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嚴重
第110章 嚴重
随着中考招生的順利結束,學校裏的事情也算是準備進入尾聲了。
暑假期間最重要的幾件事其實就是中考高考的志願填報以及新學年的招生工作。
中考志願填報和高一新生招收是同步進行的,已經落下了帷幕。
而最後的忙碌也就只剩下了一項——初一新生招生。
即便是今年名聲大噪,星空中學的招生門檻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依舊是在桐山市內進行招生,并且根據提交的家庭條件資料證明來進行加權算分,最後按照分數擇優錄取。
只不過,因為新校區已經擴張完畢,今年星空中學的招生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擴招。
除去開學後将會升入初二、初三年級的,原有的1000名學生之外,整個初中部将會再次招收至少2500名初一新生,以及初二初三各1000人的轉學生。
也就是說,在經過這一批的招生之後,星空學院初中部的學生數量将會從上一年度的1500人,擴張到5500人以上。
這個數字将星空初中的整個校區填滿了大半。
因為星空小學的生源遠低于星空初中,所以重建後的星空小學和初中預計容納學生數量分別為2500和7500,在總人數上和隔壁山的星空高中持平。
其中,初一年級新生的招募會像往年一樣進行一次入學考試,錄取名額以及分班都是按照這次考試的成績來安排。
初二初三年級的轉學生則是會在轉學申請提交後,接受來自星空學院的排查,避免不良學生的轉入,并且在人數超标的情況下選擇相對更加急需幫助的學生。、
當初會選擇把學校建在這裏的初衷就是為了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這是阮星回的初心,她從來沒有忘記過。
星空小學的人數無疑也是擴張了的。
不過相比于學校劃分出來的六個年級,平均下來每個年紀400人的數量并不算特別多。
而變化最大的就是今年的星空高中。
校區比初中小學加起來都還要大上一份的星空高中,在今年将會把學生人數擴充到8000人以上。
除去已經結束高考生涯的,今年的高三生以外,學校裏目前還有2000人在讀,也就是說高中部新進的學生至少也會達到六千人。
是小學和初中加起來的人數。
之所以說是至少,是因為阮星回和助手們讨論過後,決定将整個高中校區全部放開,盡可能地将學校填滿。
之所以會做這個決定,是因為之前一直在交流會那邊忙碌的老師們現在已經算是半空閑的狀态。
老師們的作息都比較固定,學生上課的時間肯定沒多少人來網課平臺聽課,學生們放學之後才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
如果不給他們安排下來一些別的事情消耗精力的話,星空學院這裏一下子就會多出來不少的閑人。
這自然是不符合阮星回的需求的。
不過因為之前交流會針對的一直都是初中階段的老師們,所以實際上這些老師也是初中階段的老師。
正好初中階段也要劇烈擴張,阮星回就把人都安排過去了,也算是術業有專攻。
這樣一來,原本計劃用來抽卡初中老師的積分就變成了額外積分,雖然不算多,但和阮星回賬目上剩下的積分一起,也足夠給整個學校安排上足夠完成一萬名學生教學工作的老師了。
并且這一批老師也将會在課後或者課餘時間,在網課平臺上進行兼職直播。
這樣一來,兩邊的人手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阮星回手頭的積分雖然會在短時間內降低到一個比較可怕的地步,但等到新生入學之後,得到的收益也将會是可觀的。
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的方式進行,等到新學期開學以後,只是三個校區的學生們,将會每天給阮星回帶來260000左右的積分,再加上最近形式越來越好的網課平臺收入,每日積分收入能夠保持在60萬以上。
