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邬老三護妻 花生出油
第114章 邬老三護妻 花生出油
陶椿和邬常安走進演武場時遇見胡家文送人出來,這個人她有印象,就是陵裏那個連把脈都不會的中年大夫。
陶椿和邬常安加快腳步過去,問:“誰生病了?”
“沒人生病。”胡家文笑一下,“來找我爹娘的?走,我帶你們進去。”
胡大嫂和胡二嫂聽到說話聲從主屋出來,
見是陶椿,一個垮臉,一個熱情相迎。
“爹,娘,椿妹子來了。”胡二嫂把人領進去,“你們說話,我去做飯,晌午留我們這兒吃飯。”
“不了,晌午在我二叔家,我小嬸在做飯了。”陶椿說一句,她進門說:“胡阿嬷也在啊,我們來的巧。”
“瞧你一臉的高興勁,有喜事?”年嬸子問。
“之前我們不是說過從陵裏找個人做接生婆嘛,我找到合适的人了,就是我二堂嫂石慧,她願意上山給牲畜接生,借以練手。”陶椿喜氣洋洋地說,“以後陵裏再有婦人生産,都把她喊過去觀摩,一點點積累經驗。”
“你二堂嫂啊?之前不是聽說她難産生下個死胎?”年嬸子有印象。
“對,她痛失孩子,所以不願意再看其他人也痛失孩子。”有胡阿嬷在,陶椿沒提石慧不願意再生孩子的事。
“挺好。”年嬸子點頭,她看向躺在床上的老頭子,說:“石慧這也是為陵裏做事,不能叫人家白忙活。”
陵長看向他姑母,見老太太沒有反對,他就如了陶椿的意,說:“米面五十斤,肉三十斤,等她練出師能上手給人接生了,跟陵裏的大夫一個待遇。”
陶椿先替石慧道個謝,又說:“我們來的時候遇上大夫出門,胡大哥說他不是來看病的,莫不是胡阿嬷願意送這個大夫出山學醫?”
胡阿嬷聽到這話繃不住了,這人挺敢蹬鼻子上臉,她忍不住瞪她一眼。
年嬸子笑,說:“是你叔不舒服,早上醒來說頭蹦疼蹦疼的,大夫過來看了下,說估計是頭受寒了,留了一把黝黑的藥丸子。”
“我不吃那玩意兒,我又不是頭一次頭疼,夏天也疼過,總不能是夏天的時候也受寒了。”陵長一臉不高興,他氣得罵:“啥玩意兒,只會搓羊屎蛋一樣的黑丸子,養他還不如養頭牛。”
陶椿瞥胡阿嬷一眼,正好被她逮個正着,老太太動了氣,問:“你看我是哪個意思?”
“沒有。”陶椿不承認,她狡辯道:“我想看年嬸子,發現您在看我。”
胡阿嬷氣得跺了跺拐杖。
邬常安擔心把胡阿嬷氣出好歹了,他出聲說:“我們回去吧,別耽誤了吃飯。”
“我聽說你們在琢磨榨花生油?琢磨出來了?”胡阿嬷挑眼看她。
“沒有,前天才剝完花生,昨天炒了花生,今天回去試一試。”陶椿不覺得這有什麽丢臉的。
胡阿嬷哼一聲,“淨瞎折騰。”
陶椿不吭聲。
倒是邬常安忍不住了,顧不上再忍讓老人,他瞪着眼問:“瞎折騰?陶椿咋就瞎折騰了?陵裏吃了粉條的人還曉得笑臉迎人,到您嘴裏就是瞎折騰了?先是拉陶器去別的陵換糧,再是做粉條,今天又為陵裏找到願意做接生婆的人,這哪一件事不是為了陵裏的人着想?誰沒受她的好?”
