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
第1章 第 1 章 重生
“瑤兒,媽對不起你,你妹妹體弱,媽實在是沒有辦法,才決定讓你去陝北下鄉。”
南省火車站人頭攢動,鑼鼓喧天,一條條紅色的橫幅标語懸挂在站臺上,上面寫着‘熱烈歡送南省知識青年赴陝插隊落戶’等标語。
火車站的大喇叭播放着慷慨激昂的歌曲,時不時穿插着一些偉人語錄,只為了加大年輕人下鄉建設偉大祖國的決心。
然而距離國家強制下鄉的政策已經過去整整四年,後面的知青們早被之前下鄉的老知青們,在鄉下的艱苦生活吓得不知所措。
盡管火車站熱鬧非凡,諸如‘農場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知識青年在那裏可以大有作為’等等紅色标語随處可見,可即将下鄉的年輕知青們,一個個面如死灰,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無助和絕望。
前來送孩子上火車的家長們,擁擠在火車前的窗口,眼含熱淚,對着孩子各種囑咐和道別。
一個瘦弱的三旬婦人,正在窗口前,拉着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哭得不能自已。
那姑娘身材高挑,身高接近一米七,穿着裁剪得體的的确良短袖,下身穿同色的白色長裙,齊肩長的黑亮頭發編成了兩條麻花辮,辮尾綁着兩條鵝黃色的蝴蝶結發繩,巴掌大的臉上,五官長得及其精致,擁有秀長的柳葉眉,一雙水汪汪的大雙眼皮眼睛,高挺的鼻梁,嫣紅的小嘴兒,皮膚又白又嫩,在初升的太陽底下,散發熒光,美得像秋季綻放的栀子花,清冷絕美到讓人挪不開眼。
那姑娘周圍的位置坐滿了年輕知青,一個個目光火熱地落在那姑娘的身上,支棱着耳朵,聽着那娘倆的對話呢。
喬希瑤抿着嘴,沒有說話。
誰能想到,一天前,她還在陝北黃土高原,被自己的惡毒婆婆和丈夫給打死,再次醒來,回到了自己十七歲,即将前往陝北黃土高原插隊下鄉之時。
在她醒過來的那一刻,她的腦海裏多了一些不屬于自己的記憶,她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穿進一本《七零知青邊疆奮鬥記》的年代文中,是一個出廠機會不多的炮灰女配。
原本的喬希瑤長相漂亮,性格溫柔,因為受外公的資本家成分連累,她和母親妹妹也被打成了資本成分,盡管喬父在其中周旋了好幾年,依然沒能改變兩個女兒下鄉的命運。
她們姐妹倆下鄉的地方,被有心人運作去了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地方。
喬父喬母心知肚明,卻無能為力,只能讓作為大姐的喬希瑤,去條件最艱苦的陝北黃土高坡,而妹妹喬希芸,則去了條件稍微好點的滇省下鄉。
喬希瑤下鄉之後,在那艱苦的黃土高坡吃盡苦頭,後來架不住原文惡毒女配一號的撺掇,為了改變自己的資本成分,找了一個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的貧農成分當丈夫。
婚後她的婆婆不斷磋磨她,丈夫一個不順心就暴打她,她連生三個女兒都不能讓他們滿意。
她絕望之際,從原文女主嘴裏聽到回城指标的消息,便不管不顧要離婚回城,結果被她的婆婆和丈夫活活打死,落得原文女主一聲嘆息。
重生回來,喬希瑤先是不敢置信,後是接受了自己重生的事實,捂着臉痛哭不已。
既然無法改變她又要下鄉去陝北的事實,那麽重活一世,她要做個惡人,該讨的債,她全都要讨回來,那些害死她的一衆罪魁禍首,她一個都不會放過!
這一世,她再也不會嫁給陝北的鄉下男人,她會想辦法撐過這幾年,等到國家開放高考,她要回到南省,重新讀書,考上大學,留在城裏工作,再也不要結婚生孩子,自己好好的過完一生。
想到這裏,喬希瑤對自己的母親擠出一抹驚豔旁人的笑容道:“媽,不用跟我說對不起,妹妹身子骨比不上我,陝北那邊條件艱苦,要是讓她去陝北下鄉,她肯定會折在那裏,讓我去是最好的選擇。我從小身體就比她好,到了陝北那邊,我能照顧好自己,您別擔心我。”
“瑤兒......”大女兒如此懂事,萬美芳心疼的眼淚直流,不知道該說什麽話才好。
她已經三十七歲了,長得細眉大眼瓜子臉,皮膚還白得跟瓷器一樣,臉上沒有任何皺褶和歲月的痕跡,氣質偏向江南女子,溫柔婉約,喬希瑤姐妹完全繼承了她的美貌,母女三人站在一起,不像母女,更像是親姐妹。
旁邊的喬希芸還想說什麽,忽然站臺響起尖銳的哨子音,這是火車即将開動出發,提醒旅客們的标志。
送行的人群忽然爆發出此起彼伏的哭聲,送行的家長們,從車外的窗口緊緊抓住車裏半大的知青孩子們,一個個淚流滿面,悲痛不已。
離別的沉重氣氛,在站臺蔓延。
萬美芳、喬國富、喬希芸三人緊緊握住喬希瑤的手,一個個眼含熱淚,不停地說:“瑤瑤/姐姐,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到了陝北那邊,有什麽不适應的,只管跟知青辦的人說,我們會定期給你郵寄錢票,你不要舍不得花,不要苦着自己,等過段時日,我們一定會想辦法讓你回城......”