一天六十萬,一個月就是一千八百萬,一年就有兩億多。
星空大學的老師抽卡一張10萬積分,考慮到大學專業方向比較細,阮星回之前那種一半抽随機方向卡,一半指定方向的抽卡策略已經變得不那麽實用,所以實際上每位講師的花銷将會是15萬積分。
而一所大學肯定是不能只有普通講師的。
阮星回忍着心痛打開了商城列表,拉出了更高級別教師卡片的售價。
副教授(随機):50萬
教授(随機):100萬
院士(随機)500萬
按照系統的慣有規律,指定方向價格會上浮50%,那也就是分別需要75、150、750。
即便是最近收獲頗豐的阮星回,也忍不住覺得肉疼。
即便是一年能有兩億積分入賬,也就只能夠兌換出來260名講師或者130名教授或者26名院士。
當然,從價格上看,1院士=10講師,這個真的算是優惠價了。
但畢竟阮星回還有其他方面的投入,不可能将這麽多的積分全部投入到教師資源身上。
無論是學校的建設,還是各種器材設備以及圖書庫存的購買,都會是一個龐大的資金數字。
就拿那幾個理工專業來說吧,一臺高精尖的儀器動辄就要上億。
1億現金=100萬積分啊可是!頂得上一個教授了都。
即便是阮星回已經想好了學校依舊是分階段進行建設,各個院系也會分批組建起來,想要開始招生的時間也在兩年後。
日子依舊要過得緊巴巴的。
也是因為這些因素一起的推動,阮星回才将自己原本計劃今年擴張到5000人的高中部和原本計劃擴張到3000人的初中部全部放開。
兩萬名學生每天能夠給阮星回帶來的積分十分可觀,但放到實際應用中就顯得不太夠看。
但這已經是當前情況下的最優解了,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7月24日。
最後一天志願填報的日子。
在這一天過後,星空學院今年的招生工作就算是徹底結束了。
因為本身報名信息就在網絡上,并且可以通過學校後臺賬號查取詳細資料的原因,阮星回在時間截止之後,就可以查看最終的報名數據。
目前為止,阮星回的名下一共有三個學校處于正常運營狀态,還有一個星空大學正在籌備中暫時沒有對外公布。
三個學校,或者說三個校區,都今年都進行了正常的招生工作,并且存在大量擴招的情況。
所以今年的新生數據也要比往年多上不少。
星空小學的人數擴張到了2048人,距離上限2500還有一定的距離,畢竟受限于學生年紀,招生範圍并不會很大,所以這個人數也算是在阮星回的預料中。
星空初中的人數則是在名氣的加持下,順利地招到了7500上限。
原有的兩個年級人數分別上漲至1500人,而初一年級則是有整整4500人的數量。
從人口結構上來說,這無疑是失衡的。
一個學校每年畢業的人數應該與招收的新生基本持平,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至少兩年內,星空中學的尴尬人數都難以得到解決了。
不過這也是當下在積分緊張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熬過了最初的這一波之後,阮星回還是會将招生政策調整到正常的水平中,将初中的學生結構維持在平均每個年級都在2500名左右學生的數據上。
星空高中的招生也還算比較順利。
今年參與這次招生的學生,無論是高一新生還是高二高三的轉校生,基本上都是和星空中學同步經歷的初中階段。
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初中生涯幾乎就是在星空中學的碾壓下熬過來的。
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
有初中的那群家夥在,他們是半點都不信星空高中會差到哪裏去。
那可是統治了他們初中三年的“魔頭”啊!
