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告別下山 用标漢字的方法來學語言……
第3章 告別下山 用标漢字的方法來學語言……
學習一門新語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你并沒有正經老師和輔助教材的時候。
徐墨陽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也低估了方言對于異鄉人的難度,兩天下來都沒有什麽進展,負責當他“語言老師”的是一個黑瘦的小姑娘,徐墨陽沒有見過院子這邊以外的人,也沒法推測她的年紀。
“謝謝。”
沖着劉二郎點點頭,徐墨陽接過對方手中的藤箱,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是基本的禮貌還是不能少的,這是基本的教養。
“過來。”
徐墨陽沖着小姑娘招招手,帶着用不知道值多少錢的藤箱進了屋,他刻意将門窗都開的很大,從院子裏一眼就能看清房間裏的人在幹什麽。
雖然還是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到了古代,但年齡差比較大的男女相處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比較好,畢竟瓜田李下。
藤箱不算精致,只能說是不紮手,徐墨陽将箱子打開,裏面文房四寶一樣不少,可惜質量粗陋,遠遠比不上徐墨陽以前練字用的流水線産品。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也沒什麽好挑剔的,能用就行。
床頭的碗裏面還有昨夜沒喝完的清水,徐墨陽往硯臺裏倒了些,草草把墨研好便放了毛筆進去,确定筆頭沾染了顏色,便沖着椅子指了指。
“這個怎麽讀?”
徐墨陽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個小院子裏,但短期內學會一門新語言也不現實,所以最終他想出來的辦法是諧音标記,就跟英文下面寫着中文發音一樣,只不過現在的英文是這門不知道的新語言。
他不需要學習太多的語言,只要學習一些日常用語就行,如果這是古代,她去人牙子那邊總能找到講普通話的翻譯,如果這是楚門世界,那到時候再慢慢學也行。
不管現在的世界是哪種可能,他要做的就是盡快前往更加繁華的地方。
更大的城市,意味着更多的需求,以及更多的服務業缺口。
Advertisement
“%……&”(床。)
相處了兩天,劉三娘也算是明白了一些徐墨陽的意思,開口發出來了一個陌生的音節,徐墨陽在腦海中搜索着這個音節的諧音,歪歪扭扭的寫了簡體字到紙上,吹幹墨跡後将紙張輕輕揭起來,确定能看清字跡後,又指了指桌子。
至于小姑娘詫異的眼神,徐墨陽就當沒看見。
他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挺低的,字夠小又能看清就算合格,畢竟他練毛筆字也就是小學的時候,跟妹妹一起周末去興趣班上了一個學期,能想起來怎麽抓筆已經是記性不錯。
有了紙筆,學習進度一下子就快了,從桌椅板凳到鍋碗瓢盆,徐墨陽不太習慣用毛筆,但從下午到吃飯的功夫,紙上已經有了百來個字詞,雖然因為溝通不暢難免有錯漏之處,卻也是個很大的進步了。
晚上的飯菜還是以肉食為主,下午回來睡醒了的劉二郎很快就是幾大碗下肚,徐墨陽因為前兩天沒吃多少東西,今天也消耗了不少精力,也吃了大半碗肉下去。
“四天了……”
借着微弱的燭光,徐墨陽看清了自己在牆角劃出的細微痕跡,劉家建造的都是質量不錯的青磚瓦房,但用指甲留一點淺淡的劃痕還是不難的,徐墨陽就靠這個計算日期。
第一天被劉家撿回來,第二天修養身體觀察情況,交夥食費并要求捎帶一些紙筆回來,跟小女孩進行初步磨合,第三天正式開始語言學習,今天收到文房四寶,語言方面總算是有了些進展。
“最多再待五天。”
徐墨陽下定了決心,中國文字不少,但是常用字其實也就是兩三千,而如果再放低些要求,只要能掌握一千個字就足夠日常溝通,他這幾天努努力,争取盡快達到目标。
不是劉家人不夠友好,只是他真的跟這裏格格不入。
拿最簡單的清洗衣物來說吧,徐墨陽摸不清自己身上穿着的是什麽料子,但因為他走小路到劉家,外衣上沾了些草葉和灰屑,這家的女主人(徐墨陽推測的,劉二郎跟她進了一間房)想着幫自己洗幹淨。
