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突發
第96章 突發
比起那些學生,王欣的想法就要單純許多了。
因為報到的時候老師說了會有摸底考試的事情,所以,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王欣就在努力地複習自己之前學來的知識。
無論是為了以後更加快速高效地學到知識,還是在學校裏面争取到更多的福利待遇,都是王欣現在所期待的。
不提別的,光是獎學金,就已經能夠讓王欣為之抛下許多顧忌,悶頭往前沖了。
雖然她還不清楚自己的成績在全校到底能排到多少名,但是只要努力,排名持續上升,總是比鹹魚好得多。
抱着這樣的念頭,王欣在卷自己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做到了不遺餘力。
雖然現在還在軍訓期間,但是王欣已經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制作小卡片,随手揣在兜裏,休息的時間就可以拿出來看一看,也算是利用了一切的碎片化時間。
在高一的新生中,也有不少的學生慢慢地開始跟王欣學了起來。
這些學生大多都是來自一些條件較為普通的家庭。
有句話說的雖然不是全對,但也不無道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生活的苦難讓他們更早地學會了自立,學會抓緊一切時間去充實提高自己。
而有一些人,則是明顯的和這些勤奮學生拉開了兩個陣營。
因為星空高中今年的招生生源裏,其實是有一部分調劑生源的,所以學生們的來處很是駁雜。
有人來自貧困程度不下于曾經的山溪鎮的地方,也有人來自繁華熱鬧的省會。
不同的生長條件造就了他們迥然不同的觀念。
就好比現在。
同樣是頂着大太陽軍訓,其他人都是在努力忍耐,休息的時候也抓住一切可以恢複體力的空隙,完全不會将精力放在一些多餘的事情上。
但是有的人卻會圍在一起,吐槽學校的安排多麽多麽的不人道,窮講究。
作為教導主任,豐哲初偶爾也會到軍訓的操場上來,觀察一下學生們的訓練情況以及狀态。
這樣的言論自然是逃不過他的眼睛,不過他并沒有多說什麽。
這種長年累月下來導致的認知差異,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改變的。
現在學生們才剛剛入學沒有多久,如果這會兒對這種情況進行鎮壓的話,很容易就會引起心裏反彈。
尤其是高中生的性格基本都已經成型,自主意識更為強烈,如果這個時候強行幹涉,很容易造成相反的結果。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畢竟學生們的心理狀态即便是不能夠強行改變,但他們完全可以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進行微調。
又或者說,溫水煮青蛙。
當他們都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适應下來的時候,那也就是改造接近成功的時候了。
九月份的天氣軍訓,比起八月要好上不少。
今年自從進入九月以後,天氣就一直變化多端,這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桐山這邊就已經經歷過了兩次大降溫。
極端的天氣讓一系列的人都警惕了起來。
反常天氣往往代表着星球內部發生着一些不為人知的變化。
但是人類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想要和這些傷害割裂開來,那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自從反常天氣被氣象部門發現以後,就層層上報到了最高層。
雖然這樣極端天氣所帶來的後果暫時還沒有出現的征兆,但是全國上下已經有不少的部門開始緊張了起來。
尤其是沿海地區,和地震帶附近。
往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也多是他們這些地方首先遭殃。
無論是海嘯臺風,還是地震,只要是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就很容易造成極大數量的傷亡。
如果不是雖然這些年來氣象方面的學者們在預測氣象和地震等方面做了許多的努力,但是星球內部的活動情況,時至今日都還只是一個剛剛被研究了個皮毛的大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是地方資金還算充足的地方,在這麽多年的時間裏都在為了這些情況而做足了努力。
沿海地區盡量提高房屋抗風等級、增加各類網絡比如電網之類的抗風能力、修築足夠應對超級臺風的城市排水系統以及垃圾處理流程……