更何況還有駱風這麽個高考狀元就在那擺着。
長久的心理陰影以及現實都在向他們證明,星空高中的未來也會是光明的。
和去年調劑學生占了三分之一不同,今年無論是轉學的學生,還是高一新生,都是主動選擇了星空高中。
甚至在人數上面還有一定的溢出。
因為本身學校裏面就還有兩千名原本的學生的緣故,今年高中招生人數達到了八千人。。
其中高一新生四千五百人,高二兩千五百人,高三一千人。
高三年級畢竟是已經接近畢業了,這個關頭轉學,對于學生本身的影響也很大。
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在原本的學校裏真的沒有辦法繼續進步了,選擇在這個時候轉學的人數還是比較少的。
高二的學生則是會稍微好一點。
畢竟是從高一到高二的時候才開始正式分科上課,原本在高一第一個學期期末的時候分科之後,學生們重新分班,按照文理科進行側重點不同的授課。
但是高一第二個學期結束後,最後的學業水平測試結束,學生們就可以徹底放下自己選科以外的科目,專心學習本科科目了。
在這之前,學生們學習更多的其實還是相對基礎的課程,拔高內容則是基本被安排在了高二前一個半學期。
等到高二後半個學期的時候,各個學校各個班級就要陸陸續續地開始進行針對高考的一輪複習了。
高一升高二期間轉學,對于學生雖然還是有不小的影響,但并不像高二升高三影響那麽大,也沒有那麽明顯。
願意在這個時候努力一搏的學生,在整個T省中,數量就多了起來。
以至于高二擴招的一千五百人,到最後名額甚至有些不太夠用,只能将原定給高一的名額挪了一部分到高二來。
這才有了高一四千五百人,高二四千人,高三一千五百人,這樣比例嚴重偏移的情況。
不過至少這個數字比起初中部來說還要和諧一些,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裏,後續的招生也需要遷就目前學校的這些在校生的數量,而不得不産生一些影響。
但不管怎麽說,這個人數在阮星回這裏已經很滿意了。
兩萬人的學生人數上限,最後只因為小學學生年紀問題而有了不到五百人的缺口,剩下的年級都已經近乎滿員。
按照開學後學校實際的學生數量的話,阮星回一天的積分收入就接近30萬,比原計劃的多了四萬左右,也算得上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不過因為今年招生人數太多,足足有一萬多人的原因,星空初中和星空高中兩個校區不得不實行起了分批開學的策略。
但凡是新生,都是要進行軍訓的。
包括初二初三高二高三的轉校生,也是一樣。
不過所有的學生都堆在一起的話,人口數量就實在是太龐大了,學校的操場肯定沒有辦法同時安排那麽多人進行軍訓,分批進行是必然的一件事。
只是這些學生誰先訓誰後訓,到底怎麽分批分班,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尤其是學生們分屬于很多地方。
初中還好,招生範圍依舊只是桐山市,再怎麽遠,兩個小時也能到家了。
高中生可是真的來自于省內的各個城市鄉村,對于他們來說,提前進行軍訓顯然是一件舟車勞頓又麻煩的事情。
畢竟在軍訓之後他們還要回到自己的家裏去等待開學,一來一回折騰的時間實在是有些長。
豐哲初他們讨論了半天,才決定以學生家庭地址作為區分,盡可能地将離家遠的學生們放在最後一批進行軍訓,這樣一來就可以免去他們為了軍訓而來回跑動奔波的辛苦。
只不過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有的學生資料上填寫的家庭地址和實際居住地址還不一樣,需要老師們去手動确認信息,一來二去的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招生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底,老師們加班加點忙碌了一周,才總算是将所有有疑問的信息都理清楚。
但這還沒完,他們還需要給學生們分批,确定方法合理時間合适之後,再依次給他們發去信息告知軍訓時間。
同時還要準備所有新生的錄取通知書并寄出,一樁樁一件件都是麻煩事,偏偏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
畢竟暑假的時間也就只剩下了最後不到一個月,留給學生們軍訓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
經過了反複的考量之後,學生們最終被分為了三大批。
人數最多的初一高一學生被分為兩批,因為初中學生的家都在桐山市內,所以也是第一批進行軍訓的。
