決定了秦朝最後的命運,作為秦朝統治者的胡亥卻仍舊躲在望夷宮中醉生夢死,趙高一手遮天,将天下大亂粉飾為盜賊作祟,直到巨鹿之戰後,大秦最後一點兵力也沒有了,胡亥才終于知道了自己将要面臨的局面。】
【作為傀儡,胡亥想了解外面的消息,只能去找趙高,但他還沒有問出自己的疑惑,趙高就已經動手了。他派自己的女婿閻樂殺了胡亥,胡亥臨死前醜态百出,哀求閻樂留他一命,他可以不做這個皇帝,甚至只做一個普通的黔首。但趙高的目的是至高無上的王位,怎麽會留下胡亥這個原本的秦二世。】
【胡亥終于得到了他應有的結局,為他陪葬的卻是整個大秦江山!】
正在給胡亥“愛的教育”的公子公主們,聽到胡亥臨死前祈求做一個黔首而不可得,總算是出了半口惡氣,另外半口惡氣要看到趙高的下場才能舒緩。
工資高:“胡亥,現在你的願望實現了,你已經是一個黔首了。”
将闾:“你放心,作為兄弟姐妹,我們會經常去看望你的。”
嬴陰嫚:“希望你到了宮外也不要忘記我們啊……”
胡亥渾身打了一個寒顫,只有當刀子割在自己身上,他才知道什麽是痛!
【趙高本想直接登基稱帝,過一把皇帝瘾,但群臣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他只能從贏氏宗親中找了一個人接任秦王,那人就是子嬰。】
評論區
“起義軍已經打到鹹陽了,趙高還想着做皇帝,還真是過把瘾就死!”
【子嬰不願重蹈胡亥的覆轍,不想做趙高的傀儡,在繼任之前,斬殺了趙高,滅了他的三族。】
“子嬰!”
這是一個群臣都想不起來的宗室子弟,正是因為其低調,且與始皇血緣較遠,才能在胡亥自滅滿門中留下一命。
不過,今日過後,子嬰定會得陛下賞識,就憑他敢于斬殺趙高,便可知其為人。
只是,那個時空的子嬰太可惜了……
【可惜,此時的大秦已經危如累卵,子嬰也無力回天,他稱王僅僅46天後,劉邦便率大軍攻破武關,兵臨鹹陽。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不得不“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玺符”,投降了劉邦。】
【秦朝正式滅亡!】
先秦諸位秦王沉默了,他們看到了大秦十年統一天下的壯舉,看到了一個雄才大略,前無古人的秦始皇,也看到了秦國崛起中隐藏的危機。
他們希望自己能制定一個更加完善的秦律,更加适用的制度,為将來的統一奠定基礎,為政兒分擔一些重擔。
始皇心緒複雜,這一路看下來,大秦滅亡最大的原因就是胡亥趙高的倒行逆施,但他總覺得這不是全部,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天幕沒有說到。
只要觸及核心的東西,必然會引起巨大的動蕩,秦朝剛剛統一的天下,可能會再起波瀾。但明知有錯,卻不去修正,不也是将隐患留到了下一代嗎?他很矛盾,不知該不該期待天幕接下來的講解。
【此後,便是驚心動魄的楚漢争霸,劉邦項羽逐鹿天下,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秦朝的崛起與衰亡都是那樣的波瀾壯闊,雖然他僅僅存在了十五年,但卻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人看歷史,無不遺憾于始皇基業驟然崩殂,後繼無人。無數人幻想若是長公子扶蘇順利繼承皇位,有長城兵團三十萬軍隊和蒙恬、蒙毅的支持,能不能力挽狂瀾,秦朝還會不會二世而亡?】
始皇也在想這個問題,長子扶蘇已經是所有兒子中最有主見的一個了,若是現在開始培養他,隔絕儒家的影響,能不能将其性子掰正過來?
扶蘇則是在想,我對父親還是了解太少了,未來的自己怎麽會認為父親會殺兒子呢。若是我能登上帝位,定要繼承父親的遺志,統一六國人心,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帝國!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寫道:“商始興而太甲放,周始興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蘇自殺,漢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則建成死于刃,宋則德昭不令其終,明乎建文之變而憯尤烈。”似乎每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會遇到繼承人的問題。】
劉邦:“惠帝弗嗣是何意?這惠帝應該就是自己那個懦弱的長子吧,他沒有子嗣!那劉盈之後是何人能繼承皇位,難道大漢也有二世而亡之危?可是,天幕曾提到的漢武帝又是誰的後代?”
劉邦碎碎念着自己疑惑的問題,卻沒有人回答他。呂雉正煩惱劉盈的軟弱,她覺得這個兒子怕是不能要了。大臣要避嫌,也不可能跟他談論繼任之君的事。
劉邦只能獨自煩惱了。
唐·武德九年,李建成倒吸一口涼氣:“本宮死于兵刃之下!”是誰?是山東的亂黨,還是自己的兄弟?他将懷疑的目光轉向對面的秦王李世民,雙目微眯,盯着他的一舉一動。
李淵也将懷疑的目光投向李世民,李世民面色不變,冷靜的看着天幕,他早已做好了準備,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就看誰的手段更加高明了。
武德朝的文武百官卻無法淡定了,他們有的已經站隊,有的還在左右搖擺,但總有一天,他們必須面臨一個選擇,天幕不過是将這個時間提前罷了。
趙匡胤眉頭皺的更深了,他發現自從天幕出現,他就沒有聽到讓他高興的事。趙德昭是他最年長的兒子,自己百年後,多半是他繼承皇位,怎麽會下場不好呢?
朱元璋拉着兒子的手道:“标兒,這建文可是你的年號?”
朱标:天幕稱其為“建文之變!”定是發生了很大的變故,或許是皇位易主,或許是外敵入侵。
朱标常年跟着父親處理朝政,自信還是有能力掌握朝局的,怎麽也想不通事情如何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他有些懷疑“這應該不是兒臣的年號吧……”
可是與其類比的都是開國之君的兒子,除了他還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