靠近地震帶的地區則是一次次将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拔高,從原本的六級,到八級,再到九級十級。
不僅如此,在家具擺設方面,每一個購買新房的人,在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時候都會收到貼心的提示手冊,裏面詳細地記錄了地震帶附近的城市,房屋裝修應該盡力避開哪些危險配件。
畢竟,自從房屋防震等級要求提高到了十級以後,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國範圍內的因地震受災人群中,被家中不安全的家具傷害到、甚至因此不幸離世的人,占據了總傷亡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其中,被列為“頭號殺手”的,就是吊頂水晶燈。
地震來臨後,這樣的水晶燈會在劇烈的搖晃之下,開始逐漸想要脫離自己的安裝位置,如果這個時候房間裏的人沒有注意,就随時可能迎來一次狠狠的“擁抱”。
而除了地震和臺風海嘯以外,最常出現的災害就是幹旱和洪澇了。
這兩個問題随時都有可能出現在全國範圍內的任何地方。
旱災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糧食收成不好,甚至是顆粒無收。
而洪澇災害,可以引發的次生災害就多種多樣了起來,像是什麽大水淹城、山區泥石流、糧食減産甚至絕收、各種細菌病毒的傳播。
更別提洪水過後,人們還要面臨的類似于房屋損壞、傾倒、財産損失等一系列的問題。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人們所需要警惕的。
而對于星空中學來說,很不幸。
他們學校,光是以上提到的四種災害情況,星空中學的位置,已經滿足了以上兩種情況的基本條件。
泥石流,地震。
泥石流是由于暴雨引起的,災害發生時,受到沖擊最為嚴重的就是山腰以下的位置。
星空中學這邊,因為一整座山都被高中校區覆蓋了,所以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被打過地基,山體還算是比較穩定,真正遭遇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周圍的山峰就不是那麽的幸運了。
一旦發生泥石流,星空路有近乎九成的概率會被阻斷。
到時候,學校裏師生加上交流會所有人,僅僅只是一萬人的夥食問題,都能讓食堂大廚急白了頭。
而如果是地震的話,星空高中這邊面臨的最大問題也還是一樣。
道路。
所以,當阮星回在校內會議上提到天氣反常這件事的時候,秋菊第一次站了起來。
“校長,我申請先行采購一批足夠吃上一個月的主食原料,避免出現極端情況。”
一萬人的口糧絕對不是小數目,蔬菜或許不好保存,但主食只要儲存地點不出什麽太大的問題,完全可以存放個兩三年。
就像是地方上的糧倉一樣,每年收入一些新糧,再散出去一部分之前屯的、但是沒有特殊情況所以一直沒有被動用的舊糧。
一進一出之間,雖然在資金上會有一定的損耗,但一旦出現了意外情況,這批糧食随時都有可能成為救命稻草。
秋菊的想法也是仿照這個模式。
蔬菜能夠長期儲存的種類也就那麽幾個,儲存的量也很難上去。
如果真的有那麽一天,這些蔬菜也只是作為大家夥食中的少數派,更多的是為了維持人們體內所需要的基本維生素水準。
而如果長時間不吃主食,或者可以替代主食的食物,身體再好的人,也扛不住。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秋菊還希望學校裏能再多個冷庫,冷凍儲存一定的肉食。
學生們都還在長身體的年紀,雖說素一段日子還不至于傷身,但她作為大廚,本就關心這個方面,自然是希望在特殊時期依舊可以讓孩子們吃得舒心一點。
秋菊的顧慮不無道理,這樣準備也挑不出什麽錯處。
唯一比較麻煩的問題或許就是食材倉庫的位置,應該安排在哪裏。
高中校區已經将整座山占滿,雖然山腳下還有一定的高度沒有建築物覆蓋,但是那個位置,如果真的碰上泥石流或者地震,絕對是最先被亂石泥水淹沒的危險地帶。
而作為大家的重要後備,食材倉庫必定要安置在一個比較安全,并且足夠幹燥的地方。
阮星回看來看去,最終還是決定将它放在正在重建的小學初中校區附近。
這兩個校區,雖然同在一座山上,但是阮星回是分開建設的,兩者之間也有一段距離。
這段距離,塞下一個倉庫不是什麽大問題。
并且兩個校區現在的地基都已經基本打完,穩固性已經算是比較不錯了,只要倉庫本身的抗震等級夠高,就很難出現什麽問題。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離高中校區略遠。
別看兩座山頭相鄰,但彼此之間想要通行的話,還是要先下山,然後再從山腳上另一座山。
到最後還是要路過山腳的區域,但因為是在兩座已經施工過的山中間,這片區域比起其他山峰腳下還是更安全一點。