在他們軍訓結束之後,他們還會有一個長達一個月的假期,等待剩下兩批的學生都已經軍訓完畢,他們才會統一返回學校正式開始上課。
高一的學生則是因為住址遠近不一,但是大家同處于一條起跑線上,同時結束軍訓之後再開始上課也不會耽誤太多,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後一批進行訓練。
他們在軍訓結束之後有一個兩天的休息時間,然後就會進入到正常的學習狀态之中,逐漸和高中其他年級保持相同的步調。
剩下四個年級的轉學生加起來人數則是達到了5500人。
和初一高一的4500人比起來還要略多一分。
因為是轉學生的緣故,在開學之後,他們在校內就有對比項,并且距離升學也比較近了,學習壓力比較大,情況并不允許他們為了軍訓将自己開始學習的時間向後推遲。
于是,他們的軍訓被安排在了第二批。
這一批的學生軍訓結束時間正好在原有學生報到日之前,軍訓之後就可以直接接檔課程學習。
并且這個時間段對于家離得遠的學生來說也省去了一次回家的時間,減少了折騰的時長,也算得上是比較友好了。
既然軍訓的方案已經被确定下來,那麽接下來就要馬不停蹄地進入到錄取通知書派發的時間了。
現在的快遞速度都很快,從發出到收件一般都不會超過三天,像是他們這種省內快遞,更是會在24小時內送到。
但就算是這樣,她們也需要加快速度了。
距離初一新生們軍訓開始時間只剩下了不到一周,刨去學生們的準備時間和錄取通知書運送時間,中間也不剩下幾天了。
星空中學的軍訓有足足十天,他們作為第一批的學生,訓練時間是8.10-8.19,第二批的轉學生們則是從8.21-8.30進行軍訓,中間一天時間是報到日,也是領取軍訓物資的時間。
而最後一批的高一學生則是在9.1-9.10之間完成軍訓,9.12周一正式開始上課。
無論是對于學生們來說,還是對于星空學院來說,這個時間安排都算得上是緊湊了。
所以,剛剛休息了沒兩天的學校,又忙碌了起來。
畢竟學生的人數是真的多,所以阮星回這次特意聯系了客車公司,租用對方公司名下的車輛以及司機和各種後勤人員,用來接各地的學生回學校。
不過因為時間緊湊,人數衆多,所以這次星空學院并沒有再給學生家長們參觀學校和留宿的機會,只接了學生返校。
不然的話,一萬五千名新生每人帶兩個家長過來,那就快五萬人了,別說星空學院,就是山溪鎮也承受不過來。
當然,學校也考慮到了家長們的心情,所以為了安撫大家,也是為了讓他們放心自家的娃,接到孩子後家長們可以通過每個車所屬的直播間觀看學生們返校的全過程,一直到他們下車為止。
更多的,不是阮星回不願意做,而是實在是沒有那麽多的必要了,即便是做了,也是浪費資源和時間的成分占據了大多數。
畢竟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孩子,年紀都已經不算小了,也應該學着自己獨立,而不是在家長的陪伴下邁出每一步。
至于真的年紀小需要照顧的小學生們。
他們家離得更近,而且不用軍訓。
只要時間到了,自己背着小書包,拉着家長們的手,走進校園尋找教師和宿舍就好了。
已經閑了快一年的體育組總算是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過去一年的時間裏他們幾乎都在和路子晨以及萍萍兩個人相處,每天的日常除了偶爾給學生們上一上體育課以外,剩下的就只有訓練和摸魚。
即便是訓練,他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解悶的機會的。
尤其是萍萍那裏,因為是女孩子的緣故,雖然技術指導方面男教練也可以一同輔助,但有的事情上面還是要有一定避諱的。
即便這個避諱在運動員這個行業裏已經比常态下少了一部分,但它依舊存在。
體育組的女老師又只有吳雪一個人,所以有的時候還是會叫上幾個對體操有點興趣的老師來幫忙。
而現在,軍訓要開始了,整個體育組的老師們幾乎都被抽調走,只留下了體育組長和吳雪兩人,連為了安置新學生的體育課而新招來的三十個體育老師,也一并被叫走了。
畢竟即便是分了三批進行軍訓,人數最少的兩批也分別有4500人呢。
三十名新來的體育老師,再加上原本體育組裏的另外八人,組成了這次軍訓的教官隊伍。
而在軍訓結束之後,他們也将擔任全校共五百多個班級學生們的體育課。
平均每人要給13個班級進行授課,每個班級每周兩節體育課,也就是每周26個課時,即便是分散到周一到周五的五天時間裏,也占據了半天的時間。
以前那種老師們湊在一起喊無聊,十個人盯着路子晨一個人訓練的時候是不會再出現了。
不過,因為有路子晨的先例在,所以阮星回已經通過了體育組的申請,允許他們在軍訓結束後一段時間,在校內組織一次體育特長生的招生。
