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第22章 ……
覺得虧欠宜妃的第一個兒子,所以就補償宜妃的第二個兒子。
不得不說,胤礽這提議有點兒騷。一時之間,康熙再一次陷入了沉默。而沉默,是今天的養心殿。每一次康熙的沉默,都少不了胤礽的毒舌。
胤礽不以為然,反而在康熙的沉默之下,越發的怡然自得。
還甚有閑心的讓奉茶宮女,給自己上了一杯茶香四溢的雨前龍井。
或許經歷得多了,相對口味濃烈的紅茶,胤礽更喜歡綠茶。每每一喝,就有一種會和其他姐妹兄弟們(指師門)一樣,無師自通茶藝。
像他和石蕊的師傅,就是一個精通茶藝的頂級茶藝大師,上至天尊下至魔君,基本上都被他們的師傅渣過。
“真是好茶,茶香四溢。果然不愧是貢茶。”胤礽微笑着嘆息:“兒臣佩服汗阿瑪,也就是汗阿瑪身邊才能有茶香四溢的好茶。”
康熙回過神,肯定沒聽懂胤礽* 的暗諷。只道德妃泡得一手好茶,自己很喜歡喝德妃泡的茶。
“羨慕會泡得一手好茶的人。”胤礽微笑着又道:“像汗阿瑪為兒臣選的太子妃,就不會泡茶。兒臣每次回毓慶宮,還要親自動手泡茶。”
“好歹是太子妃,未來的國母,不會泡茶又有什麽。”康熙同樣微笑起來,好像先前的風波根本就不存在一樣。還是父慈子孝的場景。“身為太子妃,石氏該做的,是幫保成管理好後院。而不是泡茶炫茶藝。”
胤礽點頭稱是,并且帶着意味深長的笑容離開養心殿。下午的時候沒什麽事,回到毓慶宮的胤礽就睡了一下午的懶覺。醒來時,已經下午五點左右了。
和曦、和暧兩個姑娘,正在分吃牛乳。弘晳則咿咿呀呀,跟在長安的屁股後面轉悠。
“弘晳這名字是汗阿瑪取的吧。”石蕊突然睿智無比的道:“現在肯定不好叫弘晳這名兒,還不如和長安一樣,取個吉利的小名。”
“叫長寧。”胤礽笑着贊同:“倒是想叫長壽。只是想想弘晳那孩子命挺長的,還有閑情逸致和弘歷争奪皇位,就覺得叫長寧不錯。”
“記得有位親王好像就叫長寧。”
“是常寧。經常的常。”胤礽解釋了同音不同字。“說起來,我要喚他一聲五叔。”
“也是。”石蕊點頭,說起了一件事。“我記得皇四阿哥和皇十四阿哥的名字,就是同音不同字。”
一個‘禛’,一個‘祯’,同音不同字。後來胤禛繼位,為避名諱,改成了允禵。倒又和可憐的胤禔,重了名。不過長寧這名字是小名,與和碩恭親王常寧重了名也沒什麽。
反正...要是恭親王還活着的話,一定不會介意他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長寧的。這只是一個作父親的質樸願望,只希望孩子如名字那般安寧。
也是搞笑,身為皇家子嗣,經歷了風風雨雨後,如今的胤礽想到的不是子女能有多出息,而是幸福安寧的過一輩子。
“我讓小廚房的人下了幾碗面。”石蕊轉而說道。“雞湯銀絲面。據說味道很不錯。”
“是挺不錯的。不過師姐,我記得你一貫愛吃粗面,怎麽如今反倒改了習慣?”
“有這事兒嗎?”石蕊沉思,很快就想起來有這麽一回事,不免嚴肅起來。“以前那是沒得挑。師弟你是知道的,師傅一向美美美,纖纖玉手,怎麽可能動手做飯。偶爾下幾回廚都是能簡就簡。銀絲面之所以會叫銀絲面,在于它每一根面條都像頭發絲一樣細。依着師傅偶爾幾次下廚都是能簡單就簡單的做法,一大碗寬面澆人間界買來的油辣子,就是師傅的好廚藝了。”
胤礽:“......我倒忘了這事。”
石蕊:“師弟專注鹹魚去了嘛,一時沒想起來正常。”
胤礽:“......”