實在不行,還有學校的老師們可以幫忙。
正好倉庫建設起來以後肯定要大批量儲存一些糧食的,到時候動靜一定不小。
這個距離,倒是和學生們的學習區域完完全全地分隔了開來,互不打擾。
因為這件事比較緊急,所以阮星回也是難得的沒有讓系統拉長工程進度。
在衆人眼中,星空學院的食材倉庫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時間,就已經建成收工,而且還是完全符合各種食材收納标準的倉庫。
而這個時候,也才是星空中學的食堂完成了食材采購工作的時間。
畢竟是要涉及到那麽多人的口糧。
校內的成年男人和未成年學生們人數差距不算大,平均一下就按照每個人都是成年女性的标準飯量吧。
假設所有人每天都是以米飯為主食,那麽一個人一天要吃掉半斤左右的生米,全校一萬人,那就需要五千斤大米。
而儲備量暫定為一個月,那也就是75噸。
光是星空路目前寬度所允許通過的最寬的貨車,也需要足足十五輛車才能将這些大米都裝下,更別說除了主食之外肯定還有其他的食材了。
訂單全部成交以後,貨卡就開始陸陸續續地往倉庫開,隐約間竟然有點想要重現學校開學時熱鬧場景的趨勢。
阮星回這邊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師友逸的。
師友逸知道了,祝駿和孔中祥他們也就都知道了。
原本還想要提醒一下阮星回的兩人搖了搖頭,失笑。
是他們有點小瞧了對方。
為了不引起恐慌,并且儲備食材只是為了預防萬一,以後還會成為一個常态,所以阮星回這邊的行動從來沒有向外擴散過。
即便是村子離得近的村民們,這個時候也只是覺得學校最近熱鬧的很,像是又要有什麽大動作了,而從沒有人往天災的情況去考慮。
等到熱鬧的車流徹底退去,星空中學的倉庫已經被填的滿滿當當。
臨時建立起來的倉庫實在是不算大,也就正正好能夠容下這些東西而已。
有了這些儲備糧以後,秋菊也調整了食堂的食材采用問題。
蔬菜方面,尤其是不耐放的綠葉蔬菜,依舊保持着原本的使用節奏。
但是像是土豆、白菜,以及冷凍保存的肉類,進入倉庫的時候就會被标記上清楚的入庫日期,食堂裏的食材采用會優先使用這些已經儲存過一段時間的食材。
當然,這不代表給學生們吃的食材都不新鮮了。
倉庫也是從系統中購買的,本身就自帶保鮮功能,這些蔬菜在倉庫裏待一天兩天,還是十天半個月,兩者之間也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之所以先用那些早入庫的,也就是為了方便食材的流動,避免堆壓而已。
九月份,就在這樣的忐忑準備中,緩慢地挪了過去。
學校裏的事務經歷了開學初期的一段忙亂之後,又回到了正軌。
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星空高中。
而星空高中裏面,又以高三的兩百名學生為最。
幾乎沒有人會想要在高二升高三這個檔口轉學。
這一批申請了轉學的學生,大多遭遇過一些比較重大的變故。
或許是在以前的學校過不下去了,又或者是受到了家庭條件的限制。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拼着一口氣也要轉學,就代表了他們對于當時自己所處境地的不甘心。
既然是不甘心,那麽等到了全新的學習環境以後,這份不甘心,就會盡數轉化為學生們學習的拼勁。
所以,當豐哲初給學生們開年級大會,并且告訴他們,接下來将會度過一個無比辛苦的高三的時候,學生們的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點想笑。
他們早就已經做好了搏命的準備,根本不需要豐哲初來提醒。
但是很快,他們就知道,一開始的時候是他們自己想岔了。
星空學院現在的三個學部之間,作息表都是有變化和不同的。
小學生的起床鈴聲是在每天早上七點鐘,上課時間則是早上八點半,放學時間是下午四點到五點不等,具體根據學生們的年級有所不同,在這中間,他們還有一個小時的午飯時間,以及兩小時的午休,然後晚上九點的時候宿舍熄燈。
這個學習時間甚至比其他學校還要更短上幾分。
而初中生的學習時間則是比小學略長一點。
六點起床,七點半上早自習,午飯午休各一小時,下午五點放學,六點晚自習開始,八點下晚課,九點熄燈。
等輪到了高中生們,情況則是更加嚴苛一點。
六點起床,七點早自習,午飯午休各一小時,五點放學,六點晚自習,九點下晚課,十一點熄燈。
之所以熄燈時間向後延遲了兩個小時,有一半的原因都要歸結在高三學生們這裏。
高一高二的學生宿舍,會在宿管的監督下,十點鐘進入熄燈狀态,後面的一個小時實際上是留給高三的。
因為即便是放了學,他們依舊還有着不少的課後作業要做。
能夠保證學生們七個小時的睡眠,再加上宿舍裏的深度睡眠buff在,這個休息時間已經很足夠。
即便是沒有深度睡眠buff,星空高中的高三學生也比絕大多數的高三生過的輕松。
但是,事實真的像是作息表上顯示出來的那樣嗎?