同時被批準的還有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幾個特長方向。
這些都是屬于正常招生的途徑,阮星回自然也沒有理由不同意。
畢竟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有的人學習上死活就是不開竅,但是一碰到自己“命中注定”的領域,立刻就會變得不一樣起來。
這樣的例子阮星回也不是沒有見過。
既然學生的天賦不同,那就盡量多給他們開發出來一些道路,讓大家多一個選擇,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并且,學生們在校期間取得的一些榮譽,也是會為學校增光添彩的。
萍萍年紀還小,今年正好小升初,是最早一批進行軍訓的人。
她身體條件極好,但訓練時間短,很多技術動作都還沒有學會,所以暫時還沒有被允許參加比賽。
路子晨就不一樣了,他已經訓練了一年多,并且還在上半年開春以後參加了不少的比賽。
正如老師們所預料的那樣,不到十五歲就已經拿下了國一證書的路子晨,在省內的比賽中基本上可以說是神擋殺神。
除了有一次比賽中正好遇到了一個随便選了個比賽為賽季熱身的國家級運動員,導致路子晨只拿了個亞軍之外,但凡是他參加了的比賽,都要給他發一枚金牌。
路子晨的這些表現自然是瞞不過那些一直關注着他的省隊教練們的。
就和最開始測試的時候表現出來的一樣,路子晨真正到了比賽場上的時候,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更振奮了一些。
年前進行資格評定的時候路子晨的個人記錄還是10.60,年後三個月的比賽高峰期,他卻以平均每個月兩次的頻率高速刷新着自己的個人記錄。
10.57/10.51/10.42/10.38……
一直到期末考試之前,路子晨陸陸續續參加了七次比賽,七次刷新個人最好成績,其中提高幅度最多的一次,也是和國家級運動員同場競技那次,更是将最好成績拉高了0.09秒。
雖然依舊輸給了對方,但也稱得上是雖敗猶榮了。
而随着路子晨在體育場上接連斬獲6金1銀,阮星回的系統裏,也多出來了不少的額外入賬。
每塊金牌10萬積分,銀牌5萬積分。
只是路子晨一個人,就讓阮星回有了六十多萬的額外收入。
并且依照系統的解釋,這個獎勵數字還是因為路子晨參與的比賽只是省內比賽的原因。
如果是全運會那種等級的比賽,一枚金牌就能夠給她一百萬的積分。
阮星回:我承認我是真的很心動……
所以,在糾結之後,星空學院的特長生培訓班才徹底落地,并且只等軍訓結束,就可以在學校裏進行招生了。
不過因為初三高三學生要升學,壓力比較大,也不适合突然轉去走特長路線,所以這一次的招生計劃僅限于非畢業年級。
經過了這麽一番反複的折騰之後,整個星空學院下屬人口也終于超過了兩萬人。
堪比一個小型城鎮的人口數量,給山溪鎮帶來了巨大的供應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想要将物資運送進星空學院,最主要的道路依舊還是山溪鎮。
也就是說,無論是做什麽生意的,貨車司機總是要在山溪鎮路過甚至暫時落腳,并且他們還需要兼顧到這麽多的車輛在道路上來回,會不會對本鎮的交通産生什麽不良的影響。
但不管怎麽說,就算是忙亂一點,這麽多人來回,能夠給山溪鎮帶來的經濟上的發展,依舊不容小觑。
兩萬多人的學校,光是主食就要六千斤打底。
無論是面粉還是大米,市面上最常流行的批發裝也就是一百斤一袋,只是主食就要裝滿一輛大號卡車。
蔬菜肉類更是會因為同等重量□□積更大的緣故,至少要用上七八輛大卡車來裝。
這還只是大宗,數不清的小宗生意算起來實在是太麻煩,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這些卡車每天往返就要在鎮上路過兩次,司機,再加上其他的雜工,每日都會給小鎮帶來好幾十的人流量,即便他們吃飯比較節儉,那也會有好幾千的收入。
但這依舊是小頭。
更大的經濟收入其實是之前提過的,來自于學生家長們。
現在孩子少,每個家庭都看得十分珍貴。
即便是孩子已經上初中高中了,也難免會有家長擔心孩子一個人在學校生活有什麽不如意的地方。
即便是星空學院三個校區都是寄宿制,不到放假時間很少會允許家長探視,也依舊會有人選擇在學校附近尋找合适的地方陪讀。
桐山裏的村落或許離學校更近一些,但畢竟荒涼偏僻,沒有執法部門監管,安全性相對差一些。
鎮上距離是遠了點,但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更重要的是生活比較方便,并且還安全。