“哎!你小子說話注意點。”陵長高聲說。
“我哪點說錯了?”邬常安不肯服軟,“你胡家的祖宗……”
陶椿撞他一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再說下去陵長可要記仇了。
邬常安哼一聲,他拽着陶椿走了。
胡二嫂趴在門邊往外看,邬老三氣沖沖的,陶椿卻是笑眯眯的,她又往主屋看一眼,心裏忍不住擔心。
“這下看她哪還有臉上門。”胡大嫂臉上是掩不住的高興。
胡二嫂暗暗翻白眼,心想陶椿的男人這麽爺們兒,她瞎眼了都看不上你男人,不曉得你高興個什麽勁。
主屋,年嬸子咳一聲打破屋裏尴尬的氣氛,她打哈哈說:“到底是年輕氣盛,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是不饒人的性子。”
胡阿嬷掩一下嘴,心想她也是糊塗了,這對夫妻的年齡加起來還沒她的年齡大,她跟他們計較什麽。
“姑母,邬老三說的沒錯,陶椿是心眼活泛,但沒壞心,一直勁鼓鼓地為陵裏出謀劃策。”陵長再尊敬他姑母,這回也覺得老太太不占理。
“曉得曉得。”胡阿嬷面上挂不住,她拄着拐杖起身,說:“我回去了,叫家全送我。”
“都晌午了,吃了飯再回去。”年嬸子過去一把把人按下。
胡阿嬷:……
真是越來越大膽了。
他們說話的功夫,陶椿和邬常安已經走出演武場了,她小跑兩步,噙着笑倒着走,一直笑眯眯地盯着陰着臉的男人。
“好好走路。”他粗聲粗氣地說。
“真兇啊。”陶椿笑嘻嘻的。
邬常安大步上去掰着她的肩膀叫她轉個身,“還笑!你就會治我。那老太婆瞧不起你的時候你傻了?長個嘴不曉得說話。”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我跟她計較什麽,真吵起來把人氣出個好歹,我落不着好,也掉份兒。”陶椿挽着他,她拍拍他的胸膛,安慰說:“她都脖子埋黃土了,你讓讓她。”
邬老三勉強消氣了,但還是忍不住哼一聲。
陶椿暗樂,她拍他一巴掌,說:“挺爺們兒啊。”
邬常安攥住她的手,他心裏琢磨着怎麽才能讓陶椿當上陵長,一直到邬二叔家,他都沒想出個頭緒,無路可走啊。
邬小嬸為了答謝陶椿,也為了迎接二兒媳回來,豬牛羊魚都端上桌了。陶椿和邬常安也沒客氣,二人都是愛吃肉的,一直吃到撐才下桌,走的時候還給家裏看門的狗帶了肉湯拌飯和帶肉沫的骨頭。
“二叔,我姐家的狗下狗崽子了,你家今年養不養狗?要是想養狗就叫我堂哥去說一聲,叫我姐給你們留兩只膽子大的。”邬常安說。
“行,是該養兩只狗了。不要膽大的,膽小點好,免得又像之前養的狗,踩到蛇了還敢去咬一口,不然就是進山偷蜂蜜,活生生把自己搞死了。”邬二叔連着四年養狗都沒養活,他都怕了膽子大的狗。
“這跟膽大膽小沒關系,要看狗聰不聰明,傻狗心裏沒數,它以為天老大它老二,莽的很。”陶椿說,“你們去了挑黑毛的狗崽,黑毛的是我家黑狼黑豹的孩子。”
“噢,行。”邬二叔點頭。
地面上的冰和雪化成水了,一踩一汪水,天要變暖了。
“雪化了是不是就要巡山了?”陶椿問。
邬常安點頭,“你等雪都化完了再随我去巡山。”
