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二部分(12)
《遙遠的救世主》第二部分(12)
馮世傑注意到葉曉明是用“丁哥”稱呼丁元英,這要比用“丁先生”更有人情味,而這時候再用“丁先生”就顯得生分了。于是他也沿用了這個稱呼,說:“上次在曉明的店裏是我失禮了,當時就想請丁哥吃飯,沒想到不但沒請成,反倒是白吃了一頓,所以今天丁哥無論如何得給個面子。”
丁元英說:“我得知道這檔子事的深淺。”
葉曉明說:“嗨,丁哥說哪兒去了!其實也沒啥,就覺得丁哥是高人,想請丁哥給指條道兒。我和世傑都喜歡音響,能混的話還是想在音響方面混呗。”
馮世傑憨厚地一笑說:“我的想法芮小姐都知道,想必已經告訴丁哥了。”
丁元英沉思了片刻,說:“如果你們不忙的話,這頓飯還是我來請,買幾個小菜咱們去王廟村,先四處走走,再叫上幾個人喝酒聊天。”
葉曉明立刻明白了丁元英的用意,猶豫了一下說:“丁哥要去,那就去吧。”
馮世傑馬上掏出手機說:“我給家裏打個電話,讓他們準備一下。”
丁元英擺擺手制止了他打電話,站起來說:“聊天準備什麽?随便點。”
3個人下了樓,馮世傑緊走幾步為丁元英打開車門,汽車出了嘉禾園小區後向東拐了個彎,丁元英在小吃一條街買了一箱啤酒和一些鹵鴨、腐竹、花生米之類的下酒小菜,然後驅車去了王廟村。當他們來到王廟村的時候,夕陽已經沉到了地平線以下,只留下最後一抹餘晖在遙遠的天際,這個小小的村莊在夕陽的餘晖中呈現出一種遠離現實的沉靜,沉靜之中又隐藏着一派破敗的凄涼。
馮世傑開着車熟練地在窄得勉強能容一輛車通過的小胡同裏穿行,車開到馮世傑家的院門前停下。馮世傑的父母已經吃過晚飯,正在院子裏跟兩個來串門兒的親戚坐着說話,見兒子帶着客人回來,忙站起來迎接。葉曉明搬着一箱啤酒、馮世傑提着一塑料袋小菜與丁元英一起進了院子。葉曉明和馮家很熟,跟兩位老人打過招呼就把啤酒搬到廚房去了。
馮世傑把丁元英介紹給父母,說:“爸,媽,這是我朋友丁哥。”
丁元英禮貌地稱呼道:“大叔、大媽。”
馮世傑把手裏的菜交給母親,說:“媽,我們還沒吃飯呢。”
馮母接過菜說:“你們先坐着說話,我這就去做飯。”
那兩個串門兒的親戚要走,馮世傑叫住了其中那個年輕人,說:“國正,你去把志明和鐵軍叫來,咱幾個陪丁哥喝酒。”
Advertisement
周國正答應着走了。
馮世傑對丁元英說:“丁哥,趁這會兒沒事出去走走?”
葉曉明說:“我就不去了,我在這把酒菜擺上。”
于是,丁元英跟着馮世傑出了馮家院子。王廟村有100多戶人家,村裏也只有兩條十字相交的主街道。他們沿街漫步,馮世傑在向丁元英介紹村裏情況的同時,也不時地回應一些跟他打招呼的鄉親。兩個人沒用多長時間就把村裏轉了一遍,這時候天色已經黑下來了,丁元英看到的是街上有幾盞昏黃的路燈亮着,是坑窪不平的路面、東拉西扯的電線和破舊的老房子,情形跟芮小丹形容的基本一致。
轉完了街道,馮世傑特意把丁元英帶到幾乎閑置的村民委員會、廢棄的小學校、基督教堂和那間不久前曾經給芮小丹做過音箱的木工作坊。丁元英對王廟村的地形村貌、人口狀況和經濟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他對男人娶不起媳婦和孩子上不起學之類的情況并不感到稀奇,但是有些人家居然窮到連一年四元錢的水費都交不起,這讓他感到吃驚。
返回馮家的路上丁元英問:“這村子裏有沒有在哪方面有技術專長的人?”
馮世傑答道:“不多,能說得上話的就更少了。周國正、吳志明和李鐵軍幾個人會點木匠活兒,志明的技術好一點。國正以前在縣裏的翻砂廠幹過,後來廠子倒閉就回來了,就是你剛才在院子裏見到的那個小夥子,聽說技術不錯,當時在廠裏是生産骨幹。再有就是村東頭的劉大爺以前在古城機械修造廠幹車工,早就退休了,現在也是在家裏種地。”
丁元英問:“這幾個人跟你都是什麽關系?”
馮世傑回答:“遠近都沾點親,農村差不多都這樣。丁哥的意思我明白,我說的這幾個人都是我很了解也比較說得來的人,都是實實在在的莊稼人。”
丁元英點點頭,說:“一會兒把劉大爺也請來。”
回到馮世傑家,吳志明、周國正、李鐵軍幾個人已經到了,院子裏西廂房的房檐下挂了一只燈泡,光線雖不是很亮堂,但喝酒聊天是夠用了。當院擺了一張圓桌,啤酒、酒杯和下酒小菜也已經擺好。
馮世傑給丁元英一一做了介紹,然後對李鐵軍說:“鐵軍,你去把劉大爺請來。”
“哎。”李鐵軍答應一聲,馬上就去了。
幾個人圍桌而坐,但誰也沒有動筷子。馮世傑說:“丁哥,咱先喝吧,不用等了。”
丁元英拿出煙給每人遞了一支,說:“不忙,等等劉大爺。”
大夥兒抽着煙閑聊,過了十多分鐘李鐵軍把劉大爺請來了。劉大爺60多歲,頭發已經花白,微微有些駝背,但身板很硬朗,穿着一件灰布衣裳,黑黝黝的臉上刻滿了皺紋,眉宇之間透着一股莊稼人的樸實,幾乎看不出是從工廠裏退休的老工人。丁元英禮貌地站起來與劉大爺打招呼,給老人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