高三的學生們來自全省各個地方,學習進度和成績水平也是天差地別。
為了更好地幫助這批學生沖刺高考,從最開始分班的時候,他們就和別人不一樣。
高一高二的學生五十人一班,高三一個班的人數則是在15-25人之間,人數甚至少于初中和小學,屬于徹徹底底的小班教學。
而這麽分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家的知識水平差距過大。
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們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也不至于讓進度快的學生被拖慢進度,才将整個年級分成了整整十個班級。
老師們也是因材施教,最終的目标都是帶着學生們沖刺高考。
所以,那些原本進度就略微落後的學生們,每天都像是被老師們按在知識大巴上飙車。
教室裏的buff也給學生們安排上了,畢竟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去追上其他學校的進度,即便是這樣,他們也都學得踉踉跄跄。
因為每天接收到的知識實在是龐大複雜,所以很多人晚上回到宿舍的時候,都是一副渾渾噩噩的樣子,走路姿勢甚至有那麽一點點的像幽靈。
全程靠飄。
但是每天早上神采奕奕醒來的時候,回想起前一天的學習精力,學生們不僅沒有半點疲累的感覺,甚至還有極大的豐收時才會擁有的滿足感。
再加上這樣的學習狀态是豐哲初事前跟大家通過氣,并且征求過每一個人的同意,整個高三年級的學生們都沉迷于這樣的學習節奏中無法自拔了。
在這一點上,高三和高一的氛圍可以說是拉開了極大的差距。
而處于兩者之間的高二年級,則是左看看右看看,向哪個方向伸出試探的jiojio的人都有。
因為全省聯考只計劃并實行了一年,并且并沒有涉及到高中範圍,所以今年的星空中學顯得格外平靜。
轉眼間時間就已經到了期中考試的時間,雖然沒有了聯考,但無論是哪個學段,期中考試是肯定跑不了的。
只不過是之前兩年都有聯考的存在,所以學校這邊幾乎沒有單獨組織過幾次而已。
但是聯考的陣仗畢竟比普通考試大那麽多,參與并輔助過多次準備工作的星空中學這會兒也算是個熟手了,重新準備期中考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原本,一切都将按照計劃好的進行下去,考卷将會進入印刷流程、成績單和獎學金也會很快下發。
時間剛剛進入到十一月初,學生們一邊體會着期中考試的壓力越來越大,一邊借着思考今年的校慶日搞什麽活動來娛樂自己。
初三高三的學生們一邊努力背知識點擠時間準備看表演,一邊可惜今年的校慶自己不是參與籌備的一員。
這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天。
吃完早飯的時候,一輪火紅的朝陽從東方正升起,暖意驅散了一夜的寒冷,讓迎着朝陽去教室的學生們又有了一天的好心情。
但是,還沒有到午飯時間,一陣劇烈的晃動,突然襲擊了整個學校。
不。
不是整個學校。
整個桐山山區,乃至是桐山市全域,都在這次意外中顫抖了起來。
從小生長在這裏的學生們下意識地從座位上站起身,随手拿起自己手邊能用的水杯或者是好不容易存下的小零食,一刻不停地就往外跑。
有的學生還看到了自家甚至有點傻住了跡象的老師,連拉帶拽地往外沖。
轉眼間,不過是一兩分鐘的時間,整個教學區下方空曠的位置上,都已經擠滿了師生。
老師們有一半都還是懵的。
他們從系統中被抽出的時間還短,不清楚這是什麽狀況。
但是學生們從小到大進行過無數次的演練,對于這樣的場景也可以說是熟悉極了。
是地震。
桐山附近最近幾年都比較安穩,從阮星回來到這裏支教以後,幾乎沒有發生過地震,僅有幾次有震感的,震級也就在3-4級的樣子。
作為在地震帶附近的城市,桐山市全域的建築抗震等級都還是很不錯的,即便是條件最差的幾個縣區和鎮子,建築物抗震等級也倔強地維持在了八級以上。