胤礽默了默,到底還是忍不住開口道:“師姐,你今天練習了茶藝?”
“茶藝?什麽茶藝?”石蕊懵逼,随即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眼前就是一亮。忙不疊的追問:“真的?我有茶藝了?”
胤礽:“...挺茶香四溢的。”
石蕊聽出了言不由衷的味道,頓時情緒低落了下來。
“師弟就會哄我開心。”石蕊硬是用面無表情的臉擺出了委屈的味道:“我什麽時候才能像二師妹、三師妹他們一樣,随時都茶香四溢,兼修陰陽大師啊。”
“...師姐你要這樣想,師弟茶藝不錯不就成了嘛。”胤礽言不由衷的安慰石蕊。茶藝這玩意兒,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雖然石蕊長得不賴,人又耿直。
但你真的不能要求一個面癱懂茶藝吧。
石蕊要是懂茶藝,呵,感覺比世界末日還要恐怖。
一想到這點,胤礽就恨不得穿越回上一刻,将說石蕊感覺茶香四溢的自己給打死。
你說說,好好的帥哥,咋就長了一張嘴呢!
胤礽嘆息:“師姐,讓伺候的宮娥将雞湯銀絲面做好了端上來吧。”
石蕊點頭,随即叫了荷春、念夏去小廚房瞧瞧。
正巧兩個丫頭剛走到小廚房,就聽到有幾個打扮俏麗的宮娥在說話。仔細一聽,與石蕊有關系又沒關系,因為她們說的是李佳側福晉。
說是李佳側福晉這段時間以來,幾乎天天都是以淚洗面。昨日還病了,結果石蕊這位太子妃攔着不讓請太醫。
兩個丫頭一聽,頓時氣炸了肝兒。
也不跟嚼舌的宮娥廢話,直接通知毓慶宮的管事太監,讓管事太監将嚼舌的宮娥退回內務府去。
紫禁城的宮女,基本上都是包衣籍出生。
有的家世好,可以求聖恩,免了小選,直接婚嫁。剩餘的,則經由一年一次的小選,送往各宮伺候主子去。
像德妃,像定妃萬琉哈氏,皆是宮女子出生。而不提胤禩的生母良妃衛氏,則是因為衛氏出生辛者庫,是罪奴出生。阖宮上下,數她身份最低。
而說這些,并不是為了闡述胤礽的生母出身滿洲著姓大族什麽的,而是想說,除了康熙以外,宮裏所謂的主子是沒有權利私自處罰包衣旗的宮人。
各宮的主子們,包括胤礽在內,最大的權利便是将不滿意的奴才送回內務府。
別以為奴才被送回了內務府,就有好果子吃。
這麽說吧,被退回內務府的奴才,大部分都會被安排去辛者庫幹活。
什麽漿洗宮人的衣服,倒夜香的什麽累活髒活,都是被退回內務府的奴才幹。
而那個時候,死個把人,就是很悉數平常的事情。
幾個嚼舌的宮女一聽荷春、念夏要求管事太監将他們退回內務府,頓時就急了。連求饒帶威脅的,直讓荷春、念夏更氣。
“倒要好好的問問李佳側福晉,到底安的什麽心。”荷春氣急敗壞的喝罵:“太子爺都已經說了,讓她好好的待在小院子裏閉門思過,她倒好,居然手伸那麽長,連正院的宮娥都收買了不少。”
“荷春姐姐別氣了。”念夏卻是溫溫柔柔的說道:“這種事啊,的确不是我們倆當奴才的能做主的,索性先将雞湯銀絲面送去給太子妃、太子爺,再禀明太子爺,好讓太子爺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