陶椿擺手,“輪到你巡邏的時候,只要我沒來月事我就跟你去,你不巡邏的時候,你陪我在家搗鼓榨花生油。”
邬常安依她了。
回到家,把牛和狗喂了,邬常安把昨天炒的花生倒出來,夫妻倆各抱一個罐子,拿着棒槌和擀面杖搗花生米。
花生米倒碎,陶椿用白棉布把碎花生包起來,擔心會把布砸爛,她還包了雙層。
裝碎花生的布兜放石頭上,再用三塊兒石頭壓上去,陶椿趴下去嗅了嗅,沒有出油。
邬常安從之前拖回來的粗樹枝中抽一根最結實的,木頭橫在石頭上,他跟陶椿各騎一頭,輪流着使勁壓。
碎花生咯吱咯吱響,慢慢地由塊兒壓成了末,最後成為一個油餅。
“轟”的一聲,壓在上面的石頭垮了,邬常安一屁股摔坐在地上,他爬起來說:“明天我去找我堂哥,我們搬幾塊兒大石頭回來。”
陶椿沒認真聽,她拿起壓成餅狀的花生碎,白棉布上浸染了黃色的油漬,她湊近聞,久違的香味讓她不停地吸鼻子,花生油香味醇厚,而且香而不膩,沒有油腥味,太香了。
“我聞聞。”邬常安湊過來,“這就榨出油了?真香啊。”
陶椿低頭看石頭,說:“做的過程是沒問題的,現在關鍵是要做工具。比如這個石頭上要有濾油槽,還有就是打樁的工具也要改進
,這是兩瓢花生,人能騎在棍子上給石頭增壓,要是有一千斤花生,能把騎棍人的胯磨出血。”
“我想想。”邬常安蹲下來仔細琢磨,濾油的槽好解決,在石頭外面雕一圈石槽就行了,最難解決的是壓榨的東西。
陶椿把棉布解開,她掰一塊兒花生餅塞嘴裏,也給邬常安喂一塊兒,反正收集不到油,還不如把香噴噴的花生餅吃了。
二人把花生餅分吃了,一直到天黑都不餓,還撐得一直打嗝,晚飯也沒吃,小兩口在倉房裏商量一夜,決定先用磨盤試試。
次日陶椿又炒兩瓢花生,她縫五個長條的布兜,裝着花生跟邬常安去用石磨碾花生。
二人火急火燎的,壓根沒想起來石磨上還有積雪。
邬常安把石磨上的積雪掃幹淨,又厚着臉皮去陵長家借熱水和抹布,他把石磨洗幹淨,再擦幹水晾着。
第二天,陶椿和邬常安又去了,這回陵長和年嬸子也出來圍觀,但邬常安和陶椿推着石磨碾了一個多時辰都沒有出油,二人便明白是重量不夠。
邬常安琢磨着再雕個石磨出來,換個重量重的磨盤,陶椿覺得不對勁,但也沒阻止。陵裏只有一個石磨是有點少,明年番薯種多了,一個石磨就不夠用了。這個石磨雕出來就是榨不了花生油也能用來磨番薯,浪費不了。
趁着地上還有一層薄雪,早上地面上的冰還沒融化的時候,邬常安趕着刀疤臉拉個木板出門了,他喊上兩個堂哥去山上挖石頭。
當年修建公主陵的時候,為了開鑿石像,朝廷運來很多巨石,石像雕成了,廢石也不少,只是經年累月沒人管,都被土埋住了,要搬石頭還要先挖出來。
陶椿趁邬常安不在家,她拿上狐貍皮出門,打算去胡阿嬷家一趟,聽年嬸子說老太太沒生氣,她去探一探。
“弟妹,你去哪兒?”石慧站在自家門前高聲問。
陶椿往陵殿的方向指一下。
“等等我,我也去。”石慧回屋換鞋,“娘,大嫂,我跟弟妹出門一趟,我去陵長家問問山上養的牲畜是啥時候生崽子。”
她早有這個念頭,奈何跟陵長家的人不熟,擔心去了沒人搭理她,想叫丈夫陪着,但他也怵陵長一家,他出主意叫她喊上陶椿一起去,陶椿在陵長一家人面前有面子,說得上話。