然後手剛摸上去,外衣就直接被粗糙的手指拉出了勾絲。
再然後,就沒有人敢動徐墨陽的衣服了,偏偏劉家也沒有存細布料的習慣,所以徐墨陽最裏層的衣物被自己簡單的過了遍水以後,就沒有換洗的了。
也就是現在天氣還算涼快,徐墨陽穿的衣服層數又比較多,不然的話……在內衣過水變得皺巴巴以後,徐墨陽也沒有了洗外衣的勇氣,只是簡單的用手拍掉上面的草屑灰塵,又放在窗邊吹了一晚上的風就算清理過了。
這還只是其中比較小的不方便,其他的徐墨陽也不想多說,而且這種不便還不是單方面的,劉家人也對家裏多出一個陌生人感到無比的別扭,只是不好意思明顯的表現出來。
為了雙方都好,徐墨陽覺得自己還是盡快走人比較合适。
***
劉三娘今年八歲,因為在娘胎肚子裏的時候遭了些罪,生出來的時候跟小貓崽子一般大,好在除了換季的時候容易生病,平時只要多吃些葷食細糧,十來歲的時候根骨也就補全了,只是在這之前難免長得有些慢。
好在劉家是獵戶出身,除了細糧難買,日日吃肉也不算什麽難事。大兒子劉伯欽更是天生神力,從小帶着妹妹在附近的山林裏抓兔子掏鳥蛋,回來的時候兩個小孩天天都是一身大汗,吃飯的時候也從來都沒客氣過。
劉二郎也擔心這麽劇烈的活動會影響女兒的身體,還專門帶着劉三娘去把過脈,大夫給他解釋了半天,最後就聽懂的大概就是——多動才能餓得快,多吃才能把身子養好,出了汗要趕緊擦幹,不然很容易生病,其他的不用管太多。
邊境這邊本來就民風彪悍,劉二郎又得了大夫的叮囑,對自家閨女更是放手不管,小小年紀就練就一身爬樹掏洞的好手藝,各種鳥蛋更是沒少吃,現在也就春冬換季的時候有些不舒服,外表看着還跟個孩子一樣罷了。
最近雙叉嶺這邊來了幾只大蟲,劉二郎擔心是嘗過人血的畜生,讓劉三娘這幾天都暫時待在院子裏,劉三娘是個懂事的,雖然在家有些無聊,卻也乖乖聽話沒惹麻煩,只是心裏暗暗想着,回頭一定要讓阿爹給她做兩頂虎皮帽子解恨!
這山裏有種好吃的果子,也就是這段時間才熟,味道可好,等到大蟲被捉回來,果子估計都爛幹淨了,一年也就這一回呢!
也就在這當口,爹撿了個人回來。
穿着一看就不适合幹活的衣服,長得……怎麽形容呢,沒讀過書的劉三娘說不出來,只覺得這個人很好看,比村裏姐姐們都誇的王家童生還好看,一看就不是做事的命。
就是總讓人覺得有些飄。
***
劉家娘子帶着家仆和兒子鞣制獸皮處理獸肉,說是家仆,其實劉家娘子早就在心裏把他們當了自己的兒女,吃穿都是比照着自己的孩子,這稱呼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防着一些狼心狗肺的黑心東西。
她是外面普通人家的女兒,家裏弟弟成親需要銀錢,她就被出了高價的劉二郎給娶了回來,本以為要在山裏過苦日子,沒想到除了少見人煙,卻是餐餐有肉,丈夫也是個不錯的男人,她也就這麽跟着劉二郎過起了日子。
這麽些年下來,雖然只有一雙兒女,膝下略有些單薄,但兒子卻是天生神力,女兒也算的上聰穎,除了時不時扔到她們這邊的孩子,她也沒什麽遺憾了。
最近劉二郎又撿了個不知道哪來的少年,雖然聽不懂也不會說這邊的話,卻難得的是主動給了能換銀子的東西,不像是那些天打雷劈的,拿塊破布把嬰孩一裹就往他們家門口放,好些的會有幾個銅板,狠心的直接……等她出門的時候,不少都沒了呼吸。
真是……喂一口奶,給一塊布都不願意嗎。
明明現在也算得上太平年景,手上雖然沒錢,家裏多養一口人卻也不會餓死誰啊。
劉家娘子憤憤的将虎肉剁成小塊,往竈火裏加了根柴,看着自家姑娘帶着那個少年走來走去,即使對自家孩子有濾鏡,她也不得不承認,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挺大。
在看到徐墨陽比劃着跟自家姑娘學着編草繩,做籮筐的時候,劉家娘子再次确定了自己的猜測——這少年定是哪戶富貴人家精心教養出來的大家公子,其他的不說,光是能沖着一個小姑娘低頭學東西,這份心性就不簡單了。
其實只是單純的想給自己多加幾個技能的徐墨陽:……
少年并沒有在劉家待上太久,在收到劉二郎買回來的紙張後,跟劉家人用手勢比劃了幾天,寫了些不知道是什麽的字和符號後,就執意跟着要采買東西的劉二郎下了山。
雖然知道這裏留不住少年太久,但劉家娘子看到去的時候是兩個人,回來的時候只有丈夫一個的時候,還是有些失落。
山裏向來少來人,劉二郎那張老臉她早就看膩了。
不過那樣的少年郎,合該在萬丈紅塵中走一遭,創* 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