所以,那幾次地震也就只是虛驚一場,除了偶爾出現兩三個倒黴蛋,可能會在躲避的時候被飛來的雜物,比如花瓶花盆之類的東西襲擊受傷,大家都是警報解除後就該做什麽做什麽了。
但是這次明顯不同。
地震發生時,阮星回就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正面對電腦辦公。
當時電腦屏幕都在拼命晃動,然後啪叽一聲,摔下了辦公桌,完成了自我報廢流程。
沙發是實木的,比較穩重,只是上面的東西發生了為宜。
而坐在辦公椅上的阮星回自己,這個則是因為椅子自帶轉輪的緣故,左右晃動了一陣。
和地震同時發生的,還有系統響起的警報。
“警報!警報!宿主所在地附近發生8.6級地震,請盡快尋找安全地帶進行躲避!”
8.6級地震。
看到這個數字之後,阮星回雙手用力拽住辦公桌,将自己和椅子一起穩定下來。
她沒有跑,因為整個星空中學的建築抗震等級都在10級,也可以說是當前世界的最高等級。
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她不被房間裏的東西砸到,待在原地就是安全的。
除此之外,就是學生們怎麽樣了。
教室裏的東西可比她的辦公室要多上不少,尤其是桌椅之類的,如果在地震中亂飛的話,殺傷力依舊很大。
所以,第一波地震波結束以後,阮星回就立刻沖出了辦公室,往外看去。
當看到樓下密集的學生人群之後,阮星回輕舒了口氣。
看來學生們從小進行的防災演練起到作用了。
只不過,現在下面人太多,而且比較混亂,也看不出每個班級裏的人齊不齊。
趁着暫時沒有餘震發生,阮星回快步下了樓,到了學生們聚集的地方。
因為第一波地震已經過去,所以現在大多數人的情緒都還比較穩定。
等到阮星回趕到的時候,學生們已經在老師們的安撫下逐漸冷靜下來,并且開始陸陸續續地聚集在自家班主任的身邊,方便統計人數。
确實是有人沒有及時從教學樓裏出來。
清點人數的工作很快就結束了,老師們也發現了幾個沒有能夠跟着大部隊一起跑出來的學生,然後原路返回尋找。
不過,值得清醒的是,這些孩子們都沒有出意外。
他們有的人是因為遇到了意外情況被困住,有的人則是因為害怕,沒敢在天旋地轉中跟着跑。
最倒黴的一個,是因為教室在教學樓頂樓,他下樓的時候不小心扭到了腳,老師們去找人的時候,他正一瘸一拐地往外走。
既然學生們沒事,那麽阮星回的心就可以放下大半了。
找人把小倒黴蛋送到校醫手中治療之後,阮星回又去看了交流會區域的情況。
比起大多沒有什麽經驗的小崽子們,大人們就明顯冷靜許多了。
他們雖然不像阮星回一樣,可以立刻知道地震等級,果斷省下立刻逃生的體力,遇到這麽劇烈的地震第一時間還是選擇了逃生。
但是下了樓之後,大家都很快地穩定住了情緒,并且自發地開始整理秩序。
和學生們一樣,除了個別倒黴蛋在逃生時候遇到意外情況,沒有人受傷。
确定了全校的安全以後,阮星回就将學校內的秩序維持丢給了秦明延、殷倩他們。
她則是忙着安排人向外探查情況。
8.6級的地震,雖然傷不到星空中學的房子,但時外面的星空路,以及附近的村子,都會是嚴重的受災對象。
村民們的家大多是自建房,也沒有固定的抗震等級要求,甚至在星空中學建立之前,許多人的房子都還是土胚房。
這樣的環境下,就別提什麽減震抗震了,人能及時跑出來就是一件好事了。
而星空路上,雖然因為比較窄,并且鋪設的時候阮星回手中積分有限,路面抗震等級也有八級。
不說能完全抗住這次地震,但至少不至于完全無法通行。
道路阻斷是難免的,其他山峰上的落石總會有一部分停留在路面上,這就需要人去清掃了。
這個時候,道路就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線。
無論是生活物資還是救治病人,維持道路的暢通都是必須的。
因為主課老師基本都在學生們身邊,星空中學現在最有空閑的大概就是藝術課老師們,以及體育老師們。
阮星回想了想,還是安排了體育老師們外出進行情況查探。
作為體育老師,他們幾乎可以說是星空中學裏身體條件最好的一批人,這個時候也就只有派他們出去更合适。