星空中學近兩萬名的學生,超過一萬七都是桐山縣以外的生源。
即便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家長計劃陪讀,那也有将近兩千人了。
兩千人的加入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高于那些只是暫時過路的貨車司機。
光是他們為了陪讀而租下的、臨時居住的房屋,房租都是一項十分可觀的收入。
再加上吃喝拉撒,整個賬目算下來十分壯觀。
山溪鎮本身常住人口也才五千人左右,這還算上了底下村落的人數,鎮上的居住人數應該只有兩三千。
足足翻了一倍的人口能帶來的變化絕對不小。
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将這份變化轉變成山溪鎮本身的優勢和發展資本,就要看山溪鎮的上層是如何決定了。
不過現在才剛剛開始發錄取通知書,家長陪讀什麽的都還只是預測之中的事情,實際上事情會發展成什麽樣子誰也不知道。
拉着學生們往返的車輛在山路上蜿蜒着排成長隊,将一車又一車的學生們送到了學校門口以後又返回。
四千五百名初一新生,在跟車老師們的帶領下,在校門口處的廣場上整齊地列起了隊。、
雖然星空學院容不下一萬五千名新生同時進行軍訓,但是不到五千人在校廣場上密集列隊還是裝得下的。
前方十五個登記桌同時進行工作,每一組負責三百名學生,工作效率十分可觀。
三百名學生看起來挺多,但畢竟都還有一個先後來到的過程,所以長隊自始至終也沒有排出來多長,就被負責後續工作的老師們給接走了。
報到、登記、确認班級、安排宿舍、發放物資、開班會……
z這一整天,星空中學都忙碌極了,也喧鬧極了。
從早到晚,大家都忙碌着自己手中的工作,一直到入夜時分才逐漸安靜了一些。
四千五百名新生确認工作要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完成,絕對是一件大工程。
即便是星空學院的老師們體質異于常人,一天下來也被累得不輕。
但是這還沒有完,等到今天的事情忙完,明天又是軍訓開營儀式。
甚至就算是開營儀式之前,他們也還要面對自家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衣服、鞋子尺碼與自身數據不符的情況,還要馬不停蹄地進行調換。
一樁樁一件件就像是壓在大家肩頭的重擔,半刻都不能放松。
唯一的好消息或許是,等到軍訓正式開始之後,他們所遇到的麻煩大概會少一點。
畢竟軍訓工作有體育組的老師們負責,他們也就只剩下了監督學生們日常生活的情況這一個任務。
即便是大家的手頭都帶着一個班級,也才三十個人嘛,再大能鬧出多大的事兒?
果然,在開營儀式之前又忙碌了一整個早上之後,學生們尋找班主任進行求援的頻率驟降。
就連晚上回到宿舍之後都格外的安分,收拾洗漱之後就上床休息,顯然是被累得不輕。
不過這個場面也讓老師們都松了口氣。
兵荒馬亂了一個月的時間,眼看着摸魚的時機就要來了。
當然,十天以後其實他們還有幾天不得安生,但那不是在以後嗎?
什麽叫活在當下,什麽叫及時行樂。
說的就是他們現在這種情況!
只不過,有的事情就是那麽的……事與願違。
當一個人真的很期待清閑的時候,他往往就清閑不下來了。
就像是醫生值班不能說病人真少啊,就像是警察巡邏不能感嘆今天秩序真好。
這種現象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墨菲定律。
說的就是,越怕什麽來,就越會遇到什麽。
初一年級軍訓開始後的第六天。
終究,還是鬧出了一個小亂子。
有人在操場上暈倒了。
并且情況十分不好。
不好到了什麽程度呢?
暈倒的學生在被送進醫務室之後,校醫當場就打電話呼叫了120.
星空中學的校醫醫術向來很不錯,即便是學校自身的職工,在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也是來校醫室先看看。
就連當初心髒驟停的老教師,也被奚妍在物資器材都不高級的情況下給救了回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立刻呼叫120足以說明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有話要說:
嘿,今天看了一圈貓貓用品,打算屯夠用到618的量,結果光是必需品預算就到了一千二orz孩子要吃土了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