“嗯,我會照顧好自己,爸、媽、妹妹,你們回去吧,等到了陝北,我會給你們寫信。”喬希瑤美目裏閃着淚光,向他們揮手道別。
“嗚——嗚——”綠皮火車的汽笛聲不斷響起,成群的工作人員将趴在火車窗口的人們一一勸解拉開。
火車哐當哐當開始移動,無數送行的人追着移動的火車,在站臺跑動着,向車裏的人道別。
喬希瑤跟車裏的年輕知青們一樣,趴在車窗前,看着奔跑的父母、妹妹身形越來越小,淚水漸漸模糊了雙眼,直到看不見站臺,在火車列車員再三提醒下,這才收回目光,坐在位置上,拿出一張洗得幹淨整潔的手絹,擦拭着眼淚。
這輛從南省前往陝北的火車,車上乘坐的乘客,大多數人都是響應國家號召,或者根據政策,即将來到祖國邊疆偏遠廣闊地區,進行支援建設的知識青年們。
他們中年紀最大的不過二十五歲,年紀最小的只有十五歲,在火車哐當哐當駛出南省火車站以後,年輕的知青們都擦去了臉上的眼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無精打采,沉默不已。
他們中的很多人并非自願下鄉,大部分是因為家裏的成分,或是其他問題強制下鄉,對于未來艱苦未知的生活,有着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迷茫和恐懼。
一路上除了極少數的知青在交談,其他時候,車廂裏是死一片的寂靜。
喬希瑤長相絕美,期間有不少熱血沸騰的男知青找她搭話,她都縮在自己的位置上,腦袋低垂着,不願意搭理任何人。
那些男知青讨了個沒趣,加上火車晃蕩得厲害,很多人是第一次出遠門坐火車,胃裏被搖得難受,漸漸t地,沒人再去騷擾喬希瑤。
火車嘎吱嘎吱,哐當哐當不快不慢地行進着,從一片青翠平原山林,漸漸向着北方行進,周圍的景色也漸漸變得荒蕪。
喬希瑤除了上廁所,其他時候一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餓了就吃父母給她準備的煮雞蛋、煎餅、饅頭之類的食物,渴了就拿出随身背得軍用水壺喝兩口,困了就跟車裏的知青們一樣,緊緊抱着裝有錢票的包裹,在漸漸熄滅的車燈中小憩。
黑暗中的車廂,時常響起震耳欲聾的呼嚕聲和咳嗽聲,偶爾還能聽到知青們因為一些瑣事進行争吵,喬希瑤在這樣吵鬧中的聲音中,時而沉睡,時而清醒。
當火車駛出南省後,陸陸續續有知青下放到別的省,從其他車站下車,這個時候車裏其他知青會趁機去火車站臺,買些吃食或其他補給東西,再次回到車廂,前往目的地。
喬希瑤下鄉的包裹有三大包,父母給她準備的吃食很充足,她一直沒下過車,就在原來的位置坐着。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明明在南省穿着短袖,還感覺到有些熱的秋老虎氣候,忽然變得冷風嗖嗖。
車廂裏剩下的年輕知青們,都在翻箱倒櫃,找稍微厚實點的秋季衣服套在身上時,車廂喇叭響起:“同志們,本次列車的終點站,陝北北站即将到達,請各位同志們拿好随身的物品,準備下車......”
喬希瑤翻包裹的手一頓,目光看向窗戶外。
灰撲撲的天空,低矮破舊的建築物,漫天飛舞的黃沙,她記憶中的陝北,到了。
火車漸漸靠近站臺,站臺上站着好幾個穿着白色褂子,腦袋裹着白色毛巾,被陝北黃土風沙吹得毛巾變了顏色,看起來灰撲撲,一副老農民形象的漢子。
旁邊還站在一些穿着中山裝、列寧服的幹部,在等火車上的知青們下車。
火車停穩,喬希瑤拎起自己沉重的三個包裹要下車。
包裹太過沉重,她纖瘦的手臂拎一個包裹都費勁,更別提三個。
正不知所措之時,一個結實的手臂幫她拎起另外兩個包裹,一道沉穩悅耳的男音響起:“同志,我幫你拎包裹,你先下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