除此之外,阮星回還讓他們在星空路上的各個分岔路口留下留言板,告知附近的村民,如果村子裏有傷病員、去鎮上的道路又無法通行的話,可以先到學校這邊求救。
這邊才剛剛把這件事安排下去,阮星回就接到了師友逸打來的電話。
桐山市區距離山溪鎮不算近,但是震感也依舊很強烈,甚至有一些建成年份比較長的建築物發生了倒塌的情況。
但好在第一波地震發生在午飯之前,又是工作日,大家都醒着,大多數人還可以及時逃生。
師友逸就是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跟着大家往樓下沖,這個時候,即便是他們辦公大樓抗震等級也不低,誰都不敢賭。
沖下樓之後緩了緩神,師友逸打電話問了家裏人的情況,确認他們安全以後,就馬不停蹄地給阮星回這邊打電話。
星空中學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非極端情況下,他們誰也不希望星空中學這邊出意外。
接到師友逸的電話,阮星回也有點意外,不過還是接通了。
聽到師友逸是在關心他們這邊的情況,阮星回也沒有感覺太意外。
将學校這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之後,兩人就挂斷了電話。
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人手裏都會有不少的事情要處理,沒必要的寒暄統統都會被舍棄掉。
挂斷電話後,阮星回繼續忙着統計別的問題,師友逸抽空給祝駿發了條信息以後也開始着手安排人去統計各個學校的情況。
因為地震是發生在飯點之前,當時學校裏的三個食堂都正在進行午飯的準備工作。
食堂的員工都是普通人,大多數還是桐山裏的村民,遇到這種情況也是忍不住有些慌亂,能夠記住在逃生之前先把各種爐竈的火給滅了,都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倔強。
第一波地震過去以後,秋菊看着情況還算是比較穩定,就帶着膽子比較大的一批人進後廚搬東西。
從食材到廚具,全都搬了出來。
雖然發生了地震,但大家都還是要吃飯的。
既然餘震随時有可能會發生,那就露天做飯,起碼先把大家的肚子給喂飽了再說。
只不過,因為有些竈臺是連體式的,好大一個固定在地面上,或者沒有固定但是好幾百斤,根本搬不出來。
所以午飯的制作進度還是難免的被拖慢了無數倍。
而這個時候,第一批出去探查情況的體育老師們也逐漸開始給阮星回這邊有了回饋。
星空路确實被碎石阻斷了,不過路面情況還算可以,偶爾有一些路面發生了開裂的情況,更多的是碎石滿地,雖然走起來比較艱難,但還算是可以通行。
只是這樣一來,車輛想要進山或者出去,那是肯定不可能了的。
好在因為開學那段時間的異常天氣,學校裏儲備了足夠吃一個月的食物,完全不需要擔心物資短缺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因為地震短暫中斷的通訊信號也終于恢複,不再是之前只有阮星回在系統的幫助下還沒有失聯的狀态。
因為通訊信號的回複,學校辦公室和老師們的手機開始接連不斷地響了起來。
都是學生家長們打來的。
孩子在山裏上學,地震又這麽強烈,任誰在聽到自家孩子的聲音之前都不會放下心來。
地震中受傷的寥寥數人也都被各自班主任記在了腦子裏,這會兒家長們問起,大家都能給出準确的答複。
這讓能夠明确得知自家孩子情況的家長們都松了一口氣。
雖然因為這個時候老師們都忙,沒有時間讓孩子跟他們通電話,但只要人是平安的,等上一兩天也不是不可以。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只等明天!
我就搬得差不多了【吐魂.jpg】
這幾天真的是,不斷更是我最後的倔強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